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河南省南阳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模拟考试生物试卷(含解析)
2023-08-14 | 阅:  转:  |  分享 
  
河南省南阳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模拟考试生物试卷一、单选题1.豌豆、玉米和果蝇等是研究遗传学的好材料,研究人员针对不同的研究
目的选择不同的材料。以下叙述不正确的是(  )A.孟德尔用豌豆作为实验材料的原因之一是天然豌豆一般是纯种B.玉米作为常用遗传材料的
原因是它的子代数量多、属于单性花,母本去雄操作简单C.用测交法验证孟德尔自由组合定律只需观察后代的数量比是否符合1∶1D.摩尔根选
择果蝇作为实验材料是因为它的染色体数少、易饲养、繁殖快2.在平衡致死系中具有两个致死基因A和B,A和B是非等位基因,基因型为AA和
BB的个体均不能存活。平衡致死系相互交配后,子代不发生性状分离并会以杂合状态保存,因此平衡致死系也称为永久杂种。不考虑突变和交叉互
换,下列选项中属于平衡致死系的是(?)A. B. C.D.3.下列有关基因型、性状和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A.表型相同的个体,
其基因型也相同B.基因型相同的个体,其表型也相同C.“牝鸡司晨”现象表明性别不受遗传物质的控制D.一对相对性状也可能受到多对等位基
因的控制4.下列有关遗传学基本概念与遗传实验和定律的叙述,错误的是(?)A.分离定律与自由组合定律均发生在减数分裂I后期B.的3∶
1性状分离比依赖于雌雄配子随机结合C.测交能用于推测基因型及其产生配子的种类及比例D.兔的黑毛与白毛、棉花的长绒与细绒均属于相对性
状5.下图为显微镜下观察到的某二倍体生物精子形成不同时期图像。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图①、②时期的细胞均可发生基因重组B.图
②细胞的染色体数目与核DNA数目相同C.图③细胞正在进行染色体复制D.图④细胞的同源染色体正在分离6.如图是二倍体生物体内某细胞图
,关于此图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此图可表示次级卵母细胞,没有同源染色体B.在此细胞形成过程中曾出现过2个四分体C.该细胞中
有4条染色单体D.该生物体细胞中染色体数最多为47.下列关于基因重组的说法,错误的是(?)A.基因重组是生物变异的来源之一B.同源
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可以发生重组C.基因重组能为自然选择提供更多筛选材料D.控制同一性状的等位基因间可以发生重组8.用下列哪种结构作
为实验材料,既可看到有丝分裂,又可看到减数分裂的细胞是(?)A.小鼠早期胚胎B.小鼠精巢C.小鼠肿瘤细胞D.小鼠子宫细胞9.一个精
原细胞内含有三对同源染色体,染色体上的DNA全部用15N进行了标记,该细胞进行减数分裂(DNA复制所用原料均不含15N)形成4个精
子,其中一个精子和一个不含15N的卵细胞融合形成一个受精卵,该受精卵连续进行两次有丝分裂,形成的四个子细胞中含15N标记的细胞数不
可能为(?)A.1个B.2个C.3个D.4个10.下图为某二倍体生物体内的一组细胞分裂示意图,据图分析正确的是(?)①②③④⑤A.
图示5个细胞均具有同源染色体B.图中属于体细胞有丝分裂过程的有①③⑤C.图②产生的子细胞为精细胞或极体D.该生物的体细胞中含有染色
体数可能是4条或8条11.如图为甲、乙两种单基因遗传病的遗传图谱,两种遗传病的遗传方式不同,乙病在人群中的发病率为9%。下列相关叙
述正确的是正常男女(?)?A.男性患甲病时,其父亲一定含有甲病的致病基因B.人群中乙病致病基因携带者的概率为21%C.图中的I-2
和Ⅱ-2均携带有两种致病基因D.若Ⅲ-2与表型正常男性婚配,子代表型正常的概率为35/5212.下列有关遗传学研究的叙述中,正确的
是(?)A.格里菲思、艾弗里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都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B.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运用到细菌培养、噬菌体培养、同位素标
记和假说—演绎法等实验技术和方法C.摩尔根和萨顿都运用“假说-演绎法”证明了基因位于染色体上D.沃森和克里克根据DNA衍射图谱的有
关数据,推算出DNA分子呈螺旋结构并提出了DNA复制的可能机理13.已知某DNA分子含有500个碱基对,其中一条链上A:G:T:C
=4:3:2:1。该DNA 分子连续复制数次后,消耗游离的鸟嘌呤脱氧核苷酸1400个,则该DNA分子已经复制了(?)A.3次B.4
次C.7次D.8次14.ChREBP基因是调节碳水化合物代谢和脂肪生成的重要基因,ChREBP基因缺失会导致肝糖原积累,脂肪生成缺
陷,无法清除饮食中过量的果糖。下列关于ChREBP基因的叙述,错误的是(?)A.ChREBP基因一条链中相邻的C和G通过氢键连接B
.ChREBP基因单链中A+T的比例与互补链中A+T比例相同C.若该基因有50个碱基对,则该基因的排列方式是450种中的一种D.C
hREBP基因若发生缺失,应减少果糖的摄入以减轻肝脏的负担15.线粒体可进行分裂增殖,线粒体中的DNA(mtDNA)是一个环状DN
