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命题作文审题立意(精品课件)
2023-08-02 | 阅:  转:  |  分享 
  
第九板块命题作文审题立意金学案52内容索引活动二 半命题作文审题立意突破活动一 全命题作文审题立意突破活动一 全命题作文审题立意突破返回
全命题作文类型主要有两种。一是完全式命题作文,即“题目+要求”。题目通常是一个词、一个短语或一个句子;“要求”则是若干说明,规定作
文的体裁、选材范围、字数等。二是材料式全命题作文,即“材料+题目+要求”;这种形式既有话题作文的开放性,又具备命题作文的限制性。
(2021·北京卷)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不少于700字。每个人都生活在特定的时代,每个人在特定时代中的
人生道路各不相同。在同一个时代,有人慨叹生不逢时,有人只愿安分随时,有人深感生逢其时、时不我待……请以“论生逢其时”为题目,写一篇
议论文。要求:论点明确,论据充实,论证合理;语言流畅,书写清晰。【满分解构】1.确定题眼或重心。题目“论生逢其时”中的“其时”是“
这样的时代”,很明显“其”是修饰“时”的,是题目的题眼与重心。“其时”是怎样的时代呢?这是一个伟大的时代,这是一个充满机遇的时代,
这是一个大有可为的时代,这也是存有一些问题,需要我们青年去解决问题的时代。这里的“其”具有无限的丰富性。2.探究题蕴或寓意。“论生
逢其时”包含了丰富的意蕴,“生”不仅指出生,还包括生长、生存、成长和发展。“生”不是静止地存在着,而是“向阳而生”。“逢”可指积极
主动地去迎接时代,如“逢山开路”,也可指被动地、机械地接受时代。“时”指时代,包括时代中不可变的因素,也包括时代中可变的因素。“生
逢其时”就是人生遇到了好时代,命运好,强调个人的生长发展如何与国家、民族、时代的发展相契合。“生逢其时”也是一种积极的人生观、价值
观。3.设法限定或提问。首先我们可以限定或提问“谁”生逢其时,如可以限定我们青年学子,“其时”我们可以限定为当下这个大有可为的时代
,这样题目就化大为小,变成了论述我们青年学子恰逢这样一个大有可为的时代,应该为我们的时代做出贡献。参考立意可拟定为:①无论社会治还
是乱,都可生逢其时,勇往直前;②时代影响人的成长,人要在特定的时代积极有为;③生逢其时是一种担当意识;④任何时代,勇者都会在无惧中
奋勇前行;⑤时势造英雄,英雄造就时势。【类题指津】全命题作文审题立意“3法”1.找准题眼法一般来说, 文章有“文眼”,全命题作文的
题目也有“题眼”,审题时要找准题眼,把握文章的写作重点。对于“题眼”的把握,不同类型的全命题要区别对待。如果是一个单句,要弄清其中
限制性内容的作用,这些内容往往是题眼。如“这,才是成熟的模样”中的“才”和“成熟”具有限制作用,“才”强调与其他情况不同,具有排除
作用。而“成熟”修饰“模样”,限制了一定要写“成熟”的模样 ,而不能写其他模样,所以这个题目的题眼应该是“成熟”。只要找准了文题所
要求的重点,就把握住了文章所要表述的重点,选材立意也就有了方向和目标。2.挖掘题蕴法词语一般有本义、引申义和比喻义,全命题作文题目
的含义一般也是多方面的,有深层次的、隐含的含义。所以我们对文题的理解不能仅停留在表层含义上,还应该深刻理解题目的丰富内涵,挖掘其深
层的隐含信息。例如2019年北京高考题“2019的色彩”,概括材料中的提示语“色彩,指颜色;不同的色彩常被赋予不同的意义”,所以考
生在写作时需要挖掘色彩所蕴含的意义。如色彩的冷与暖,如《故都的秋》中作者感受的秋天的冷色,而《沁园春·长沙》更突出了秋天的绚丽、温
暖。色彩蕴含更多的是文化内涵,如红色代表了热情、活泼、张扬、吉祥、喜庆等,红色还有更多的象征意义,如革命、鲜血等,如果考生联系20
19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五四运动100周年,那么就可以赋予色彩丰富的内涵。3.化大为小法有些全命题作文要求比较宽泛,有
些则比较抽象,难以理解,我们在审题时要能化大为小,虚实结合。例如“文明的韧性”这个题目,要求较宽泛,给我们提供了较广阔的写作空间,
这时我们就要化大为小,化虚为实,将“文明”具体化、形象化,可以理解为“唐诗宋词”“礼仪”“风俗”等。当然也有些命题比较具体,我们需
要化实为虚,进行抽象概括;还有些命题可能虚实兼备,我们则需要从虚实两方面入手进行探讨。例如“我想握住你的手”这个题目,其中的“你”
既可以实指自己身边的人或物,如“同桌、家门”等;也可以虚指一个抽象的事物, 如“节约、诚信、青春”等。1.(2020·北京卷)阅读
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不少于700字。当今时代,我们每天都会面对各种各样的信息。其中有一条信息,或引发了你的感悟,或影响了你的
生活,或令你振奋,或使你愧疚,或让你学会辨别真伪……请以“一条信息”为题,联系现实生活,展开联想或想象,写一篇记叙文。要求:思想健
康;内容充实,有细节描写;语言流畅,书写清晰。[审题指导] 材料主要是讲当今时代“信息”多,某一条“信息”可能就对你有很大的作用,
紧扣“信息”,不忽略“一条”。另外,材料提供了思考的方向和写作的角度,但立意范围不仅局限于此。命题材料从时代谈到个体,从多元信息聚
焦到一条信息,从信息覆盖关注到信息对个体的影响,引导考生通过叙事的方式,表达自己从“一条信息”中获得的感悟、受到的影响、学到的东西
等,从而深入思考信息时代如何面对、处理每天从手机等各种渠道获得的各种信息的问题。参考立意:①有些信息能让我们在感悟中成长;②新冠肺
