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海南省海口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含解析)
2023-08-18 | 阅:  转:  |  分享 
  
海南省海口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一、单选题1.春秋战国时期,古人常用“牛”和“耕”做名或字,如孔子的弟子冉耕(字
伯牛)司马耕(字子牛)。这一现象折射了当时 ( )A.政治局势的动荡B.生产方式的变革C.中央集权的建立D.百家争鸣的影响2
.有学者认为早在商代就可能出现了牛耕,对他最有利的证据是( )A.商代遗址中出土了牛骨B.《诗经》里有农耕生活的描写C.孔子
学生冉耕字伯牛,名字有耕、牛二字D.古文字学家发现甲骨文中有字呈牛引犁头启土状3.北宋东京(今开封)“通宵不绝”的夜市和“终日居此
,不觉抵暮”的瓦子(文娱场所)里,随处可见流连忘返的市民身影。这一生活图景表明( )A.商业活动不受官方管理B.市场已经遍布
城镇乡村C.文娱场所多由官府经营D.商业活动不受时空限制4.扬州是古运河的交通枢纽,在唐代“雄富冠天下”,时称“扬一益二”。出现这
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交子”广泛使用B.坊市界限严格C.商业发展繁荣D.商帮活动频繁5.西周晚期以后,在“公田”之外
,一些贵族又往往驱迫农人和奴隶开垦荒地,增加分外的土地,这些田地,不属于“公田”不征贡赋,实际上承认为他们私有,称为“私田”。这表
明当时( )A.生产力的发展推动私有财产的出现B.井田制遭到破坏,国家财政收入下降C.人身依附关系减弱,自耕农日渐增多D.土
地所有权发生变化,有利社会转型6.下图是某学生绘制的一张时间轴。这一时间轴反映的主题是新航路开辟后( )A.国际贸易中心的转
移B.商业经营方式的转变C.商品种类的增加D.国际贸易格局的演变7.有历史学家认为,近五百年来,真正意义上拥有过世界霸权的只有三个
国家:荷兰、英国和美国。这三个国家对市场经济进行了接力棒式的创新和发展。其中由英国“对市场经济进行创新和发展”是指( )A.
推行重商主义经济政策B.率先推行自由主义经济模式C.创立现代商业金融制度D.开创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模式8.“蒸汽时代”和“电气时代”
是人类工业文明进程中的里程碑,它们都( )A.引起了交通工具的革新B.起始于纺织业C.推动了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D.以电力作为
新能源9.下表为第一次工业革命主要成就及发明者情况统计表,以下统计反映了工业革命中( )发明(成就)发明者曾从事的工作飞梭凯
伊机械师珍妮纺纱机哈格里夫斯织工水力纺纱机海斯木匠骡机克伦普顿织工蒸汽机瓦特钟表匠、修理师蒸汽船富尔顿宝石工焦炭炼钢法达比父子工厂
主A.轻重工业协调发展B.工厂取代手工工场C.蒸汽机地位很重要D.工匠技师贡献巨大10.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是由诸多因素共同推
动的。其中促进国内市场扩大的因素是( )A.海外殖民扩张B.手工工场的发展C.圈地运动的进行D.代议制的确立11.《洛克菲勒
传》载:1870年,31岁的洛克菲勒把两座炼油厂和石油输出商行合并,创建了标准石油公司。在洛克菲勒办公室的墙上有一幅地图,上面标着
所有炼油商的位置,他曾在48小时内连续买下6家炼油厂,一个月吞并了22个竞争对手,十年里吞并了近百家石油企业,到1879年控制全美
90%的炼油业,只用了10年时间。这表明当时(?)A.自由放任经济的盛行B.社会良性竞争氛围的存在C.自由平等思想的实践D.国家垄
