配色: 字号:
2018北京初三一模化学汇编:燃料及其利用
2023-05-29 | 阅:  转:  |  分享 
  
2018北京初三一模化学汇编燃料及其利用一、单选题1.(2018·北京平谷·一模)下列图标中,表示“禁止吸烟”的是A.B.C.D.2.(20
18·北京延庆·一模)下列图标中,表示“禁止烟火”的是A.B.C.D.二、填空题3.(2018·北京平谷·一模)下午和小朋友们游玩
时发现一个神奇的魔术:吹CO2点火: 将一团脱脂棉摊开呈圆状,放在干燥的砖块上。取1—2药匙固体过氧化钠(Na2O2)置于脱脂棉的
中间,然后用镊子将棉花对折、包起来。通过细管向棉花团内的过氧化钠慢慢地、连续地通CO2。过一会儿,脱脂棉便燃烧起来。(1)请完成方
程式:2Na2O2+2CO2=_________+O2↑。(2)该实验证明脱脂棉燃烧的条件:___________________
_。4.(2018·北京西城·一模)用盖子盖灭酒精炉,酒精熄灭的原因是________。5.(2018·北京西城·一模)能源利用与
社会可持续发展密切相关。(1)目前人们使用的燃料大多来自于化石燃料,如煤、________、天然气等。(2)开发和利用新能源是解决
能源问题的重要途径。① 下列利用了新能源的是________(填序号)。A.风力发电?B.太阳能飞机?C.潮汐能动力机② 氢氧燃料
电池可实现零排放,工作原理如图所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③ 可燃冰能释放甲烷。甲烷燃烧的微观示意图如下,请在横线
处补全相应微粒的图示。________ 6.(2018·北京大兴·一模)化石燃料是人类目前使用的最主要的燃料。(1)化石燃料包括煤
、石油、______。(2)化石燃料燃烧会产生二氧化碳气体。为减少温室气体二氧化碳的排放,可以将二氧化碳进行转化。其转化反应的微观
示意图如下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填序号)。A 丁中氢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8B 参加反应的甲和乙的分子个数比为1∶3C
1个丙分子由1个碳原子、1个氧原子、4个氢原子构成7.(2018·北京密云·一模)厨房意外起火要尽快关闭燃气管道开关,从灭火的原
理分析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填序号)。①隔绝氧气?②降低温度?③隔离可燃物8.(2018·北京门头沟·一模)生活中的能量大部分
来自于化石燃料的燃烧。化石燃料包括煤、________和天然气。天然气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9.(2018·北京门头
沟·一模)用下图所示装置,分别对燃烧条件进行研究。内容研究燃烧条件步骤①打开弹簧夹,通入一段时间N2,关闭弹簧夹,加热木炭。②停止
加热,冷却后打开弹簧夹,通入O2。③加热木炭。?④停止通O2、熄灭酒精灯。(1)木炭充分燃烧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_____。(2)步骤②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10.(2018·北京海淀·一模)能源问题是人们关注的重要主题。(1)
当前人们使用的能源主要是不可再生的化石燃料,包括煤、石油和________等。(2)氢气作为清洁能源,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在光照
条件下,利用含有石墨烯的催化剂,可使水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11.(2018·北京石景山·一
模)采用熔盐蓄热储能的光热发电站,其工作原理如下图所示。(1)该发电站利用的新能源是_______。(2)熔盐蒸汽发生器中,冷水被
加热产生蒸汽,推动蒸汽涡轮机发电。该发生器中发生的是_______变化。(3)贮罐中的熔盐为60%NaNO3、40%KNO3,该熔
盐属于_______(填“纯净物”或“混合物”);NaNO3的相对分子质量______(填“大于”或“小于”)KNO3的相对分子质
量。三、简答题12.(2018·北京丰台·一模)实验小组用下图装置探究燃烧的条件。①②③为火柴头,位置如图所示,其中③表面覆盖细沙
。(1)点燃酒精灯后,观察到②比①先燃烧,原因是____________。(2)能证明可燃物燃烧需要与氧气接触的实验现象是____
________。四、流程题13.(2018·北京东城·一模)由煤制氢气的技术发展已有200年历史。某实验室提出了一种煤制氢技术。
其流程如图所示。(1)水煤浆是由煤(主要含碳)与水混合而成,经过气化器后转化为CO2和H2.在气化器中发生了两个反应(反应条件已省
略):①C+H2O=CO+H2②□+□=CO2+H2①的基本反应类型是 _____ ;②的化学方程式是 _____ 。(2)重整器
的作用是 _____ 。(3)燃料电池里发生的反应为:2H2+O2=2H2O,为了维护电池的正常工作,需要定期排放所生成的水。10
