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安徽省亳州市2022—2023学年度高二第二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2023-08-18 | 阅:  转:  |  分享 
  
安徽省亳州市2022—2023学年度高二第二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
,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下图为1959年在湖南省宁乡市出土的商代晚期青铜器大禾人面纹方鼎。A.说明湖湘地区为商代青铜铸造中
心 ?B.反映了南方经济发展水平超过北方C.体现出制造技术与审美艺术相统一D.可佐证商周青铜器主题纹饰的质变2.下表《古代中国历代
县级政区数目的变化简况》时期秦西汉西晋隋唐宋元明清年代—公元前8—6077401102———县数10001587123212551
5731234112711381455县级政区数——————132414271549据上表内容可推知A.秦至宋的县级政区越来越小B
.县级行政设置较为稳定C.汉代的统治区域最为辽阔D.同类政区幅员波动明显3.宋代政府重视对外贸易,不仅向外国商人开放仕途,还制定了
保护外商合法权益的法律,如《户婚律》中对外商来中国经商死后的财产处理作了专门规定。这反映了宋代A.抑商政策有所松动B.民族交融出现
新突破C.海陆丝绸之路兴盛D.工商业占据主导地位4.从成吉思汗西征到旭烈兀西征,数次大规模军事行动造成了中国与伊朗之间的人口移动。
在波斯人来华的同时,亦有大批汉人西迁至伊朗,他们之中既有军匠、医师、工匠,也有民间的手工艺人,还有私属人口和奴仆等。材料说明蒙古西
征客观上A.促进东西方贸易发展B.推动中外文明交流C.导致了大量奴仆存在D.改变伊朗民族结构5.云南姚安有“一座姚州城,半部云南史
”之美誉,但在明之前,儒家文化对其影响有限。明朝时以流官治理姚安,并建立官学、社学、书院等儒学教育机构;清朝时修葺各级官学,兴办义
学等启蒙机构,大办书院,最终儒学教育取得丰硕成果。明清时期对姚安的治理反映出A.这一时期书院制度的盛行B.官学为当地主要教育机构C
.社学和义学具有启蒙作用D.文化传承有利于巩固统治6.在巴黎和会上,中国政府收回权益的要求被无视;中共成立初期,即将废除不平等条约
纳人革命纲领;1926年,广州十万余人集会要求“早日实现取消一切不平等条约”;抗战时期的废约运动取得了阶段性成果;新中国成立后,才
取消了帝国主义在华的一切特权。这说明A.民族独立是维护主权必要前提B.近代外交失败源于北洋政府妥协C.广州民众的集会推动了北伐战争
D.废约运动推动近代民主革命发展7.党在民主革命时期的有关文件规定:“在苏维埃政权下,所有的工人、农民、红军兵士及一切劳苦大众都有
权选派代表掌握政权的管理的……中国苏维埃政权主张没收一切地主阶级的土地,分配给贫农、中农,并以实现土地国有为目的。”据此判断,该文
件颁布于A.国民大革命时期B.土地革命战争时期C.全民族抗战时期D.人民解放战争时期8.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新中国成立以后逐步建立起
来的,它是以集体经济为依托,政府提供相应的财政支持,到20世纪70年代末,合作医疗制度已覆盖农村绝大部分人口。据此可知,这项制度A
.有力地保障了城镇居民的身心健康B.彻底解决了农村医疗资源缺乏问题C.与当时经济体制与发展水平相适应D.利于人们养成文明卫生的生活
方式9.1553年后,西班牙属地尼德兰聚集了欧洲各国商人,设立的商行等多达上千家,每年的进出口总额达6000万金弗罗林(货币单位)
;同时还有数百家金融机构,城市居民达到10万人,成为欧洲第一流大都市。尼德兰的发展A.推动了新航路开辟和全球联系加强B.表明西班牙
成为新兴资本主义国家C.有助于后来荷兰确立商业强国地位 ?D.反映出“马尼拉大帆船”贸易的兴盛10.恩格斯说:“做某些工作,几乎包
括工业中一切工作在内,都需要有相当的文化程度……都需要一定的技能和常规性,而要达到这一点就要求工人具有一定的文化水平……”恩格斯所
言状况的出现,主要是由于A.工业革命的发展B.工厂制度的出现C.垄断制度的产生D.科学革命的兴起11.有学者指出,19世纪的英国由
于银币存量极少,只能想尽一切办法让金本位制在全球范围内取代银本位制,让英镑变成世界货币……如果英国的计划取得成功,那么只要开动印刷
机源源不断地生产出英镑纸币就将取代亚洲的白银。这说明A.英镑已失去世界性货币地位B.货币成为国家博弈的工具C.英国本土黄金资源较丰
富D.亚洲白银已成为世界货币12.1883年、1884年德国国会先后通过了《疾病保险法》《工伤事故保险法》,不久,又通过了《伤残和
老年保险法》,主要保险对象是产业工人、农业工人、手工业雇佣者和公务员,其中规定:年满70岁并缴纳30年以上养老保险费者可领取老年保
险津贴。德国的这些举措A.进一步完善了德国君主立宪制B.标志着福利国家制度建立C.适应了工业革命发展的需要D.推动了德国工人运动发
展13.全球重大问题,从恐怖主义到气候变化,从国际贸易壁垒到金融危机风险,没有一个能够得到令人满意的有效解决,有些方面甚至越发严重
,出现了惊人的治理赤字。针对这些全球性问题,国际社会理应A.坚定不移地反对国际霸权主义B.积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C.进一步发挥
