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河南省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含解析)
2023-08-19 | 阅:  转:  |  分享 
  
河南省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一、单选题1.故事集《天方夜谭》中的很多故事来源于古代埃及和西亚等地的民间传说,通过王
后讲故事的形式串联在一起。但丁的《神曲》、莎士比亚的《终成眷属》等都受到《天方夜谭》的影响。这反映出阿拉伯文化(?)A.包容开放领
先世界B.奠定了欧洲近代文学基础C.兼收并蓄泽被后世D.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融2.随着大城市的出现,各种姓之间的混血不可避免,在这
种情况下,古代印度法律又制定了“顺婚”和“逆婚”原则。所谓“顺婚”,即高种姓之男娶低种姓之女;所谓“逆婚”,即低种姓之男娶高种姓之
女。“顺婚”是允许的,而“逆婚”则被法律绝对禁止。这表明古代印度(?)A.经济发展突破种姓制度B.阶层流通完全固化C.种姓制度得到
法律保护D.血缘关系决定等级3.观察下列信息“他”应指的是奥斯曼帝国的他是奥斯曼帝国社会的主要结合剂。他是社会统一的柱石。他是统治
者和被统治者共同献忠的中心。(?)A.哈里发B.法老C.苏丹D.酋长4.德川幕府时期,有日本学者指出,《礼记·乐记》中的“灭天理而
穷人欲”一语,强调礼乐作为节制人欲的工具,而程朱理学“主张遏绝人欲以存天理"是模仿佛教“断无明、显佛性”所立之妄说。这反映了(?)
A.佛教在日本的本土化B.阳明心学对日本的影响C.中日文化的深度关联D.日本对中国的文化侵略5.下表为《简明新全球史》有关古代一地
区的农业成就示意表。该地区是(?)公元前9000年人们开始驯养牛公元前7500年以后培育出甜高粱公元前7000年以后绵羊和山羊传入
公元前6500年以后培育出葫芦、西瓜和棉花A.东亚B.西欧C.中南美洲D.西非6.1815年英国议会颁布《谷物法》,严格限制外国谷
物进口。但是到了1841年,英国取消和降低了1000多种商品的进口税,全部废除出口税,自由贸易占据了上风。1846年英国废除《谷物
法》,放弃贸易保护主义,公开宣布“所有民族之间的贸易必须享受完全的自由”。据此可知当时(?)A.英国对外贸易政策出现新变化B.资本
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C.英国开始工业革命D.世界贸易呈现多中心新格局7.1665年,世界上最早的科技期刊《学者杂志》在巴黎问世,主
要报道物理、化学和数学等方面的最新发现。到1730年,英法等欧洲7国已有330余种科技期刊相继问世。科技期刊的问世为解决发明权之争
提供了有效手段。这表明(?)A.科学期刊成为主要读物B.科学与技术已紧密结合C.科技成果改变人类生活D.科学研究孕育工业革命8.“
史论结合,论从史出”是历史研究的基本方法和遵循的基本原则。表中各项史实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选项史实结论A14世纪,法国
召开了由教士、贵族和市民代表组成的三级会议法国形成了限制王权的历史传统B1689年,英国议会颁布《权利法案》英国责任内阁制逐渐形成
C1787年,美国制定宪法,规定联邦政府实行三权分立美国政体深受启蒙思想影响D1875年,法国通过新宪法,规定了总统与国会的权力法
兰西第三共和国建立A.AB.BC.CD.D9.第一次较为完整系统地阐述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阐明了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标志着马
克思主义诞生的文献是(?)A.《共产党宣言》B.《资本论》C.《人权宣言》D.《独立宣言》10.15~18世纪是西班牙君王的权力高
度集中时期。1542年,国王卡洛斯一世正式在马德里成立了一个独立于政府之外的单独机构——西印度事务委员会。这一机构只对国王负责,代
表国王发号施令,按国王的意志行事。其结果是西班牙的拉美殖民地(?)A.移植宗主国的君主立宪制B.政治上封建专制色彩浓厚C.经济上发
展资本主义经济D.拥有完善的殖民统治机构11.1914年夏天,在美国的欧洲投资者卖掉手头的美元证券,换回黄金资产并带回国,美国的黄
金储备因此大量流失,国内经济一片萧条。工业产量从7月的最高点下滑12%,于11月跌到谷底。这一状况(?)A.表明美国与欧洲国家矛盾
激化B.预示着世界性经济危机即将爆发C.缘于欧洲政治局势的日益紧张D.是美国过度依赖欧洲市场的结果12.20世纪30年代,日本的一