A分子,含有37个基因,能够编码多种RNA以及多种蛋白质,mtDNA上的基因突变会引发多种线粒体功能障碍遗传病。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mtDNA的5''端含有游离的磷酸基团B.细胞核内的RNA聚合酶催化mtDNA转录C.mtDNA上的突变基因可通过父亲或母亲
遗传给后代D.线粒体进行DNA复制时,需要酶、脱氧核苷酸等物质的参与16.我国科学家揭示了太谷核不育小麦花粉败育的分子机制。与野生
型相比,太谷核不育小麦的Ms2基因的调控序列中插入了一段DNA序列(TRIM),激活Ms2基因的表达,表达产物Ms2蛋白通过促进T
aRomol蛋白的多聚化抑制TaRomol的活性,从而特异性地降低太谷核不育小麦花药中活性氧(ROS)信号水平,导致太谷核不育小麦
花粉在发育早期败育。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太谷核不育小麦自交后代仍可能不育B.TRIM的插入可能利于RNA聚合酶的结合C.Ms
2蛋白的产生过程需要三种RNA的参与D.Ms2蛋白可作为信号分子调控花药的发育17.基因编辑是指将外源DNA片段导入到细胞染色体特
定位点或删除基因内部的片段,定点改造基因,获得预期的生物体基因序列发生遗传改变的技术。如图是对某生物B基因进行编辑的过程,该过程中
用sgRNA可指引Cas9酶(一种能切割DNA的酶)结合到特定的切割位点。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sgRNA是合成Cas9酶的
模板B.sgRNA的碱基序列与靶基因碱基序列能够全部互补C.Cas9酶可在特定切割位点断裂核苷酸之间连接的键D.B基因被编辑后因不
能转录而无法表达相关蛋白质18.RNA干扰机制如下:双链RNA一旦进入细胞内就会被Dicer酶切割成较小的片段(SiRNA),Si
RNA片段与一系列酶结合组成RISC复合体,激活的RISC通过碱基配对结合到与SiRNA同源的mRNA上,并切割该mRNA,造成蛋
白质无法合成。下列有关RNA的叙述错误的是(?)?A.RNA在细胞中不仅发挥翻译模板的作用B.RISC的高效特异性与RNA中核糖核
苷酸的排列顺序有关C.RNA干扰影响了基因的转录过程进而使得相应基因的表达受阻D.将双链RNA的两条单链分别注入细胞,不能引起RN
A干扰现象19.根据人类遗传病系谱图中各世代个体的表型进行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①一定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B.②可能是伴
X染色体隐性遗传C.③一定是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D.④可能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20.如图表示利用基因型为 AAbb 的二倍体西瓜甲和基
因型为 aaBB 的二倍体西瓜乙培育无子西瓜的过程,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①过程常用秋水仙素处理,秋水仙素的作用是抑制纺锤体形
成B.图中三倍体西瓜植株的基因型为 AAaBbbC.图中四倍体西瓜植株上所结的即为无籽西瓜D.为避免每年都要制种的麻烦,可对三倍体
西瓜进行无性繁殖21.科学的探究方法是实验成功的关键,下列实验内容与方法不吻合的是(?)选项实验内容方法A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假说—
演绎法BT2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C制作DNA双螺旋结构模型概念模型法D诱导植物细胞染色体数目的变化实验低温处理或秋
水仙素诱发A.AB.BC.CD.D22.科研人员新发现在深海沉淀物中存在病毒和细菌,在这之前人们普遍认为深海处不存在生物。下列有关
叙述正确的是(?)A.病毒和细菌均属于生命系统的基本结构层次B.新发现的病毒很可能从环境中直接获取营养物质C.病毒和细菌中均不含有
细胞器,但细菌具有细胞膜D.某些病毒的遗传物质是单链,结构不稳定,易突变23.研究发现,NSD2酶可调节许多基因的作用,同时能够阻
止细胞衰老;姜黄素会引起癌细胞内凋亡蛋白(Bax)高表达,与凋亡抑制蛋白Bcl-2结合形成二聚体,诱发癌细胞凋亡;细胞膜上因具有A
BCG2蛋白(一种ATP结合转运蛋白),能有效排出姜黄素,从而避免凋亡。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细胞衰老和凋亡过程中仅凋亡过程
存在基因的选择性表达B.研究NSD2酶的基因表达机制使延缓细胞的衰老成为可能C.用ABCG2抑制剂与姜黄素联合治疗,可促进癌细胞凋
亡D.Bax、Bcl-2两种蛋白数量的比例是决定癌细胞凋亡的关键因素之一24.“进化稳定策略”是指占群体绝大多数的个体选择某种生存
策略,少数突变个体无法侵入到这个群体,或在自然选择压力下,突变体要么改变原有生存策略而选择绝大多数个体的生存策略,要么在进化过程中
消失。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进化稳定策略有利于种群自身基因长期保存下去B.突变个体的出现可能会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改变C.