0kg氢气通入燃料电池,理论上可生成水 _____ kg。五、实验题14.(2018·北京通州·一模)某同学利用图实验装置做了以下
两个实验。实验装置【实验一】研究燃烧条件【实验二】研究CO2与固体NaOH的反应关闭K1和K2,在C中加入少量白磷,并加入热水浸没
白磷。塞好胶塞,使导管口浸入热水中,发现白磷不燃烧;打开K2,将A中过氧化氢溶液滴入盛有MnO2的锥形瓶B中,马上关闭K2;打开K
1,C中有气泡胃出,白磷立即燃烧关闭K1和K2,A中盛有稀盐酸、B中盛放Na2CO3固体、C中是NaOH固体;打开K2,将A中液体
滴入B中;一段时间后,用燃着的木条放在K2导管口,发现木条立即熄灭;再关闭K2,打开K1,待气球变鼓后,关闭K1,打开K2。(1)
实验一,锥形瓶B中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通过实验一可知,燃烧需要满足的一个条件是_______(2)实验二,装药品前要检验
B装置的气密性,需要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3)两个实验中,气球分别所起的作用是_______15.(2018·北京延庆·一模
)如图是某兴趣小组探究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的实验,回答下列问题:(1)电阻丝在实验中的作用是_____;(2)加足量白磷的目的是_
____;其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3)装置冷却到室温,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据此得出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约为20%
的结论。16.(2018·北京顺义·一模)依据下图回答A和B两组题中的一组,两组全部作答,按其中一组记分。AB(1)A实验的试管1
中产生的气体是_____。(2)B用于制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1)C中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___。(2)D实验得出的结论是_
______。17.(2018·北京海淀·一模)用下图所示的装置探究“燃烧的条件”及“灭火的原理”。已知:白磷的着火点为40℃,红
磷的着火点为240℃。(1)实验甲:用可燃物红磷和白磷进行探究,若要证明可燃物燃烧需要与氧气接触,则固体A为_______。(2)
实验乙:将长短两只蜡烛固定在烧杯中,点燃。①向烧杯中放入干冰后,长蜡烛继续燃烧,短蜡烛的火焰逐渐变小至熄灭。短蜡烛熄灭的原因是__
_____________。②向烧杯中继续加入干冰,长蜡烛仍然不熄灭。这一现象反映出CO2具有的性质是___。六、科学探究题18.
(2018·北京大兴·一模)某兴趣小组同学利用下图装置探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实验过程:① 打开 K1、K2,通入N2。一段时间后,
Ⅰ、Ⅱ试管中均无明显现象。② 改通入氧气,Ⅰ中白磷燃烧,Ⅱ中无明显现象。(1)仅通过实验②可得到的结论是____。(2)实验过程中
,能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氧气的实验现象是______。19.(2018·北京东城·一模)用下图装置探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 资料:棉花
的着火点为210℃。 [步骤1]将U型管放入盛有冷水的烧杯中,打开K2,关闭K1,从a口通入氧气,两端均无明显现象。 [步骤2]关
闭K2,打开K1,从b口通入二氧化碳,看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然后将U型管放入盛有80℃热水的烧杯中,两端均无明显现象。[步骤3]打
开K2,关闭K1,从a口通入氧气,右端白磷先燃烧,一会儿棉花开始燃烧,此时左端棉花没有燃烧。(1)步骤2中,通入二氧化碳的目的是_
_______。(2)请解释步骤3中,右端棉花燃烧的原因是_______。(3)依据上述实验,完成下表:该实验可以证明的燃烧条件对
应现象?温度达到着火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步骤2中的白磷不燃烧,步骤3中的白磷燃烧参考答案1.B
【详解】A、是禁止燃放鞭炮图标,此选项不符合题意;?B、是禁止吸烟图标,此选项符合题意;?C、是禁止烟火图标,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D、是禁止放易燃物图标,此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B。2.D【详解】A、图中所示标志是爆炸品标志,故A错误;B、图中所示标志是禁止燃放
鞭炮标志,故B错误;C、图中所示标志是腐蚀品标志,故C错误;D、图中所示标志是禁止烟火标志,故D正确。故选D。3. 2Na2CO3