份秘密文件的内容为:“帝国内部现正痛切体会,……生产力之不足,生产设备之不足,原料之不足及蓄积资本之不足。凡此均需开始新的战争,俾
有所补充;而国内不稳势力之高涨,罢工之狂澜,亦需发动内外举国之战争,以期平靖。”据此判断日本发动侵华战争的原因是(?)A.明治维新
改革措施不利经济发展B.转嫁国内经济危机缓和阶级矛盾C.利用了中国国共两党内战的时机D.灭亡中国,称霸世界是日本的国策13.191
7年墨西哥宪法改变了此前的政策,明确规定“国家有权分割大地产,发展小所有制,发展农业”。1917—1940年,共分配土地6300万
英亩,约144万印第安人和印欧混血农民受益。这些现象反映当时(?)A.西班牙的殖民统治遭遇强烈抗拒B.规模经营模式超越了生产力水平
C.考迪罗制度残余受到新政权打击D.种族歧视的问题已经得到了解决14.1955年,日本政府编制了1956—1960年的经济自给五年
计划,这个计划的有些内容在时间上是交叉、重迭的,原因是计划制订后,情况发生了变化,于是就需要对计划进行修订。这样,实际上是用新计划
代替旧计划。该五年计划的制定(?)A.建立起经济危机的有效预防机制B.体现出政策的连续性和灵活性特点C.强调发挥市场对经济的调节作
用D.直接推动了日本实现经济的“起飞”15.瓦西里·列昂季耶夫在《世界经济的未来》中估计,第三世界或欠发达国家必须积累起国民收入的
30%—40%才能实现自力更生的发展。要达到这种水平的积累,必须采取“意义重大的社会和制度方面的变革”,其中包括“更平等的收入分配
”。这强调了第三世界(?)A.依附于国际经济旧秩序的必然性B.各国推行社会改革的必要性C.发展的途径是进行彻底制度变革D.独立自主
才能实现国家发展16.1990年初,美国布什政府提出“2+4”方案,即先由两德商讨解央与统一有关的“内部”问题,再由两德同美,英、
苏、法四大国一起解决与统一有关的“外部“问题。2月13日,苏连接受了美国的“2+4”方案。这表明当时的两德统一A.符合当时四国利益
B.外力起了主导作用C.促成美苏关系缓和D.国际环境较为有利二、材料分析题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随着城市商品经济的
发展,封建主觊觎城市的财富,越来越贪婪,他们对城市居民肆意敲诈勒索,收取赋税,严重地阻碍了城市商品经济的正常发展。封建领主,包括主
教、修道院院长,为了维护自身利益,常常阻止农民离乡,因为他们也感到了威胁,不想让城市政治体得到更多的权力。在这种情况下,城市市民阶
层进行了争取自治的斗争。——摘编自姚一丹《西欧中世纪城市自治及其对我国法治建设的启示》材料二?中世纪的自治城市从其诞生之日起就是作
为封建社会外的异己力量而出现的,它从各个角度对封建制度发起了冲击。正是在与封建力量进行斗争的过程中,一批城市的理论家们致力于挖掘传
统、开拓创新,从而实现了民主、限权等宪政思想的薪火传承。——摘编自冷霞《中世纪西欧城市自治研究》(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
明中世纪西欧城市自治出现的背景。(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世纪西欧城市自治的意义。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
料一 在早期资本主义阶段,形成了古典自由主义,其学说的代表人物为亚当·斯密。随着资本主义继续发展,社会化生产不断扩大,垄断资本主义
出现。古典自由主义终结于1929年的经济大萧条,以美国“罗斯福新政”为主要代表的凯恩斯主义开始大行其道。第二次世界大战至20世纪7
0年代,行政干预、提升政府在维护个人自由及市场经济方面的作用被人们广泛接受。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2001年网络泡沫危机、2
008年金融危机及随后的欧债危机,更是打破新自由主义神话,让美国模式威信扫地,使人们的信心发生彻底动摇。——摘编自徐飞彪《美国乱局
背后的新自由主义衰落》材料二 在“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期间,商品货币关系基本被取消。但落后的生产力条件和普遍的小农生产,导致从战时共
产主义政策向社会主义直接过渡的设想难以实现。列宁推动实施了恢复商品货币关系的“新经济政策”。苏联迅速推进了农业集体化和计划经济,形
成了苏联计划经济体制。在苏联计划经济体制下,斯大林重新确定了商品经济和价值规律的作用范围,即众所周知的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只存在于全
