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畅游泰山
2023-11-05 | 阅:  转:  |  分享 
  
畅游泰山



泰山心目中的圣山,心依已久、夙愿未偿的天下名山。八月二十日由曲阜来到泰安,拜访了圣人再来拜访圣山。到达泰安已是下午四时许了,原想一鼓作气直接上山,可是在曲阜行走了一天的腿还真有些疲惫。看来只好是等到明天体力充沛时再上泰山了。第二天一大早背上行囊,按照预先制定好的计划,从泰山的后山天烛峰、后石坞景区登山。坐上火车站发车的游2中巴车,去终点站——天烛峰景区。车票2元,和攻略上说的少1元,就是少这一元钱,害的我又多走了半个小时的山路,原来半山坡修路,汽车不能到达天烛峰停车场。

沿坑洼不平的公路向上行,穿过山脚下的艾洼村已是汗流夹背了,来到景区大门时更是气喘吁吁。此时已到了上午的八点钟。抬眼前望,大山巍峨雄壮,叠嶂的群山也分不清那个是主峰,只能想象着比肩的山峰,那个最高,那个就是泰山了。近前就是新近落成的“天烛胜境”青石大牌坊,两边是“国家风景名胜区”和“世界自然文化遗产”的石碑。走上石阶盘山路,开始登泰山了,从进入景区一直是在茂密的树林中行进,整个大山似乎就我一人,鸟鸣、蝉叫和水声紧紧地伴随着,为了排解寂寞,我也吹起口哨作为回应。山色景致一般,也就无心细看了。路上偶然见到的民房,途中偶尔听到的狗叫,都能使我兴奋,因为又能接触到人气了。仙鹤湾到了,这里是去天烛峰,上泰山玉皇顶的咽喉要道,也是一个泰山中的验票站,陡立的崖坡上一座房舍,也许久未见人,也许是山东人特有的豪爽,验票站一姓范的工作人员热情邀请我进屋休息,并拿出暖瓶,让我补充凉白开水。攀谈其间,他看了我的旅行计划,对计划大加赞赏,认为比其管理处编写的泰山介绍还详细。告别了热情的工作人员,继续上路,转过仙鹤湾,看到千尺瀑,因少水,千尺瀑也几乎成了滴水瀑,不过千尺水痕还在。顺千尺瀑而上,就踏上了形若鲤鱼脊背的绝壁巨岩,一磴一磴的石阶蜿蜒伸向岩顶。茫茫山道似乎永无尽头,让人有些踟躇。在此时遇到一对母女,一问得知她们是用了两个小时从泰山顶上下来的。前程不远,信心恢复。

七转八折,之字形的台阶道又不知攀上了多少回,眼见就来到了好汉坡,近百级的台阶直冲而上,台阶顶端有一城楼显现——望天门。由介绍牌上得知:望天门又称“山呼门”“三呼门”,相传帝王登封泰山时,文武大臣大都在此面对主峰,“山呼万岁”“三呼万岁”后,跪退下山。一鼓作气攀上望天门,走上和望天门楼平齐的山头,眼界突然开阔,望天门就坐落在两山之间的垭口上,对面的天烛巨峰近在眼前,脚下就是深壑万丈的天烛大峡谷,顺大峡谷向上高看,顶端就应该是泰山的极顶——玉皇顶了。现在顶端云雾缭绕,根本看不到玉皇顶。此处密林、巨峰、深涧、叠瀑,“奇景壮观”,大概应是对眼前美景的最好注释。不知何时有人在此立下了一小块“泰山”石牌,面对美景留下一张影象吧。