少数突变个体的生存策略在竞争中获胜的机率很小D.进化稳定策略可实现种群内个体的相互依存、共同进化25.下列关于拉马克进化学说和达尔
文自然选择学说的说法,错误的是(  )A.拉马克进化学说认为生物通过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适应环境B.达尔文认为自然选择推动生物的进
化,但无法解释遗传和变异的本质C.拉马克进化学说和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都认为物种是进化的、可变的D.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认为环境的不
同导致了变异的不同26.种群基因频率总是在不断变化的原因不包括(?)A.突变B.基因重组C.自然选择D.自由交配27.下图为a、b
、 c、d四个不同种食叶昆虫的数量随山体海拔高度变化的示意图。据图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海拔3000米处,b、c数量差
异是生物与无机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B.b数量随海拔高度的变化可以体现该物种的遗传多样性C.海拔2000米处的物种均匀度高于海拔300
0米处D.海拔4000米处,a、b、c、d的数量差异体现物种多样性28.下列关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叙述,正确的是(?)A.隔离的实
质是不同种群的基因不能自由交流B.种群进化的实质是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同时发生变化C.生物多样性不断形成的过程也就是新的物种不断形
成的过程D.自然选择作用于个体的表型,使得个体成为进化的基本单位29.狮子鱼多栖息于温带靠海岸的岩礁或珊瑚礁内。研究人员在马里亚纳
海沟7000米以下具有高压、终年无光等特殊极端条件的深海环境中发现了不同于狮子鱼的新物种——超深渊狮子鱼。研究发现,与狮子鱼相比,
超深渊狮子鱼基因组中与色素、视觉相关的基因发生了大量丢失。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深海高压、终年无光等特殊极端条件诱导超深渊狮子
鱼发生了定向突变B.特殊极端的环境条件直接对超深渊狮子鱼个体的表型进行了选择C.狮子鱼与超深渊狮子鱼之间存在地理隔离,但不存在生殖
隔离D.超深渊狮子鱼种群与温带靠海岸狮子鱼种群的基因库相同30.利用不定芽(从茎的节间、根或叶上生出的芽)发育成植株是植物快速繁殖
的有效途径。有关研究发现离体叶片受伤部位细胞分裂素(CTK)的积累可促进不定芽的形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植物体内CTK的合
成部位主要是未成熟的种子、幼根和幼芽B.由不定芽发育成幼苗的过程中可发生突变和基因重组C.CTK积累促进不定芽的形成说明CTK可能
有促进细胞分化的作用D.植物体内每种植物激素都能独立完成生命活动的调节二、综合题31.如图是玉米(2n=20)的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
过程中几个特定时期的显微照片,①~⑤代表不同时期的细胞。回答下列问题。?(1)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发生在细胞______(
填图示数字)所处时期,④细胞内含有______个染色体组,______条染色体。(2)将花粉粒培养成植株的过程体现了_______
____,若想得到可育子代,则需要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_____。(3)每个花粉母细胞经减数分裂会产生4个子细胞——小孢子(
如图)。该玉米的基因型为AaBb,若某个花粉母细胞产生了一个基因型为AaB的小孢子,与此同时产生的另外3个小孢子的基因型分别为__
________________(不考虑其他变异)。32.下列是有关二倍体生物的细胞分裂信息。请回答下列问题:??(1)图甲细胞③
的子细胞名称是_____;图甲中含有同源染色体的是_____细胞(填标号)。(2)如果图乙中①→②完成了图丙中AB段的变化,则图乙
a、b、c中表示染色体的是_____。图甲中细胞③产生的子细胞内,a、b、c的数量分别为_____。(3)图丙中CD段形成的原因是
_____。(4)若家兔的卵细胞中含36条染色体,该生物的体细胞中染色体数最多有_____条。(5)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在
图丙中的_____区段(填字母)体现。33.下图为DNA分子结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1的名称是________,2是
________ ,5是________,6是________________ ,7是________,8是__________。
(2)3、4分别代表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相应的符号,不要求顺序)。(3)(A+T)/(C+G)的比值越
__________________ (大/小),DNA的热稳定性越高。(4)某同学制作的DNA双螺旋结构模型中,一条链所用的碱
基模块为A:C:T:G=1:2:3:4,则其互补链中,上述碱基模块的比应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34.1万年前,科罗拉多大峡谷中的松鼠被一条河流分隔成两个种群,两个种群现在已经发生明显的分化。研究人员指出,经过长期演化已
经形成两个物种,如图所示。(1)结合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分析可知,a、c分别表示_________;b的实质变化是__________
___。(2)①~⑥的存在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3)松鼠种群中存在控制毛色的一对等位基因(A-黑色
,a-浅色)。原松鼠种群中AA、Aa.aa的基因型频率分别为20%、50%、30%,环境变化后,峡谷北侧山高林密,生活于其中的松鼠
种群中基因型为AA、Aa的个体数量在一年后各增加20%,基因型为aa的个体数量减少20%,则一年后a的基因频率为_________
。(4)该峡谷的河流中某种金鱼的一对相对性状由一对等位基因(B、b)控制,其中b基因在纯合时使胚胎致死(bb、XbXb、XbY等均
为纯合子)。现取一对金鱼杂交,F1金鱼共67只,其中雄金鱼21只,则F1金鱼自由交配所得F2成活个体中,b基因的频率为______
_(分数形式表示)。参考答案1.C【分析】1、豌豆作为遗传学实验材料容易取得成功的原因是:(1)豌豆是严格的自花、闭花授粉植物,在
自然状态下一般为纯种;(2)豌豆具有多对易于区分的相对性状,易于观察;(3)豌豆的花大易于操作;(4)豌豆生长期短,易于栽培2、果
蝇适用于进行遗传学实验材料的原因:培养周期短,容易饲养,成本低;染色体数目少,便于观察;某些相对性状区分明显等【详解】A、孟德尔用
豌豆作为实验材料的原因之一是豌豆是严格的自花传粉、闭花受粉植物,在自然条件下一般是纯种,结果可靠又易分析,A正确;B、玉米作为常用
遗传材料的原因是它的子代数量多、属于单性花,母本去雄操作简单,B正确;C、用豌豆测交法验证孟德尔自由组合定律需观察后代表现型种类,
