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2019-2021北京重点区初三(上)期末化学汇编:碳和碳的氧化物2
2023-05-29 | 阅:  转:  |  分享 
  
2019-2021北京重点区初三(上)期末化学汇编碳和碳的氧化物2一、单选题1.(2020·北京西城·九年级期末)下图为金刚石、石墨和石墨烯
的结构模型(图中小球代表碳原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三种物质分别在足量的氧气中完全燃烧均生成CO2②金刚石和石墨烯是元素组成相同但
结构不同的两种物质③石墨烯有超强的导电性和导热性,说明石墨烯的化学性质和金属相似A.①②③B.①②C.①③D.②③2.(2020·
北京西城·九年级期末)吸烟有害健康,烟气中的一种有毒气体是(?)A.N2B.CO2C.O2D.CO3.(2020·北京东城·九年级
期末)用灯帽盖灭酒精灯的灭火原理是(  )A.清除可燃物B.降低酒精的着火点C.隔绝空气D.降低温度至酒精的着火点以下4.(202
1·北京东城·九年级期末)下列有关二氧化碳和氧气的描述错误的是A.都含有氧元素B.常温下都是无色气体C.都属于氧化物D.相同条件下
密度都比空气的大5.(2021·北京朝阳·九年级期末)下列关于物质用途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氧气可用作燃料B.氮气可用于食品
防腐C.干冰可用于人工降雨D.二氧化碳可用作气体肥料6.(2021·北京朝阳·九年级期末)密闭居室内使用燃气热水器容易使人中毒,使
人中毒的气体是(  )A.CO2B.COC.O2D.N2二、填空题7.(2019·北京东城·九年级期末)某实验小组设计了如图所示的
实验,从导管向烧杯中通入二氧化碳气体。(1)湿润的石蕊纸条颜色变化是 _____ 。(2)蜡烛熄灭,可以验证二氧化碳的性质是 __
___ (填字母序号)。A.密度比空气大 B.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C.能与水反应(3)在实验中,干燥石蕊纸条的作用是 _____
。8.(2020·北京东城·九年级期末)我国科学家研发出由二氧化碳高效转化为甲醇(CH3OH)的新技术。(1)二氧化碳转化为甲醇的
化学方程式为:CO2 + 3H2 CH3OH + H2O。若22gCO2完全反应,理论上可得到CH3OH的质量为_____g。(
2)该技术可能解决的环境问题是_____(填一条即可)。(3)甲醇在空气中充分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9.(2020·北京朝阳·九年级期末)医用双氧水是过氧化氢与水按照一定比例混合后得到的液体,常用于伤口消毒。过氧化氢容易分解,光
照会加快其分解速率。(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填字母序号)。A 医用双氧水是化合物B 医用双氧水应该放置于暗处密封保存
C 将医用双氧水涂于伤口消毒时有气泡产生,该气体可能是氧气(2)最新研究表明,在光照条件下,利用Pt / TiO2为催化剂分解水可
以得到过氧化氢和氢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简答题10.(2020·北京海淀
·九年级期末)为研究二氧化碳的性质做了下列实验,验证二氧化碳的相关性质。(1)实验三的现象是_____。(2)以上实验中可以证明二
氧化碳密度大于空气的实验是_____。四、实验题11.(2019·北京东城·九年级期末)根据实验装置图回答问题:(1)实验室用A装
置制取O2,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 ,选用C装置收集氧气的原因是 _____ 。(2)实验室制取CO2,应选用的发生和收集
装置是 _____ ,检验CO2已收集满的方法是:用燃着的火柴放在 _____ ,观察到火焰熄灭,则收集满。12.(2020·北京
朝阳·九年级期末)根据如图回答问题。 ?(1) 实验1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用排水法收集该气体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实验2的
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集气瓶底放少量水的原因是_________。(3)实验3中,说明燃烧产物为二氧化碳的
证据是____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对比①②可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13.(2020·北京朝阳·九年级期末)根据以下实验回答问题。(1)从微观角度分析,实验1和实验2的本质
区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能得出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实验是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2)实验3中,A处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能证明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4.(2020·
