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教科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教学设计
2023-09-24 | 阅:  转:  |  分享 
  
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教学设计

?????

教学

内容 ??1.我们知道的植物? 课型 新授 课时 1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地球上生活着多种多样的植物,很多植物都有根、茎、叶。

植物是有生命的,是生物。?

植物具有一定的形态结构、需要水分、阳光。

每个植物个体都生活在一定的环境中。植物会生长和死亡。?

能说出周围常见的植物名称及其特征。?

科学探究目标:

能用多中感官观察植物。能用语言、图画描述和记录观察的内容。?

能在观察过程中提出要研究的问题。能种植一颗植物,并使其存活一段时间。???????????????

能用合适的科学词汇进行简单的表达。?

科学态度目标:

感受植物的多样性,对植物产生研究兴趣。?

对植物的生存需求形成一定的敏感性。?

养成实事求是的态度。养成参与、表达和倾听的良好习惯。?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了解植物在生活、生产中的运用,体会植物与人类的密切关系。?

了解人类需要从自然界获取植物资源,珍爱植物,认识到身边的植物很重要。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学生通过搜集、整理、交流资料,认识自然界里的植物是多种多样的。

教学难点: 怎样观察、描述植物。 教学准备 课件、一些植物图片、绿植等。 课堂教学设计张浩炳师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或师生互动 一、引入新课,认识书上图中的植物。?

1、我们已经知道自然界中生长着许多植物。人类已经发现的植物约有30多万种。

2、说说我们知道的植物。?

3、找找课本大图中哪些是植物??

4、塑料花是植物吗?

二、交流课前搜集的资料。?

1、课前同学们采集了一些植物、搜集了一些有关植物的资料,下面在组内给同学介绍一下。?

2、选择组内你们认为最新鲜最有趣的资料或采集的植物介绍给大家。?

三、认识校园中的一些植物。

1、我们校园中也有各种各样的植物,看一看你们认识哪些。?

2、校园里的植物,在冬天哪些是落叶的?哪些是不落叶的?

四、拓展活动。?

课外选择一种方法种一种植物,通过画图或拍照方法,记录它的生长情况? 生小组活动、讨论???











(全班、小组)交流



发动学生讨论??



学生分组活动?





学生发言?

?

?



学生到室外活动???

?











学生实践、观察、记录 板书设计 我们知道的植物?

一、认识书上图中的植物。?

二、交流资料。?

三、认识校园中的一些植物。?

四、拓展活动。? 作业布置 课外选择一种方法种一种植物,通过画图或拍照方法,记录它的生长情况 教



反思 学生兴趣蛮高,可课外布置的任务很少有人完成,组织课堂教学有难度





教学

内容 2、观察一棵植物 课型 新授 课时 1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植物具有根、茎、叶等结构。?

科学探究目标:

在教师指导下,能利用多种感官观察一棵植物的外部形态特征。

在教师引导下,尝试用科学词汇描述观察到的信息。?

能画一棵植物的简图。?

科学态度目标:

对常见植物的外在特征表现出探究兴趣。?

能认真观察、认真记录。?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体会植物是有生命的,要爱护植物。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学生通过搜集、整理、交流资料,认识自然界里的植物是多种多样的。

教学难点:怎样观察、描述植物构成。 教学准备 课件、一些植物图片、绿植等。 课堂教学设计张浩炳师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或师生互动 一、引入:?

你家里栽培了哪些植物??

二、了解植物的构成。?

1、聚焦:?

(1)、我们来观察一棵植物,怎样观察??

(2)、出示一盆菊花,问:谁认识它??

(3)、出示一张菊花开花的图片,让学生通过观察盛开的菊花再次猜测植物的名称,并说说在哪里见过它??

2、探索:?

(1)、出示图片观察:一株完整的植物是有哪些部分组成的??

(2)、那我们关注植物的整体,指认出菊花的根、茎、叶等器官。?

(3)、那我们知道植物的根一般在哪里吗??

(4、)观察准备的植物,是否具有植物的这些部分。?

(5)、我们还可以感受这棵菊花的高度、茎的数量,叶子的数量、颜色等,谁来说一说??

(6)、通过观察活动,你知道了什么??

3、画画这棵菊花。?

(1)、指导画菊花的步骤:先画地面,再画茎,然后画根,最后画叶。?

(2)、请同学们说一说,你画的菊花是什么样子的??

4、观察它的茎和叶。?

(1)、我们之前说的观察方法有哪些??

(2)、对了,可以运用看、摸、闻三种方法观察颜色、形状、软硬、气味等。?

(3)、在观察时你就可以边观察边修改自己活动手册中自己画的菊花了。?

(4)、同学们都画好没有啊?现在我们交流一下:你观察到的茎和叶是什么样的??

5、研讨:说说你观察到的植物。?

在上节课老师让同学们都回家种植一棵植物,一个星期过去了,小植物长得怎么样了,哪位同学能展示、交流第一课的记录表?

三、拓展:

观察一棵树,你有什么发现?你认为这节课谁值得你学习?什么地方值得你学习??

学生小组活动、讨论(全班、小组)交流。

用眼睛看,还可以用手摸、用鼻子闻等。



回答植物的名称,说出许多菊花的生长地点和生长环境。









观察、交流。?













