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必修二《经济与社会》第四课重要名词解释归纳整理
2023-08-25 | 阅:  转:  |  分享 
  
必修二《经济与社会》第四课重要名词解释归纳整理本课的易错点比较多,考查频率也比较高,这与学生实际生活体验和社会阅历还不够有关,对相关基础性概
念进行补充,辅助教材核心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1.社会再生产:是指生产过程的不断反复和经常更新,从其内容看既是物质资料的再生产,又是
生产关系的再生产。物质资料的再生产,分为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生产是起决定作用的环节。分配和交换是连接生产与消费的桥梁和纽带,对
生产和消费有着重要的影响。消费是物质资料生产的总过程和最终的目的和动力。2.社会公共需要:向社会提供安全,秩序,公民基本权利和经济
发展的社会条件等方面的需要、社会公共需要包括政府执行其职能以及执行某些社会职能的需要,如国防、文教、卫生、生态环境保护的需要以及基
础设施、基础产业和支柱产业、风险产业的投资;广义上还包括为调解市场经济运行而采取的各种措施等等。3.资本:用于投资得到利润的本金或
财产,是人类创造物质和精神财富的各种社会经济资源的总称。资本可以分为制度或社会生产关系资本,它的提升或增值由社会政治思想等变革来实
现。4.国民收入:一个国家(地区)在一定时期内所有常住单位(包括居民、企业、政府等)所获得的收入。5.初次分配:国民总收入直接与生
产要素相联系的分配。任何生产活动都离不开劳动力、资本、土地和技术等生产要素,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取得这些要素必须支付一定的货币,这种
货币报酬就形成各要素提供者的初次分配收入。看到“工资、“最低工资”、“劳动报酬“等可以判定为初次分配。初次分配的范围是生产部门内;
主体是生产单位,主要是指企业;目的是兼顾效率与公平,但更强调效率;手段是市场机制决定。6.再分配:也称社会转移分配,在初次分配结果
的基础上各收入主体之间通过各种渠道实现现金或实物转移的一种收入再次分配过程,也是政府对要素收入进行再次调节的过程。再分配的范围是全
社会;主体是各收入主体,主要是国家和政府对教育、科学、文化、卫生、国防、行政、社会保障等部门的支出;目的是兼顾效率与公平,但更注重
的是公平;手段是主要是政府调控。7.第三次分配:建立在自愿性的基础上,以募集,自愿捐赠和自主等慈善公益方式对社会资源和社会财富进行
的分派,它依靠“精神力量”,奉行“道德原则”。第三次分配主要是对前两种分配的补充,对缩小社会差距,实现更合理的收入分配和公平有重要
意义。备注:关于三次分配的详细对比见本公众号5月29日“高中政治疑难解答:关于我国的收入分配”一文。8.转移支付(无偿支付):政府
或企业无偿支付财物给其他经济主体以增加其收入,是收入再分配的一种形式。政府向个人的转移支付大都具有社会保障性质,上级政府对下级政府
的转移支付主要是为了平衡各地区的政府收入差距,企业对非盈利组织的捐赠也是一种重要的转移支付。转移支付有利于完善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
有利于纳小收入差距,有利于实现收入分配的公平,实现经济的共享发展。9.个人所得税(1)含义:国家对个人所得征收的一种税种。 (2)
意义:调节个人收入分配、实现社会公平的有效手段,也是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真题链接(2022·北京高考真题,10)促进公平就业、
减少人力资本提升的障碍,可以让更多人根据自身比较优势选择职业,从而提升经济效率,促进经济增长。下列做法符合上述原理的是( C?)①
征收个人所得税,调节个人收入分配②为外来务工人员提供均等化的公共服务③发展多种层次和形式的职业教育,推进多元办学④提高进口产品关税
,保护本国相关产业工人的就业机会A.①③? ? ?B.①④? ?C.②③? ? ?D.②④解析:①:征收个人所得税,有利于调节个人
收入分配,但是与促进公平就业,减少人力资本提升的障碍没有关系,①不选。④:我国坚持对外开放,不能通过提高关税的方式来保护本国相关产
业,④不选。10.劳动生产率(1)含义:指一定时间内劳动者创造的劳动成果与劳动消耗量的比率。表示方式有两种:一是用同一劳动在单位时
间内生产的产品数量表示,数量越多意味着劳动生产率越高;二是用生产单位商品所消耗的劳动时间表示,时间越少意味着劳动生产率越高。(2)
意义:个人收入提高要以劳动生产率提高为基础,劳动生产率代表的效率是收入分配公平的物质前提。11.规范收入分配秩序:以完善收入分配制
度为前提,即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加强收入分配宏观调节,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公平,着力提高低
收入者收入水平,逐步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有效调节过高收入,坚决取缔非法收入,促进共同富裕。12.隐性收入:职工在工资、奖金、津贴、