联合国的核心作用D.强化世界贸易组织的协调作用14.1920年生效的《国际联盟条约》作为历史上第一个世界性国际组织,在保护少数民族
权益制度化方面建立了一个少数民族保护体系,目前地区性和国际性的关于少数民族保护的制度设计便是对国际联盟最先创设的这一制度的继承。据
此可知,国际联盟的这些条款A.实现了世界各民族自决与平等B.推动了世界殖民体系走向崩溃C.成为维护战胜国利益工具D.具有丰富国际法
理论的作用15.20世纪70年代,西欧国家相继采取多元文化主义政策,推行不同文化群体的和谐相处。但21世纪以来,一些国家又转向融合
政策,目的在于促进本土文化对外来文化渗透,提升外来移民对本土文化的接受程度。影响西欧国家文化政策变化的突出因素是A.各种矛盾冲突
?B.宗教信仰不同C.文化认同问题 ?D.教育程度差异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5分。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为统一全国,朱元璋在前朝民族政策的基础上不断完善、发展,进而形成一整套独特的民族政策。朱元璋认为“治夷之道,必威德兼施,使其畏感。
”对蒙古族,一方面武力打击,一方面承认元朝曾经统治中国的正统性,运用怀柔手段笼络安抚蒙古贵族和平民。对南方各少数民族,主要侧重“以
德怀之”。政治上,继承土司制度并加以改进,推行土流合治;文化上,“用夏变夷”,在少数民族地区传播儒学;经济上,实施轻徭薄赋、休养生
息政策。——摘编自杨杰《论明太祖朱元璋的民族政策》材料二20世纪30年代中后期,国民党积极推行“重边教,宏教化,以固国族而成统一”
的民族同化政策,如提倡汉族与少数民族通婚、奖励内地人民移住边疆或边疆人民移住内地、推行“国语”运动等,以便在此基础上“形成一个汉化
的中华民族”。受此影响,贵州大力推行统一语言文字、汉苗通婚、统一服装等运动。——摘编自郑大华《论晚年孙中山“中华民族”观的演变及其
影响》材料三当前社会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是相对于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而言,社会供给的不足和结构性失衡,这种不足和结构性失衡在民族地区
尤为突出。为此,党中央从社会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着手,紧紧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主线,以实现各族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目标,
提出在民族地区重点开展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两大工作任务。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针对民族地区的特殊情况制定并执行了一系列精准扶贫的政策
法规,取得了卓越成就。——摘编自张学敏、柴然《中国共产党百年民族政策发展及新时代走向——基于解决社会主要矛盾的分析》(1)根据材料
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朱元璋民族政策的特点并指出其形成的背景。(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析国民党的民族政策。(3)根据
以上材料,谈谈你对新时代我国民族政策的看法。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1849年6月,英国皇家艺术协会讨论在1851年举
办一次展览会的可能性。这次会议就展览的几个关键问题达成了一致意见:第一,“展览会必须是国际性的、展品要有外国产品参加”,从而“让世
界清楚地了解英国作为工业领袖的角色”;第二,展品按照原材料、机械、工业制品、雕塑来分类;……这次会议“开启了1851年的大博览会”
。通过此次展览,英国向全世界展示了本国工业化的成果,提升了其作为世界工厂的形象,加速了自由贸易的进程。它还在某种程度上结束了英国社
会“对商人和技工的蔑视”,“体力劳动者如今在社会上获得了认可和尊重”。——摘编自傅新球《伦敦世博会:缘起、组织及影响》材料二如果说
2001年中国加入WTO是从贸易体制上融入世界的话,2010年上海世博会就是中国在精神和价值层面上与世界的一次拥抱,是一次中国社会
走向开放和现代化社会的“成人礼”。上海世博会的主题“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几乎将上海和中国的城市化问题(主题)天衣无缝地与世界各国
的城市化问题相联接,从而使这届世博会更具有普世意义。——摘编自徐波《用世博精神继续讲好中国故事》(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
,分别说明中英两国举办世博会的影响。(2)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英两国世博会的主要不同点。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唐都长安城示意图材料二唐高祖之所以定都长安城,不仅长安有“据天下形胜,处上游而制六合”的险峻优势,也有“京城前直子午谷,后
