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湖南省长沙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卷(含解析)
2023-08-14 | 阅:  转:  |  分享 
  
湖南省长沙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卷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
__一、单选题1.下列关于细胞学说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植物和动物有着共同的结构基础,都是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构成的,这反映了动
植物结构的统一性B.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都有细胞膜、细胞质等结构,这属于细胞学说所体现的细胞之间的统一性C.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单位,
有自己的生命,因此都能单独完成各项生命活动D.施莱登和施旺没有观察所有细胞,却得出所有的动植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这种推论没有意义2
.《诗经·大雅》有“周原膴膴,堇荼如饴”的诗句,说明远在西周时就已有饴糖(麦芽糖)。饴糖被认为是世界上最早制造出来的糖。下列叙述错
误的是(?)A.麦芽糖是植物体内的二糖B.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不含有糖类C.糖被是细胞膜上的糖类分子D.糖类不一定是细胞的能源物质3
.外泌体是一种由细胞产生并释放的胞外囊泡,包裹着蛋白质、RNA等物质,与靶细胞膜上受体结合。Rab家族蛋白参与外泌体的运输,它们在
结合GDP的非活性状态和结合GTP的活性状态之间转换,在活性状态下才能发挥作用。GTP和ATP的结构,性质相似,仅是碱基A被G替代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外泌体的形成可能与细胞骨架有关B.1分子GTP含有1分子鸟嘌呤、1分子核糖和3分子磷酸基团C.Rab家
族蛋白由非活性状态转化为活性状态会释放能量D.外泌体可以作为大分子药物的靶向递送载体,修饰后转移回患者体内4.下列在人体的造血干细
胞和皮肤上皮细胞中都能进行的生理过程是(?)①细胞呼吸②核DNA复制③有丝分裂④ATP和ADP的相互转化A.①②B.①④C.①③D
.③④5.科学探究是生物学科核心素养之一。下列有关教材实验探究的说法正确的是(?)A.“探究pH对酶活性的影响”实验,实验温度属于
无关变量,实验过程中无需控制B.“探究酵母菌细胞的呼吸方式”实验需要设置有氧和无氧两种条件,其中有氧的为实验组,无氧的为对照组C.
设计预实验是为了避免实验偶然性,排除其他干扰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D.“探究土壤微生物的分解作用”实验,实验后观察落叶分解情况,对照
组现象比实验组要明显6.集流是指液体中成群的原子或分子在压力梯度下共同移动。植物体中有水分集流,植物体的水分集流是通过膜上的水孔蛋
白形成的水通道实施的。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单个水分子通过渗透作用进入植物细胞不属于水分集流B.水分集流通过通道蛋白不需要
ATP水解提供能量C.水分子通过通道蛋白进入细胞的方式需要与通道蛋白结合D.若水通道蛋白遭到破坏,水分子也能进出细胞7.下列关于动
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叙述,正确的是(?)A.动植物细胞在分裂前的间期都要进行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B.动植物细胞减
数分裂Ⅱ中成对的等位基因或同源染色体会彼此分离C.动物细胞减数分裂Ⅰ前期纺锤体形成,后期着丝粒分裂D.动植物细胞在有丝分裂末期会形
成2个细胞核,且都以相同方式分裂细胞质8.将玉米的一个根尖细胞放在含3H标记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的培养基中完成一个细胞周期,然后将
子代细胞转入不含放射性标记的培养基中继续培养。下列关于细胞内染色体的放射性标记分布情况的描述,正确的是 (?)A.第二次分裂结束只
有一半的细胞具有放射性B.在第二次分裂的中期每条染色体的两条单体都被标记C.第二次分裂结束具有放射性的细胞可能有3个D.在第二次分
裂的中期只有半数的染色体中一条单体被标记9.甲生物核酸的碱基比例,嘌呤占46%、嘧啶占54%;乙生物遗传物质的碱基比例,嘌呤占46
%、嘧啶占54%,则甲、乙生物可能是:(   )A.蓝藻、草履虫B.T2噬菌体、酵母菌C.大肠细菌、T2噬菌体D.肺炎双球菌、H7
H9禽流感病毒10.人体中由A、T、G3种碱基构成的核苷酸共有(?)A.2种B.4种C.5种D.6种11.ATP是细胞的能量“通货
”,关于ATP的叙述正确的是(?)A.淀粉水解成葡萄糖时伴随有ATP的生成B.无氧条件下,光合作用是叶肉细胞产生ATP的唯一来源C
.“能量”就是指ATP,ATP就是“能量”D.ATP水解释放的能量可用于细胞内的吸能反应12.下列有关人类遗传病的说法,正确的是(