走下望天门,就进入到了地势相对平缓的华山松林地带,漫山遍野的松树,棵棵都亭亭玉立,挺拔清秀。穿行其间,心轻气爽,惬意非常。登上一处高坡,回望望天门,天然的隘口,铁锁的雄关,确实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气势。走出华山松林海,寻着水声,来到了一个叫风魔涧地方,这里三溪相聚,是天烛大峡谷的谷底,据介绍牌介绍:相传有一魔女坐化于此,兴风作浪,故而有了风魔涧的地名。又介绍泰山伸遗之时,联合国官员到此曾盛赞风魔涧堪比美国的科罗拉多大峡谷。连天的峡谷,万仞的崖壁,清澈的流泉,飞泻的瀑布。使人流连。峡谷虽美,但也非久留之地。前行,来到了天烛峰的脚下,高大的巨峰从谷底豁然拔起,直插云霭,秀岭如刀削斧劈,雄山似巨烛擎天。继续上行,这时似乎逐步走入了山上的云雾区,满山的云雾在飘荡,上方云层浓密看不到任何东西,近处的景物道还清晰。越上行云层越密,云雾不断在头顶,在胸前轻轻飘过。林间的水气、雾气似在蒸腾,空气也更加湿润了。

不知不觉中,仿佛是一下子又走进了一片松树林区,这里更是松树的世界,所有的松树都较为粗大,松枝蟠曲,水墨淡染,随着步走景移,奇松一一展现:岩缝中坚挺的,峭崖边探身的,峦坡上伫立的,更有横亘路间的。伏身钻过松木,回首留影瞬间。行走期间,空蒙的山林隐隐传来声响,是人语?是松吟?还是水声?眼前的情景,颇有些王维绝句的意境:“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反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此景虽不见阳光,但,且有着境意空灵,兴会悠长。松间飞来翠鸟啼鸣,枝头觅食松鼠蹦窜,山风穿绕,松涛回旋,山花野趣生,旅途也欣然。这里大概就是泰山后山——岱阴的后石坞了吧,果然,三岔口到了,指示牌明示:左边平行是去玉皇顶的道路,右边上攀就是到后石坞的路径。逢山必上,逢景必看是我的原则。稍加犹豫,选择了向右上行,去朝会后石坞景区的景色。攀上近二百级的迂回台阶,又是汗流浃背、气喘吁吁了。又见一条平行的岔路,方向相反,一条通元君庙0.05KM,一条去姊妹松0.5KM。看遍地图也不知所以然。此时已是上午的十时三十分了,上山业已攀爬了三个小时,该休息打尖了。在休息时,终于又见到山上的管理人员,也不知是没问清楚,还是怎样,得到的是遗憾信号,未能去看成元君庙。休息完毕,决定再上行,去看姊妹松。这里已接近峰巅,粗壮的松树比比皆是,伞状的松枝更是闭日遮天,山风在呼叫,云雾在翻涌,走上岭脊,这里两边山坡更是遍地古松,每棵古松的形状都是那样的美仑美奂。踏上峰巅,山风更加肆无忌惮的呼啸着,大团大团的云雾滚动在脚下,浓密的林间,天是暗昏昏的,地是湿辘辘的,此时此地只见到山风在树间枝头窜动,天地之间也只有松涛在身边前后狂吟。阵阵山风裹挟着云雾打湿了衣衫,也带来着阵阵寒意。心中难免发瘮,不是恐惧,只是有些担心。听到了人声,莫非是同游人?寻声赶到,原来是三个景区的规划管理人员,攀谈起来,得知他们正在对所有的古松的进行规划管理,要使每棵古松都能得到最好的保护,目前每棵古松都挂有编号名牌。说起古松,他们更是赞不绝口,毫不谦虚,说这里有世界上最美丽,最壮观的古松。有名的黄山松,华山松根本不能与之相比。他们指着眼前一棵倾斜在崖边路旁的松树说,这棵古松存活了几百年了,龙须根根 ,虬髯条条,整个树身犹如腾飞的云龙。你再看那棵卧地松是不是更象出海的蛟龙,象这样的树我们这里不胜枚举,往下走你将看到的姊妹松更是如此。确实是这样,在这个小小的山巅脊地上到处都是秀美绝伦的古松古树。告别三人,去寻觅我心中至尊至美的古松。向下,再向下,下到了凌空悬崖边,木杆做栏,栏下怪石嶙峋的山头耸立着两棵古松,看样子这就是那对姊妹松了,狂风劲吹的山头,姐妹携手连理,傲然玉立,苍杆蟠曲,翠稍龙虬,老枝突兀,新桠劲挺。云海之中更显其巍峨和孤傲。本可越栏而下接近姊妹松,但,此时大雾仍是弥漫,狂风夹杂着雨丝扑打,石头极其湿滑,还是安全第一。贴近木栏,发现做木栏柱的松树,也是一棵造型不错的古松,悬崖边凌空挺立,一树碧翠的蟠龙虬枝,伸出云海茫茫的崖外,似探海的龙头,又似翻云的龙爪,极付灵动之感。环顾四周,突兀的岩石上,阴沉的密林里,奇松随处可见,怪木接连不断。触摸古松,让记忆长伴。返回来路,踏上了去玉皇顶的岔道,来到一个小垭口,见路边大石上书写三字:古松园。泰山岱阴之古松名不虚传,确实值得一观。