并统计各表现型的数量,看各种表现型的数量比是否符合1∶1∶1∶ 1,C错误;D、摩尔根选择果蝇作为实验材料是因为它的染色体数少、易
饲养、繁殖快,容易饲养,某些相对性状区分明显等,D正确;故选C。2.A【分析】1、基因的分离定律的实质是:在杂合体的细胞中,位于一
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等位基因会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两个配子中,独
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2、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
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详解】A、在平衡致死系中具有两个致死基因A和B,A和B是非
等位基因,基因型为AA和BB的个体均不能存活,平衡致死系相互交配后,子代不发生性状分离并会以杂合状态保存,因此平衡致死系也称为永久
杂种,A选项自交之后不发生性状分离,符合平衡致死系的特点,A正确;BD、BD选项自交之后会发生性状分离且不全以杂合状态保存,不符合
平衡致死系的特点,BD错误;C、在平衡致死系中具有两个致死基因A和B,A和B是非等位基因,C选项所示的A和B是等位基因,C错误。故
选A。3.D【分析】表现型:指生物个体实际表现出来的性状。如豌豆的高茎和矮茎。 基因型:与表现型有关的基因组成。如高茎豌豆的基因型
是DD或Dd,矮茎豌豆的基因型是dd。?【详解】A、表型相同的个体,其基因型可能不同,如AA和Aa均表现为显性,A错误;B、表型受
到基因的控制,但同时还受到环境和甲基化等因素的影响,B错误;C、出现“牝鸡司晨”的现象是因为生物的性别在受到遗传物质控制的同时,还
可能受到环境的影响,C错误;D、一对性状可能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也可能受多对等位基因控制,D正确;故选D。4.D【分析】基因分离定
律的实质:在杂合子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生物体在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会随着同源染
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到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详解】A、减数分裂Ⅰ后期,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分离,非同源染色
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即分离定律与自由组合定律均发生在减数分裂Ⅰ后期,A正确;B、F1表现出3:1的性状分离比的前提条件之一是
雌雄配子随机结合,即F1的3:1性状分离比依赖于雌雄配子随机结合,B正确;C、孟德尔巧妙设计的测交方法可用于推测F1的基因型,还可
推测某个体产生配子的种类及比例,C正确;D、相对性状是指一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故棉花的长绒与细绒属于不同性状,D错误。故
选D。5.A【分析】分析题图:图示为某二倍体生物精子形成不同时期图像,其中①细胞中同源染色体正在联会,为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②细胞
中同源染色体正在分离,为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③细胞为减数第一次分裂形成的子细胞;④细胞着丝粒分裂,为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详解】A
、①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②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图①、②时期的细胞均可发生基因重组,A正确;B、由图可知,②表示减数第一次分
裂后期,该时期每条染色体上有2个DNA分子,因此图②细胞的染色体数目是核DNA数目的一半,B错误;C、由图可知,③细胞为减数第一次
分裂形成的子细胞,而染色体复制发生在间期,C错误;D、由图可知,④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而同源染色体分离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
,D错误。故选A。6.D【分析】图中细胞含有两条染色体,且含有姐妹染色单体,染色体的相同大小不同,为非同源染色体,所以该细胞处于减
数第二次分裂。【详解】A、图中细胞含有2条染色体,且含有姐妹染色单体,染色体的大小不同,为非同源染色体,所以该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
裂过程中,可表示次级卵母细胞,但没有同源染色体,A正确;B、该细胞中有2条染色体,其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可出现2个四分体,B正确
;C、该细胞中有2条染体,每条染色体上含有2条染色单体,4条染色单体,C正确;D、该细胞的体细胞含有4条染色体,其有丝分裂后期染色
体最多为8条,D错误。故选D。7.D【分析】可遗传变异是指生物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变异,包括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可遗传变
异和自然选择可以导致种群基因频率改变,可为自然选择提供丰富的原材料,对生物进化具有重要意义。【详解】A、生物变异的来源包括基因突变
、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基因重组是生物变异的来源之一,A正确;B、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同源染色体的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发生互换,导致其上
的非等位基因发生基因重组,B正确;C、基因重组使产生的配子种类多样化,进而产生基因组合多样化的子代,进而能为自然选择(或生物进化)
提供更多筛选材料,C正确;D、控制同一性状的等位基因间不能发生重组,而是相互分离,D错误。故选D。8.B【分析】真核细胞的增殖方式
包括无丝分裂、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其中无丝分裂过程不会出现染色体;染色体数目比体细胞多一倍的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正在分
离的细胞处于减数分裂第一次分裂后期.【详解】A、小鼠早期胚胎细胞通过有丝分裂方式增殖,不会发生减数分裂,A错误;B、小鼠精巢中的精
原细胞既可以进行有丝分裂增殖,也可以通过减数分裂产生配子,因此既可看到有丝分裂,又可看到减数分裂的细胞,B正确;C、小鼠肿瘤细胞通
过有丝分裂方式增殖,不会发生减数分裂,C错误;D、小鼠子宫细胞通过有丝分裂方式增殖,不会发生减数分裂,D错误.故选B。9.D【分析
】DNA分子复制的方式是半保留复制,以亲代DNA分子的2条链为模板,利用游离的脱氧核苷酸作为原料合成子代DNA分子,所以复制后的每