?)A.白化病和苯丙酮尿症在家系中一般具有连续遗传的特点B.猫叫综合征是染色体异常遗传病,不能通过基因诊断的方式进行检测C.近亲结
婚是导致唐氏综合征、红绿色盲等遗传病发生的主要原因D.青少年型糖尿病的发病率较高,适合作为遗传病发病率的调查对象13.研究发现单基
因突变导致卵母细胞死亡是女性无法生育的原因之一。下图甲为某不孕女性家族系谱图,下图乙为家族成员致病基因所在的同源染色体相应位点基因
的一条链进行测序的部分测序结果,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由图乙可知,Ⅱ-1的致病基因来自I-2B.卵母细胞死亡导致的不育为隐
性性状C.Ⅱ-1不育的根本原因是基因碱基对发生了增添D.Ⅱ-5和正常女性婚配,子代患病的概率是1/814.因火山爆发,中美洲的某种
海龟被分隔成两个不同种群,现已进化成两个不同物种。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被隔离后,两个不同种群的基因不能自由交流B.两个
种群在各自的进化过程中,均不存在协同进化现象C.两种海龟产生地理隔离后,基因频率仍在发生改变D.地理隔离后,仍然需要突变和基因重组
提供进化的原材料15.钳嘴鹳是迁徙鸟类,研究者对迁徙至云南沾益海峰湿地的钳嘴鹳进行了调查分析发现:钳嘴鹳主要以浅水和沼泽中的鱼虾、
河蚌、贝类等小型水生无脊椎动物为食物,大面积的浅水沼泽及人类干扰活动是影响其在迁徙途中觅食生境选择的重要因素。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湿地的斑块化、活动范围的减少等会导致钳嘴鹳种群的迁徙B.钳嘴鹳的长喙闭合时像一把钳子,这种特殊的嘴型为适应捕食发生的变异
C.同一环境条件下钳嘴鹳不同个体性状各异,这是遗传多样性的体现D.研究钳嘴鹳的生态位,要研究它的栖息条件、食物、天敌等内容16.玉
米属于雌雄同株异花(单性花)植物,其叶形有宽叶、窄叶,这对性状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现有纯种宽叶与纯种窄叶两个玉米品种。下列有关玉米
杂交过程的说法,错误的是(?)A.两个品种的玉米杂交时,对母本去雄不是必需的操作B.两个品种的玉米杂交时,母本雌花需要在受精前后进
行两次套袋C.若两个玉米品种间行种植、自由传粉,则每个植株上的种子都最多有两种基因型D.若两个玉米品种间行种植、自由传粉,则每个植
株的子代都可能有两种叶形的植株二、多选题17.运甲状腺激素蛋白(TTR)是存在于血液中的一种球状蛋白质,由4条多肽链(非环状)组成
,每条多肽链均含127个氨基酸,其功能是运输甲状腺激素和维生素A。下列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合成TTR的过程中,共脱去了50
7个水分子B.组成TTR的4条多肽链之间通过肽键和氢键相连C.TTR蛋白中含有游离氨基至少有1个D.TTR的氨基酸序列发生变化,运
输功能可能降低18.科学家用超声波震碎了线粒体之后,内膜自然卷成了颗粒朝外的小囊泡。这些小囊泡具有氧化[H]的功能。当用尿素处理后
,小囊泡不再具有氧化[H]的功能。当把F1小颗粒装上去之后,小囊泡重新具有了氧化[H]的功能(如下图1)。F0-F1颗粒后来被证实
是线粒体内膜上催化ATP合成的蛋白质(如图2)。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实验中[H]指的是还原型辅酶ⅡB.F0-F1颗粒中
F0具有疏水性、F1具有亲水性C.通过实验可以推测F1小颗粒可能是有氧呼吸第三阶段所需要的酶D.图2中H+跨膜运输的方式为主动运输
19.下列有关有丝分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联会不发生在有丝分裂过程中,着丝点分裂只发生在减数第二次分裂
的后期B.初级卵母细胞能进行有丝分裂以增加自身数量,又可进行减数分裂形成卵细胞C.有丝分裂中期和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染色体数目、核
DNA数目都相同D.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过程中均有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有利于保持亲子代遗传信息的稳定性20.某昆虫的性别决定方式
是ZW型,其体色由位于W染色体上的B基因决定,Z染色体上没有相应的等位基因,但是B基因可移接到Z染色体上,因此Z染色体和W染色体上
都可能有B基因。已知含1个B基因的个体体色为灰色,含2个B基因的个体表现为黑色,不含B基因的个体表现为白色,且B基因的位置和数量不
影响该昆虫的生殖与存活,B基因的移接不影响相应位置基因的表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雌性个体的基因型有3种B.用白色雌性与灰色
雄性个体杂交,子代灰:白为1:1C.白色昆虫与灰色昆虫杂交,其子代一直保持与亲代相同的基因型D.灰色昆虫与黑色昆虫杂交,F1只有灰
色与黑色三、综合题21.溶酶体是一种主要分布在动物细胞中的具膜细胞器,是细胞的“消化车问”。细胞自噬是一种十分重要的生物学现象,它
是细胞成分降解和回收利用的基础,是细胞在恶劣条件下确保其生存的基本应激反应。底物进入溶酶体腔的方式可以分为巨自噬、微自噬等,图1、