平缓的山岭脊背,不知名的山花开的那样烂漫,花丛中行走,嗅到的是芬芳,徜徉的是舒畅。路过东尧观顶(没有任何标记),因不知而错过。直奔西尧观顶,按说在西尧观顶就能清晰地看见玉皇顶了,但,因大雾,天地白茫茫,什么也不见,走上山巅,也不知西尧观顶峰的峻险,只是山风凛冽,不敢再向前。过空军招待所,看到了古朴的“北天门”石牌坊。根据攻略介绍,见到北天门离登顶就不远了,快走几步上山,大雾之中,还是能清晰可见巨石耸矗,第一次见到了泰山石刻,大字雄浑,一面是:“天下第一山”。一面是:“丈人峰”。看清题记,方知这“丈人峰”还是有些来历的:丈人峰,因石峰状似老人佝偻而得名。又传,唐玄宗封禅泰山时,封禅使张说借此盛典,将其婿从九品提至五品。有人解嘲道:“此乃丈人之力也”。此后,丈人便有了“老泰山”之称。

登顶在望,再也不可能一个人孤立独行了,人,大批的人,到处是人,四面八方向泰山最高峰汇集。随着人流拥向玉皇顶,随着人流拥进玉皇庙。庙内虽不能说是人山人海,但也是人头攒动,只能是与人流抢空间,抢出一个人少的时间与泰山极顶碑合照一影。“古登封台”乾隆年间的碑刻见证着这里是历朝历代帝王祭天之场所。“谁在天上”玉皇庙门边的一块碑刻更传达着一种舍我其谁的豪迈气概。“我在天上”!是回答,更是自豪。这眼前的一切使我想到了李白的那首《游泰山》诗:“登高望蓬莱,想象金银台。天门一长啸,万里清风来”。

站在极顶,难以纵目,四周一派白茫茫,就是近在咫尺的山头,也是影影绰绰,时而雾遮不见,时而雾散露面。虽然如此,我还是站在此处久久不愿离去,可以想象,脚下一定是层叠围簇朝拜的千峰万壑,一定是卵蚁蜂拥朝山的香客游人,大地、江河具在脚下。此时此地,此情此景,“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杜甫诗句就回响耳边。走下极顶,来到“五岳独尊”“擎天挽日”的巨幅石刻处,人们都争先要在此留下一张影象,以兹留念。本人也不能免俗。这极顶之下,是一处宽阔的山顶平台,上山的游人都会在此盘桓休整。这里东接日观峰,南连碧霞祠。大观峰、拱北石、瞻鲁台、仙人桥皆在一条线上:大观峰端观千年文化传承繁衍;拱北石边看亿岁青锋出鞘刺天;瞻鲁台上思百代齐鲁前辈圣贤,仙人桥下念万载世事过眼云烟。