一个DNA分子的两条链都是一条链为亲代链,一条链为新合成的子链。【详解】DNA分子复制的方式是半保留复制,以亲代DNA分子为模板,
利用原料合成子代DNA分子,所以复制后的每一个DNA分子的两条链都是只有一条链为15N,故减数分裂完成后形成的4个精子中的3条染色
体上的DNA都有一条链含有15N。使其中的一个精子和一个不含15N的卵细胞融合形成一个受精卵,则该受精卵中,3条染色体上的DNA都
有一条链含有15N,另外3条染色体上的DNA不含15N。细胞连续进行两次有丝分裂(即DNA复制2次),由于始终只有3条DNA单链含
有15N,而有丝分裂后期子染色体移向两极是随机的,故在形成的四个子细胞中含15N标记的细胞数可能为1或2或3,ABC正确,D错误。
故选D。10.D【分析】减数分裂是有性生殖的生物产生生殖细胞时,从原始生殖细胞发展到成熟生殖细胞的过程。这个过程中DNA复制一次,
细胞分裂两次,产生的生殖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是本物种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一半。【详解】A、图①为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图②为减数第二次分
裂后期,图③为有丝分裂中期,图④为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图⑤为有丝分裂后期,图②中没有同源染色体,其它四个细胞均有同源染色体,A错误
;B、图中属于体细胞有丝分裂过程的有③⑤,B错误;C、图④含有染色单体且胞质均等分裂,为初级精母细胞,因此图②为次级精母细胞,产生
的子细胞为精细胞,C错误;D、该生物的体细胞中含有染色体数可能是4条或8条(有丝分裂后期、末期),D正确。故选D。11.D【分析】
伴X性隐性遗传的遗传特征:①人群中男性患者远比女性患者多,系谱中往往只有男性患者;②双亲无病时,儿子可能发病,女儿则不会发病;儿子
如果发病,母亲肯定是个携带者,女儿也有一半的可能性为携带者;③男性患者的兄弟、外祖父、舅父、姨表兄弟、外甥、外孙等也有可能是患者;
④如果女性是一患者,其父亲一定也是患者,母亲一定是携带者。【详解】A、由图可知,II-1和II-2正常,III-1患甲病,III-
2患乙病,说明两种病都是隐性遗传,又因为III-2的父亲正常,说明乙病为常染色体隐性病,设相关基因为B/b;又因“两种遗传病的遗传
方式不同”,则甲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病,设相关基因为A/a,患甲病的男性(XaY)的致病基因一定来自其母亲,其父亲不一定含有甲病的致
病基因,A错误;B、乙病(bb)在人群中的发病率为9%,所以b的基因频率为0.3、B的基因频率为0.7,人群中乙病基因携带者概率为
2×0.3×0.7=42%,B错误;C、图中I-2的基因型为BB(或Bb)XAX-,不能确定基因型;Ⅱ-2基因型为BbXAXa,携
带有两种致病基因,C错误;D、Ⅲ-2的基因型为bb(1/2XAXA、1/2XAXa),正常男性的基因型为(B_XAY),人群中乙病
基因携带者概率为2×0.3×0.7=0.42,正常纯合子的概率为0.7×0.7=0.49,因此正常男性为携带者的概率=0.42/(
0.42+0.49)=6/13,生育子代正常的概率为(1-6/13×1/2)×(1-1/2×1/4)=35/52,D正确。故选D。
12.D【分析】孟德尔杂交实验,摩尔根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DNA半保留复制均用到假说—演绎法。【详解】A、格里菲思证明存在某种转化
因子将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但是不确定转化因子是什么。艾弗里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证明了DNA是转化因子,结合其他实验证明DNA是
遗传物质,A错误;B、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运用到细菌培养、噬菌体培养、同位素标记等实验技术和方法,但是没有用到假说-演绎法,B错误;
C、摩尔根运用“假说-演绎法”证明了基因位于染色体上,萨顿利用类比推理法提出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假说,C错误;D、沃森和克里克根据D
NA衍射图谱的有关数据,推算出DNA分子呈螺旋结构并提出了DNA复制的可能机理-半保留复制,D正确。故选D。13.A【分析】DNA
分子复制是以DNA分子解开的两条链为模板,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以游离的脱氧核苷酸为原料进行的,复制的结果是1个DNA分子形成了2个
完全一样的DNA分子。【详解】根据DNA分子含有500个碱基对,而一条单链上碱基A:G:T:C=4:3:2:1,则该链中A、G、T
、C分别是200、150、100、50个,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可知,另一条单链上T、C、A、G依次是200、150、100、50个
。因此,该DNA分子中含有鸟嘌呤的脱氧核苷酸为150+50=200个,复制数次后,消耗游离的鸟嘌呤脱氧核苷酸1400个,设该DNA
分子复制了n次,则有关系式:2n-1 ×200=1400,解得n=3,A正确,BCD错误。故选A。14.A【分析】基因通常是DNA
上有遗传效应的片段,为双链结构,含有A、T、G、C四种碱基。【详解】A、ChREBP基因一条链中相邻的C和G通过脱氧核糖-磷酸-脱
氧核糖连接,A错误;B、由于基因的两条链之间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因此ChREBP基因单链中A+T的比例与互补链中A+T比例相同,B正
确;C、该基因有50个碱基对,但ChREBP基因有特定的碱基排列顺序,因此该基因的排列方式只是450种中的一种,C正确;D、已知C
hREBP基因缺失会导致肝糖原积累,脂肪生成缺陷,无法清除饮食中过量的果糖。因此ChREBP基因若发生缺失,应减少果糖的摄入以减少
减轻肝脏的负担,D正确。故选A。15.D【分析】转录是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合成RNA的过程,该过程主要在细胞核中进行,需要解旋酶
和RNA聚合酶参与。【详解】A、mtDNA是环状DNA,不存在游离的磷酸基团,A错误;B、分析题意可知,mtDNA是存在于线粒体中
的DNA,线粒体是半自主性细胞器,线粒体中的RNA聚合酶可催化mtDNA转录,B错误;C、mtDNA属于线粒体DNA,线粒体DNA
属于细胞质基因,只能通过母亲遗传给后代,C错误;D、线粒体进行DNA复制时,需要酶(如解旋酶、DNA聚合酶)和原料脱氧核苷酸等物质
的参与,D正确。故选D。16.A【分析】1、基因对性状的控制:①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的性状;②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
控制细胞代谢进而间接控制生物的性状。2、基因与性状的关系:基因与性状不是简单的线性关系,多数情况下一个基因控制一个性状,有时一个性
状由多个基因控制,一个基因也可以影响多个性状;基因与基因、基因与基因产物、基因与环境相互作用,精细地调控着生物性状。【详解】A、太