断资本主义的形成12.下表是20世纪初德国汽车工业的发展状况。据此可知当时的德国( )时间1901年1908年一战前汽车工业
工人人数1773人12400人50000多人年产量884辆5547辆20000辆A.正在进行全面发动战争的准备B.汽车工业成为新的
经济增长点C.政府全面干预汽车工业的发展D.轻重工业的生产比例严重失调13.下列表格中的言论客观反映了当时不同政治派别的思想倾向,
其共同诉求是( ) 李鸿章“机器制造一事,为今日御侮之资,自强之本。”郑观应“西人以商为战,欲制西人以自强,莫如振兴商务。章
太炎“公理之未明,即以革命明之;旧俗之俱在,即以革命去之。梁启超“共和政治,非国民继续的觉悟努力,万万不会维持。”A.启蒙与救亡并
重B.向西方学习,实行民主政治C.实现中国工业化,自强求富D.推动中国近代化,挽救民族危机14.叶圣陶说:坐过火车的人,才懂得航船
行得慢的真意味。坐航船的惯家总会这么说:反正是个到,何必急?坐了火车,一霎就赶到了又干什么呢?或说:一包花生米,三个铜子白酒,得这
么一点儿醉意。横下呼呼一觉,待船家喊醒时,就跨上埠头。这岂不爽快而有味?下列关于材料中“真意味”的说法最准确的是( )A.反
对现代交通工具的使用B.享受火车出行的便捷C.赞成排除西方近代文明D.怀念传统生活的闲适15.中国自然经济开始解体于( )A
.戊戌变法后B.辛亥革命后C.鸦片战争后D.解放战争后16.我国早期民族资本主义企业主要分布在上海、广州、天津等沿海城市,其根本原
因是( )A.外商企业和洋务企业的刺激B.受西方列强入侵较早,自然经济解体的程度较深C.清政府重视沿海地区企业的发展D.这些
地方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17.据相关史料记载:(中国)1914年8月前注册的工业公司,共计146个,资本总额41148205元;
而自1914年8月至1920年,新注册的公司就有212个,资本总额117434500元。出现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清政府放
宽民间设厂的限制B.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较快C.欧洲列强忙于一战无暇东顾D.群众性的抵制日货运动18.如表所示为19世纪80年代初《申
报》对当时中国招商局集股兴办企业的报道。这些报道折射出(?)时间评论摘要1882年6月13日《劝华人集股说》“自(轮船)招商局开之
于先,招集商股,创成大业,各商人亦踊跃争先,竞投股分”1882年6月25日《论赛兰格锡矿》(投资者)“视公司股分皆以为奇货可居,往
往一股分票出,争先购买”1883年11月1日《论买卖股票之弊》“凡属公司,自刊发章程设局招股之后,不须一两月而股分全行卖完”A.政
府加强了对股份制企业的扶植B.近代金融体系日益得到完善C.“实业救国”得到国人热烈响应D.更多民间资本流向近代企业19.中国近代民
族工业的发展出现了一个短暂的春天,这一时期应该在( )A.鸦片战争后B.洋务运动后C.民国初期D.第一次世界大战后20.学者
蒋立文指出,大量史实表明,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黄金时代”,早在1912年就已到来。该观点认为“黄金时代”到来的主要原因应是(
)A.清朝政府政策的推动B.辛亥革命创造了有利条件C.实业救国思潮的出现D.列强放松侵略21.中国人自行摄制的第一部影片是(
)A.《定军山》B.《渔光曲》C.《歌女红牡丹》D.《风云儿女》22.1951年1月28日,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提出了“三年
准备,十年计划经济建设”的重大决策,即再用22个月的时间进行准备,从1953年起开始实施(?)A.国民经济恢复B.“一五”计划C.