民所有制与集体所有制之间。1956年的“秘密报告”后,赫鲁晓夫推动的经济改革使传统计划经济体制出现松动,在社会主义阵营反思苏联传统
计划经济体制的讨论重新形成。——摘编自王立胜《科学理解唯物史观中经济与政治的辩证关系:三次争论及其当代启示》(1)根据材料一概括资
本主义经济理论的发展历程,并指出罗斯福调整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主要手段。(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苏俄(苏联)经济政策的演
变情况,并简要评价斯大林模式。(3)根据材料一和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计划与市场对经济发展的认识。1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世纪30年代,美国学者斯派克曼指出:“谁控制了边缘地带,谁就控制了欧亚大陆;谁控制了欧亚大陆,谁就掌握了世界命运。”
1945年,美国外交官乔治·凯南说:“人们在欢呼跳跃……他们以为战争结束了,而战争才刚刚开始。”材料二:联合国安理会2012年2月
4日表决叙利亚问题决议草案,俄罗斯、中国两国投反对票否决了这一决议草案。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李保东在解释性发言中说:“…叙利亚保持和
平与稳定,符合叙利亚人民和国际社会的共同利益。中国愿同国际社会一道,继续为妥善解决叙利亚问题发挥积极和建设性作用。”材料三:“与会
各方还对各自区域内的政治和安全议题进行了探讨。(会议认为)任何一个地区的不稳定都对亚欧双方造成不利影响,恐怖主义、海盗问题、武力冲
突等都是亚欧内部冲突的不稳定因素,其负面影响远远超出亚欧两大区域。核武器扩散值得引起我们高度关注,不论是发生在亚欧哪一个区域,我们
应该对此采取共同行动。”——2012年11月《第九届亚欧首脑会议主席声明》(1)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乔治凯南说“战争才刚
刚开始”的背景。指出美国在二战后初期为掌握“世界命运”而采取的主要行动。(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特点是
什么?体现了中国的什么外交方针?(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当今世界经济格局的多极化有什么启示?三、论述题20.阅读材料,
完成下列要求。材料18世纪,蒸汽机和机械革命18世纪中期,英国率先开展工业革命,生产力迅速发展,英国成为世界强国,随后英国加紧拓展
海外市场;1815年英国打败法兰西第一帝国,由此掌握世界霸权。19世纪,电力和运输革命1866年,德国人西门子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大
功率发电机,标志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开始。1871年德国实现统一后,资本主义工厂在德国全境得到普遍发展。19世纪末,德国加入了帝国主
义争夺世界霸权的斗争。20世纪,电子和信息革命20世纪四五十年代,新科学技术革命开始了。美国在原子能技术、航天技术、电子计算机技术
的应用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成就。美国通过第三次科技革命成为资本主义超级大国。根据上表提取准确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世界近现代
史知识加以论证。( 要求:观点明确, 史论结合,论证充分)参考答案1.C【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
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世界)。根据材料“故事集《天方夜谭》中的很多故事来源于古代埃及和西亚等地的民间传说
”可得出“阿拉伯文化兼收并蓄”,根据材料“但丁的《神曲》、莎士比亚的《终成眷属》等都受到《天方夜谭》的影响”可得出“阿拉伯文化泽被
后世”,C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领先世界”,排除A项;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学奠定了欧洲近代文学基础,排除B项;材料没有反映阿拉伯文化的