学生跟着老师一起画





















边观察边修改自己的学生活动手册,结合自己的图画,用语言进一步描述植物茎和叶的特征





思考、交流。 板书设计 ???????

2、观察一棵植物?

??

一株完整植株由:根、茎、叶等构成

作业布置

将你观察到的植物画到《科学活动手册》上。 教



反思 教学中未能很好的引导学生去思考,对学生知识面了解不够





教学

内容 3、观察叶 课型 新授 课时 1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植物的叶是多种多样的,每一种叶在形状、大小、颜色等方面都具有自己的特征。?

2.知道植物的叶是有生命的,会长大、会变化也会死亡。?

科学探究目标:

1.在教师指导下,能利用感官观察叶的外部形态特征,并用简单的语言进行描述。?

2.通过观察、比较各种各样的叶,认识到植物的叶具有相同和不同之处。

科学态度目标:

1.能在好奇心驱使下,对植物的叶表现出探究兴趣。

2.愿意倾听、分享他人有关植物的信息,乐于表达。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认识到植物是有生命的,是大自然的重要组成部分。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观察叶的外部形态特征,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描述能力。

教学难点:感受叶也是有生命的,了解叶的生长变化过程。 教学准备 为学生准备:校园中各种形状的叶,一根长有叶芽、嫩叶、老叶的植物枝条,学生活动手册。?教师准备:课件。 课堂教学设计张浩炳老师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或师生互动 一、复习导入?

复习植物的基本构成:根、茎、叶。

谈话引出课题:观察叶。?

二、聚焦?

1.出示几片叶柄、叶片、叶脉都比较清晰完整的叶的图片。

2.提问“这些叶是什么样的?都有什么特点?有没有相同的地方?” 学生会发现叶都有叶片、叶脉和叶柄。(具体名称不作要求)?

?3.提问:“是不是只是一片叶是这样的呢?你们有没有在其他叶上见过这些部分?”?

三、观察各种各样的叶?

1.出示需要观察的各种叶的图片,让学生通过图片认识这些叶,知道它们的名称。

2.接着出示各种叶,让学生说说它们的名字,和图片做比较,判断这些是什么叶。

3.观察方法的指导,使学生通过看、摸、闻等方法比较叶在颜色、大小、硬度、形状、厚度、气味等方面的不同之处。?

4.观察之后,全班交流,对观察结果进行总结和整理。交流过程可以围绕“叶是什么颜色的?”“叶的大小如何?”“叶的形状是什么样的?”等问题进行。

5.还可以让学生通过按从大到小的顺序给叶排序来认识叶的大小。通过比较、描述,学生发现叶的颜色大多数是绿色的,但也有其他颜色。?

6.教师组织“猜叶子”的游戏。教师或者学生描述叶的特点,让其他同学猜一猜这是什么叶。比如描述“这个叶的形状是椭圆形的,轮廓像锯一样,这是什么叶呢?”?

四、观察同一棵植物的叶?

1.先出示采自同一根植物枝条上的嫩叶和老叶,让学生比一比,判断它们是不是同一种树叶。

2.提出观察任务“它们有哪些不同?”给每个小组提供一根枝条,让学生对这根枝条上不同生长阶段的叶进行比较。?

五、画一片叶(活动手册)?

1.先让学生说说需要画出叶的哪些部分。?

2.画法需要教师指导,先画叶片、再画叶柄,最后画叶片上的叶脉。教师在示范时,?可以手持一片叶,边观察边画,学生跟随模仿。学生画完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交流,?让其他同学来猜猜画的是哪一片叶。

六、拓展?

做叶画。在课堂上展示几幅叶画图片,?最好是实物作品。让学生在课后进行。作品可做展示。





学生说说图上是什么叶,学生能说出最好,说不出时可直接告诉学生。



学生观察、回答、讨论。











学生观察、思考、回答。?













学生观察、思考、回答。











学生通过发现叶的大小不同,形状多种多样,从而感受到叶的多样性。叶的形状只要求学生能用“像什么”来表述即可。





?









自己选择树叶,做一幅叶画。

板书设计 3、观察叶

形状

颜色

大小…… 作业布置



选择一种植物的叶,观察并画一画,完成活动手册P3。 教



反思



教学

内容 4、这是谁的叶 课型 新授 课时 1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叶是多种多样的,同一种植物的叶具有共同的特征。

能说出周围常见植物的名称及其叶具有的特征。

科学探究目标:

在教师的指导下,能观察和描述一片叶的特征。

能用简单的图画描述叶的外部特征。

根据叶的特征到校园中寻找它们是哪一种植物的叶。

科学态度目标:

对常见植物的特征表现出探究的兴趣。

产生到植物生长的环境中观察植物的兴趣。

提高到室外开展活动的能力,并养成良好的习惯。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利用提供的材料和工具,通过口述、图示等方式完成任务并表达。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叶是多种多样的,同一种植物的叶具有共同的特征。

教学难点:根据叶的特征到校园中寻找它们是哪一种植物的叶。 教学准备 课件、冬青叶、牵牛叶、法国梧桐(悬铃木)叶、松树叶、月季叶等,或者校园中其他具有明显特征的植物的叶,学生活动手册。 课堂教学设计张浩炳师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或师生互动 一、它们是哪些植物的叶

1、你知道它们是哪些植物的叶吗??