经济体制改革D.对外开放23.刘少奇在1956年的一次会议上说:“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
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这次会议应该是( )A
.中共一大B.中共八大C.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D.中共十四大24.1958年4月,毛泽东写道:“由此看来,我国赶上英美不需要从前所想
的那样长的时间了,二十五年或者更多一点时间也就够了。”这一判断导致了( )A.一五计划开始实施B.大跃进运动C.人民公社化运
动D.三年自然灾害25.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中国政治力量、社会力量、资本力量大致保持了一种动态平衡,中国政治力量在受到社会力量和资本
力量必要制约的同时,大致维持了自我规范和引领资本力量于社会力量的能力。中国发展的这一特点对于中国超越西方具有决定性意义。该观点认为
( )A.中国四十年改革开放取得了巨大成就B.三力平衡政治引领是中国崛起的保障C.社会力量通过互联网影响政治和经济D.资本力
量创造了财富增长的世界奇迹26.20世纪90年代中国改革开放的重要标志是( )A.创办深圳经济特区B.开发开放上海浦东C.开
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D.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27.1931年美国工人很羡慕苏联工人,60年代苏联工人反过来羡慕美国工人,他们各自羡慕
对方的是( )A.苏联工人的自由快活,美国工人的民主自由B.苏联工人生活富足,美国工人生活水平高C.苏联工人不用担心失业,美
国工人生活水平高D.苏联工人当家作主,美国工人的民主与自由28.1933年美国宣布停止黄金出口,并颁布法令,禁止居民和私人银行拥有
黄金,停止美钞兑换黄金偿还债务。美国采取以上做法旨在( )A.维护美元霸权B.防止通货膨胀C.提升外贸竞争力D.缓和劳资矛盾
29.1933年,罗斯福提请国会通过法案,成立“资源保护队”,有250万青年参与,开辟了740多万英亩国有林区和大量国有公园。史学
家认为此项措施是新政中最受欢迎、最成功、最没有争议的措施。其原因是( )A.调整农林结构并降低了产品价格B.基本解决就业并消
除了危机隐患C.将失业救济与环境保护有机结合D.政府将资源保护放在新政首位30.20世纪90年代在任美国总统说:“美国是靠变革而繁
荣的……但是我们这个国家在太长的时间中用太多的方法放任自流……12年来,利益逐层渗透的经济理论在堆积如山的联邦债务上造成一种虚假繁
荣。全国放任自流的结果使如此众多的美国家庭,甚至连双亲工作的家庭都不再为他们的孩子做提高生活的美国梦了。为改变这种状况,20世纪9
0年代美国政府实行的经济政策是( )A.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B.加强国家对经济地干预C.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D.既反对自由放任
又反对过度的干预二、材料分析题3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以品系繁多、工序复杂著称的“中国菜”烹饪艺术在南宋时期趋于成熟
。宋代皇室南渡使北宋时期的京菜(河南菜)与六朝以来发展的江浙菜交融汇合。各地大量难民与皇家贵族的集中促使高、中、低档饮食都有了广大
的市场,加之中国人缺少世界许多民族都有的宗教饮食禁忌,因此国人天上地下水生陆长的各种生物几乎无所不食。这样一种“天人合一”的饮食观
,提供了无与伦比的丰富的食物种类,加之各地域各阶层东西南北上下尊卑的饮食“亚文化”的综合,最终形成了令人眼花缭乱的烹饪艺术。——摘
编自秦晖《思无涯,行有制》材料二?18世纪以前,小麦在英国的食谱中还属于奢侈品,但到18世纪60年代,小麦已成为大部分劳工家庭的主
食。同时,食物消费表现出明显的阶层性。社会下层主要以面包作为主食,普通中产阶级家庭的主食则包括了蔬菜骨头汤、烤羔羊肉、烤牛排、冷牛
肉沙拉等其他食物。人们的消费习惯也因此发生变化,烤面包长期以来是家务劳动的主要内容,到19世纪中期,曼彻斯特却只有一半居民自己烤面
包。如果说法国人是吃得多而喝得少,那么19世纪中期的英国人便相反,他们把喝看成是餐桌上主要的事。——摘编自舒小昀《谁在养活英国:英
国工业革命时期食物研究》(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南宋时“中国菜”趋于成熟的经济因素及其影响。(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