图2分别表示巨自噬、微自噬过程,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溶酶体膜作为生物膜系统的组成之一,其成分主要有___________。(
2)巨自噬过程中的底物通常是细胞中损伤的蛋白质或___________(填结构)。据图可知隔离膜的形成可来自___________
或___________。(3)当病毒或细菌侵入细胞后,通常可以通过___________方式进入溶酶体,被降解后的产物如氨基酸等
可以通过溶酶体膜上的载体蛋白转运进入___________(填细胞结构名称),其中部分氨基酸还可以运输进入核糖体,通过______
_____方式合成多肽链。(4)巨自噬和微自噬的过程都充分体现了生物膜具有___________的结构特点。(5)研究表明,溶酶体
内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空间,其内的pH为5左右,若少量的溶酶体内的水解酶泄露也不会引起细胞损伤,请你推测出现该现象的可能原因是____
_______。22.图①~③分别表示人体细胞中发生的3种生物大分子的合成过程。请回答下列问题:(1)过程①发生的主要时期是___
___________。(2)过程②α链形成后通过_______进入细胞质中与核糖体结合。(3)已知过程②的α链中鸟嘌呤与尿嘧啶之
和占碱基总数的54%,α链及其模板链对应区段的碱基中鸟嘌呤分别占30%、20%,则与α链对应的DNA区段中腺嘌呤所占的碱基比例为_
______。(4)图中y是某种tRNA,它由_______(填“三个”或“多个”)个核糖核苷酸组成,其中CAA称为_______
。23.拟南芥是进行遗传学研究的好材料,被科学家誉为“植物中的果蝇”。A基因位于1号染色体上,影响减数分裂时染色体交换频率,a基因
无此功能;B基因位于5号染色体上,使来自同一个花粉母细胞的4个花粉粒分离,b基因无此功能,用植株甲(aaBB)和植株乙(AAbb)
作为亲本进行杂交实验。(1)若F1自交得F2,让F2中表现型为花粉粒分离的植株自交,产生的F3中表现型为花粉粒分离的植株所占比例应
为______。(2)杂交前,乙的1号染色体上整合了荧光蛋白基因C、R两代后,丙获得C、R基因(图1)带有C、R基因花粉粒能分别呈
现蓝色、红色荧光,基因间不会发生相互影响。丙的花粉母细胞进行减数分裂时,最多可以产______种颜色的花粉粒,分别是______。
(3)科研人员向野生型拟南芥的核基因组中随机插入已知序列的Ds片段(含卡那霉素抗性基因),导致被插入基因突变,筛选得到突变体Y因插
入导致某一基因(基因E)的功能丧失,从突变体Y的表现型可以推测野生型基因E的功能。①将突变体Y自交所结的种子接种在含有卡那霉素的培
养基中,适宜条件下光照培养由于卡那霉素能引起野生型植物黄化,一段时间后若培养基上的幼苗颜色为绿色,则可确定植物DNA中含有____
__ 。统计培养基中突变体Y的自交后代,绿色幼苗3326株、黄色幼苗3544株,性状分离比例接近于______,这一结果_____
_(填“符合”或“不符合”)孟德尔自交实验的比例。②进一步设计测交实验以检测突变体Y产生的配子类型及比例,实验内容及结果见下表。测
交亲本实验结果突变体Y(♀)野生型(♂)绿色:黄色=1.03:1突变体Y(♂)野生型(♀)黄色由实验结果可知,Ds片段插入引起的基
因突变会导致______致死,进而推测基因E的功能与______有关。24.鸽子的眼色为褐色,育种工作者选育出了两个纯种红眼品系甲
和乙。已知鸽子的性别决定方式为ZW型,用甲、乙品系的鸽子进行如下杂交实验,结果如下图:(1)由杂交结果可知鸽子的眼色遗传与性别有关
,依据是:________。(2)眼色的表型与虹膜中色素的产生和分布有关,A基因控制色素的分布,其突变基因a导致色素不能分布到虹膜
中,而使虹膜表现出其内血管的红色;性染色体上的B基因控制色素的产生,其突变基因b导致色素无法产生。由上述杂交实验可以推断出控制色素
分布的基因在________染色体上。杂交一F2中红眼雌性的基因型有________(3)用测交实验证明上述推断,下表中应选择的F
1代和对应的预期结果组合为_________。F1代预期结果A.褐眼雄性①红眼雄性:红眼雌性=1:1B.红眼雌性②褐眼雄性:红眼雄
性:红眼雌性=1:3:4C.褐眼雌性③褐眼雄性:红眼雄性:红眼雌性=1:1:2 ④褐眼雄性:红眼雄性:褐眼雌性:红眼雌性=1:3:
1:3四、实验题25.某同学分别按下表进行3组实验。组别材料实验试剂及条件观察内容A浸泡过的花生种子清水、苏丹Ⅲ染液、体积分数为5
0%的酒精溶液细胞中着色的小颗粒B苹果匀浆斐林试剂,50-65℃水浴加热组织样液颜色变化C豆浆?组织样液颜色变化上述各组实验材料按
表中实验条件进行处理后,将A组制成临时装片,在显微镜下观察,分析回答:(1)进行A组实验时,酒精溶液的作用是___________
____,其中,实验所观察的被苏丹Ⅲ染液染成橘黄色的小颗粒是___________(物质),小颗粒的颜色是__________。(
2)B组实验中,实验使用斐林试剂时应注意 甲液与乙液要________________后再使用,现用现配,再经过50-65℃水浴加
热后组织样液中出现____________沉淀。若将苹果匀浆换成蔗糖溶液并按正确操作进行上述B组实验,结果是溶液颜色呈现_____
__色。(3)在C组实验中,豆浆中富含蛋白质,检验蛋白质的试剂是__________,使得实验结果呈现________色,是否需要
水浴加热?_______(填“是”或“否”)。参考答案1.A【分析】细胞学说是19世纪的重大发现之一,其基本内容有三条:(1)认为