教师把课前收集的叶分类,选出有特点的展示在实物投影仪下,请同学们猜。?

2、画自己喜欢的叶。

二、到校园里去找一找

1、我们学校里有你喜欢的这种植物的叶吗??让我们到校园里找一找吧!?

2、要到哪里去找?怎样才算是找到了?活动时要注意什么问题??

3、到教室附近的树木旁寻找,?只有手中的叶和教科书上的叶颜色、形状、边缘等特征匹配的时候才算是找到了。?

引导学生对手中的叶反复观察、比对。同一片叶,往往能够找到不止一棵或者一处的树木。这边找到了,可以追问其他地方还有吗?给学生在后面的交流环节提供更丰富的信息。

三、研讨

1、我们是根据叶的什么特征找到植物的??

2、在哪里找到的??

3、除了这个地方,找的过程中还在哪里也发现了这种植物?

“猜叶”的游戏。??



选两片自己喜欢的叶画在活动手册上。????







小组讨论、交流、汇报。











学生跟着老师一起到教室附近寻找是哪种植物的叶。



















交流、研讨:大胆说出自己的看法、想法。 板书设计

这是谁的叶?

?

特征:叶的轮廓、叶脉的走向、叶片的颜色。 作业布置 教



反思



教学

内容 5、植物是‘活’的吗? 课型 新授 课时 1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能说出植物需要水分、阳光以维持生存和生长。?

知道植物是有生命的,具有区别于非生物的特征?

科学探究目标:?

在教师指导下,能利用多种感官观察、比较植物的特征及其变化。

通过搜集证据证明植物是‘活’的。

科学态度目标:?

愿意倾听、分享他人有关植物的信息,乐于表达、讲述自己的观点。?

培养学生认识和研究植物的兴趣。?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珍爱生命,爱护身边的植物。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植物是有生命的,需要水分、阳光以维持生存和生长。

教学难点: 证明植物是‘活’的。 教学准备 为学生准备:学生自己种养的植物、学生活动手册,以及有关植物是‘活’的的照片、图画等相关资料。教师准备:塑料花、植物、课件等。 课堂教学设计张浩炳师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或师生互动 一、谈话引入

1.用课件出示兔和蝴蝶的视频,据此提问:?兔和蝴蝶是‘活’的吗?请学生说说理由。

二、聚焦

1.此时教师可以呈现一盆植物,提问:?这盆植物不会动,它是活的吗?

2.在这个环节中,教师要及时将学生的回答记录在教科书第15页所示的班级记录表中。?

三、收集植物是‘活’的的证据

1.活动一:先让学生再次观察植物,回顾1个月中植物发生了哪些变化,自己是怎么照顾它的,然后让学生组内交流哪些现象说明植物是‘活’的。接下来让各小组展示自己的植物并交流。最后,教师小结,把?绿色??有茎?等不能作为证据的理由划掉。

2.为了帮助学生认识,教师可以准备带叶的枯枝或非绿叶植物,问学生:?这棵植物是‘活’的吗?它有叶吗?它是绿色的吗??通过这样有针对性的活动,把?绿色??长在泥土里??有叶?等划去,帮助学生认识到?会长大??要喝水?等说明植物是‘活’的。

3.活动二:出示春、夏、秋、冬四季樱花的变化的图片,指导学生按顺序依次观察图中的樱花,说说同一棵樱花在不同的季节分别是什么样的,然后让学生把四张图片联系在一起,认识这棵樱花一年中经历了怎样的变化

四、研讨过程

1.塑料花不是‘活’的,让学生说说理由。

2.我们为自己种的植物做了什么? 1.会从兔和蝴蝶会动、会吃等动物具有的活动能力方面进行解释。







1.回答问题。?

2.学生提出的理由可能会有:有叶、有根、有茎,会开花、会结果、会长大、会生病、会枯萎、会死亡,长在土里,需要阳光、水,要施肥等。





1.学生把自己在第1课种养的植物带到课堂上,结合自己1个月左右的观察记录找一找它是‘活’的的证据。?





1.思考,举手回答。?









2.观察图片?

让学生说一说,下一年中这棵樱花又会发生怎样的变化,这又说明了什么,帮助学生认识到植物会生长变化,这说明它是‘活’的。





1.举手回答。??



2.举手回答问题。 板书设计

作业布置 教



反思







教学

内容 6、校园里的植物 课型 新授 课时 1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在实地观察中,发现不同地点生长着不同的植物,它们有各自的特征和名称。?

再一次感受植物是有生命的,植物生长在自然环境中。

科学探究目标:?

通过实地观察,认识周围常见植物的名称及其特征。

在教师指导下,能用图画来描述和记录植物的形态。

在教师指导下,能从对植物的观察中提出感兴趣的问题。

科学态度目标:?

学会在科学探究活动中主动与他人合作,积极参与交流和讨论,尊重他人。?

产生认识植物的兴趣,养成珍爱生命、爱护植物的意识。?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人类与植物共同生存在地球上,两者相互作用、相互影响。?

植物可以美化人类的生活环境。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周围常见植物的名称及其特征。

教学难点:用图画来描述和记录植物的形态。 教学准备 为学生准备:学生活动手册、笔。

教师准备:一些植物的图片、资料或者实物和课件。 课堂教学设计张浩炳老师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或师生互动 一、谈话引入

1.出示一幅校园中的植物的照片,问:“你们见过这种植物吗??知道它叫什么名字吗?在哪里见过它?”??