知识,指出18世纪后英国“饮食”的变化原因。3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由民国元年至十年,政争兵乱,无年无之,举清
末奖励实业政策之成绩尽破坏之,而无以为继。各省军人官吏不仅不能提倡保护其省内之实业,且加之以削剥摧残;故就政府对待实业之态度与影响
言,清末之九年为黄金时代,而民初之十年为黑暗时代。幸而欧战发生,吾国工业乃得千载难逢之自动发展机会。欧战既终,险象即生,吾国工业因
参战所得之利,能永久存在不为昙花一现者,窃恐甚少也。——摘编自陈真、姚洛《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材料二1912~1920年间中国民族
资本主义工业发展不平衡。统计出的9个华资占比重较大的行业,一般的发展速度在12%~13%之间。这个增长率比之初步发展时期,并不更高
,大战时期“黄金时代”之说,更多是指利润优厚,非必指增长速度。——摘编自许涤新、吴承明《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1)根据材料一、二并
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12~1920年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状况。(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12~1920年阻碍中国
民族工业发展的主要因素。参考答案1.B【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战国时期铁犁牛耕的使用,使生产力产生质的飞越,因此材料“古人常
用‘牛’和‘耕’做名或字”反映的是生产方式的变革,B正确;ACD与材料无关,未涉及相关信息,排除。故选B。2.D【详解】本题主要考
查学生描述和阐释历史事物的能力。难度中等。商代牛骨的出土能够证明商代有了牛,不能完全证明商代有了牛耕,故A项错误。《诗经》是中国第
—部诗歌总集它收录了西周至春秋中期的三百多首诗歌,故《诗经》的记载不能反映商代的社会状况,B项错误。孔子及其学生冉耕生活在中国的春
秋时期,故冉耕的名字不能反映商代的社会状况,C项错误。甲骨文属于商代的象形文字,故甲骨文中呈牛引犁头启土状的文字反映了商代牛耕的出
现,D项正确。【考点定位】考查中国古代农耕经济3.D【详解】材料“通宵不绝”“终日居此,不觉抵暮”体现的是宋朝时期的商业活动突破时
间限制,D项正确;商业活动不在受到政府直接监管,排除A项;B项错在“遍布”,排除;文娱场所由民间经营,排除C项。故选D项。【点睛】
4.C【详解】宋朝出现交子,明清出现商帮,A、D时间不符合题意,排除;坊市界限严,不利于城市发展,B错误;商业发展繁荣,是城市发展
的主要原因,故选C。5.D【详解】依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西周时期,全国土地归天子所有。西周晚期之后“私田”大量开垦,井田制遭到破坏
,土地私有得到事实上的承认,土地所有权发生了变化,封建生产关系逐渐得到确立,有利于社会转型,因此D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人类出现私
有财产是在父系氏族社会后期,与材料时间不符;B选项错误,征收贡赋的“公田”数量并未减少,不能得出国家财政收入下降;C选项错误,依据
材料可知,此时农人和奴隶仍受到贵族的驱迫,人身依附关系并未削弱。故正确答案为D选项。6.B【详解】根据材料“第一家商品交易所开业”
“英格兰银行创立”“第一家百货公司开业”“有限责任公司出现”等信息可知,新航路开辟后发生了商业革命,使商业经营方式发生转变,B项正
确;ACD项都是商业革命的内容,但与材料强调商业经营方式的转变不符,排除ACD项。故选B项。【点睛】7.B【分析】略【详解】结合所
学内容可知英国对“市场经济进行创新和发展”指的是英国率先推行了自由主义经济模式,B符合题意;A项不是英国的创新和发展,排除;C项是
荷兰,D项是美国,排除。8.A【详解】试题分析:联系史实可知,B.起始于纺织业,仅符合第一次工业革命;C.推动了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
,仅符合第一次工业革命;D.以电力作为新能源,仅符合第二次工业革命。第一次工业革命中出现了火车、轮船等新式交通工具,第二次工业革命
中出现了汽车、飞机等新式交通工具,故此题应选A项。9.D【详解】通过统计表看出,第一次工业革命主要成就及发明者是工匠和技师,说明工