炎疫情期间收到的一条信息带给“我”的思考与感动;③一条关乎亲情、友情的温暖问候;④一条信息也会影响生活;⑤从令人振奋的信息中获取力
量;⑥要学会辨别真伪;⑦虚假信息泛滥透支社会良知。活动二 半命题作文审题立意突破返回半命题作文类型主要有两种。一是独立式半命题作文
,即只给出需要考生补充的标题与写作要求,没有其他文字材料引导说明。二是材料式半命题作文,即作文命题由材料、副标题(或需要考生补充的
标题)和写作要求等部分组成。半命题作文既给出明确的写作方向,有利于迅速集中精力,在短时间内完成写作任务;又避免主题先行,有利于鼓励
考生立意、构思和选材的多样性,凸显考生写作的个性化。 (2020·新高考全国Ⅱ卷)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读万卷书
,行万里路。无论读书还是行路,我们都会与地名不期而遇。有些地名很容易让你联想到这个地方的自然特征、风土民情、历史文化、著名人物等;
有些地名会唤起你的某种记忆与情感,或许是一段难忘的故事,又或它对你有着特殊的意义。电视台邀请你客串《中华地名》主持人。请以“带你走
近 ”为题(补充一个地名,使题目完整),写一篇主持词。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切合身份;不要套作,不得
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满分解构】1.审材料。材料由三句话组成。第一句话“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总领全段,交代了作
文题的整体命意。第二句话承接上文,引出写作的主话题(写作范围)。第三句话分两层,第一层概述由地名容易联想到这个地方的自然特征、风土
民情、历史文化、著名人物等,这些是地名本身具有的内涵;第二层指出地名能够唤起人们的某种记忆与情感,或一段难忘的故事,或对人具有特殊
的意义,这些是揭示地名与人精神层面之间联系的内容。2.审引导语。引导语由两句话组成。第一句话“电视台邀请你客串《中华地名》主持人”
,创设写作情境,同时交代写作身份。考生要模拟生活中在电视台主持节目的真实情境,结合材料内容,以客串主持人的身份向观众介绍本期《中华
地名》的相关内容。第二句话“请以‘带你走近 ’为题(补充一个地名,使题目完整),写一篇主持词”交代写作任务。3.审要求。要求
中最重要的是三点:结合材料,明确文体,切合身份。“结合材料”,即写作时可根据主题或构思需要对上述材料内容进行有机整合,不一定面面俱
到。“明确文体”,即要求考生必须以主持词这种体裁来写作。“切合身份”,即要求考生以电视台《中华地名》节目客串主持人的身份写作。写作
时,可以从以下角度思考:①欣赏自然风光,感受特色情感;②触摸沧桑历史,唤起情感记忆;③了解民俗风物,领悟文明进程;④联系现实生活,
评说地方特色。【类题指津】半命题作文填补题目“4要求”1.认真审题,反复推敲。题目一般都有提示性导语,要认真理解、反复推敲。要看题
目中有没有举例性的提示、语言说明性提示以及限制性的要求,提示里的选项有时不是你最擅长的,你可以选择自己更为熟悉的。如果有限制要求,
有的则要进行理解,有的可视为参考,有的则要遵从。2.精心构思,新颖独到。在符合要求、切中题旨前提下,还应避俗求新,题文相符,让人读
后能为之一震。这就需要在填题上进行深加工了,并且题面的新与俗往往也制约了作文的新与俗。因此,在动笔前多想几分钟,选出多个可填入的词
语,逐一比较,看填哪一个更利于自己写出更具体更富有新意的文章。3.贴近生活,张扬个性。在写作时要考虑到自己的生活实际,要积极调动自
己的生活积累,选择最真实、最有个性的材料,并据此确定自己在题目中要补填的词语或短语。4.反复斟酌,确定题目。补完题后,要对填充后的
题目再一次细心检查,考查语意是否简洁明确,语法是否搭配得当,语感是否通顺得体。题目是文章的眼睛,如果补题不好,文章如何写得好?所以
,题目补充完整之后,还要再次与要求对照,真正做到既合乎要求,又方便自己写作。2.(2017·全国Ⅲ卷)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今年是我国恢复高考40周年。40年来,高考为国选材,推动了教育改革与社会进步,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40年来,高考激扬梦想,凝聚
着几代青年的集体记忆与个人情感,饱含着无数家庭的泪珠汗水与笑语欢声。想当年,1977的高考标志着一个时代的拐点;看今天,你正与全国
千万考生一起,奋战在2017的高考考场上……请以“我看高考”或“我的高考”为副标题,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
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审题指导] 命题者意在启发考生在宏观语境中聚焦个人经验,表达对“高考”的独特体会和
理解,呈现他们的酸甜苦辣尤其是勤学奋进中的豪迈之情。审题时要特别注意题目中的“副”字。如果确定写“我看高考”,重点就在“看”,要谈对高考的看法,最适宜写议论文;如果确定写“我的高考”,重点就在“高考”,要写出“我”和高考的关系,可写议论文,也可写记叙文,还可写抒情散文。由此可从以下角度立意:①高考一直影响着“我”的中学生活;②从“我”几年来为高考所付出的汗珠和泪水的角度写;③从高考为国选材,推动我国的教育改革和社会进步的角度进行分析;④分析高考的利与弊,大胆提出自己的看法;等等。
献花(0)
+1
(本文系东郭先生资...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