北京西城·九年级期末)根据实验内容回答下列问题。(1)实验1,管②收集到的气体是______。检验管①中气体的操作是______。
(2)实验2,倒入紫色石蕊溶液,拧紧瓶盖,振荡,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参考答案1.B【详解】
①这三种物质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完全燃烧后的产物都是CO2,正确;②金刚石和石墨烯是组成相同但结构不同的两种物质,正确;③石墨烯有
超强的导电性和导热性,说明石墨烯的物理性质和金属相似,错误;故选:B。2.D【详解】N2、CO2、O2、CO中,CO易与人体内的血
红蛋白结合,使造成生物体内缺氧,是一种有毒气体,故选D。3.C【详解】A、灯帽盖灭酒精灯的灭火原理隔绝空气,不是清除可燃物,故A错
误;B、着火点是可燃物的属性,是不能改变的,故B错误;C、灯帽盖灭是通过隔绝空气熄灭酒精灯的,故C正确;D、灯帽盖灭酒精灯的灭火原
理隔绝空气,不是降低温度到酒精的着火点以下,故D错误。故选C。4.C【详解】A、二氧化碳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氧气是由氧元素组成,
A正确;B、二氧化碳和氧气的沸点低,常温下都是无色气体,B正确;C、二氧化碳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属于氧化物;氧气是由氧元素组成,
属于单质,不属于氧化物,C错误;D、二氧化碳和氧气的相对分子质量都大于29,相同条件下密度都比空气的大,D正确;故选C。5.A【详
解】A、氧气不具有可燃性,不能做燃料,说法不正确;B、氮气化学性质稳定,可用于食品防腐,说法正确;C、干冰升华吸热,使周围温度降低
,水蒸气冷凝成水滴,可以用于人工降雨,说法正确;D、二氧化碳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原料,可以做气体肥料,说法正确。故选:A。6.B【
详解】A、二氧化碳是空气的组成成分之一,无毒,不符合题意;B、一氧化碳有毒,极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从而使血红蛋白不能再与氧气
结合,造成生物体缺氧,符合题意;C、氧气是空气的组成成分之一,无毒,不符合题意;D、氮气是空气的组成成分之一,无毒,不符合题意。故
选B。7. 由紫色变红色 B做实验对照,证明二氧化碳不能使石蕊变色,CO2与H2O反应生成的碳酸使石蕊变红【详解】(1)二氧化碳和
水反应生成碳酸,能使紫色石蕊变红,故填紫色变红色;(2)导管直接将二氧化碳通入杯底,不能验证其密度大,蜡烛熄灭,但能说明二氧化碳不
燃烧也不支持燃烧,故填B;(3)干燥石蕊纸条的作用是为了和湿润的石蕊纸条做对比,说明干燥的二氧化碳不能使石蕊纸条变色,湿润的石蕊纸
条变红是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的碳酸的缘故,故填与湿润石蕊纸条形成对照,证明二氧化碳不能使紫色石蕊变色,不显酸性。8. 16温室效应
2CH3OH+3O22CO2+4H2O【详解】(1)设理论上可得到CH3OH的质量为x。 x=16g;(2)该技术将二氧化碳转化
燃料,消耗了二氧化碳,可能解决的环境问题是温室效应;(3)甲醇在空气中充分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H3OH+3
O22CO2+4H2O。9. BC【分析】本题对医用双氧水的理解与水分解制取双氧水方程式的书写。【详解】(1)A 、医用双氧水是过
氧化氢与水按照一定比例混合后得到的,它属于混合物,不符题意;B、医用双氧水光照会加快其分解速率,失去消毒效果,应该放置于暗处密封保
存,符合题意;C、将医用双氧水涂于伤口消毒时发生分解,有气泡产生,该气体可能是氧气,符合题意。故选BC。(2)根据题目提示:在光照
条件下,利用Pt / TiO2为催化剂分解水可以得到过氧化氢和氢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10. 下层蜡烛先熄灭,上层蜡烛后灭 实
验一、二【详解】(1)实验三的现象是下层蜡烛先熄灭,上层蜡烛后灭。(2)实验一中二氧化碳能倾倒液体一样倾倒,实验二中右端的纸袋下沉
,都可以说明二氧化碳的密度大于空气。实验三导气管伸到了烧杯底部,不能证明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所以以上实验中可以证明二氧化碳密度大
于空气的实验是实验一、二。11. 2KMnO4 K2MnO4+MnO2+O2↑氧气不易溶于水 B、E集气瓶口【详解】(1)观察装置
特点有加热固体,试管口有棉花,说明是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反应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故填2KMnO4 K2MnO4+ MnO2
+O2↑;排水法收集气体要求气体性质不易溶于水且不与水反应,故填氧气不易溶于水且不与水反应;(2)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是用石灰石或大