匠和技师对第一次工业革命贡献巨大,故选D;材料无法体现工业结构是否协调,排除A;从第一次工业革命主要成就及发明者情况,无法体现管理
方式是否工厂取代手工工场,排除B;材料信息不能说明“蒸汽机地位很重要”,排除C。10.C【详解】根据所学,英国的圈地运动,使大批农
民失去土地,被迫进入城市,为英国工业革命提供了大量的自由劳动力,同时促进国内市场的扩大,故选C项;海外殖民扩张,推动了英国国际市场
的扩展,排除A项;手工工场的发展为英国工业革命提供了技术和经验的积累,排除B项;英国代议制的确立,为英国工业革命的发展奠定了政治前
提,排除D项。11.A【详解】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19世纪晚期,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展与资本主义经济自由竞争加剧,资本主义经
济为了降低成本,争夺市场,实现利益最大化,生产和资本高度集中而产生垄断的趋势,材料中洛克菲勒石油帝国的形成就是典型体现,A项正确;
材料仅说明标准石油公司的发展历程,无法体现社会竞争手段和自由平等思想的实践,排除B、C项;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私人垄断资本与国家政
权相结合而形成的一种垄断资本主义,材料所示的是私人垄断并未体现与国家政权的结合,排除D项。故选A项。12.B【详解】根据材料可知,
从1901年到一战前,德国从事汽车工业的工人人数和汽车年产量都呈迅速发展的态势。结合所学可知,当时正值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汽车工业
是新兴工业,这一行业的发展成为当时德国新的经济增长点,B项正确;汽车工业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重要产业,而非进行充分的战争准备,排除A
项;当时正值自由资本主义时期,政府全面干预出现在1929年的大危机后,特别是二战后,排除C项;材料未涉及轻工业的发展状况,排除D项
。故选B项。13.D【详解】根据所学可知李鸿章属于洋务派,其主张有利于中国工业化;郑观应属于早期维新派,其主张也有利于中国工业化;
章太炎属于革命派,其主张有利于政治民主化的进程;梁启超属于维新派,其主张有利于提高国民的思想觉悟,因此上述人物的共同诉求在于挽救民
族危机,推动中国近代化,故D项正确。ABC仅符合某一方面的特点,不是共同点,排除。故选D。14.D【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正
确提取材料信息的能力。从材料中可以看到作者对现代交通工具(火车)不赞赏的态度,同时还怀念旧有的生活方式(坐航船)。所以答案选D。
考点: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影响15.C【详解】鸦片战争后,随着外国资本主义的冲击,
中国家庭出现棉纺织业“纺”与“织”的分离和农家的“织”与“耕”的分离,表明中国自然经济开始解体。故答案为C项。其他三项均与史实不符
,排除A、B、D项。点睛:本题考查近代中国自然经济的解体。中国近代自然经济的解体,一方面表现为传统的家庭手工业中的棉纺织业开始走向
衰落,并且与农业分离,以男耕女织相结合为特征的小农经济结构开始走向瓦解,即纺与织分离,织与耕分离;另一方面表现为农业生产进一步商品
化,其中包括经济作物的扩种和粮食生产的商品化。中国的农副土特产品服从于国际市场的需要,日趋商品化,减少了它们在农业经济中的自给自足
的成分。这也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也同时瓦解着中国社会的自然经济。16.B【详解】东部沿海地区受外国资本入侵严重,自然
经济瓦解较西部深,有利于近代企业的发展,B正确;外商企业和洋务企业的刺激是民族工业发展的原因之一,不是根本原因,A错误;清政府实行
重农抑商政策,不重视沿海地区企业的发展,C错误;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不是早期民族资本主义企业主要分布在上海、广州、天津等沿海城市
的根本原因,故D项错误。【点睛】此题为因果型选择题。通常将历史现象中存在的不同因素列出,再根据题干的指向列出相应的原因、目的或结果
等。考查的角度有两方面:第一种形式,由结果推断出原因,其结构是题干为果,备选项为因;第二种形式是由原因推出结果或影响,其结构是题干
为因,备选项为果。常用根本原因、直接原因、主要原因等表示。首先要正确理解常用概念的含义及其区别与联系,从性质、作用、方向层次等方面
来把握和理解这些概念,把握题干与备选项之间的逻辑关系,弄清题干与备选项之间谁是因,谁是果,并与教材知识进行联系,同时注意区别根本原
