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第二章心理发展与教育
2023-09-27 | 阅:  转:  |  分享 
  
第二章 心理发展与教育1.学习与教学的要素 2.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3.教育心理学的作用第一节 认知发展与教育让·皮亚杰(Jean Pia
get,1896年8月9日-1980年9月16日)瑞士人,近代最有名的儿童心理学家。他的认知发展理论成为了这个学科的典范,一生留给
后人60多本专著、500多篇论文,他曾到过许多国家讲学,获得几十个名誉博士、荣誉教授和荣誉科学院士的称号。认知发展的实质 在以有的
基础上,通过同化,顺应和平衡等机制,不断从低到高发展 图式:儿童用来适应环境的认知结构,遗传所带来的本能反射 同化:儿童把新的刺激
物纳入已有的图式中的认知过程 顺应:儿童改变已有的图式来适应新刺激的认知过程 平衡:指同化和顺应的均衡影响认知发展的因素 一是成熟
:指机体的成长,特别是大脑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成熟,借助成熟,个体才能获得发展的可能性 二是练习与习得经验:第一类是物理经验,第
二类是逻辑 三是社会经验:包括社会生活,文化教育和语言在内的各种因素,指社会的相互作用和社会信息相互交换的过程 四是平衡化:平衡化
具有自我调整的作用,通过调节同化和顺应的关系,使个体的认知不断发展 智能发展的阶段理论特性 1.连续性和阶段性 2.结构性 3
.次序不变 4.交叉性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四阶段认知发展与教学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是提供活动:教师为学生创设大量的物理活动,提供相应的
心理活动机会;教师为学生提供从现实物体和事件中学习的机会 二是创设最佳难度:认知发展是通过不平衡来促进的 三是关注儿童思维过程
:儿童和成人的思考方式不同,根据儿童思考方式的方式提供适宜的学习活动 四是认识儿童认知发展水平有限:教师要遵循儿童认知发展的顺序
来设计课程 五是让儿童多参与社会活动:儿童缺少与他人相互合作的机会,所以不能考虑他人的观点维果茨基的认知发展理论 强调社会化在
认知发展中的作用,所以被称为文化历史发展理论。 人的高级心理是随意的心理过程,不是天生就有的,而是要 受到历史文化的制约 维果茨
基认为,心理发展是指一个人的心理在环境与教育影响下,在低级心理机能的基础上,逐渐向高级心理机能转化的过程其标志有五个方面。 1)心
理活动是随意的,主动的,由主体按照预定目的而自觉引起的 2)儿童年龄的增长,语言能力的发展,日常生活经验的增多,促进了他们认知活动
的概括和间接性的发展 3)高级心理结构的形成。在儿童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他们的各种心理机能之间的关系不断变化,认知机构的转化性
和自我调节性增强,形成更高级的心理结构 4)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不断地社会化,其心理发展才能趋向成熟,儿童才能成为社会人 5)心理
活动的个性化。儿童心理的发展不仅是个别机能由某一年龄向另一年龄过渡的增长和发展,而主要是其个性的形成和发展,个性的形成是高级心理机
能发展具有重大意义认知发展与教学 一是教学的含义:广义和侠义 二是强调活动:需展开丰富多样的活动,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和学习兴趣
三是最近发展区:教学要走在学生心理发展的前面,才能促进学生发展 四是学习存在着最佳期:教师教学要处于儿童的最佳期内 五是认知
发展内话说:指外部实践活动转化为内部心理活动的过程,要促进学生从外部语言向内部语言转化,从外部的,对象的动作向内部的心理的动作转化
,形成丰富的心理过程,促进个性发展第二节 人格发展与教育 一 人格发展的含义及影响因素 影响人格发展的因素 1.气质 气质是指
个体在情绪反应,活动水平,注意和情绪控制等方面所表现出来的稳定的心理与行为特征 2.家庭 母亲的作用:缺少与母亲身体接触的
婴儿会产生以下几个方面的影响:第一婴儿死亡率较高,第二得病机会较高,第三身体发育迟缓,第四社会适应困难,性格怪异 父亲的作用:婴
儿在出生后第一年里,他们对父亲的依恋方式和母亲的依恋方式类似,父亲之间的游戏和母子之间的游戏存在很大差异,父亲给人一种强烈的,短暂
的和突然的刺激,如将孩子抛向空中。这样能促进孩子性格中的敢为性,创造性的发展。最后使孩子对自己性别角色由正确的认识。 父母的教养
方式: 1。权威性:父母对孩子提出合理的要求,对孩子的行为做适当的限制,设立恰当的目标,听孩子们的观点,这种教养方式下长大的孩子,