转眼天已过午,休整补充体力。问讯山上的工作人员:明天的天气会怎样?回答也是摸棱两可。渐渐的泰山顶比刚才已经是亮堂的多了,大雾正在逐步消散,除山下的景物、峰峦还处在茫茫的白雾中外,其他山顶、山间的景色都能清晰展现。从日观峰到瞻鲁台有一条悬崖边的道路,此处风景绝佳。半天之内两走这条线路,足见我对此段景色的欣赏:日观峰上下行,半山之中漫步,小路悠悠然然,上依绝壁,下悬深渊。峭壁丹岩松树碧翠,涧渊峪壑万木葱染。紧邻着悬崖,矗立座四角凉亭,走上亭来深壑来风,使人倍感抚慰。前行,岩壁上镌刻有老一代革命家赖少其的一首直白诗:太阳大如斗,群山皆抖擞,按剑又狂歌,立马大关口。这大概是赖老看过日出后的所作,诗中说的大关口就在前方,绝壁巨岩相夹持而成隘口,隘口不大仅能通过一人,也真犹如铁关。登上关隘,回身是日观峰的万丈深壑,走过垭口,前望是瞻鲁台的峥嵘乱石。瞻鲁台下回望,关口险峻,多少有些雄关如铁摸样。

过瞻鲁台,走碧霞祠,下去就是天街了,站在碧霞祠西神门洞处,向下遥望,一条蜿蜒而又平整的天上街市呈现在面前,走下台阶,走向天街,街头边的高台有一座青石牌坊挺立,上书:“望吴胜迹”。又是什么典故,听过路的导游介绍,此处是孔子当年登泰山了望吴国的地方,据《孔子家语》中记载:孔子与颜子登上泰山顶,走到这里,孔子向南望去,看到了吴国的都城苏州城门外有一匹拴着的白马,就问颜子:“你看到吴国的城门了吗?”颜子回答说:“看到了。”孔子又问:“你看到城门外有什么东西吗?”颜子说:“好像是一条白绢。”孔子说:“不对,是一匹白马。”这个故事就充分表现出了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的宽广胸怀,所以他能站得高看得远。后来人们为了纪念孔子,在这里建起了石坊,并在石坊的上面修起了据说是全国名山顶上唯一的一座孔子庙。

登高孔子庙,眼望天街,远望山下,此时的泰山,大部分的云雾都在消散,成线的天街清晰地展开在近前,山间的磴道,山腰的庙宇,临近的山岭也都清清楚楚可以看见,虽然远处的峰峦、山川还仍笼罩在莽莽雾霭中,但,“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气概,还是能有所领会的。“当”“当”,山腰寺庙里传来了钟响,悠扬的钟声压制了山上人潮的喧嚣,陡增出了这座天下第一名山的幽静与神秘。

步入宽阔的天街,在一侧的悬崖绝壁上,看到了一处处名人墨客留下的咏赞泰山的诗文华章,在这些众多的光彩夺目石刻中,最精辟的莫过于至圣先师孔子曾经惊呼出的“泰山岩岩,鲁邦所瞻”了。在他的身体力行上,从他的言谈话语中都传达着对泰山的礼拜,对泰山的尊崇。推而广之,“仁者乐山”的理念更表现出孔子挚爱祖国大好河山思想情怀。

转过山弯,天街的真真街市到了,绝壁之下一排仿古建筑的殿堂,皆是商店旅社。喧闹吵杂的街市与城市无异。闹中有静,在这段街市里,凤凰山南恻万丈悬崖边有向下的阶梯,走下崖壁,半山平台有两处石洞景观,一处是“青云洞”,据说阴雨天时洞内会冒出轻烟缕缕。一处是“白云洞”。去白云洞还要贴身穿过一处山石形状酷似大象头部叫“象鼻峰”的地方,来到贮云峰前,就走近了白云洞,洞内据说有石窍,常有白云吞吐。据说青云、白云二洞为泰山云根雨脉。想来,泰山云雾起处,皆出自白云洞?而雨呢?两洞现在分别供奉着泰山福、禄二神。从白云洞处向下探看,下面就是攀登泰山的主要登山道——十八盘。攀上天街,走过了白云亭,就来到了天街的街口。高高的天街大牌坊,这是天街的标志性建筑,是一定要留影的地方。贴近天街口围栏,下看南天门,磴道如云路,台阶似天梯,叫人玄目。走下天街大牌坊,右行,进入天街北侧的老街区,现代楼房门面的店铺,除了门眉上招牌的名字,还依稀保留着百年前朴拙典雅的古风外,其他的早已是面目全非了。听店主说,很早以前的天街上,只有几家为前来上山烧香香客服务的店铺,而且,都是茅草盖顶的简单石屋,过去的山民很穷,不识字,为了容易让游客辨认,店主们就将一些标志性实物挂在门头上作为招牌,从此,这里也就出现了“鹦鹉家”、“笊篱家”、“棒槌家”等等极具特色的字号店铺。这些店铺的经营内容很简单,除了给香客提供一些便利的食宿外,就靠挣点茶水、香纸钱。走了一圈看,如今这些店铺在经营上也与过去没有多大区别。走在这样的天上街市,是很难会产生出天地悠悠的飘然感觉的。