理石与稀盐酸在常温下反应,发生装置应采用固液不加热型装置, 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不和空气中其他成分反应,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二
氧化碳能溶于水且能和水反应,不适合用排水法收集,故填BE;二氧化碳不可燃也不助燃,验满时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瓶口,如果木条熄灭则
巳收集满,故填集气瓶口。【点睛】实验室制取气体发生装置的选择主要看反应物的状态(固态还是液态)和反应条件(是否需要加热),将发生装
置分为固体加热型装置和固液混合不加热型装置;收集装置主要根据生成气体在水中的溶解性以及是否和水反应考虑能否用排水法,不易溶于水或不
溶于水且不与水发生反应可以采用排水法收集,还可以根据气体和空气密度的比较以及是否和空气中的各成分反应,判断能否采用排空气法收集,如
果气体密度和空气密度非常接近则不适宜采用排空气法,在使用排空气法收集时,密度比空气大的采用向上排空气法,密度比空气小的采用向下排空
气法收集。12. 该气体不易溶于水 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放热 防止高温熔融物下落集气瓶底炸裂 Ca(OH)2+CO
2=CaCO3↓+H2O氧气浓度越大,木碳燃烧越剧烈【分析】本题是对氧气的制取及性质进实验研究,要应用氧气制法、氧气具有的性质进解
答。【详解】(1)实验1中试管放入的药品为高锰酸钾,所以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用排水法收集氧气的原因是氧气不易溶于水。(2)实验
2是铁丝在氧气瓶中燃烧,现象是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放热,由于生成物温度较高,所以集气瓶底放少量水防止高温熔融物下落集
气瓶底炸裂。(3)实验3中,说明燃烧产物为二氧化碳的证据是向气体滴加澄清石灰水,如果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该气体为二氧化碳,所以方程
式为Ca(OH)2+CO2=CaCO3↓+H2O;①是木炭在空气中燃烧,发出红光,放热;②是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剧裂燃烧,发出白光,
放热。对比①②可得到的结论是氧气浓度越大,木碳燃烧越剧烈。【点睛】实验室制取气体是中考必考的题目,平时学生也有进行大量的练习,但常
常在书写化学方程式中失分。13. 水分子种类是否改变 实验2???? CaCO3+2HCl=CaCl2+H2O+CO2↑????
B处纸花干燥部分不变红,湿润部分变红【分析】本题由三个实验组成,从宏观微观上分析水的变化和组成,第三个实验是采用微型实验来研究二氧
化碳的制取及性质。【详解】(1)从微观角度分析,实验1是水的蒸发,水发生物理变化,分子本身不变;实验2是水的电解,水发生了化学变化
,分子本身发生改变,它们本质区别是水分子种类是否改变。水通过电解发生分解反应产生氢气和氧气,氢气是由氢元素组成的,氧气是由氧元素组
成的,因此得出出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所以能得出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实验是实验2。(2)实验3中,A处石灰石与稀盐酸的
反应,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H2O+CO2↑;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紫色石蕊变红色,
B处纸花干燥部分没有水,不能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纸花干燥部分不变红,纸花湿润部分有水,能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纸花湿润部分变
红。【点睛】本题比较好的地方是采用微型实验制取二氧化碳,节约药品,现象明显。难点是部分学生对于书写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方程式比较困难。14. H2 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管①的尖嘴处,打开活塞,木条复燃,则证明是氧气; 瓶子变瘪,紫色石蕊溶液变红 H2O+CO2=H2CO3【详解】(1)②管与负极相连,所以②管中的气体为氢气,①管与正极相连,①管中的气体为氧气,氧气有助燃性,所以检验氧气的方法是: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管①的尖嘴处,打开活塞,木条复燃,则证明是氧气;(2)将紫色石蕊试液倒入充满二氧化碳气体的塑料瓶中,二氧化碳溶于水生成碳酸,所以塑料瓶会变瘪,碳酸呈酸性,会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所以观察到的现象是:瓶子变瘪,紫色石蕊溶液变红;反应方程式为:H2O+CO2=H2CO3。 1 / 1
献花(0)
+1
(本文系大高老师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