细胞是有机体,一切动植物都是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所构成;(2)每个细胞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既有它“自己的”生命,
又对与其它细胞共同组成的整体的生命有所助益;(3)新的细胞可以从老细胞分裂产生。【详解】A、植物和动物有着共同的结构基础,一切动植
物都是由细胞发育而来,且都是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构成的,这反映了动植物结构的统一性,A正确;B、细胞学说中没有将细胞分为原核细胞和真核
细胞,B错误;C、多细胞生物的一个细胞不能单独完成各项生命活动,C错误;D、施莱登与施旺运用不完全归纳的方法提出了细胞学说,得出了
所有的动植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学说的建立是理论和科学实验的结合,这一结论是可靠的,D错误。故选A。2.B【分析】糖类一般由C、
H、O三种元素组成,分为单糖、二糖和多糖,是主要的能源物质。常见的单糖有葡萄糖、果糖、半乳糖、核糖和脱氧核糖等。植物细胞中常见的二
糖是蔗糖和麦芽糖,动物细胞中常见的二糖是乳糖。植物细胞中常见的多糖是纤维素和淀粉,动物细胞中常见的多糖是糖原。淀粉是植物细胞中的储
能物质,糖原是动物细胞中的储能物质。【详解】A、麦芽糖是由两分子葡萄糖经脱水缩合而成的二糖,存在于植物体内,A正确;B、病毒没有细
胞结构,但其核酸中含有核糖或脱氧核糖,B错误;C、糖被分子分布在细胞膜外侧,与细胞膜的识别等功能有关,C正确;D、糖类不一定是细胞
的能源物质,如纤维素参与构成植物细胞壁,而不作为能源物质,D正确。故选B。3.C【分析】 1、生物膜主要由脂质和蛋白质组成。 2、
分泌蛋白合成与分泌过程:核糖体合成蛋白质→内质网进行粗加工→内质网“出芽”形成囊泡→高尔基体进行再加工形成成熟的蛋白质→高尔基体“
出芽”形成囊泡→细胞膜,整个过程主要由线粒体提供能量。【详解】A、由图可知外泌体的形成需要通过囊泡运输,而细胞骨架与物质运输密切相
关,故可能需要细胞骨架的参与,A正确;B、GTP和ATP的结构、性质相似,仅是碱基A被G替代,B正确;C、Rab家族蛋白由结合GD
P的非活性状态转化成结合GTP的活性状态需要吸收能量,C错误;D、外泌体包裹着蛋白质、RNA等物质与靶细胞膜上受体结合,故可以作为
大分子药物的靶向递送载体,D正确。故选C。4.B【分析】细胞多样性和统一性的具体表现: (1)多样性:①从结构上看,可分为原核细胞
和真核细胞两大类;②从细胞器看,可分为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两大类;③从功能上看,同一生物体内又有多种功能不同的细胞。(2)统一性:①
都具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或拟核);②一切动植物体都是由细胞或细胞产物构成。【详解】活细胞都能进行细胞呼吸和ATP和ADP的相
互转化,造血干细胞还可以进行DNA的复制和有丝分裂,所以人体的造血干细胞中①②③④过程都能进行,而皮肤上皮细胞高度分化不能进行核D
NA的复制和有丝分裂,只能进行①④过程,B符合题意。故选B。5.D【分析】设计实验方案时,要求只能有一个变量,这样才能保证实验结果
是由你所确定的实验变量引起的,其他因素均处于相同理想状态,这样便于排除因其他因素的存在而影响、干扰实验结果的可能。【详解】A、探究
pH对酶活性影响的实验,实验的自变量是pH,温度属于无关变量,应保持等量且适宜,并不是无需控制的,A错误;B、“探究酵母菌细胞的呼
吸方式”实验,通过设置有氧和无氧两种条件探究酵母菌细胞的呼吸方式,运用对比实验法,有氧条件和无氧条件都是实验组,B错误;C、进行预
实验的目的是为正式实验摸索实验条件,检验实验设计的科学性与可行性,减少浪费,C错误;D、在“探究自然状态下土壤微生物对落叶的分解作
用”的实验中,对照组的土壤不做处理(自然状态),实验组的土壤要进行处理,以尽可能排除土壤微生物的作用,实验组中落叶的分解速度明显低
于对照组的分解速度,D正确。故选D。6.C【分析】分析题意,植物体中有水分集流,该过程是通过膜上的水孔蛋白形成的水通道实施的,即该
过程需要通道蛋白的协助,且为顺浓度梯度运输,属于易化扩散(协助扩散)。【详解】A、由分析可知,集流是指液体中成群的原子或分子在压力
梯度下共同移动,单个水分子通过渗透作用进入植物细胞不属于水分集流,A正确;B、水分集流通过水通道蛋白是易化扩散,不需要ATP水解提
供能量,B正确;C、水分子通过通道蛋白进入细胞的方式为易化扩散,该过程中水分子不需要与通道蛋白结合,C错误;D、若水通道蛋白遭到破
坏,水分子也可以通过自由扩散进出细胞,D正确。故选C。7.A【分析】动植物细胞在分裂前的间期都要进行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
。【详解】A、动植物细胞在分裂前的间期都要进行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A正确;B、动植物细胞减数分裂Ⅰ中成对的等位基因或同
源染色体会彼此分离,B错误;C、动物细胞减数分裂Ⅱ后期着丝粒分裂,C错误;D、动植物细胞在末期都会形成2个细胞核,但细胞质分裂方式
不同,动物细胞是细胞膜向内凹陷,植物细胞是赤道板位置形成细胞板,慢慢拓展成细胞壁,D错误。故选A。8.C【分析】根据DNA半保留复