谷核不育小麦自交后代雄性不育,雌性可育,A错误;B、TRIM的插入可能利于RNA聚合酶的结合,激活Ms2基因的表达,B正确;C、M
s2蛋白的产生过程需要mRNA、tRNA、rRNA三种RNA的参与,C正确;D、Ms2蛋白通过促进TaRomol蛋白的多聚化抑制T
aRomol的活性,从而特异性地降低太谷核不育小麦花药中活性氧(ROS)信号水平,因此Ms2蛋白可作为信号分子调控花药的发育,D正
确;故选A。17.C【分析】分析图示可知:图为CRISPR-Cas9基因编辑的工作原理,sgRNA和Cas9蛋白组成的系统中sgR
NA的碱基序列可以人为任意设计,当其与靶DNA上某序列发生局部互补结合时,Cas9蛋白就可以像“剪刀”一样切断此处的DNA序列。【
详解】A、分析题意可知,SgRNA可指引限制性核酸内切酶Cas9结合到特定的切割位点,不是合成Cas9酶的模板,A错误;B、sgR
NA可指引Cas9酶结合到特定的切割位点, 该过程中SgRNA的碱基序列与靶基因的部分碱基序列互补,B错误;C、核苷酸之间通过磷酸
二酯键相连接,限制性核酸内切酶Cas9可在特定切割位点进行切割,使相应部位的核苷酸之间的磷酸二酯断裂,C正确;D、转录是以DNA的
一条链为模板合成RNA的过程,被编辑后的B基因仍能进行转录,转录出的mRNA可作为翻译的模板,进而表达相关蛋白质,D错误。故选C。
18.C【分析】分析题图:图示表示RNA干扰现象示意图,Dicer酶能特异识别双链RNA,切割产生的干涉 RNA与一系列酶结合组成
诱导沉默复合体(RISC);RISC通过碱基配对结合到与干涉 RNA同源的mRNA上,并切割该mRNA,造成蛋白质无法合成。【详解
】A、由图示可知,siRNA与一系列酶结合组成 RISC复合体,并与mRNA结合,切割该 mRNA,即RNA在细胞中不仅发挥翻译模
板的作用,A正确;B、RISC通过碱基互补配对结合到与SiRNA同源的mRNA上,所以RISC的高效特异性与RNA中核糖核苷酸的排
列顺序有关,B正确;C、由图示可知,RNA干扰影响了基因的翻译过程进而使得相应基因的表达受阻,C错误;D、能引起RNA干扰的双链R
NA的两条单链分别注入细胞,结果却没有引起RNA干扰现象,据图分析最可能的原因Dicer酶只能识别双链RNA,不能识别单链RNA,
D正确。故选C。19.C【分析】1、伴性遗传是指在遗传过程中的子代部分性状由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这种由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所控制性状
的遗传上总是和性别相关,这种与性别相关联的性状遗传方式就称为伴性遗传,又称性连锁遗传。2、人类遗传病通常是指由遗传物质发生改变而引
起的人类疾病;分为单基因遗传病、多基因遗传病,染色体异常遗传病。【详解】A、①中双亲均正常,但生了一个患病的女儿,说明该病为常染色
体隐性遗传病,A正确;B、②中双亲均正常,但生有患病的儿子,说明该病为隐性遗传病,可能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也可能是伴X隐性遗传病
,B正确;C、根据③无法确定该病的遗传方式,可能为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常染色体隐性遗传,C错
误;D、根据④无法确定该病的遗传方式,该病可能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常染色体隐性遗传,也可能是伴Y染色体遗传病等
,D正确。故选C。20.C【分析】多倍体育种是指利用人工诱变或自然变异等,通过细胞染色体组加倍获得多倍体育种材料,用以选育符合人们
需要的优良品种。多倍体是指由受精卵发育而来并且体细胞中含有三个或三个以上染色体组的个体。【详解】A、①过程常用秋水仙素处理,秋水仙
素的作用是抑制纺锤体的形成,导致细胞不能分裂,而使染色体数目加倍,A正确;B、图中四倍体的基因型为AAAAbbbb,和基因型为aa
BB的二倍体西瓜乙杂交,得到三倍体西瓜植株的基因型为AAaBbb,B正确;C、四倍体西瓜植株上所结的西瓜是四倍体和二倍体杂交的结果
,因四倍体和二倍体都能产生配子,配子结合形成受精卵可发育成种子,故四倍体西瓜植株上所结的西瓜有种子,三倍体西瓜植株上所结的西瓜没有
种子,C错误;D、三倍体无子西瓜没有种子,为避免每年都要制种的麻烦,可对三倍体西瓜进行无性繁殖,D正确。故选C。21.C【分析】1
、假说—演绎法:在观察和分析基础上提出问题以后,通过推理和想像提出解释问题的假说,根据假说进行演绎推理,再通过实验检验演绎推理的结
论。如果实验结果与预期结论相符,就证明假说是正确的,反之,则说明假说是错误的。例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摩尔根研究的伴性遗传等。2
、模型构建法:模型是人们为了某种特定的目的而对认识对象所做的一种简化的概括性的描述,这种描述可以是定性的,也可以是定量的;有的借助
具体的实物或其它形象化的手段,有的则抽象的形式来表达。模型的形式很多,包括物理模型、概念模型、数学模型等。以实物或图画形式直观的表
达认识对象的特征,这种模型就是物理模型。沃森和克里克制作的著名的DNA双螺旋结构模型,就是物理模型。【详解】A、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
利用了假说—演绎法,A正确;B、T2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中分别标记35S和32P的噬菌体去侵染未标记的大肠杆菌,B正确;C、制作DN
A双螺旋结构模型利用了物理模型,C错误;D、诱导植物细胞染色体数目的变化实验中利用了低温处理或秋水仙素处理,原理均为抑制纺锤体的形
成,D正确。故选C。22.D【分析】病毒是非细胞生物,只能寄生在活细胞中进行生命活动。病毒依据宿主细胞的种类可分为植物病毒、动物病
毒和噬菌体;根据遗传物质来分,分为DNA病毒和RNA病毒;病毒由核酸和蛋白质组成。【详解】A、生命系统的基本结构层次病毒无细胞结构
,不属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A错误;B、病毒无细胞结构,必须寄生在活细胞内才能增殖,不能直接从环境中获取营养物质,B错误;C、病毒
不含细胞器,但细菌属于原核生物,含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C错误;D、某些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RNA是单链,结构不稳定,易突变,D
正确。故选D。23.A【分析】细胞凋亡指为维持内环境稳定,由基因控制的细胞自主的有序的死亡。细胞凋亡与细胞坏死不同,细胞凋亡不是一
件被动的过程,而是主动过程,它涉及一系列基因的激活、表达以及调控等的作用,它并不是病理条件下,自体损伤的一种现象,而是为更好地适应
生存环境而主动争取的一种死亡过程。【详解】A、细胞衰老过程中胞内多种酶活性降低,和细胞凋亡一样,都存在基因的选择性表达,A错误;B
、研究发现,NSD2酶可调节许多基因的作用,同时能够阻止细胞衰老,B正确;C、ABCG2蛋白能有效排出姜黄素,从而避免凋亡,ABC
G2抑制剂抑制ABCG2蛋白的表达,使得细胞不能排除姜黄素,促进癌细胞凋亡,C正确;D、凋亡蛋白(Bax)高表达会导致细胞凋亡,凋
亡抑制蛋白Bcl-2,则抑制细胞凋亡,二者比例是决定癌细胞凋亡的关键因素,D正确。故选A。24.D【分析】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基本观