枕龙首山,右临灞岸,左抵沣水”的风水之美,因此建都后,按照里、坊和东西市的城市功能区划以及阴阳八卦、九宫格局等思想规划布局,同时沿
袭象天法地思想建设“玄武门”“朱雀门”等,宫城建筑按照周礼规定,三朝(前朝、中朝、后朝)前后相重,并对不同的建筑形制和宅第均有严格
的等级规定。据《唐律疏议》记载,唐代颁布了严格的保护城市街巷、道路和环境卫生的法律,不仅如此,还据《长安志》记载,城内多处寺庙均有
放生池,严禁城内打猎采捕,杜甫所写的“筑场怜穴蚁,拾穗许村童”诗句反映了当时人们关爱生命的精神境界。——摘编自赵安启《唐长安城选址
和建设思想简论》(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唐朝选择定都长安的原因。(2)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长安城所体现
的规划建设思想,并简析长安城建设的现代借鉴意义。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古代东西方文明的汇聚与传播反映出这样一个事实,一
种文明要想永葆青春,必须积极吸收各种外来文明,并加以改良,因为文明之间的交流会产生一些新结果……故不同文明间的适当融合往往会产生一
种和谐文化,给社会成员带来安全感和满足感……另外,一种文明的成长、发展并不是在封闭的状态下进行的,它总是在与各种外来文明的冲突中来
调整、改良自身不完善的地方,从而具有更强的生命力。——摘编自陈垣《文明的汇聚与传播——古代世界文明之交流》提炼材料中观点并展开评述
。(说明:运用中外古代史的具体史实,对材料中观点展开评析。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不能重复材料)历史论文悦读分享精品历史
资料汇集地,学习历史的好助手29篇原创内容公众号安徽省亳州市2022—2023学年度高二第二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参考答案一、选择题
: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题号12345678910答案CBA
BDABCCA题号1112131415答案BCBDA1.【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本题选项提示词可知这
是本质题。根据本题题干时间信息可知时空是中国商代。根据材料信息,大禾人面纹方鼎的图案精美,体现了制造技术与审美艺术的统一,C项正确
。仅一件青铜器无法体现湖湘地区的青铜铸造业地位,排除A项;南方经济超过北方是在南宋,时间不符,排除B项;没有其他材料对比,无法得出
主题纹饰的质变,排除D项。故选C项。2.【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本题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根据本
题题干时间信息可知时空是中国古代。根据材料信息可知,从秦到清,中国的县级政区在1000到1587之间波动,变化幅度较小,可推知县级
行政设置较为稳定,B项正确。材料数据只能看出数量,无法看出县级政区的范围大小,排除A项;结合所学知识,中国古代统治区域最为辽阔的是
元代,排除C项;材料无法看出政区幅员的波动,排除D项。故选B项。3.【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本题题干
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根据本题题干时间信息可知时空是中国古代宋朝。根据材料信息“宋代政府重视对外贸易,不仅向外国商人开放仕途,还制
定了保护外商合法权益的法律,如《户婚律》中对外商来中国经商死后的财产处理作了专门规定。”可知宋朝政府重视外贸,外商社会地位较高,外
商的商业活动和私有财产受到法律保护,这体现了宋代政府抑商政策的松动,A项正确。材料主旨是宋代政府对外贸的态度,没有体现民族交融,排
除B项;根据所学知识,宋代海上丝绸之路兴盛,北方陆上丝绸之路被战乱阻碍而衰落,排除C项;宋代虽然商品经济繁荣,但占据经济主导地位的
依然是小农经济,排除D项。故选A项。4.【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本题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根据本
题题干时间信息可知时空是中国古代宋元并立时期。根据材料信息“数次大规模军事行动造成了中国与伊朗之间的人口移动。在波斯人来华的同时,
亦有大批汉人西迁至伊朗,他们之中既有军匠、医师、工匠,也有民间的手工艺人,还有私属人口和奴仆等。”可知蒙古西征推动了中国和伊朗间人
口的迁移。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人口迁移和战争是文化交流与传播的途径,蒙古西征客观上推动中国与伊朗地区的文化交流,B项正确。蒙古西征是