制的特点,玉米的一个根尖细胞放在含3H标记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的培养基中完成一个细胞周期,产生的2个细胞都被标记,每个DNA都是一
条链被标记,一条链没被标记;转入不含放射性标记的培养基中继续培养,则每个被标记的DNA复制形成的2个DNA分子中,1个DNA是一条
链被标记,一条链没被标记;而另1个DNA的两条链都没被标记。【详解】由于根尖细胞中不止1个DNA分子,所以一个细胞在第二次分裂产生
的2个子细胞中具有放射性的子细胞的个数可能是一个,也可能是两个,因此,第二次分裂结束产生的4个细胞中具有放射性的子细胞的个数就可能
是2或3或4个,A错误;在第二次分裂的中期每条染色体的两条单体中最多只有一条被标记,B错误;第二次分裂结束具有放射性的细胞可能有4
个,也可能是2个或3个,C正确;在第二次分裂的中期每条染色体中都有一条单体被标记,D错误。【点睛】利用图示法理解细胞分裂与DNA复
制的相互关系,构建模型如下:这样来看,最后形成的4个子细胞有3种情况:第一种情况是4个细胞都是;第2种情况是2个细胞是,1个细胞是
,1个细胞是;第3种情况是2个细胞是,另外2个细胞是。9.D【分析】DNA与RNA的判定方法:(1)若核酸分子中有脱氧核糖,一定为
DNA;有核糖一定为RNA。(2)若含“T”,一定为DNA或其单位;若含“U”,一定为RNA或其单位。因而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T”
或“U”可探知DNA或RNA,若细胞中大量利用“T”,可认为进行DNA的复制;若大量利用“U”,可认为进行RNA的合成。(3)但T
不等于A或嘌呤不等于嘧啶,则为单链DNA,因双链DNA分子中A=T、G=C、嘌呤(A+G)=嘧啶(C+T)。(4)若嘌呤不等于嘧啶
,则肯定不是双链DNA(可能为单链DNA,也可能为RNA)。【详解】(1)甲生物:核酸中嘌呤碱基数和嘧啶碱基数不相等,该生物可能只
含RNA,也可能既含有DNA又含有RNA,因此该生物可能是肺炎双球菌或蓝藻或大肠杆菌,但不可能是T2噬菌体(DNA病毒,只含DNA
);(2)乙生物的遗传物质中嘌呤和嘧啶碱基数不相等,说明该生物的遗传物质不是DNA,即乙生物的遗传物质是RNA,应该是RNA病毒,
如H7H9禽流感病毒。故选D。10.C【分析】真核细胞与原核细胞都含有DNA和RNA,DNA与RNA在组成成分上的差异是:①五碳糖
不同,DNA中是脱氧核糖,RNA中是核糖;②碱基不完全相同,DNA中含有A、T、G、C碱基,RNA中含有A、U、G、C碱基。【详解
】DNA中含有A、T、G、C四种碱基,RNA中含有A、U、G、C四种碱基,A、G是DNA和RNA共有的碱基,既可以构成脱氧核苷酸,
又可以构成核糖核苷酸;而T是DNA特有的只能构成脱氧核苷酸。因此,人体中由A、T、G 3种碱基构成的核苷酸共有2+2+1=5种,C
符合题意。故选C。11.D【分析】ATP在生命活动中的作用和意义:ATP是绝大多数生命活动所需能量的直接来源,ATP是生物体内直接
提供可利用能量的物质,是细胞内能量转换的“中转站”,各种形式的能量转换都是以ATP为中心环节的,因此ATP中的能量可以直接转换成其
他各种形式的能量,用于各项生命活动。【详解】A、淀粉水解成葡萄糖时不会产生能量,因此不会伴随着ATP的生成,A错误;B、无氧条件下
,光合作用和无氧呼吸作用都能形成ATP,所以此时光合作用不是细胞内ATP的唯一来源,B错误;C、ATP是储存能量的高能磷酸化合物,
是驱动细胞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物质,ATP是物质不是能量,C错误;D、吸能反应一般与ATP水解的反应相联系,由ATP水解提供能量,D
正确。故选D。12.B【分析】1、人类遗传病分为单基因遗传病、多基因遗传病和染色体异常遗传病:(1)单基因遗传病包括常染色体显性遗
传病(如并指)、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如白化病)、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如血友病、色盲)、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如抗维生素D佝偻病)
;(2)多基因遗传病是由多对等位基因异常引起的,如青少年型糖尿病;(3)染色体异常遗传病包括染色体结构异常遗传病(如猫叫综合征)和
染色体数目异常遗传病(如21三体综合征)。2、调查人类遗传病时,最好选取群体中发病率相对较高的单基因遗传病,如色盲、白化病等;若调
查的是遗传病的发病率,则应在群体中抽样调查,选取的样本要足够的多,且要随机取样;若调查的是遗传病的遗传方式,则应以患者家庭为单位进
行调查,然后画出系谱图,再判断遗传方式。【详解】A、白化病和苯丙酮尿症是单基因隐性遗传病,一般表现为隔代遗传,A错误;B、猫叫综合
征是染色体异常遗传病,无致病基因,不能用基因诊断技术进行检测,B正确;C、唐氏综合征的形成主要和高龄产妇有关,C错误;D、青少年型
糖尿病是多基因遗传病,易受环境影响,最好选择单基因遗传病作为遗传病发病率的调查对象,D错误。故选B。13.D【分析】遗传系谱图的分
析方法: (一)首先确定是细胞核遗传还是细胞质遗传。(1)若系谱图中,女患者的子女全部患病,正常女性的子女全正常,即子女的表现型与
母亲相同,则最可能为细胞质遗传。(2)若系谱图中,出现母亲患病,孩子有正常的情况,或者,孩子患病母亲正常,则不是母系遗传。(二)其
次确定是否为伴Y遗传。(1)若系谱图中女性全正常,患者全为男性,而且患者的父亲、儿子全为患者,则最可能为伴Y遗传。(2)若系谱图中