点:①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②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③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是物种形成过程的三个基本环
节,通过它们的综合作用,种群产生分化,最终导致新物种的形成。③其中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
定向的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详解】A、“进化稳定策略”是指占群体绝大多数的个体选择某种生存策略,
少数突变个体无法侵入到这个群体,或在自然选择压力下,突变体要么改变原有生存策略而选择绝大多数个体的生存策略,要么在进化过程中消失,
“进化稳定策略”有利于种群自身基因长期保存下去,A正确;B、突变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根据题意,突变体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要么淘汰,
要么融入到原种群中,故突变个体可能会使整个群体的基因频率发生改变,B正确;C、少数突变个体很难适应环境,在竞争中存活机率很低,C正
确;D、共同进化是指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而进化稳定策略发生在同一物种之间,不能称为共同进化
,D错误。故选D。25.D【分析】1、拉马克的进化学说:地球上所有的生物都不是神创造的;是由更古老的生物由低等到高等逐渐进化来的;
各种适应性特征的形成都是由于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2、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是:过度繁殖、生存斗争、遗传变异、适者生存。自然
选择学说的进步性:使生物学第一次摆脱了神学的束缚,走上科学的轨道;揭示了生命现象的统一性是由于所有的生物都有共同的祖先;生物的多样
性是进化的结果;生物界千差万别的种类之间有一定的内在联系,促进了生物学各个分支学科的发展。局限性:限于当时科学发展水平的限制,对于
遗传变异的本质,不能做出科学的解释。其次注重个体的进化价值而忽视群体作用3、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详解】A、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是拉马
克论述进化原因的两条著名法则,A正确;B、限于当时科学发展水平的限制,对于遗传变异的本质,达尔文不能做出科学的解释,B正确;C、拉
马克进化学说和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都认为物种是进化的、可变的,拉马克认为是由更古老的生物由低等到高等逐渐进化来的,达尔文认为生物的多
样性是进化的结果,C正确;D、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认为变异是不定向的,环境只是起选择作用,只有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才能适应环境,即“
变异在前,选择在后”,D错误。故选D。26.D【分析】 在自然界中,由于存在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自然选择等因素,种群的基因频率总是
在不断变化的。【详解】A、突变包括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基因突变可以产生新基因,导致种群基因频率发生改变,染色体变异会引起基因数目
的变化从而导致基因频率的改变,A正确;B、有性生殖过程中,会发生基因重组,从而产生基因型不同的个体,在一定条件下不同基因型控制的表
现型对个体的生存和生殖有着不同的影响和作用 ,从而使基因库的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发生变化 ,B正确;C、自然选择会使种群基因频率发
生定向改变,C正确;D、自由交配不能使种群基因频率发生改变,D错误。故选D。27.A【分析】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
生态系统多样性,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是保护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详解】A、图中b、c数量的差异应是环境对不同生物选
择的结果,不是生物与生境相互作用的结果,A错误;B、图中在一定海拔范围内,随海拔高度的不同b物种个体数也不同,说明b物种中有不同类
型的个体,适应于不同的海拔高度,即b物种具有遗传多样性,B正确;C、海拔2000米处不同物种的个体数比较接近,故比海拔3000米处
物种均匀度高,C正确;D、在海拔4 000米处,a、b、c、d属于不同的物种,其数量上的差体现物种多样性,D正确。故选A。28.A
【分析】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种群的基因频率会发生定向改变,导致生物朝着一定的方向不断进化。生物多样性的层次: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
和生态系统多样性。隔离:不同群体间的个体,在自然条件下基因不能自由交流的现象。【详解】A、隔离是指不同种群间的个体,在自然条件下基
因不能进行自由交流的现象,常分为地理隔离和生殖隔离,A正确;B、种群进化的实质是基因频率发生变化,B错误;C、生物多样性包括三个层
次: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新的物种的形成只是其中的一个方面,C错误;D、自然选择通过作用于个体使其生存或淘汰,从
而引起种群的基因频率定向改变,且种群才是进化的基本单位,D错误。故选A。29.B【分析】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
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是物种形成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通过它们的综合作用,种群产生
分化,最终导致新物种形成。在这个过程中,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定向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详解】A、突变是不定向的,不能被定向诱导,A错误;B、自然选择作用于生物的表现型,导致基因频率改变,
因此特殊极端的环境条件直接对超深渊狮子鱼个体的表型进行了选择,B正确;C、狮子鱼与超深渊狮子鱼是两个不同的物种,二者之间存在生殖隔
离,C错误;D、因自然选择,超深渊狮子鱼基因组中与色素、视觉相关的基因发生了大量丢失,使得超深渊狮子鱼种群与温带靠海岸狮子鱼种群的
基因库不同,D错误。故选B。30.C【分析】细胞分裂素合成部位主要是根尖,主要作用是促进细胞分裂,促进芽的分化、侧枝发育、叶绿素合
成。【详解】A、细胞分裂素合成部位主要是根尖,植物体内赤霉素的合成部位主要是未成熟的种子、幼根和幼芽,A错误;B、由不定芽发育成幼
苗的过程中发生的是有丝分裂,可发生突变,但是没有发生基因重组(有性生殖减数分裂过程中发生),B错误;C、结合题干“离体叶片受伤部位