2.适时介绍植物名称,帮助学生梳理植物各个部分的特征。

二、聚焦

1.出示学生种植的植物的照片或植物实物,请学生观察和描述。?

2.(1)根据回答初步形成班级记录表。记录内容。?

(2)他们知道的植物生长的地点,

三、观察校园里的植物

1.引导学生讨论应做的准备和注意事项。在学生交流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达成共识:注意安全,不能边走边画,?安全保管铅笔。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分组,提出要求:①活动时,小组一起行动;?②不到有危险的地方去;?③听到老师的集合声要及时回来;?④注意不拔起、采摘或伤害植物。??

2.首先把他们带领到事先确定的一棵植物前,教师要随时注意学生的安全,并巡回指导,答疑解惑。

三、研讨

1.交流我们观察的植物观察、记录活动结束后,教师要组织学生有序回到教室。在学生分享观察和记录结果时,邀请学生上台展示。?

2.学生在展示过程中可能会在语言表达上有所不足,教师需要不断追问、引导:“这棵植物长在哪里?这棵植物长了些什么?叶有什么特征?这棵植物开花了,以后会怎样变化呢?”教师要及时记录学生的回答,并补充在班级记录表中。?

3.最后教师设疑:在观察和记录的过程中你们还遇到了什么新的问题?激发学生继续观察和探索的兴趣。?

1.观察图片,思考问题。





2.倾听。





1.观察和描述图片。?

2.举手回答问题。?

(1)叶、开花、有果实等?

(2)?墙角、墙上、池塘里等,以及生长需要阳光和水等。



1.倾听老师说的话,按照老师要求来完成科学活动。











2.?组织学生围在一起进行观察,再次明确观察和记录方法;然后以小组为单位自由开展观察、记录活动。



1.举手上台展示,描述自己画下来的植物的特征,说一说这棵植物的名称以及在哪里找到的植物,还有哪些新的发现。

2.举手上台展示。











3.思考问题。 板书设计

作业布置 教



反思







教学

内容 2.1在观察中比较 课型 新授 课时 1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观察物体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就是在进行比较。??

不同的观察和比较方法,可能会有不同的结果。?

科学探究目标:?

能从多种角度观察和比较物体?。?

尝试用排序的方式来描述和记录观察的结果,并与同学讨论、交流。??

具有对探究过程与方法进行反思的意识?。?

科学态度目标:?

愿意倾听他人的意见,乐于讲述自己的观点。?乐于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了解观察和比较是人们经常用到的认识活动?。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从多种角度观察和比较物体。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学习尝试用排序的方式来描述和记录观察的结果,并与同学讨论、交流。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每组四只恐龙模型?(要求:长短不?同、高矮不同、胖瘦不同;最好是缩放?比例相同的恐龙模型)、学生活动手册。?教师准备:课件。 课堂教学设计张浩炳师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或师生互动 一、情景导入?

播放视频,创设侏罗纪公园情境。

二、聚焦问题

1.在学生观察教科书中的图片后,教师提问:“图中的恐龙,哪只大、哪只小?”

2.并追问:“你是怎么知道的?”?

3.揭示课题:在观察中比较?

三、探索比较恐龙模型的大小

1.让学生明确观察任务:比一比四只恐龙模型的大小,给它们排序。?

2.提出探究要求:四人小组,分工合作;可以有多种比较方;每人都要及时记录比较结果。?

3.(1)引导学生比较恐龙模型的大小:?

(2)观察学生的比较过程。?

(3)将学生比较结果中有代表性的内容记录到黑板上。?

4.有几种比较结果?关于恐龙的大小排序,小组内能有一个大家都认可的结果吗?怎么比才更准确?



四、研讨

2.引导学生总结:我们用了哪些方法比较恐龙的大小??我们该怎样描述比较结果????

3.总结:不同的观察和比较方法,可能会有不同的结果。不同的比较方法,比较的标准是不同的,比如长短和高矮,所以结果不同。



五、指导学生完成活动手册 即时表达所见所闻。





1.观察图片,回答问题。

2.举手回答问题。







1.比一比,给恐龙排序。

2.按老师要求完成。

3.(1)进行观察比较。

(2)把结果记录在学生活动手册中。

4.在小组内思考和讨论。









1.汇报:展示并介绍自己小组的比较方法,同时说出比较结果。?

2.(1)个别学生发言:自己是如何比较恐龙的大小的?

?(2)全班学生交流讨论,找出不同的方法。

完成P8页比较的表格?

给恐龙模型排队:?

从高到矮:1?2?3?4

从长到短:1?2?3?4

从胖到瘦:2?4?3?1 板书设计

作业布置 完成P8页比较的表格?

给恐龙模型排队:? 从高到矮:1?2?3?4

从长到短:1?2?3?4 从胖到瘦:2?4?3?1 教



反思



教学

内容 2.2起点和终点 课型 新授 课时 1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共同的起始线是公平比较的基础。??

确定起点和终点是测量的基本要素。??

纸蛙跳远的距离可以用起跳点和落地点来标识。?

科学探究目标:?

学习标记起点和终点的方法。??