,患者有男有女,则不是伴Y遗传。(三)再次确定是常染色体遗传还是伴X遗传。(1)首先确定是显性遗传还是隐性遗传。①无中生有——隐性
遗传病。②有中生无——显性遗传病。(2)已确定是隐性遗传,若女患者的父亲和儿子都患病,则最大可能为伴X隐性遗传。否则一定为常染色体
隐性遗传。(3)已确定是显性遗传,若男患者的母亲和女儿都患病,则最大可能为伴X显性遗传。否则一定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详解】A、由
图乙可知,Ⅱ-1的测序结果和I-1的结果相同、和I-2的结果不同,则Ⅱ-1的致病基因来自I-1,A错误;B、I-2的此位点两条链都
是G,没有发生基因突变,Ⅱ-1的该位点一个基因模板链是G,另一个为A(发生了基因突变),Ⅱ-1是杂合子,杂合子表现出显性性状,发生
卵母细胞死亡导致的不育为显性性状,B错误;C、Ⅱ-1不育的根本原因是基因模板链该位点的G变为了A,碱基对发生了替换,C错误;D、假
设该基因是由A/a控制,则I-1基因型是Aa,I-2是aa,则Ⅱ-5是1/2Aa、1/2aa,和正常女性(aa)婚配,子代患病(女
性才患病)的概率是1/2×1/2×1/2=1/8,D正确。故选D。14.B【分析】新物种形成的标志是生殖隔离的形成,其实质是自然条
件下,不能进行基因交流。协同进化是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的过程。【详解】A、新物种形成的标志是
生殖隔离的形成,其实质是自然条件下,不能进行基因交流,A正确;B、协同进化是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
发展的过程,两个种群在各自的进化过程中,均存在协同进化现象,B错误;C、两种海龟产生地理隔离后,由于变异和自然选择的存在,基因频率
仍在发生改变,C正确;D、突变和基因重组为进化提供原材料,地理隔离后,仍然需要突变和基因重组提供进化的原材料,D正确。故选B。15
.B【分析】生态位:(1)概念:一个物种在群落中的地位和作用,包括所处的空间位置,占用资源的情况以及与其他物种的关系等。(2)研究
内容:①植物:在研究领域内的出现频率,种群密度、植株高度以及与其他物种的关系等。②动物:栖息地、食物、天敌以及与其他物种的关系等。
【详解】A、大面积的浅水沼泽及人类干扰活动是影响其在迁徙途中觅食生境选择的重要因素,所以湿地的斑块化、活动范围的减少等会导致钳嘴鹳
种群的迁徙,A正确;B、钳嘴鹳的长喙闭合时像一把钳子,这种特殊的嘴型是适应捕食的自然选择的结果(即先有“变异”后有“选择”),B错
误;C、生物多样性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同一环境条件下钳嘴鹳不同个体性状各异,这是遗传(基因)多样性的体现,
C正确;D、研究某种动物的生态位,通常要研究它的栖息条件、食物、天敌及与其他物种的关系等,D正确。故选B。16.D【分析】人工异花
授粉过程为:去雄(在花蕾期去掉雄蕊)→套上纸袋→人工异花授粉(待花成熟时,采集另一株植株的花粉涂在去雄花的柱头上)→套上纸袋。【详
解】A、玉米是雌雄异花即单性花植物,雌花中无雄蕊,故可以不去雄,A正确;B、待花成熟时进行人工授粉操作,人工授粉前后都需要套袋,共
需要进行两次套袋,B正确;C、假设控制叶形的基因用A/a表示。若宽叶为显性,则宽叶产生含A的配子,窄叶产生含a的配子,自由传粉后,
宽叶玉米所结种子的基因型为AA和Aa;同理,若宽叶为隐性,则宽叶玉米所结种子的基因型为Aa和aa,C正确;D、若宽叶为显性,则自由
传粉后,宽叶玉米所结种子的基因型为AA和Aa,第二年播种所获得的植株都为宽叶,而窄叶玉米所结种子的基因型为Aa和aa,第二年播种所
获得的植株会出现性状分离,D错误。故选D。17.ABC【分析】TTR具有运输功能,属于分泌蛋白。蛋白质形成过程中脱水数=肽键数=氨
基酸数-肽链数。【详解】A、TTR由4条多肽链组成,每条多肽链都是由127个氨基酸脱水缩合构成,合成TTR的过程中共脱去(127-
1)×4=504个水分子,A错误;B、构成多肽链的相邻氨基酸之间通过肽键相连,组成TTR的4条多肽链之间一般通过二硫键连接,B错误
;C、TTR由4条多肽链组成,每条链至少含有1个游离氨基,故TTR蛋白中含有游离氨基至少有4个,C错误;D、TTR的氨基酸序列发生
变化,空间结构可能会发生变化,故运输功能可能降低,D正确。故选ABC。18.BC【分析】自由扩散的特点是顺浓度梯度,与膜内外物质浓
度梯度有关,不需要载体蛋白协助,不消耗能量。协助扩散的特点是顺浓度梯度,与膜内外物质浓度梯度有关,还需要膜上的转运蛋白的协助,不消
耗能量。主动运输的特点是逆浓度梯度需要载体蛋白协助,需要消耗能量。【详解】A、实验中[H]是呼吸作用中产生的,指的是还原型辅酶Ⅰ,
A错误;B、由图可知,用尿素处理后F1颗粒丢失,未处理前F1颗粒在外侧,说明该颗粒具有亲水性。根据图2,F0颗粒嵌入膜内,具有疏水
性,B正确;C、由“当把F1小颗粒装上去之后,小囊泡重新具有了氧化[H]的功能”可推测,F2小颗粒可能是有氧呼吸第三阶段所需的酶,
C正确;D、由图示可以看出,H+跨膜运输顺浓度梯度运输,需要转运蛋白的协助,没有消耗能量,故运输方式为协助扩散,D错误。故选BC。
19.ABD【分析】减数分裂是有性生殖的生物产生生殖细胞时,从原始生殖细胞发展到成熟生殖细胞的过程。这个过程中DNA复制一次,细胞