其人格特征是自信,自控能力强,心境乐观积极,勤奋努力 2.专制型:这种类型的父母对孩子的要求严厉,提出很高的行为标准,没有孩子说话
的权力,这种教养方式下长大的孩子,人格特点是焦虑,退缩,敌视他人,适应环境难 3.溺爱型:这种类型的父母对孩子充满了爱和期望,忘记
了社会化的任务,其人格特点是自我能力差,好冲动,依赖性强,没有恒心和毅力 4.忽视型:这种类型的父母对孩子的成长漠不关心,其人格特
点是适应新环境难,兴趣少,对他人不信任学校 1.课堂教学 培养学生的坚持性,主动性,独立性,自制力和探索精神等人格特征。教师通过给
学生讲授现代科学知识,促进学生形成科学的世界观,而科学的世界观对于学生良好人格特征形成具有重要意义 2.班集体 学生学习生活的班集
体,对他们人格的形成与发展有很大的影响。良好的班风可以使学生形成团结友爱,合作,大公无私等人格特征 3.教师 教师对学生良好人格特
征的形成起榜样作用 人格发展与培养 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的八个阶段,他认为个体发展是持续一生的,而不是在成年期就早早结束了,在
心理发展的每个阶段,个体都会面临着一个需要解决的心理社会问题,该问题引起个体心理发展的矛盾与危机。如果个体能顺利解决每一阶段所面临
的矛盾与危机,就会对个体的心理发展产生积极影响,反之亦然。 自我意识的发展及培养 自我意识的成熟往往标志着人格的基本形成。自我
意识是指主体对自身,与他人的关系,自己与社会的关系的认识和态度,是一个多维度,多层次的心理系统。自我意识的发展中,自我概念,自我评
价和自尊是最重要的内容 人格是人的性情,气质能力等特征的总和 第三节 社会性发展与教育 社会性的本质:社会心理特性
,政治特性,道德特性,经济特性,审美特性,哲学特性 侠义的社会性是指由于个体参与与社会生活,与人交往,在他固有的生物特性基础上形
成独特的心理特性。它们使个体能适应周围的社会环境,正常地与别人交往,接受别人的影响,努力实现自我完善的过程中积极地影响改变周围环境
亲社会行为的发展与教育 1 亲社会行为,包括是指有益于他人的社会行为包括:助人行为,安慰,分享,合作等,个体亲社会发展
的过程就是他们道德水平的提高,道德情感丰富的过程 儿童亲社会行为的发展要经历的5种水平 亲社会行为的习得途径 1
.移情反应的条件化 提高儿童善于体察他人的情绪,从而与之产生共鸣的训练方法。亲社会行为使助人者感到愉快或减轻了移情的痛苦,因而强化
了亲社会行为(有的人淋过雨之后,会帮人打伞,有的人则不会)。能深刻体验他人情绪的儿童,以后遇到类似情景要做出消极行为前,便会回忆起
以往的体验,会抑制自己的消极行为,而做出互助,分享,谦让等积极行为。移情训练的具体方法有听故事,引导理解,角色扮演等
直接训练 教师利用一切学习和游戏的活动,引导训练儿童在实践中变现出合作,谦让,共享等良好行为,老师在出现矛盾和冲突时给予指导,教师
应该启发儿童去想出各种不同的解决问题的办法,并让儿童学会谦让,合作,共享等良好行为。使之产生习惯。 观察学习 根据班杜拉
的观点,对亲社会行为影响最大的是社会榜样,因此梳理榜样可以有效的促进学生亲社会行为的形成与发展 1.成人的亲社会行为会成为儿童学习
的榜样,诱导儿童相似的亲社会行为 2.儿童受到榜样的引导,会发生内化利他原则,从而有助于利他倾向的发展 阿尔伯特·班杜拉(Al
bert Bandura,1925—2021年7月28日):新行为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社会学习理论的创始人,认知理论之父阿尔伯
特·班杜拉,美国当代著名心理学家 攻击性行为的发展与教育 1.攻击性行为是一种常有意伤害和挑衅他人的行为。这是儿童,青少年中比较常
见的一种问题 攻击行为的分类 改变攻击行为的方法 同伴关系的发展及培养 1.同伴关系是指个体在交往过程中建立
和发展起来的一种个体之间,特别是同龄人之间的一种人际关系。 儿童友谊的发展呢要经历五个阶段 如何促进同伴关系良好
发展 1.开设相关课程,进行交往技能训练。引导学生了解和分析人际冲突的内在因素使学生掌握非报复性冲突化解的原理与方法。 2.丰富
课堂教学交往活动。学生的交往能力主要是在学校的多种交往活动中,在课堂教学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教师应该注意为学生创造更多的交往机会,采用合作学习的方式增强学生的课堂交往 3.组织丰富多彩的交往实践活动。如集会演讲,社会调查,假日郊游,满足学生的交往需要和情景体验 4.培养学生的亲社会能力。个体做出的亲社会行为越多,他的同伴接纳程度越高,就越能发展良好的同伴关系 这节课上到这里, 我们下节课见!
献花(0)
+1
(本文系太好学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