影响,排除D项。故选C项。2.C【详解】根据材料,印度法律制定“顺婚”和“逆婚”原则,“逆婚”则被法律绝对禁止,可知种姓制度得到法
律保护,C项正确;法律绝对禁止“逆婚”,说明种姓制度得到法律保护,没有突破种姓制度,排除A项;“顺婚”是允许的,可见阶层流通并未完
全固化,排除B项;“血缘关系决定等级”的表述过于绝对,排除D项。故选C项。3.C【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
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中世纪(土耳其)。据所学可知,社会的主要结合剂、统治者和被统治者共同献忠的中心,
即奥斯曼帝国的最高统治者是苏丹,C项正确;据所学,哈里发是阿拉伯帝国的最高统治者,排除A项;据所学,法老是古代埃及而非奥斯曼土耳其
帝国的统一柱石,排除B项;据所学,奥斯曼帝国的最高统治者称苏丹而非酋长,排除D项。故选C项。4.C【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
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日本。由材料可知,德川幕府时期的日本学者在探讨理学“存天理
,灭人欲”观念的时候,不但从先秦儒学典籍中进行学术溯源,还参照佛教理论对其逻辑加以解读,结论虽然不一定正确,但体现了日本文化和中华
文化的高度关联性,C项正确;仅凭材料信息无法判断佛教是否实现了本土化,排除A项;该学者批判“存天理,灭人欲”观念的逻辑视角与阳明心
学明显不同,应是其独立研究的结果,排除B项;德川幕府时期与清朝前中期相当,程朱理学作为中国官学的地位较稳固,可见该学者的观点并未对
当时的中国产生影响,排除D项。故选C项。5.D【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
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非洲。根据材料“人们开始驯养牛、培育出甜高粱、绵羊和山羊传入、培育出葫芦、西瓜和棉花”可知,古代非洲班图人培育
出了甜高粱、和棉花等重要农作物,驯养了牛,引进了绵羊和山羊等,掌握了冶铁技术,D项正确;东亚主要是古中国,培育出水稻和粟,排除A项
;古代西欧农业不发达,主要是以畜牧业为主,排除B项;中南美洲培植了玉米、马铃薯、番茄、花生、甘薯、向日葵、烟草、可可、龙舌兰、南瓜
及某些豆类和薯类作物,排除C项。故选D项。6.A【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设问可知,这是推断类题目,时空是1815至184
6年的英国。根据材料“1815年英国议会颁布《谷物法》,严格限制外国谷物进口。……1846年英国废除《谷物法》,放弃贸易保护主义”
可知,英国对外贸易政策出现新变化,由贸易保护到贸易自由的政策,A项正确;此时处于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排除
B项;18世纪60年代英国开始工业革命,排除C项;第二次工业革命后,世界贸易呈现多中心新格局,排除D项。故选A项。7.D【详解】从
材料可以看出,在17-18世纪,主要报道物理、化学和数学等方面的最新发现的科技期刊问世,而且数量很大,从而为解决发明权之争提供了有
效手段。由于这种情况发生在工业革命之前,这些基础科学的研究有利于工业革命的发生,D项正确;科学期刊在当时不会成为主要读物,而且材料
也没有体现这一点,排除A项;科学与技术紧密结合于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排除B项;材料中没有体现人们生活的变化,排除C项。故选D项。8
.C【详解】根据所学美国1787年宪法深受民主共和、三权分立等启蒙思想的影响,C项正确;14世纪,法国召开了由教士、贵族和市民代表
组成的三级会议,标志着法国进入等级君主制阶段,排除A项;1689年,英国议会颁布《权利法案》标志着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排除C项;
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建立于1870年,排除D项。9.A【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共产党宣言》是马克思和恩格斯为共产主义者同盟起草的纲
领,全文贯穿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观 ,是马克思主义诞生的重要标志,A项正确;《资本论》是德国思想家卡尔·马克思创作的政治经济学著作,它