细胞分裂素(CTK)的积累可促进不定芽的形成”可知CTK可能有促进细胞分化(细胞形态、结构、功能发生稳定性差异)的作用,C正确;D
、各种激素不是孤立地起作用,而是多种激素共同调控植物的生长发育和对环境的适应,D错误。故选C。31.(1) ① 2
/二/两 20(2) 植物细胞的全能性 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3)AaB、b、b【分析】题图分析:①图染色体
移向细胞两极,且有同源染色体,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②③表示次级精母细胞,④⑤染色单体分离,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详解】
(1)基因的分离和自由组合定律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此时细胞中的同源染色体分离,对应图中的①;④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此
时着丝粒(着丝点)分裂,染色体和染色体组数目暂时加倍,恢复到体细胞数目,分别是2个、20条。(2)将花粉粒培养成植株的过程体现了植
物细胞的全能性;若想得到可育子代,则需要进行的操作是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可用低温或秋水仙素处理。(3)该玉米的基因型为AaBb,若
某个花粉母细胞产生了一个基因型为AaB的小孢子,是减数第一次分裂中A和a所在同源染色体未正常分离,减数第二次分裂正常导致的:该细胞
复制后染色体组成是AAaaBBbb,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A/a所在染色体未分离,两个子细胞分别是AAaaBB,bb,则经减数第二次分
裂产生了一个基因型为AaB的小孢子,与此同时产生的另外3个小孢子的基因型分别为AaB、b、b。32.(1) 卵细胞和极体
①②(2) a 2、0、2(3)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4)144(5)BC【分析】分析题图:图丙
表示细胞分裂过程中每条染色体上DNA含量变化规律;图乙表示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含量变化规律;图甲细胞①含有同源染色体,处于有丝分裂
中期,该细胞含中心体,不含细胞壁,属于动物细胞;细胞②含有同源染色体,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且细胞质均等分裂,所以该细胞的名称为
初级精母细胞;细胞③不含同源染色体,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且细胞质的分裂方式是不均等分裂,因此该细胞的名称为次级卵母细胞。【详解
】(1)图甲细胞③为次级卵母细胞,其子细胞名称是卵细胞和极体;图甲中含有同源染色体的是①有丝分裂中期和②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的细
胞。(2)如果图乙中①→②完成了图丙中AB段的变化,图乙中b可以出现也可以消失,即表示染色单体,当染色单体存在时,核DNA与染色单
体数量相同,即c代表核DNA,则a表示染色体;图甲中细胞③产生的卵细胞或第二极体,染色单体已经消失,b为0,染色体和核DNA均减半
,即a和c均为2。(3)图丙中CD段形成的原因是着丝点的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导致一条染色体上只有1个核DNA。(4)家兔的卵细
胞中含有36条染色体,它的体细胞中染色体数为72条,当体细胞进行有丝分裂,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细胞中染色体最多有144条
。(5)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图丙中BC段表示一条染色体上有2个核DNA,即存在姐妹染色单体,表示有丝分裂前期和中期,或减数第一次分裂各时期和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和中期,所以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发生图丙中的BC段。33.(1) 磷酸 脱氧核糖 脱氧核糖核苷酸 碱基对 氢键 脱氧核糖核苷酸链(2)C、G(3)小(4)3:4:1:2【分析】由题图可知,该图是DNA分子的平面结构,其中1是磷酸,2是脱氧核糖,3和4是碱基,5是脱氧核苷酸,6是碱基对,7是氢键,8是一条脱氧核苷酸链。【详解】(1)由题图可知,该图是DNA分子的平面结构,其中1是磷酸,2是脱氧核糖,5是脱氧核苷酸,6是碱基对,7是氢键,8是一条脱氧核苷酸链。(2)据图分析可知,碱基G和C之间有3个氢键,A和T之间有2个氢键,所以3、4代表的是G、C。(3)碱基G和C之间有3个氢键,A和T之间有2个氢键,(A+T)/(C+G)的比值越小,DNA的热稳定性越高。(4)DNA双螺旋结构中,已知一条链上A:C:T:G=1:2:3:4,即A1:C1:T1:G1=1:2:3:4,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可知,其互补链中,A2:C2:T2:G2=3:4:1:2。34. 地理隔离、生殖隔离 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 变异是不定向的 0.5 1/11【详解】(1)由以上分析可知:甲图中a表示地理隔离,c表示生殖隔离,b表示基因频率变化的不断积累。(2)图甲中①~⑥表示生物变异,由图中箭头的方向可知变异的不定向性。(3)原松鼠种群中AA的基因型频率为20%,Aa的基因型频率为50%,aa的基因型频率为30%.假设开始松鼠的种群数量为100只(AA为20只、Aa为50只、aa为30只),环境变化后,峡谷北侧山高林密,生活于其中的松鼠种群中显性个体即基因型为AA、Aa的个体数量在一年后各增加20%,隐性个体即基因型为aa的个体数量减少20%,则AA的数量为24只,Aa的数量为60只,aa的数量为24只,所以一年后a的基因频率=(60+24×2)÷(24×2+60×2+24×2)=50%。(4)由题意知,一对金鱼杂交,F1代金鱼共67只,其中雄金鱼21只,雌性个体:雄性个体≈2:1,说明金鱼的这一对等位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亲本的基因型为XBXb、XBY,F1中,雌性个体的基因型为XBXb、XBXB,产生卵细胞的基因型及比例是:XB:Xb=3:1,雄性个体的基因型为XBY,产生的精子的基因型及比例是XB:Y=1:1,因此F1代金鱼自由交配所得F2代的基因型及比例是:XBXB:XBXa:XBY:XbY=3:1:3:1.,其中XbY死亡,所以成活个体中XBXB:XBXb:XBY=3:1:3;XB的基因频率=(3×2+1+3)÷(3×2+1×2+3)=10/11,则b基因的频率为1/11。【点睛】在种群中一对等位基因的频率之和等于1,基因型频率之和也等于1。(2)一个等位基因的频率=该等位基因纯合子的频率+1/2杂合子的频率。试卷第11页,共33页答案第11页,共22页试卷第11页,共33页答案第11页,共22页
献花(0)
+1
(本文系师者是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