军事行为,对东西方贸易造成破坏,排除A项;迁移的人口中存在奴仆,但“大量”是说法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C项;材料没有体现迁移到伊朗
的汉书是否改变伊朗的民族结构,排除D项。故选B项。5.【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
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明清时期的中国。据材料“明朝时建立官学、社学、书院等”,清朝继承发展了明朝的边疆文教政策,
在云南地区“兴办义学等启蒙机构,大办书院”,结合所学可知,总体来看,经过由明至清几百年民族教育政策的施行,云南边疆民族地区的文化教
育水平有了很大提高,更重要的是,增强了边疆各族民众对中原内地文化的心理认同感,对云南边疆的稳定和封建政权的巩固具有深远的意义,D项
正确;材料不仅涉及到书院,还涉及到了官学、社学、义学等教育机构,A项片面,排除A项;据材料可知,除了官学以外,社学、书院、义学等教
育机构也在当地发挥了重要作用,排除B项;材料不仅涉及到社学和义学,还有官学、书院等,另外材料主旨是文化传承有利于巩固统治,排除C项
。故选D项。6.【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
是:近现代(中国)。根据材料“中国政府收回权益的要求被无视”、“新中国成立后,才取消了帝国主义在华的一切特权”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随
着不平等条约对中国的危害越来越深,废除不平等条约的要求越来越强烈,但国家弱小,无法完成这一任务,直到新中国成立,才完全废除一切不平
等条约,反映出要想维护主权,必须得是独立的国家,即民族独立是维护主权的必要前提,A项正确;近代外交失败源于国家实力的弱小,排除B项
;广州民众的集会与北伐战争无直接关联,排除C项;D项说法错误,废约运动是民主革命发展的表现,排除D项。故选A项。7.【答案】B【解
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
根据材料可知,1931年11月,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江西瑞金召开。大会制定了宪法大纲,通过了土地法、劳动法等法令,宣布中
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正式成立。宪法大纲规定,中华苏维埃政权所建设的是工人和农民的民主专政国家,苏维埃政权属于工人、农民、红军
士兵及一切劳苦民众。同时通过《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土地法》,该法规规定没收地主、富农、反革命及农村公共土地,分配给贫农、中农等等。因此
,该文件颁布于土地革命战争时期,B项正确;国民大革命时期还未建立苏维埃政权,不符合材料,排除A项;全民族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推行双
减双交政策,承认地主对土地财产的所有权,同时保证农民的承佃权,不符合材料,排除C项;人民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制定《中国土地法大
纲》,大纲规定:没收地主土地,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按农村人口平均分配土地。不符合材料时间,排除D项。
故选B项。8.【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本题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根据本题题干时间信息可知时空是现
代中国。根据材料信息“它是以集体经济为依托,政府提供相应的财政支持”可知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建立在集体所有制的基础上的,C项正确。农
村合作医疗制度的保障对象是农民,不是城镇居民,排除A项;“彻底解决了”的说法过于绝对,排除B项;这项制度是医疗制度,与文明卫生的生
活没有必然联系,排除D项。故选C项。9.【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本质题、影
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553年后(尼德兰)。根据材料“西班牙属地尼德兰聚集了欧洲各国商人,设立的商行等多达上千家,
每年的进出口总额达6000万金弗罗林(货币单位);同时还有数百家金融机构,城市居民达到10万人,成为欧洲第一流大都市”可知,尼德兰
商业发展繁荣,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迅速,有助于后来荷兰确立商业强国地位,C项正确;新航路开辟早于材料时间,排除A项;西班牙并没有成为新
兴资本主义国家,排除B项;“马尼拉大帆船”贸易是1565——1815年西班牙殖民地墨西哥与菲律宾之间的垄断贸易,不符合材料时间,排
除D项。故选C项。10.【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设问词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19世