在批判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价值论的基础上,创造性地分析了劳动的二重性,建立了科学的劳动价值论,从而为政治经济学奠定了理论基础。
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人权宣言》揭示了天赋人权,自由平等的原则,否定了封建等级制度,体现了摧毁封建君主专制的要求,成为资产阶级夺
取政权和巩固政权的思想武器,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独立宣言》是北美洲十三个英属殖民地宣告自大不列颠王国独立,并宣明此举正当性之文
告。它揭示了资产阶级革命的基本原则、对独立战争具有巨大的鼓舞和指导作用。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A项。10.B【详解】根据材料可
知,15~18世纪的西班牙处在封建专制王权的极盛时期,西印度事务委员会只听命于国王,所以西印度事务委员会管辖的拉美殖民地在政治上必
然带有明显的专制色彩,B项正确;君主立宪制是民主政治,并非专制,排除A项;材料只涉及政治方面的内容,未涉及经济,排除C项;材料无法
体现“拥有完善的殖民统治机构”,排除D项。故选B项。11.C【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关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
影响题、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14年(西方)。根据材料“1914年夏天,在美国的欧洲投资者卖掉手头的美元证券,
换回黄金资产并带回国,美国的黄金储备因此大量流失,国内经济一片萧条。工业产量从7月的最高点下滑12%,于11月跌到谷底。”可知,1
914年夏天,在美国的欧洲投资者卖掉美元证券回国,而且国内经济一片萧条等,这些均是欧洲紧张局势所致,C项正确;当时,美国还是中立国
,与欧洲国家矛盾并未激化,排除A项;材料现象与世界性经济危机无关,排除B项;材料反映的不是美国对欧洲市场的过度依赖,而是受到其影响
,排除D项。故选C项。12.B【详解】根据材料“生产设备之不足,原料之不足及蓄积资本之不足”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29年经济大危机
爆发,席卷全球,日本国内经济也发生了危机,引发了罢工,为转移危机,缓和阶级矛盾,对外发动了侵华战争,B项正确;A项与史实不符,排除
A项;材料没有涉及中国内战,排除C项;D项材料无从体现,排除D项。故选B项。13.C【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
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现代墨西哥。根据所学可知,墨西哥独立后建立起考迪罗制度,考迪罗经济上依靠大
地产大庄园主,在政治上靠军人专政来维持其政治统治,结合材料中的相关措施可知,墨西哥该政策是在打击考迪罗的大地产制,C项正确;此时墨
西哥已经取得独立,排除A项;材料反映墨西哥打击考迪罗制度,争取民主的斗争,没有评价规模经营模式,排除B项;D项中“已经得到解决”说
法过于绝对,排除D项。故选C项。14.B【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
确时空是:日本现代经济生活。根据材料“1955年,日本政府编制了1956—1960年的经济自给五年计划,这个计划的有些内容在时间上
是交叉、重迭的,原因是计划制订后,情况发生了变化,于是就需要对计划进行修订。这样,实际上是用新计划代替旧计划。”可知,该五年计划制
订后,情况发生了变化,于是就需要对计划进行修订,这就体现了该五年计划的连续性和灵活性的特点,B项正确;该五年计划的制定虽然因时制宜
,但“建立起经济危机的有效预防机制”和“强调发挥市场对经济的调节作用”依据材料难以得出,排除A项和C项;日本经济的“起飞”是在60
年代末,D项“直接”的说法言过其实,排除D项。故选B项。15.B【详解】根据材料信息可知,瓦西里·列昂季耶夫认为第三世界要达到较高
水平的积累就必须采取社会和制度改革,强调了推行社会改革的必要性,B项正确;材料强调第三世界国家通过改革发展经济,以实现自力更生,摆
脱或改变国际经济旧秩序,依附于国际经济旧秩序的必然性的表述与材料意思相反,排除A项;材料主张推行社会改革,但是没有强调进行彻底的制