与氧气接触【详解】(1)由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及数目不变可知,可知,在横线上应填入:2Na2CO3;(2)由于过氧化钠
能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了氧气,该实验证明脱脂棉燃烧的条件:与氧气接触。4.隔绝空气(O2)【详解】解:用灯帽盖在酒精灯上使火熄灭,其
原因是:使可燃物与空气隔离。【点睛】燃烧的条件是:物质具有可燃性、达到着火点、与氧气或空气接触,三个条件缺一不可;灭火只要使三个条
件中的一个不足,就可达到灭火的目的。5. 石油 ABC???? 2H2 + O2 2H2O【详解】解:(1)目前人们使用的燃料大多
来自于化石燃料,如煤、石油、天然气等;(2)①A、风能发电是将风能转化为电能,是利用了新能源,故选项正确;B、太阳能热水器是将太阳
能转化为热能等,是利用了新能源,故选项正确;C、潮汐能发电是将潮汐能转化为电能,是利用了新能源,故选项正确;②氢气与氧气在催化剂的
作用下反应生成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H2 + O2 2H2O;③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与数目不变,所以空格
处填写2个氧分子--。6. 天然气 ABC【详解】(1)化石燃料包括煤、石油、天然气。(2) A??由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丁是H
2O,其中氢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16=1:8,此选项正确;B??由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及质量守恒定律,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O2+3H2CH3OH+H2O,所以参加反应的甲和乙的分子个数比为1∶3,此选项正确;C??由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1个丙分子
由1个碳原子、1个氧原子、4个氢原子构成,此选项正确。故选ABC。7.?【详解】厨房意外起火要尽快关闭燃气管道开关,从灭火的原理分
析这样做的目的是相当于隔离可燃物。8. 石油 【分析】本题考查了化石燃料的种类、甲烷的燃烧。【详解】煤、石油和天然气是常见的化石燃
料,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甲烷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9. 研究燃烧温度需要达到着火点【详解】(1)碳
与氧气在点燃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步骤②停止加热,冷却后打开弹簧夹,通入O2的目的是:研究燃烧温度
需要达到着火点。10. 天然气 )2H2O 2H2↑+ O2↑【详解】(1)不可再生的三大化石燃料是煤、石、天然气;(2)水在石墨
烯作催化剂光照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氢气和氧气,反应方程式为:2H2O 2H2↑+ O2↑;11. 太阳能 物理 混合物 小于【详解】
(1)该发电站是利用太阳能转化为电能;(2)熔盐蒸汽发生器中,冷水被加热产生蒸汽,此过程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3) 熔盐
中含有NaNO3、KNO3两种物质,属于混合物;NaNO3的相对分子质量=23+14+48=85,KNO3的相对分子质量=39+1
4+48=101。12. ②比①温度先达到着火点 ①燃烧,③不燃烧【详解】(1)②比①温度高,先达到火柴头的着火点,故先着火;(2
)①③的温度相同,但是①与氧气接触,而③不与氧气接触,故①燃烧而③不燃烧,说明燃烧需要与氧气接触。13. 置换反应 CO + H2
O = CO2 + H2 分离CO2和H2(除去氢气中混有的二氧化碳)???? 900【详解】(1)由①C+H2O=CO+H2可知
:该反应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属于置换反应;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质量
不变,②的化学方程式是:CO+H2O=CO2+H2;(2)重整器的作用是分离CO2和H2(除去氢气中混有的二氧化碳);(3)设理论
上可生成水的质量为x,2H2+O2=2H2O4?????????????36100kgx x=900kg。14. 2H2O22H2
O+O2↑可燃物的燃烧需要充足的氧气 关闭K1、K2,向分液漏斗中加入水,水不流下,说明装置的气密性良好 实验一:调节装置内的压强
;实验二:通过气球变瘪证明反应发生【详解】(1)实验一,由题意可知,锥形瓶B中发生的反应是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能分解生成