分裂两次,产生的生殖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是本物种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一半。【详解】A、有丝分裂过程中不发生同源染色体的联会,联会只发生
在减数分裂过程中,着丝点分裂可发生在有丝分裂的后期和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期,A错误;B、卵原细胞能进行有丝分裂以增加自身数量,又可进
行减数分裂形成卵细胞,初级卵母细胞只能进行减数分裂,B错误;C、有丝分裂中期和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均与体细胞相同
,每条染色体均含有2个DNA分子,所以染色体数目、核DNA数目都相同,C正确;D、减数分裂时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会导致基因重组,增
加了同一双亲后代的多样性,而受精作用过程中不发生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D错误。故选ABD。20.BD【分析】由题意可知,在该昆虫
群体中,雄性的基因型是ZZB(灰色)、ZBZB(黑色)、ZZ(白色),雌性的基因型是ZWB(灰色)、ZW(白色)、ZBW(灰色)、
ZBWB(黑色)。【详解】A、分析题意可知,雌性的基因型是ZWB(灰色)、ZW(白色)、ZBW(灰色)、ZBWB(黑色)一共4种,
A错误;B、白色雌性的基因型为ZW,灰色雄性的基因型为ZZB,子代的基因型为ZZ(白色)、ZZB(灰色)、ZW(白色)、ZBW(灰
色),即子代灰:白为1:1,B正确;C、白色昆虫与灰色昆虫杂交的组合方式有① ZZB×ZW ,其子代基因型为ZZ、ZZB、ZBW、
ZW;② ZWB×ZZ ,其子代基因型为ZZ、ZWB;③ ZBW×ZZ ,其子代基因型为ZZB、ZW;故只有组合②的子代会一直保持
与亲代相同的基因型,C错误;D、灰色昆虫与黑色昆虫杂交的组合方式有① ZZB×ZBWB ,子代ZWB、ZZB表现为灰色,ZBWB表
现为黑色;② ZWB×ZBZB ,子代ZZB表现为灰色,ZBWB表现为黑色;③ ZBZB×ZBW ,子代ZBW表现为灰色,ZBZB
表现为黑色;即这三个组合的F1都是只有灰色与黑色,D正确。故选BD。21.(1)脂质分子和蛋白质分子(2) 细胞器(线粒体
等细胞器) 内质网 高尔基体(3) 微自噬 细胞质基质 脱水缩合(4)一定流动性(5)酶的
活性易受pH值的影响,溶酶体内的水解酶进入细胞质基质后由于pH值不同而失去活性【分析】图1,细胞中衰老的细胞器或者一些折叠错误的蛋
白质被一种双膜结构包裹,形成自噬小体,接着自噬体的外膜与溶酶体膜融合,释放包裹的物质到溶酶体中,使包裹物在一系列水解酶的作用下降解
。图2,某些颗粒性物质通过类似胞吞的方式进入溶酶体,然后再溶酶体中水解酶的作用下降解。【详解】(1)生物膜系统的主要成分是脂质分子
(主要是磷脂)和蛋白质分子。(2)巨自噬过程中的底物通常是细胞中损坏的蛋白质或线粒体等细胞器(或细胞器),隔离膜的形成可来自高尔基
体或内质网。(3)微自噬的底物主要是外来物质,则当病毒或细菌侵入细胞后,通常可以通过微自噬的方式进入溶酶体,被降解后的产物如氨基酸
,可通过载体蛋白进入细胞质基质用于合成细胞内的蛋白质,其场所是核糖体,过程是通过脱水缩合的方式进行。(4)由于生物膜具有一定的流动
性的特点,可将损伤的细胞器等物质包裹成自噬体。(5)酶的活性易受pH值的影响,溶酶体内的水解酶进入细胞质基质后由于pH值不同而失去
活性,所以少量的溶酶体内的水解酶泄露也不会引起细胞损伤。22.(1)间期(2)核孔(3)25%(4) 多个 反密码
子【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①是以DNA的两条链为模板,进行的是DNA复制过程,主要发生在细胞核中;②是以DNA的一条链为模
板,进行的是转录过程,主要发生在细胞核中;③是以mRNA为模板,进行的是翻译过程,发生在核糖体上。(1)过程①是DNA的复制,发生
的主要时期在有丝分裂间期和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2)过程②是转录过程,α链形成后通过核孔进入到细胞质中与核糖体结合。(3)α链
是mRNA,其中G占30%,则U占54%-30%=24%,则其模板链中C占30%、A占24%,模板链中G占20%,则T占26%,则
α链对应的DNA双链区段中,A+T=24%+26%=50%,A占(24%+26%)÷2=25%。(4)结合前面的分析可知,图中y为
tRNA,由多个核糖核苷酸组成,其中CAA与mRNA上的密码子GUU互补配对,称为反密码子。【点睛】本题结合人体内3种生物大分子的
合成过程图,考查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DNA的复制等知识,首先要求考生识记DNA复制和遗传信息表达的过程,能准确判断图中各过程的名
称,再结合所学知识准确答题。23.(1)5/6(2) 4 蓝色、红色、蓝和红叠加色、无色(3) Ds片段
1:1 不符合 雄配子 雄配子正常发育【分析】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产生配子
时,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分离的同时,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进行自由组合,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同时也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