度变革,排除C项;材料强调第三世界国家通过改革发展经济,以实现自力更生,强调改革发展对独立自主的重要性,而没有强调独立自主对发展的
重要性,排除D项。故选B项。16.D【详解】两德统一不利于苏联的利益,故A错误;材料“先由两德商讨解央与统一有关的‘内部’问题”说
明两德统一以两德内部解决为主,不是外力主导,故B错误;两德统一表明社会主义运动的重大挫折,苏联也即将解体,故不是美苏关系的缓和,故
C错误;美,英、苏、法四大国一起解决德国统一问题,且苏连接受了美国的方案,这说明当时国际环境有利于两德统一,故D正确。故选D。17
.(1)背景:众多城市的兴起:封建主对城市经济加强控制;城市商品经济发展受到阻碍;封建领主阻止农民离乡;城市市民阶层力量增强。(任
答4点,言之成理即可)(2)意义:推动了城市经济发展;冲击了西欧的封建制度及力量;促进了宪政理论的发展;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国王的统一
事业。(任答3点,言之成理即可)【详解】(1)背景:根据“随着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封建主觊觎城市的财富,越来越贪婪,他们对城市居民
肆意敲诈勒索,收取赋税,严重地阻碍了城市商品经济的正常发展”得出众多城市的兴起:封建主对城市经济加强控制;城市商品经济发展受到阻碍
;根据“为了维护自身利益,常常阻止农民离乡,因为他们也感到了威胁,不想让城市政治体得到更多的权力”得出封建领主阻止农民离乡;根据“
城市市民阶层进行了争取自治的斗争”可知城市市民阶层力量增强。(2)意义:根据“中世纪的自治城市从其诞生之日起就是作为封建社会外的异
己力量而出现的,它从各个角度对封建制度发起了冲击”得出推动了城市经济发展;冲击了西欧的封建制度及力量;根据“一批城市的理论家们致力
于挖掘传统、开拓创新,从而实现了民主、限权等宪政思想的薪火传承”得出促进了宪政理论的发展;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国王的统一事业。18.(
1)发展历程:工场手工业阶段的重商主义经济政策;工业革命时代形成了自由主义政策;1929年世界经济危机后形成了凯恩斯主义主导的国家
干预政策,二战后普遍推行;20世纪70年后新自由主义政策占主导,20世纪末21世纪初,新自由主义政策受到挑战。主要手段:国家全面干
预经济:国家投资,以工代赈;“蓝鹰”计划;美元贬值,放弃金本位;对部分工农业进行补贴;缓和劳资关系,成立公会等。(2)演变:战时共
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再到斯大林模式;最后是对斯大林模式调整的苏联改革政策,包括赫鲁晓夫改革,勃列日涅夫改革,戈尔巴乔夫改革。评
价:斯大林模式是在苏联受到西方国家包围威胁和苏联经济水平落后背景下形成的,促进了苏联以重工业为主导的工业化完成,跃居成为世界第二大
工业国,形成了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该体制为二战战胜法西斯和二战后经济恢复做出了巨大贡献;该体制严重影响了社会主义优越性发展,影
响了人民生活水平提升,最终导致了苏联解体。(3)认识:计划与市场都是发展经济的手段,世界各国都应该利用好计划与市场,经济政策的制定
运用要符合国情。【详解】(1)发展历程:根据材料“在早期资本主义阶段,形成了古典自由主义,其学说的代表人物为亚当·斯密”及所学知识
可知,工场手工业阶段的重商主义经济政策;工业革命时代形成了自由主义政策;根据材料“古典自由主义终结于1929年的经济大萧条,以美国
‘罗斯福新政’为主要代表的凯恩斯主义开始大行其道。第二次世界大战至20世纪70年代,行政干预、提升政府在维护个人自由及市场经济方面
的作用被人们广泛接受”及所学知识可知,1929年世界经济危机后形成了凯恩斯主义主导的国家干预政策,二战后普遍推行;根据材料“199
7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2001年网络泡沫危机、2008年金融危机及随后的欧债危机,更是打破新自由主义神话,让美国模式威信扫地,使人
们的信心发生彻底动摇”及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70年后新自由主义政策占主导,20世纪末21世纪初,新自由主义政策受到挑战。主要手段
:根据材料“古典自由主义终结于1929年的经济大萧条,以美国‘罗斯福新政’为主要代表的凯恩斯主义开始大行其道”及所学知识可知,罗斯
福调整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主要手段包括国家全面干预经济;国家投资,以工代赈;“蓝鹰”计划;美元贬值,放弃金本位;对部分工农业进行补贴