尝试以图表的形式记录和组织信息。?

科学态度目标:?

发展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测量的认同感。

认同以图表形式组织和交流信息的重要性。

愿意倾听他人的意见,乐于讲述自己的观点、展示自己的探究证据。

认同客观地记录纸蛙跳远距离比获得比赛胜利更重要。?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意识到比较和测量是人们认识世界的基本方法。?

认识到我们可以通过一些方法解决问题。?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掌握标记起点和终点的方法,学习用纸带测量。

教学难点: 尝试以图表的形式记录和组织信息。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每人一只纸蛙、一条纸带、一支彩笔,胶水、剪刀、学生活动手册。?教师准备:课件。 课堂教学设计张浩炳老师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或师生互动 一、游戏导入?

请一位高个子和一位矮个子学生上台比赛跳远,其他学生观察。

二、问题聚焦?

1.提问:“怎样才能知道谁跳得更远呢?”?

2.根据回答,让学生重新比赛,画起跳线和落脚线。?

3.揭示课题:起点和终点。

三、活动探索:纸蛙跳远比赛

1.体验纸蛙跳远。

(1)发纸蛙,每人一个,让学生体验纸蛙跳远的方法,确保每位学生都能让纸蛙跳跃一段距离。

(2)提问:“你怎么知道纸蛙跳了多远?”?

(3)引导学生说出,在纸蛙起跳点画一条线表示起点,在纸蛙落地点画一条线表示终点,起点到终点的距离就可以表示纸蛙跳了多远。

2.确定纸蛙跳远的公平比赛规则。?

(1)需要指出,我们通过在地上画线的方式记录了纸蛙跳远的距离,但是无法方便地与别人纸蛙跳远的距离进行比较。为了方便,我们可以在纸带上记录纸蛙跳远的距离,然后剪下来和别人的进行比较。?

(2)老师展示一条起跳线和一个纸蛙,让学生看清纸蛙的头要对齐起跳线,再展示一条终点线和一个纸蛙,让学生注意纸蛙的尾部要对齐终点线。?

3.纸蛙跳远比赛。?

(1)发材料。?

(2)关注并指导学生对起点线和终点线的确定提醒他们在纸带上写上姓名及日期,养成记录的好习惯。?4.谁的纸蛙跳得最远。?

(3)要求对齐起点,然后比较终点。?

(4)张贴各小组的纸带,让学生观察、比较“谁的纸蛙跳得最远”,评出全班跳得最远的纸蛙。

四、研讨

1.提问:“在小组中,谁的纸蛙跳得最远?你是怎么知道的?”引导学生基于实验的关键步。

2.提问:“观察张贴在黑板上的纸带,它为你提供了有关纸蛙跳远的什么信息?”“你的纸蛙三次跳远的距离相同吗?你是怎么知道的?”“你还有其他可以确定跳远距离的方法吗?”?

3.教师在比较中需反复提醒:①对齐起点②确定终点。

五、贴纸带与展示

用同样大小的纸折一个飞机,看看谁的飞机飞得远。?

按照老师的要求做游戏。



1.举手回答问题。??



2.重新比赛,画起跳线和落脚线。





1.?

(1)让学生体验纸蛙跳远的方法。

(2)思考问题。????



2.?(1)先倾听,然后按照老师要求完成。

(2)全班要统一标准。

(1)?分小组活动。

(2)?自己练习。?





3.(1)比较自己纸蛙三次跳远的距离,确定最远的一次作为自己纸蛙的跳远距离。?

(2)比较小组成员的纸蛙,确定“哪只纸蛙跳得最远”



























1.有根据地说出自己的结论。?

2.思考,举手回答问题。?

3.倾听。







把纸带粘贴在学生活动手册上。 板书设计

作业布置 1.用同样大小的纸折一个飞机,看看谁的飞机飞得远。

2.把纸带粘贴在学生活动手册上。 教



反思



教学

内容 2.3用手来测量 课型 新授 课时 1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测量可以量化比较结果。?

人体可以作为一种测量工具,方便测量。?

知道?“拃”是张开的拇指到中指间的长度,测量时每一拃要首尾相连。

科学探究目标:?

能对桌子的高度进行预测。??

能用手来测量桌子的高度,并标记测量过程。??

会观察、比较纸带上的标记的相同和不同之处。?

科学态度目标:?

发展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测量的认同感。??

逐步适应使用多种测量工具和测量单位。?

认同以图表形式组织和交流信息的重要性。??

意识到细致的一一的测量可以使测量结果更准确。?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意识到比较和测量是人们认识世界的基本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知道“拃”是张开的拇指到中指间的长度,测量时每一拃要首尾相连。

教学难点: 认同以图表形式组织和交流信息的重要性。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向每位学生提供一条纸带、一把剪刀、一支油性彩笔、一个胶棒。?教师准备:课件。 课堂教学设计张浩炳师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或师生互动 一、问题引入

1.从生活入手,说明我们不仅要比较,有时还需要测量。测量有许多工具,我们的身体也可以作为测量工具。?

2.追问:“我们身体的什么部位能当作测量工具呢?你怎么用它测量的?”

二、聚焦主题

1.可以用课件介绍,用拇指和中指间的最大距离作为?“一拃”来测量长度是我国古代人民的智慧,沿用至今。?