纪的西方。据题干可知主要结论:恩格斯认为工业的发展需要提高工人的文化水平。结合所学可知,工业革命的开展促使文化教育的普及,工人适应
机器化生产的需要,A项正确;工厂制度和垄断制度都属于生产组织和管理内容,都是工业革命发展所引发的变化,因此不是主要原因,排除BC项
;16、17世纪自然科学革命兴起,工业革命尚未开始,排除D项。故选A项。11.【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
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世界。据材料“让英镑变成世界货币……那么只要开动印刷机源源不断
地生产出英镑纸币就将取代亚洲的白银。”并结合所学,新航路开辟后,大量白银流入亚洲,在银本位制情况下,英国在亚洲的贸易一直被白银不足
困扰,故英国想以黄金为突破口,试图将世界货币体系转变为“金本位制”,因为黄金产量更为稀少,这就意味着在金本位制下必须大规模使用纸币
,而英国凭借强大的国力让其他国家认为“与英镑挂钩对自己有好处”,这样英国就巧妙的将亚洲的白银经济转变为以黄金为基础的纸币经济,这也
意味着亚洲的金融体系被以英国为中心的欧洲金融体系取代,英国也成功地使英镑成为世界货币,进而控制了世界经济,由此可得出货币成为国家博
弈的工具,B项正确;金本位制取代银本位制后,英镑才成为世界性货币,材料时间英镑尚未成为世界性货币,A项不符合史实,排除A项;英国本
土没有丰富的黄金资源,排除C项;当时白银是世界货币,并非“亚洲白银”是世界货币,排除D项。故选B项。12.【答案】C【解析】【详解
】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本题选项提示词可知这是原因、影响题。根据本题题干时间信息可知时空是19世纪80年代的德国。根据材料可
知,德国通过法律给予工人、手工业雇佣者和公务员群体社会保障,结合所学知识,德国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中心国家,随着工业化进程的推进,阶
级矛盾激化,政府采取一定的社会保障措施来缓和阶级矛盾以适应工业革命发展的需要,C项正确。材料主旨是德国的社会保障措施,与政治制度的
完善无关,排除A项;福利国家制度出现于二战后,时间不符,排除B项;德国的这些举措缓和了阶级矛盾,减缓工人运动的发展,排除D项。故选
C项。13.【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本题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根据本题题干时间信息可知时空是当代
世界。根据材料信息“全球重大问题,……没有一个能够得到令人满意的有效解决”,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面对各种全球性问题,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建立的主要国际组织,如联合国、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世界贸易组织等,仍然发挥着全球治理的作用;与此同时,改革原有的全球治理机
制,加强国际协调,已经成为国际社会共同关心和正在解决的问题。面对全球性问题的挑战,各国人民应携手解决和平、发展、安全等难题。构建人
类命运共同体是中国对世界和平与发展、对全球治理体系改革与建设提供的中国方案,B项正确。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全球性问题涉及多个方面,A项
和C项是在政治领域的应对,排除AC项;D项是在经济领域的应对,排除D项。ACD项均不够全面,排除。故选B项。14.【答案】D【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本题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根据本题题干时间信息可知时空是1920年以来的世界。根据材料信
息“在保护少数民族权益制度化方面建立了一个少数民族保护体系”、“目前地区性和国际性的关于少数民族保护的制度设计便是对国际联盟最先创
设的这一制度的继承。”可知国联的这些条款在国际法领域实现了创新,D项正确。“各民族”的说法过于绝对,排除A项;材料主旨是少数民族保
护,与世界殖民体系无关,排除B项;材料没有体系这些条款对战争国的作用,排除C项。故选D项。15.【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
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20世纪70年代—21世纪以来(西欧国家)。根
据材料可知,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外来移民和难民的不断增加,由移民问题而衍生的恐怖主义、极端主义和宗教冲突日趋复杂,多元文化主义政
策已经无法有效解决移民问题,许多西欧国家不约而同地选择以融合政策替代多元文化主义政策,是顺应现实情况的变化进行的政策调整,A项正确