因、直接原因、主观原因、客观原因、内外因的不同之外。其次要根据情况,采用不同的方法。17.C【详解】根据所学知识,1914年到19
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欧洲列强忙于一战无暇东顾,暂时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得到发展,C项正确;甲午战后,为了扩
大税源,清政府放宽民间设厂的限制,排除A项;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较快是表现,不是原因,排除B项;群众性的抵制日货运动不是主要原因,排除
D项。故选C项。18.D【详解】根据据材料中的“19世纪80年代初......中国招商局集股兴办企业......商人亦踊跃争先竞投
股分......投资者视公司股分奇货可居......”可得知当时更多民间资本流向近代股份制企业,D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民间资本购买
股票,而不是政府扶植股份制企业,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近代金融体系的发展,排除B项;“实业救国”是甲午中日战争后产生的救国思潮,与材
料时间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19.C【详解】根据所学可知,民国初期,因一战时期欧美列强无暇东顾,加上中华民国政府推动、实业救国
思潮、群众性的反帝爱国运动等因素,民族资本主义迎来了发展的黄金时期,选项C正确;鸦片战争后民族资本主义尚未产生,排除A;洋务运动后
,民族资本主义刚刚产生,排除B;一战后列强卷土重来,民族资本主义迅速衰落,排除D。【点睛】解题的关键是掌握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阶段。
20.B【详解】1912年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政府的统治,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扫清了障碍,故B正确;1912年清政府已经被推翻,甲午战后出
现实业救国思潮,一战期间,欧洲列强放松对华经济侵略,可见ACD三项均不符合1912年的时代特征,排除。21.A【详解】中国人自行摄
制的第一部影片是1905年拍摄的《定军山》,故A项正确;《渔光曲》拍摄于1934年,是第一部无声电影,B错误;《歌女红牡丹》是第一
部有声电影,故C项错误;《风云儿女》是1935年拍摄的一部抗战故事片,故D项错误。22.B【详解】根据课本所学可知,我国从1953
年起开始实施“一五”计划,B项正确;国民经济恢复时期是1949年10月—1952年12月,排除A项;经济体制改革开始实施是1978
年12月,排除C项;对外开放也是1978年12月,排除D项。故选B项。23.B【详解】根据材料这次会议分析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结合
时间1956年可知这次会议是中共八大,选项B正确;中共一大召开时间为11921年,排除选项A;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时间为1978年,
选项C排除;中共十四大是1992年召开,选项D排除。24.B【详解】材料“我国赶上英美不需要从前所想的那样长的时间了”体现了不切实
际、浮夸风的现象,1958年党中央发动了“大跃进”,大跃进运动中片面追求工农业生产和建设的高速度,不断地大幅度地提高、修改指标,出
现虚报现象并提出了“赶超英美”的口号,因此这一判断导致了大跃进运动,B项正确;一五计划开始实施是在1953年,与材料时间不符,A项
错误;根据所学可知,材料所述毛泽东判断基本上成了大跃进的指导思想,从而提出了一系列高指标,加快了工业建设的速度,因此材料中的判断导
致了大跃进运动,而不是人民公社化运动,C项错误;三年自然灾害发生于1959-1961年,并且三年自然灾害由自然灾害及党内一系列政策
措施导致,而不是由材料中判断导致,D项错误。25.B【详解】材料“中国政治力量、社会力量、资本力量大致保持了一种动态平衡……中国发
展的这一特点对于中国超越西方具有决定性意义”反映了改革开放后中国的三力平衡政治引推动了中国崛起,故B项正确;材料主旨不是反映改革开
放取得了巨大成就,故A项错误;材料也不仅仅涉及社会力量,故C项错误;材料不仅仅涉及资本力量,故D项错误。【点睛】“中国政治力量、社
会力量、资本力量大致保持了一种动态平衡……中国发展的这一特点对于中国超越西方具有决定性意义”是关键信息。26.B【详解】1990年