;缓和劳资关系,成立公会等。(2)演变:根据材料“在‘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期间,商品货币关系基本被取消。但落后的生产力条件和普遍的小
农生产,导致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社会主义直接过渡的设想难以实现。列宁推动实施了恢复商品货币关系的‘新经济政策’。苏联迅速推进了农业
集体化和计划经济,形成了苏联计划经济体制”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再到斯大林模式;根据材料“1956年的
‘秘密报告’后,赫鲁晓夫推动的经济改革使传统计划经济体制出现松动,在社会主义阵营反思苏联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的讨论重新形成”并结合所学
知识可知,最后是对斯大林模式调整的苏联改革政策,包括赫鲁晓夫改革,勃列日涅夫改革,戈尔巴乔夫改革。评价: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辩证评
价斯大林模式,可从背景、贡献、局限等角度分析,如斯大林模式是在苏联受到西方国家包围威胁和苏联经济水平落后背景下形成的,促进了苏联以
重工业为主导的工业化完成,跃居成为世界第二大工业国,形成了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该体制为二战战胜法西斯和二战后经济恢复做出了巨大
贡献;该体制严重影响了社会主义优越性发展,影响了人民生活水平提升,最终导致了苏联解体。(3)认识:根据材料一和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可
从计划与市场都是发展经济的手段,世界各国都应该利用好计划与市场,经济政策的制定运用要符合国情等方面分析对计划与市场对经济发展的认识
。19.(1)背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美苏同盟破裂;雅尔塔体系形成;以美苏为首的两大阵营开始形成。主要行动:布雷顿森林体系;关贸总
协定;马歇尔计划;援助日本;朝鲜战争(2)特点:多极化趋势增强;外交方针: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3)启示:当今世界经济格局的多极
化既有利于世界经济的相对均衡竞争,维持世界的相对稳定;也会造成局部冲突,不利于世界的和平稳定。所以世界各国要加强合作,建立相对公平
公正的政治经济新秩序,促进全球的经济发展和稳定。【详解】(1)背景:结合材料“1945,他们以为战争结束了”和所学知识可知这是二战
结束之后,说“战争才刚刚开始”的背景主要是从美苏两分世界的角度去思考,具体分析可得: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美苏同盟破裂;雅尔塔体系形成
;以美苏为首的两大阵营开始形成。主要行动: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美国在二战后初期为掌握“世界命运”而采取的主要行动主要有金融、贸易、外交
、军事等方面,具体行动有:布雷顿森林体系;关贸总协定;马歇尔计划;援助日本;朝鲜战争(2)特点:根据材料“联合国安理会2012年2
月4日表决叙利亚问题决议草案,俄罗斯、中国两国投反对票否决了这一决议草案”和所学知识可知特点是多极化趋势增强;外交方针: 根据材料
“联合国安理会2012年2月4日表决叙利亚问题决议草案,俄罗斯、中国两国投反对票否决了这一决议草案”可知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3
)启示:根据材料“与会各方还对各自区域内的政治和安全议题进行了探讨”可知当今世界经济格局的多极化既有利于世界经济的相对均衡竞争,维
持世界的相对稳定;根据材料“任何一个地区的不稳定都对亚欧双方造成不利影响,恐怖主义、海盗问题、武力冲突等都是亚欧内部冲突的不稳定因
素,其负面影响远远超出亚欧两大区域”可知也会造成局部冲突,不利于世界的和平稳定。根据材料“核武器扩散值得引起我们高度关注,不论是发
生在亚欧哪一个区域,我们应该对此采取共同行动”可知所以世界各国要加强合作,建立相对公平公正的政治经济新秩序,促进全球的经济发展和稳
定。20.示例一:观点:工业革命将英国推上世界霸主地位。论述:18世纪中期,工业革命首先在英国发生。蒸汽机的运用促进了英国纺织、煤