2.本课的活动主题就是用我们的手来测量桌子的高度。

三、探索活动:测量桌子的高度

1.预测桌子高度相当于多少拃。?

2.向学生指出,每次都要用大拇指和中指之间的最大距离来测量;一拃的指尖与下一拃的指尖必须紧紧相连;在一拃与一拃相连处要画线作为记号。?

3.匹配一条测量纸带。向学生说明为了便于在测量中做记号,我们要用一条纸带匹配桌子的高度。注意提醒学生确定起点和终点,桌子的高度要一致。?

4.先讲解探究步骤,发材料。当学生测量纸带的长度时,教师要关注学生的操作,提醒学生注意:①用相同的手指测量;②一拃的指尖与下一拃的指尖必须紧紧相连;③在纸带上写上姓名、日期。?

5.展示纸带,观察测量结果。需要选择几条有代表性的纸带,把纸带对齐黑板的红线?(代表地面)粘贴好。

四、研讨

2.提问:“我们的测量结果一样吗??你是如何知道的?”“是什么原因导致测量结果不一样的呢?”“比较纸带上的拃的标记,它们有什么不同?”?

3.引导学生从实验的每一个步骤去反思。鼓励学生大胆提出自己的看法。?

4.小结:人手作为一种测量工具,一般都是以拃作为测量单位。但由于人为的原因,存在一定的误差。

五、拓展与思考

请学生课后思考:测量时,怎么解决测量单位长短不同,用脚测量自己家的房间宽度,用手测量自己家的家具长度。



1.倾听。?

??

2.根据生活中的经验进行回答。





1.看课件,倾听。?

??

2.倾听。



1.观察桌子的高度,再观察手指一拃的长度,最后做出桌子高度相当于多少拃的预测。?

2.(1)演示测量桌子高度的方法。?

(2)谈谈测量的体会。

3.倾听。??

4.按照老师的要求测量纸带的长度。????

5.举手上台展示。











1.先观察一会儿纸带。?

2.思考问题。?

3.学生的看法可能包括:用纸带匹配桌子高度时可能出现误差;没有使用同一根手指测量;不能很准确地做到一拃紧连着一拃;很难做到每一拃的长度都相同;每个人的手指长度不一样,有些同学手指长,有些同学手指短。



完成P10页活动手册的拓展活动。 板书设计

作业布置 1、用脚测量自己家的房间宽度,用手测量自己家的家具长度。

2、完成P10页活动手册的拓展活动。 教



反思



教学

内容 2.4用不同的物体来测量 课型 新授 课时 1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不同的物体可以作为标准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

不同的工具可用来测量物体,长的工具便于测量长的物体。?

标准单位的测量比非标准单位的测量能产生更为一致和可比较的结果,便于信息的交流。??

测量需要让标准单位的物体首尾相连,需要统一起点、终点。?

科学探究目标:?能使用多种标准物完成测量任务。?

能运用数字描述测量结果。?

在教师的指导下,尝试以图表的形式组织信息和整理测量结果。??

科学态度目标:?

逐步适应使用多种测量工具和测量单位。?

逐步形成记录数据的意识与习惯。?

愿意关注和客观看待他人的测量结果。??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体会到测量单位的标准化给交流带来的便利。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尝试使用不同的物体进行长度的测量,掌握基本的方法。

教学难点: 学习运用十进制记录测量结果。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纸带、橡皮、回形针、小棒、小立方体、学生活动手册、班级记录表。?教师准备:课件等。 课堂教学设计张浩炳师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或师生互动 一、复习导入?

1.教师需要指出用手测量时,每人的一长度不同,导致我们的结果不同,无法真实反映桌子的高度。?

2.继而提出问题让学生讨论:“我们还可以用什么来测量?”

二、聚焦任务?

1.根据学生的讨论,教师可以小结,生活中的许多物体都可以作为测量工具来测量。?

2.提出任务:今天,我们要使用常见的物体来测量桌子的高度、桌子的长度和书的长度。?

三、探索活动:测量

1.?物体的选择。?

出示可供选择的测量物?(即测量单位的物体):回形针、小棒、橡皮、小立方体,提?问:“你们小组会选哪两种物体来测量?”

2.?测量桌子和书。?

(1)教师要先提醒学生测量注意事项:确定起点和终点;每一个单位之间要首尾相连,一条直线摆放;可以利用第3课的测量纸带测量桌子的高。

(2)分发材料。?

(3)巡视,提醒学生:记录实验数据,写上名字和日期;留意终点和起点;每一个测量单位之间要首尾相连,一条直线摆放。?

(4)还需指导学生解决不是一个测量单位时的读数问题。?

3.汇报测量结果(也可让学生汇报数据由教师填写)

四、研讨

1.提示学生可从不同的角度观察。

2.讨论:“我们的测量结果有哪些不同?”?鼓励学生各抒己见。?

3.?讨论:用物体和用手测量,哪个更准确??引导学生对比纸带正面和反面用物体测量与用手测量的结果,得出结论。?学生可能的观点有:物体的长度不变,用物体测量,测量结果更准确;不同的人用同一种物体测量,结果基本相同,与用手测量相比,测量结果更准确;不同的人手的长度不同,一的长度不同,测量结果不够准确。?