,中央政府决定开发开放浦东。使浦东新区成为上海新兴高科技产业和现代工业基地,成为上海新的经济增长点,成为中国90年代改革开放的重点
和标志。故此题应选B项。A是1980年,C是1984年,D是1985年,ACD都不是在20世纪90年代均排除。【点睛】开发开放上海
浦东的目的:①以浦东开发开放为龙头,进一步开放长江沿岸城市;②尽快把上海建设成为国际经済、金融、贸易中心之③带动长江三角洲和整个长
江流域经济的新飞跃。27.C【详解】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31年美国处于经济危机时期,工人大量失业,而苏联实行计划经济,不
存在工人失业;“60年后”即1991年,当时美国“新经济”迅速发展,工人生活水平高,苏联已经解体,工人生活处境不利,故C选项正确;
计划经济时期,苏联工人不可能有较大自由,故A选项错误;斯大林模式时期,国民经济比例失调,苏联工人生活也不可能富足,故B选项错误;“
当家作主”或“民主与自由”都属于工人的政治地位和权利问题,不是工人关心的最主要问题,故D选项错误。故选C。28.C【详解】根据材料
和所学知识可知,罗斯福新政为了缓和经济危机,恢复经济的发展,在金融领域采取放弃金本位,美元贬值的方式,增强了美国经济的对外竞争力,
故C选项正确;材料内容体现了罗斯福新政通过美元贬值的方式促进对外出口,没有维护美元霸权,故A选项与史实不符;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罗斯
福新政在通过美元贬值方式增强美国经济的对外竞争力,而不是防止通货膨胀,故B选项错误;罗斯福新政以上采取的措施是在金融领域的具体措施
,不是保护劳工权力的内容,故D选项错误。29.C【详解】题干中所述的措施吸引了250万青年参与,等于解决了这些人的就业问题,缓解了
经济危机带来的失业问题,而开辟的740多万英亩国有林区和大量国有公园,又有利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综上所述,C最符合题意,故选C。3
0.D【详解】根据材料“20世纪90年代”和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90年代,美国总统克林顿上台后,采用了宏观调控、微观自主的方针,
即既反对自由放任又反对过度的干预,故D项正确,AC项错误;B项是二战后至20世纪70年代的经济政策,排除。【点睛】解题时注意“20
世纪90年代”这一时间点。31.(1)经济原因:经济重心南移完成;南宋城市发展。影响:丰富了中国饮食文化;推动了南宋城市经济的发展
;有助于南宋市井文化的发展。(2)原因:农业耕作技术的进步,小麦产量提高;工业革命后,社会贫富差距在拉大;新型消费观念的形成。【详解】(1)经济原因,据所学知识南宋时期经济重心南移完成;据材料一“高、中、低档饮食都有了广大的市场”可知南宋城市的发展。影响,可从饮食本身来讲,结合材料一“最终形成了令人眼花缭乱的烹饪艺术”,可得丰富了中国饮食文化;据材料一“高、中、低档饮食都有了广大的市场”可知推动了南宋城市经济的发展;从材料一融合了上下尊卑的饮食,可知饮食有民间化、世俗化的倾向,有助于南宋市井文化的发展。(2)变化原因,小麦从奢侈品到劳工家庭的主食,与农业耕作技术的进步,小麦产量提高有关;食物的阶层性,社会上层和下层的差距大,结合18世纪60年代,可知工业革命后,社会贫富差距在拉大;消费习惯的改变,是因为新型的消费观念。32.(1)受第一次世界大战影响,民族工业快速发展,利润较高;发展不平衡;工业发展基础薄弱,内力不足.(2)政争兵乱,政局不稳,工业发展环境恶化;政府推动不力;外国资本的挤压.【详解】试题分析:(1)据材料一中“幸而欧战发生……”和材料二中的发展速度得出民族工业迅速发展;据材料二中第一句得出中国的民族工业发展不平衡;结合所学知识,我国的民族工业主要集中在轻工业领域,如纺织业和面粉业,重工业基础薄弱,对外国资本和本国的封建势力严重依赖。 (2)据材料一第一句可知,时局动荡;材料一第二句“各省军人官吏不仅不能提倡保护其省内之实业,且加之以削剥摧残”反映出封建政府对民族工业的阻碍;从材料一中民族工业在一战期间迅速发展和“欧战既终,险象即生”可得出外国资本侵略是阻碍我国民族工业发展的重要因素。考点: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一战时期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答案第11页,共22页试卷第11页,共33页答案第11页,共22页试卷第11页,共33页
献花(0)
+1
(本文系师者是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