了氧气和水,化学反应方程式为:2H2O22H2O+O2↑.通过实验一对比可燃物有了氧气可以燃烧可知,燃烧需要满足的一个条件是:可燃
物的燃烧需要充足的氧气。(2)实验二,装药品前要检验B装置的气密性,根据密封装置内气体压强的变化可以检查装置的气密性,需要进行的操
作是:关闭K1、K2,向分液漏斗中加入水,水不流下,说明装置的气密性良好。(3)实验一中白磷燃烧放出了大量的热,装置内压强变大,气
球变大,可以调节装置内的压强。实验二中,生成的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气球变小,根据气球的变化可知二氧化碳与氢
氧化钠发生了反应。故答为:(1)2H2O22H2O+O2↑,可燃物的燃烧需要充足的氧气;(2)关闭K1、K2,向分液漏斗中加入水,
水不流下,说明装置的气密性良好(3)实验一:调节装置内的压强;实验二:通过气球变瘪证明反应发生15. .加热,使温度达到白磷的着火
点 将容器内空气中的氧气消耗完全,使结果更准确; 4P+5O22P2O5 U型管左侧液面约上升到刻度1处【分析】磷在氧气中点燃生成
五氧化二磷。【详解】(1)电阻丝在实验中的作用是加热,使温度达到白磷的着火点。(2)加足量白磷的目的是将容器内空气中的氧气消耗完全
,使结果更准确;磷在氧气中点燃生成五氧化二磷,其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4P+5O22P2O5。(3)磷在氧气中点燃生成五氧化二磷,消耗
了装置中的氧气,装置冷却到室温,可观察到的现象是U型管左侧液面约上升到刻度1处,据此得出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约为20%的结论。【点
睛】燃烧的条件:物质是可燃物、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有氧气参与。16. H2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甲烷中含有氢元素(甲烷燃烧能生成水
)【详解】AB(1)电解水时,与电源正极相连的试管中产生的是氧气,与电源负极相连的试管中产生的是氢气。A实验的试管1是与电源负极相
连,产生的气体是H2 。(2)B用于制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固体加热制取气体。(1)C中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二
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难溶于水的碳酸钙。(2)D实验得出的结论是甲烷中含有氢元素,因甲烷燃烧能生成水。【点睛】电解水时,与电源正
极相连的试管中产生的是氧气,与电源负极相连的试管中产生的是氢气。17. 白磷 隔绝了空气(或干冰升华吸热,温度降低到石蜡的着火点以
下) 密度比空气大【详解】(1)根据控制变量法,水中的物质是白磷;(2)①干冰升华二氧化碳气体使蜡烛隔绝了氧气,故下面的两种熄灭;
②该实验说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18. 可燃物燃烧条件之一是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热水中的白磷通N2不燃烧,通O2燃烧
【详解】(1) 可燃物燃烧必须同时具备两个条件:可燃物与氧气接触通入氧气、温度达到着火点。Ⅰ中白磷燃烧,Ⅱ中无明显现象,可得到的结
论是可燃物燃烧条件之一是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2)实验过程中,能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氧气的实验现象是热水中的白磷通N2不燃烧,通
O2燃烧。19. 赶尽管内的氧气 棉花是可燃物,与氧气接触,因白磷燃烧放出热量,使棉花达到着火点 步骤1中的白磷不燃烧,步骤3中的
白磷燃烧 与氧气接触【分析】由题目的信息可知,(1)步骤2中,通入二氧化碳的目的是:赶尽管内的氧气;(2)请解释步骤3中,右端棉花燃烧的原因是:棉花是可燃物,与氧气接触,因白磷燃烧放出热量,使棉花达到着火点;(3)温度达到着火点,步骤1中的白磷不燃烧,步骤3中的白磷燃烧(或步骤3中的左边棉花不燃烧,右边棉花燃烧);与氧气接触,步骤2中的白磷不燃烧,步骤3中的白磷燃烧。【详解】(1)步骤2中,通入二氧化碳的目的是:赶尽管内的氧气;(2)请解释步骤3中,右端棉花燃烧的原因是:棉花是可燃物,与氧气接触,因白磷燃烧放出热量,使棉花达到着火点;(3)温度达到着火点,步骤1中的白磷不燃烧,步骤3中的白磷燃烧(或步骤3中的左边棉花不燃烧,右边棉花燃烧);与氧气接触,步骤2中的白磷不燃烧,步骤3中的白磷燃烧;故答案为该实验可以证明的燃烧条件对应现象温度达到着火点步骤1中的白磷不燃烧,步骤3中的白磷燃烧(或步骤3中的左边棉花不燃烧,右边棉花燃烧)与氧气接触步骤2中的白磷不燃烧,步骤3中的白磷燃烧 1 / 1
献花(0)
+1
(本文系小磊老师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