炭、冶金等近代机器工业的兴起和发展,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极大发展。工业革命使英国率先完成了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变,改变了英国的经
济状况和国际地位,成为世界工厂。在强大的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和军事实力的支撑下,英国先后打败法国等欧洲国家,征服了加拿大、印度等国家
,成为19世纪世界最强大的资本主义帝国,掌握世界霸权。结论:工业革命使英国的实力大大增强,是英国成为世界霸主的主要推动力。示例二:
观点:科技进步是近现代西方国家发展的主要动力。论述:科技进步是近现代西方国家崛起的基础。近代以来,英国、德国、美国等国都依靠强大的
科技先后崛起。18世纪中期,工业革命首先在英国发生,英国率先完成了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变;工业革命是英国成为世界霸主的主要推动
力。19世纪中后期,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德国抓住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机遇,很快站在了世界科技的前沿;第二次工业革命使德国用30多年时
间超过英国,成为欧洲第一强国。20世纪中期,美国成为全球科研和技术创新潮流的引领者;美国持续不断的重大发明大大增强了美国的经济实力
和综合国力;美国通过第三次科技革命成为资本主义超级大国。结论:科技进步是近现代西方国家发展的不懈动力,是决定大国崛起的基石。【详解】示例一:观点:根据材料“18世纪中期,英国率先开展工业革命,生产力迅速发展……自此掌握世界霸权”等信息,可拟定观点为:工业革命将英国推上世界霸主地位。论述: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18世纪中期,工业革命首先在英国发生;蒸汽机的运用促进了英国纺织、煤炭、冶金等近代机器工业的兴起和发展,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极大发展;工业革命使英国率先完成了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变,改变了英国的经济状况和国际地位,成为世界工厂;在强大的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和军事实力的支撑下,英国先后打败法国等欧洲国家,征服了加拿大、印度等国家,成为19世纪世界最强大的资本主义帝国,掌握世界霸权等方面基础论述。结论:结合所学知识,从工业革命使英国的实力大大增强,是英国成为世界霸主的主要推动力等方面进行总结。示例二:观点:根据材料可知,18世纪蒸汽机和机械革命,使英国掌握了世界霸权;19世纪,电力和运输革命,使德国崛起;20世纪,电子和信息革命,使美国成为超级大国。由此可拟定观点为:科技进步是近现代西方国家发展的主要动力。论述: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科技进步是近现代西方国家崛起的基础;近代以来,英国、德国、美国等国都依靠强大的科技先后崛起;18世纪中期,工业革命首先在英国发生,英国率先完成了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变,工业革命是英国成为世界霸主的主要推动力;19世纪中后期,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德国抓住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机遇,很快站在了世界科技的前沿,第二次工业革命使德国用30多年时间超过英国,成为欧洲第一强国;20世纪中期,美国成为全球科研和技术创新潮流的引领者,美国持续不断的重大发明大大增强了美国的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美国通过第三次科技革命成为资本主义超级大国等方面进行论述。结论:结合所学知识,从科技进步是近现代西方国家发展的不懈动力,是决定大国崛起的基石等方面进行总结。【点睛】试卷第11页,共33页试卷第11页,共33页答案第11页,共22页答案第11页,共22页
献花(0)
+1
(本文系师者是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