补助等正常渠道之外取得的非公开性收入。如兼职兼业收入,业余进行的经营收入、劳务报酬所得等。它有可能是合法的,也有可能是违法的。13
.精准扶贫:是粗放扶贫的对称,是指针对不同贫困区域环境、不同贫困农户状况,运用科学有效程序对扶贫对象实施精确识别、精确帮扶、精确管
理的治贫方式。一般来说,精准扶贫主要是就贫困居民而言的,谁贫困就扶持谁。14.精准脱贫:精准摆脱贫困。中共中央要求实现精准脱贫,防
止平均数掩盖大多数。2014年12月11日闭幕的中国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透出了2015年经济工作的一系列新动向。在扶贫方面,要求实现精
准脱贫,防止平均数掩盖大多数,要求更加注重保障基本民生,更加关注低收入群众生活。15.行业扶贫:以市场为导向,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以
产业发展为杠杆的扶贫开发过程,是促进贫困地区发展、增加贫困农户收入的有效途径,是扶贫开发的战略重点和主要任务。16.产业扶贫:一种
内生发展机制,目的在于促进贫困个体(家庭)与贫困区域协同发展,根植发展基因,激活发展动力,阻断贫困发生的动因。其发展内容为在县域范
围,培育主导产业,发展县域经济,增加资本积累能力。17.专项扶贫:专门针对贫困人口和贫困问题而设计实施的开发式扶贫政策措施。20世
纪80年代初期,国家开始启动实施“三西”农业建设计划和以工代赈计划。此后,专项扶贫是指依托发展资金、以工代赈资金、少数民族发展资金
、“三西”农业建设专项补助资金、扶贫贷款贴息资金等财政专项扶贫资金而组织实施的扶贫工作。18.弱势群体:在社会生产生活中由于群体的
力量、权力相对较弱,因而在分配、获取社会财富时较少较难的一种社会群体。因而他们处于较贫困状态。19.应保尽保:应该享受最低生活保障
的家庭或社会成员,让其全部享受最低生活待遇,不漏掉或丢失一家或一人。20.养老保险:又称老年保险,是指国家立法强制征集社会保险费(
税),并形成养老基金,当劳动者退休后支付退休金,以保证其基本生活需要的社会保障制度,它是社会保障制度的最重要内容之一。21.基本医
疗保险制度:是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由政府制定、用人单位和职工共同参加的一种社会保险制度。它按照财政、用人单位和职工的承受
能力来确定职工的基本医疗保障水平,具有广泛性、共济性、强制性的特点。22.社会保障体系:国家通过立法而制定的社会保险、救助、补贴等
一系列制度的总称。现代国家最重要的社会经济制度之一。作用在于保障全社会成员基本生存与生活需要,特别是保障公民在年老、疾病、伤残、失
业、生育、死亡、遭遇灾害、面临生活困难时的特殊需要。23.公共服务均等化:人人都能享受到公共服务,享受的机会是平等的。(2023模
拟题)近年来,中国灵活就业人员数量已超2亿人,个人经营、非全日制以及新就业形态成了灵活就业的主力军,创新创业成为了灵活就业的新主流
。与此同时,灵活就业人员所面临的工作稳定性差、同工不同酬、缺乏相关保障等问题也凸显出来。对此,国家应该(? D?)A.坚持按劳分配
,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B.降低就业的技术门槛,促进就业率的提高C.完善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实现公共服务平均化D.完善相
关法律法规,推进新业态新模式发展解析:A:灵活就业人员从事行业一般属于非公有制经济范畴,不存在按劳分配的方式,A排除。B:降低就业
的技术门槛与当前国家正在提高经济发展质量的形势不符合,不利于经济可持续发展,B排除。C:完善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实现公共服务的均
等化而非平均化,C错误。D:灵活就业人员所面临的工作稳定性差、同工不同酬、缺乏相关保障等问题也凸显出来,解决这些问题,国家应该完善
相关法律法规,推进新业态新模式发展,D正确。故本题选D。24.工匠精神:一种职业精神,它是职业道德、职业能力、职业品质的体现,是从
业者的一种职业价值取向和行为表现。“工匠精神”的基本内涵包括敬业、精益、专注、创新等方面的内容。25.社会公德:人们在社会交往和公
共生活中应该遵守的行为准则,是维护社会成员之间最基本的社会关系秩序、保证社会和谐稳定的最起码的道德要求。主要包括:文明礼貌、助人为
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26.商业道德:公认的道德规范在具体商业情景和商业活动中的应用。职业道德的一种。商业道德从分析商
业的本质、商务活动的前期行为入手,为人们提供了判断商务活动是否符合道德规范的商业道德行为准则。中国古代就有经商要合义取利、价实量足
等要求。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商业道德的基本内容是: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文明经商,礼貌待客;遵纪守法,货真价实;买卖公平,诚实无欺