1.回忆上节课用手测量桌

子高度的过程和结果。



2.思考问题,举手回答。





1.倾听。?

??

2.倾听。





1.?

小组讨论,选择两种物体,在学生活动手册的记录表上画?“√”。

2.?

(1)学生测量桌子和书的长度。??????

(1)?做小组实验。????

3.让部分先完成测量任务的学生将数据写在黑板上的班级记录表里。















1.观察数据。?

2.可能出现的观点有:用不同的物体测量桌子高度,结果很不一样;用相同的物体测量桌子高度,结果非常接近;用同一个物体作为工具测量不同物体,测量结果能比较出不同物体的长短;用不同物体作为工具测量不同物体,测量结果不能比较出物体的长短。 板书设计

作业布置 教



反思



教学

内容 2.5用相同的物体来测量 课型 新授 课时 1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标准单位的测量比非标准单位的测量能产生更为一致和可比较的结果,便于信息的交流。?

小立方体可以组合成较长的工具,测量长的物体时便于测量和计数,也更准确?

科学探究目标:?

学习预测事物的长度。?

使用标准工具进行长度的测量。?

运用十进制记录测量结果?。?

科学态度目标:?

逐步适应使用多种测量工具和测量单位。?

认同以图表形式组织和交流信息的重要性。??

乐于小组合作探究学习,能主动参与合作学习活动。?

主动关注他人的测量结果,并有分析结果的意识。?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认识到人们总是在解决问题中不断地完善和改进工具,从而拓展和增强了人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尝试使用小立方体进行长度的测量,掌握基本的方法。

教学难点: 学习运用十进制记录测量结果。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每小组一块橡皮?(长条形)、一个回形针、一根小棒、40个小立方体、一把剪刀、一卷透明胶带、和讲台长度相当的纸带或棉线、学生活动手册、教师用的班级记录表?。?教师准备:课件等。 课堂教学设计张浩炳老师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或师生互动 一、复习导入

使用课件出示第4课用不同物体测量桌子高度和桌子长度的数据,让学生判断哪个更长。然后指出,不同物体作为单位测量的数值不能比较,所以我们需要全班统一使用同一个物体来测量。

二、聚焦

1.统一选择测量标准物。?

(1)用课件展示供选择的标准物,介绍标准物。提问:“我们应该选择哪一个作为标准物呢?”??

(2)发标准物。?

2.分小组汇报。?

(1)鼓励学生客观地分析几种标准物的优缺点.

(2)可视情况小结小立方体的特点。每边一样长,方便使用;可以堆叠,能直接测量桌子高度;比较小,可以减少最后一个单位的读数问题,测量数据的误差也会比较小。小立方体的缺点是,如果只用一个小立方体的话,测量会很慢,首尾相连很难做到准确。

三、探索测量桌面和讲台的长度?

1.预测桌面和讲台的长度。

2.提问:“用一个小立方体测量会很慢,有什么好办法吗?”也可在学生测量?遇到问题后再问,增强学生的感悟。如班级学生人数较多,减小组织教学的难度。

3.提问:“讲台只有一张,大家挤在一起测量是不行的,有什么办法吗”??学生回答后,教师提供事先准备好的替代物(纸带、棉线等)。?

4.测量桌面和讲台面的长度,分发材料。?

5.教师观察学生测量,提醒注意事项。用小立方体制作更长的测量工具时,小立方体之间要紧紧挨着,不能有缝隙;测量过程中也要做到首尾相连;重复测量三次。

6.汇总数据。在黑板上展示班级记录表。?

四、?研讨

1.观察黑板上记录的全班同学测量的讲台长度的结果。?

2.让学生体会到全班统一标准物测量物体长度的意义,它使得测量的长度可以进行量化比较。

3.讨论用小立方体测量,怎样做又快又准确。

4.教师应再次总结小立方体作为测量工具的特点。

五、布置课外活动

用小立方体又快又准确地测量家里的沙发、床或学校的黑板、窗台的长度。?

倾听,回忆上节课的内容。









1.?(1)看课件,思考问题。?

(2)学生观察标准物后,尝试测量桌面的长度,然后小组讨论。?

2.?(1)举手回答问题。

(2)小组做实验。







1.学生观察桌面、讲台和小立方体,然后做出预测并记录到学生活动手册的表格中。?

2.学生回答后,上台演示。十个小立方体一组,用透明胶带连接起来。?

3.举手回答问题。?

4.学生分小组动手测量。

5.把数据记录在学生活动手册中。?

6.学生上台填写数据,或学生汇报后由教师填写。



1.学生说出数据的特点??(很接近,准确度高)???

2.全班对比教师讲台的长度和学生桌面的长度,哪一个更长一些???

3.?学生各抒己见。



板书设计

作业布置 用小立方体又快又准确地测量家里的沙发、床或学校的黑板、窗台的长度。 教



反思

教学

内容 2.6做一个测量纸带 课型 新授 课时 1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测量纸带具有更方便携带、测量和计数等特点,可以替代小立方体进行测量。?

科学探究目标:?

在教师指导下,依照制作测量纸带的步骤进行制作。??

利用测量纸带测量一些物体的周长。?

运用十进制记录测量结果。?

科学态度目标:?

在教师指导下,能针对测量中的问题提出自己的解决方案。??