;影响西欧国家文化政策变化的突出因素是各种矛盾冲突,B项属于影响因素之一,不属于突出因素,排除B项;影响西欧国家文化政策变化的突出
因素是各种矛盾冲突,C项属于影响因素之一,不属于突出因素,排除C项;影响西欧国家文化政策变化的突出因素是各种矛盾冲突,D项属于影响
因素之一,不属于突出因素,排除D项。故选A项。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5分。16.【答案】(1)特点:继承和发展前朝民族
政策;体系完备;威德兼施;不同民族,政策不同;手段多样。背景:明初,为了消灭故元蒙古贵族和边疆各地的封建割据势力;收降、治理边地少
数民族,缓和民族矛盾,顺利实现统一全国,巩固明王朝统治。(2)评析:国民政府推行民族同化政策,忽略了我国边疆地区多为少数民族聚居特
征,很容易引发民族问题,最终不利于边疆的治理;当时内忧外患,国民党统治时间不长,民族政策实践上没有大的影响。(3)看法:我国的民族
政策主要有坚持民族平等团结,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新时期以来,国家紧紧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主线,以实现各族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
往为目标,重视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文化事业,重点开展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两大工作任务,取得了卓越成就,有利于民族团结和共同繁荣,有利
于边疆地区的稳定、开发和发展,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中国的民族政策是成功的,走出了一条符合自己国情的解决民族问题和实现
各民族共同发展、共同繁荣的正确道路。17.【答案】(1)英:向全世界展示了英国工业化的成果,展示了英国工业领袖的地位;加速了自由贸
易的进程;结束了社会对商人、技工、体力劳动者的蔑视。中:推动中国在精神和价值层面融入世界;上海世博会关注城市化问题,具有普世意义。
(2)不同:目的:英:展示工业领袖地位;中:积极融入世界。影响:英:侧重扩大本国影响力;中:主题具有普世意义。18.【答案】(1)
原因:唐初期明君贤臣的高远实见;西安山环水绕,战略地位、地理条件优越,交通方便;关中地区战乱破坏较少,经济较为发达;对内控制关东和
江南,有效制服割据势力;对外抵御西北强敌,反击少数民族进入中原。(2)思想:“天圆地方”的思想;按照里、坊和东西市的城市功能区划以
及阴阳八卦、九宫格局等思想;象天法地思想;宫城建筑遵循周礼,强调严格的等级观念;强调城市与自然结合,关爱生命的思想。意义:强调山水
格局、城市风水,以及采取立法等措施对建筑形制的保护和维护,对于保护城市历史文化遗产和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礼制思想带来的
中轴对称布局,对以行政为主的城市规划仍有借鉴作用;而象天法地的思想,对于越来越强调人与自然和谐的现代城市建设来说,更是极其重要的;
里、坊和东西市对于如何改进至今已导致众多社会问题的封闭式居住小区规划和促进商业的繁荣发展也有很大的参考价值。19.【答案】示例观点:一种文明发展需要积极吸收外来文明并加以改良。评述:两汉之际,来自古印度的佛教传入中国。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日趋兴盛,逐渐同儒家文化和道家文化相融合。隋唐时期,佛教出现了不同宗派,主张顿悟成佛的禅宗成为主流,佛教完成中国化。到宋明时期,佛教由盛转衰,以儒家学说为核心兼容佛教和道教理论的宋明理学形成,外来佛教融合为中国文化的一部分。佛教文化的传入,对中国人的宗教信仰、哲学观念逻辑思维、文学艺术、绘画建筑、音乐和礼仪习俗等方面都产生了深刻影响。佛教思想中对宇宙、人生的分析,蕴含着独到的哲学智慧,对中国人的传统思维具有启迪作用。中国传统艺术中的诗、书、画,很多都体现了佛教的内容同时也吸纳了佛教的理念,更加注重境界的表达。中国的建塔造像艺术源于佛教,又融入了中国传统建筑特色,创造出具有中国特色的佛教建筑。敦煌莫高窟、云冈石窟龙门石窟等佛教石窟,是中国佛教艺术的结晶,也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亚历山大东征形成了希腊化世界,希腊人和马其顿人逐渐融合。被征服地区的原有的上层人士不同程度地接受了希腊文化。他们说希腊语,模仿希腊人的生活方式。被征服地区的本土文化与希腊文化的碰撞和交流,促进了文学、科学等许多领域的发展。卡利马库斯等学者首次系统整理和研究了《荷马史诗》和古典希腊的悲剧、史学、地理学作品,基本形成了我们今天看到的版本;欧几里德编写的《几何原本》流传后世。综上所述,古代东西方文明的发展表明,一种文明的发展需要积极吸收外来文明并加以改良。在当今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文明的成长更不可能在封闭状态下进行,所以我们更应该扩宽视野,培养全球意识。
献花(0)
+1
(本文系乔一2022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