等。27.经济效益:通过商品和劳动的对外交换所取得的社会劳动节约,即以尽量少的劳动耗费取得尽量多的经营成果,或者以同等的劳动耗费取
得更多的经营成果。28.社会效益:最大限度地利用有限的资源满足社会上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人的行动自由只能在必要的公共利益范
围内才得以限制。往往在一段比较长的时间后才能发挥出来。它有很多方面但效益原理要点是社会总体利益出发来衡量的某种效果和收益。有广义和
狭义之分。广义的社会效益是相对于经济效益而言的,包括政治效益、思想文化效益、生态环境效益等。狭义的社会效益,亦与经济效益相对称,还
与政治效益、生态环境效益等相并列。29.低碳绿色(low-carbon life):生活作息时所耗用的能量要尽力减少,从而减低含碳
物质的燃烧,特别是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从而减少对大气的污染,减缓生态恶化,减缓温室效应。主要是从节电节气和回收三个环节来改变生活
细节。30.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简称CPI,它是在特定时段内度量一组代表性消费商品及服务项目的价格水平随时间而变动的相对数,是用来反
映居民家庭购买消费商品及服务的价格水平的变动情况,是一个月内商品和服务零售价变动系数。31.消费升级:一般指消费结构的升级,是各类
消费支出在消费总支出中的结构升级和层次提高,它直接反映了消费水平和发展趋势。32.消费结构(1)概念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人们(
包括各种不同类型的消费者和社会集团)在消费过程中所消费的各种不同类型的消费咨料(包括劳务)的比例关系。有实物和价值两种表现形式。实
物形式指人们在消费中,消费了一些什么样的消费资料,以及它们各自的数量。价值形式指以货币表示的人们在消费过程中消费的各种不同类型的消
费资料的比例关系。在现实生活中具体的表现为各项生活支出。(2)考察的目的和当前合理的消费结构具备的特点考察消费结构,目的在于掌握和
探索消费的变动趋势,及时调整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衔接好产需关系;同时,可以借此剖析和评价一定的产业系统的经济效率以及衡量与检验人们
的需求获得满足的状况。在中国,当前人们公认的合理消费结构具备以下特点:消费构成要同社会的人口构成和需求构成相适应;要运用消费对生产
的信息反馈,使供给结构同需求结构更加吻合;要同环境保护、自然资源的合理开发,能源的合理利用以及保持生态系统平衡相适应:要有利干社会
主义精神文明建设。33.适度消费:对于整个社会来说,是指与国情及实际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消费;对于个人和家庭来说,是指与收入水平及
社会风尚相适应的消费。34.理性消费:第一,从消费心理而言提倡求实消费,适度的求异消费,不盲目的从众消费,过分的求异心理和盲目的从
众心理和攀比心理都是不理性的。第二,从消费的种类则言,从交易的方式出发---讲究和提倡钱货两清的消费、贷款消费和租赁消费应提倡多样
化,反对单一化;从消费对象出发---提倡有形商品的消费或者劳务消费协调使用;从消费的目的出发-提倡生存消费、发展消费和享受消费协调
使用。第三,从消费的结构而言---提倡合理的消费结构不仅多样化而且要协调发展。第四,从消费的影响因素而言,在提倡信贷消费反对超前消
费和滞后消费、攀比消费。第五,从消费的原则来看――量入为出,适度消费;保护环境和绿色消费;勤俭节约和艰苦奋斗均为理性的消费。35.
超前消费:指当下的收入水平不足以购买现在所需的产品或服务,以分期付款,预支形式进行消费。35.从众心理:个体在群体的影响或压力下,
放弃自己的意见或违背自己的观点使自己的言论、行为保持与群体一致的现象,即通常所说的“随大流”。36.从众心理与攀比心理的区别第一,
实质不同。从众心理的实质是“从”,消费者受到别人的意见和行为的影响,出现“随大流”的现象;攀比心理的实质是“攀”和“比”,低收入阶
层的消费者模仿高收入阶层的消费方式。第二,目的不同:从众心理不是为了显示自己的与从不同,而是缺乏主见的表现;攀比心理的目的是炫耀。第三,态度不同。从众心理消费可以“从”,但不能盲从;攀比是不健康的消费心理,不能“攀”和“比”37.性价比:是商品的性能值与价格值比,是反映物品的可买程度的一种量化的计量方式。性价比全称是性能价格比,是一个性能与价格之间的比例关系,具体公式:性价比=性能/价格。38.绿色经济:是以市场为导向、以传统产业经济为基础、以经济与环境的和谐为目的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经济形式,是产业经济为适应人类环保与健康需要而产生并表现出来的一种发展状态。39.银发经济:专门为老年人消费服务的。“银发产业”又称老年产业、老龄产业。其范围十分广泛,包括卫生健康服务、家政服务、日常生活用品、保险业、金融理财、旅游娱乐、房地产、教育、咨询服务等各个领域。
献花(0)
+1
(本文系乔一2022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