乐于小组合作探究学习,能主动参与合作学习活动。?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体会工具的改进给人们测量带来的便利。??

认识到人们总是在解决问题中不断地完善和改进工具,从而增强了人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掌握利用测量纸带测量一些物体的周长。

教学难点: 能制作出自己的测量带。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印有小方格的纸若干、十个小立方体、一把剪刀、一卷透明胶带、一支标记笔、学?生活动手册、塑料桶。教师准备:课件等。 课堂教学设计张老师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或师生互动 一、设疑导入

1.可先询问学生,他们是否用小立方体完成了课外测量活动以及

他们是如何测量的。实物展示十个连接起来的小立方体和一个小塑料桶,提问:“我们该如何测量这个小桶的边沿长度呢?”?

2.小结:以小立方体为标准单位制作一条可以卷的测量纸带,这样的测量纸带可以弯曲,可以测量不规则的物体。

二、聚焦

今天我们来制作自己的测量带,并用它来测量物体的周长。

三、探索制作、测量

1.介绍如何制作测量纸带。?

(1)展示并介绍工具和使用的材料。?

(2)介绍制作步骤和注意事项:每段纸带首尾要相连;粘接时,纸带要直;用数字做标记;写上姓名和制作日期。?

2.学生制作纸带。?

观察学生的制作过程,个别辅导有问题的学生。?

3.用测量纸带测量物体。?

再测量小塑料桶边沿的长度。先让学生观察小桶,预测小桶底部边沿的长度,然后?测量并将数据记录在学生活动手册的表格中。注意帮助在测量时读数困难的学生。

四、研讨

1.提问:测量纸带与小立方体相比,有哪些好处???

3.总结:可以测量圆的物体、更轻、方便携带、能快速读出测量数值、不用数小立方体的个?数、比用小立方体测量更准确。

五、布置课外活动

使用测量纸带测量更多你想测量的物体,建议测量前先预测,再实测,并比较预测,和实测的结果。?



1.思考问题,进行小组讨论和汇报。







2.倾听。







倾听。





1.?

(1)看课件。??

(2)先倾听,后制作。



2.学生制作纸带。???





3.先测量书的长度。填写活动手册。

















1.观察数据。?

2.分组讨论,个别说说,其他同学补充。 板书设计

作业布置



使用测量纸带测量更多你想测量的物体,建议测量前先预测,再实测,并比较预测,和实测的结果。 教



反思





教学

内容 2. 7比较测量纸带和尺子 课型 新授 课时 1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尺子是世界通用的统一标准的测量工具,统一标准是非常有意义的。

尺子与测量纸带是两种测量工具,有许多相同与不同之处。?

科学探究目标:?

在教师指导下,能用语言或图画初步描述尺子与测量纸带的特征,并与同伴讨论和交流?。?

细致观察并比较尺子与测量纸带的异同。?

初步掌握尺子的使用方法?。?

科学态度目标:?

发展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测量的认同感。?

逐步适应使用多种测量工具和测量单位。?

愿意分享与交流自己的观察结果。?

具有尊重事实的意识,认真、精确地读数。?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意识到观察、比较和测量是人们认识世界的基本方法。?

体会到统一测量工具和单位给生产、生活带来的便利。?

认识到人们总是在解决问题中不断地完善和改进工具,从而增强了人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初步掌握尺子的使用方法。

教学难点: 能用语言或图画初步描述尺子与测量纸带的特征,并与同伴讨论和交流。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测量纸带、一把塑料尺、一条软?尺、一个橡皮、学生活动手册。?教师准备:课件等。 课堂教学设计张老师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或师生互动 一、情境导入

1.演示引入尺子。?

2.视频播放生活中人们使用各种尺子的情境,介绍世界各地统一使用相同标准单位的尺子,这样使测量结果有可比性,便于交流和使用。

二、?聚焦

今天我们来观察和比较测量

纸带与尺子,看看它们有什么不同之处和相同之处?

三、探索活动

1.引导学生观察和比较尺子与测量纸带。?

(1)分发材料:塑料尺、软尺和制作的纸带。

(2)教师用课件辅助学生交流。?

2.引导学生用尺子测量物体。?

(1)使用课件介绍尺子的使用方法:

①把尺子的0刻度线和物体的一端对齐;?

②读出尺子上与物体另一端对应的刻度;?

③介绍如何读数。?

(3)教师需要帮助测量有困难的学生。

四、?研讨

1.提问:“尺子和测量纸带相比,有什么好处?”?

2.小结:尺子是世界通用的统一标准的测量工具,统一标准是非常有意义的。尺子与测量纸带是两种测量工具,有许多相同与不同之处。

五、拓展活动

回家后用家中的卷尺测量一下家中家具的长、宽和高,并试着用表格记录下来。

1.回忆生活中见过或使用尺子的经历。

2.倾听?







倾听。





1.???

(1)学生小组合作学习。

交流观察、比较结果。

2.?

(1)倾听,注意观察。

(2)示范测量并读出长度。

(3)学生分别使用尺子和测量纸带测量橡皮和桌面的长度,并记录测量结果。?





1.学生小组讨论后汇报

2.倾听。 板书设计

作业布置

回家后用家中的卷尺测量一下家中家具的长、宽和高,并试着用表格记录下来。 教



反思















献花(0)
+1
(本文系11路人甲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