详解】(1)据题意可知,A基因位于1号染色体上,影响减数分裂时染色体交换频率,a基因无此功能;B基因位于5号染色体上,使来自同一个
花粉母细胞的4个花粉粒分离,b基因无此功能,若F1(AaBb)自交得F2,让F2中表现型为花粉粒分离的植株(1/3BB、2/3Bb
)自交,产生的F3中表现型为花粉粒分离(B_)的植株所占比例应为1-2/3×1/4=5/6。(2)丙的花粉母细胞(aabbCR)进
行减数分裂时,若染色体在C和R基因位点只发生一次交换,则产生的花粉1号染色体基因组成为a、aCR、aC、aR,分别为蓝色、红色、蓝
和红叠加色、无色。(3)①卡那霉素能引起野生型植物黄化,而该培养基上的植物仍是绿色,说明其抗卡那霉素,说明该植物DNA中含有抗卡那
霉素的基因Ds片段。由统计结果分析可知绿色:黄色=3326:3544=1:1,这一结果不符合孟德尔自交实验的比例,在孟德尔杂合子自
交实验中后代表现型比例为显性:隐性=3:1。②由实验结果可知,当母本为突变体时,后代比例符合测交的结果;当父本为突变体时其后代都是
黄色,说明突变体可能会导致花粉(雄配子)致死,因为此时A功能丧失,由此可以推测A基因可能与花粉(雄配子)的正常发育有关。24.(1
)甲乙品系的鸽子正交和反交结果不同,且F1代雌雄表型不同(2) 常 AaZbW,AAZbW,aaZBW和aaZbW
(3)A和④、C和③【分析】伴性遗传概念: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遗传上和性别相关联,叫做伴性遗传。基因在染色体上位置不确定时,常常用
假设法分析。伴性遗传的基因在性染色体上,也遵循孟德尔遗传规律。两对性状组合判断基因位置的方法:分别统计,单独分析:可依据子代性别、
性状的数量分析确认基因位置:若后代中两种表现型在雌、雄个体中比例一致,说明遗传与性别无关,则可确定基因在常染色体上;若后代中两种表
现型在雌、雄个体中比例不一致,说明遗传与性别有关,则可确定基因在性染色体上。【详解】(1)从实验一和实验二中看出,正反交结果不同,
且杂交二中F1代雄性全为褐眼,雌性全为红眼,雌雄表型不同,说明鸽子眼色为伴性遗传。(2)根据题干信息,A基因控制色素的分布,其突变
基因a导致色素不能分布到虹膜中,而使虹膜表现出其内血管的红色;性染色体上的B基因控制色素的产生,其突变基因b导致色素无法产生,所以
当A和B基因同时存在时表现为褐色,其余为红色,在杂交二中,甲和乙都是红色,子代中雌性为红色,雄性为褐色,说明A/a位于常染色体上,
B/b位于Z染色体上,则亲本基因型是AAZbZb和aaZBW,子一代基因型是AaZbW(雌性红色),AaZBZb(雄性褐色),相互交配子二代中红眼雌性的基因型有AaZbW、AAZbW、aaZBW和aaZbW。(3)杂交一中品系乙的亲本基因型是AAZbW和aaZBZB,子一代是AaZBW、AaZBZb,组合二中亲本基因型是AAZbZb和aaZBW,子一代基因型是AaZbW(雌性红色)、AaZBZb(雄性褐色),测交是和隐性纯合子(aaZbZb和aaZbW)交配,如果选择AaZbW,则子代全为红眼,不符合要求;故可以选择褐眼雄性(AaZBZb)交配,子代中AaZBZb:AaZbZb:AaZBW:AaZbW:aaZBZb:aaZbZb:aaZBW:aaZbW=1:1:1:1:1:1:1:1,则褐眼雄性:红眼雄性:褐眼雌性:红眼雌性=1:3:1:3;还可以选择褐眼雌性(AaZBW)进行测交,子代中AaZBZb:aaZBZb:AaZbW:aaZbW=1:1:1:1,褐眼雄性:红眼雄性:红眼雌性=1:1:2。25.(1) 洗去浮色 脂肪 橘黄色(2) 等量混合均匀 砖红色 蓝(3) 双缩脲试剂 紫 否【分析】生物组织中化合物的鉴定:(1)斐林试剂可用于鉴定还原糖,在水浴加热的条件下,溶液的颜色变化为砖红色(沉淀)。斐林试剂只能检验生物组织中还原糖(如葡萄糖、麦芽糖、果糖)存在与否,而不能鉴定非还原性糖(如淀粉)。(2)蛋白质可与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反应。(3)脂肪可用苏丹Ⅲ染液(或苏丹Ⅳ染液)鉴定,呈橘黄色(或红色)。【详解】(1)检测脂肪实验中,体积分数为50%的酒精溶液的作用是洗去浮色;脂肪可被苏丹Ⅲ溶液染成橘黄色,因此实验所观察的被苏丹Ⅲ染液染成橘黄色的小颗粒是脂肪,小颗粒的颜色是橘黄色。(2)检测还原糖实验中,在水浴加热的条件下,斐林试剂可与还原糖反应生成砖红色沉淀;使用斐林试剂鉴定还原糖时需要将甲液NaOH与乙液CuSO4溶液等量混合均匀后使用,且需要现用现配;斐林试剂与还原糖在水浴加热的条件下会生成砖红色沉淀;蔗糖不是还原糖,用斐林试剂鉴定还原糖时不会出现颜色变化,呈现出的是斐林试剂本身的蓝色。(3)豆浆中富含蛋白质,双缩脲试剂可与蛋白质发生紫色反应;用双缩脲试剂检测蛋白质时不需要水浴加热。【点睛】本题考查检测脂肪实验、检测蛋白质实验、检测还原糖实验,对于此类试题,需要考生注意的细节较多,如实验的原理、实验采用的试剂及试剂的作用、实验现象等,需要考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注意积累。试卷第11页,共33页试卷第11页,共33页答案第11页,共22页答案第11页,共22页
献花(0)
+1
(本文系师者是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