天街上的住宿没有想象中的那样贵,只要你是一个不太挑剔的旅行者,都会找到满意的住宿地。我在这里随便走进了一家旅店,看了看床位,不太满意,还是决定去北天门处的空军宾馆招待所。从天街不远的桃花源索道站斜插,再走北天门,围着泰山极顶,兜了个大圈。空军宾馆招待所,条件虽不是太好,但,价格20元/床,便宜。能独处一室,方便。在宾馆放下行囊,充上电池,看时间尚早,决定再走上午错过的景点——东尧观顶。距离不足一公里,道路也较平坦,很快就来到尧观顶,大石镶嵌着的碑牌,碑文介绍:“泰山是历代帝王封禅告祭之所,相传先秦时期就有72位君王封禅泰山;尧观顶是尧帝祭天的地方”。上山巨石挡路,须匍匐钻过巨石洞方可,贴身钻过巨石搭砌的三角洞,踏上山道,走上山脊,这时才能体会什么是无限风光,虽然是看不到山下,看不清周边。但,仅凭山脊山巅如画的风景,你就会觉到不虚此行。山顶最高处新修了座东岳太极台。登台四顾,八面临风。峻极的山峰,除了云雾中隐约可见的泰山极顶,就数它孤傲地挺立在群山之上了。这里面对东方,也应该是观赏日出的好地方。

回到宾馆,天已擦黑。擦洗、泡脚是必须的,一天的行走是该休息了,一夜无话,只有窗外的山风林涛一直在呼啸着。

第二天一早四时许醒,不一会就听到看日出的叫声,穿好一身的行头,整理好行囊,告别宾馆老板,就一步跨出院门,冲进黑沉沉的夜幕里,去日观峰。大雾似乎是比昨天更浓重了,迎头碰上一队人马,怎么向回走,当时有些发蒙,很快意识到,他们是去东尧观顶,不管他们,按照预定计划,上日观峰。再过丈人峰,人流又开始多了起来,灯光之下,人影幢幢。过“五岳独尊”石,想趁人少留一张干净的像,谁知雾太大,光线也太暗,镜头里全是白板。以后照的日观峰,照的瞻鲁台下行景物都是如此。随人流走向日观峰,几个观日的好位置,已被先到者占上了,摸索着石壁,从岩缝中挤上了日观峰峰脊,站在一块大石上,放下背包,等待着日出的时刻。雾依然弥漫,山风也一直在刮,看着身穿大衣全付武装的人们,并没有感觉一丝的寒冷,道是还有一些兴奋等待的暖意。五点钟了,天已有些发亮,浓雾依然如故,只是山风似乎是小了些。五点十分按说应是太阳出来的时刻了,天地依旧是白茫茫,心犹不甘紧盯着东方,盼望着奇迹出现。这时道希望大风猛刮,能刮开一个旭日东升的天。日出时辰已过,看来此次泰山之行只能留下一个遗憾了。

下日观峰,再走瞻鲁台线,瞻鲁台上也有人在等待日出。翻越瞻鲁台,走一般地图上未标的线路。天已大亮,向下走的台阶道还清晰,只是悬崖下的景物,都仍被茫茫的白雾笼罩。越下行雾气越重,水气也越大,山道给刚下过雨似的,台阶水湿水湿的,这是一条游人很少走的路,路边的野草几乎淹没了人,树根、树藤也经常绊脚拦身,虽是大雾之天,贴崖临渊仍倍感冒险。不知不觉中来到一处岩面裸露的地域,似乎这里的雾气更大,两米之外已看不清东西了,感觉上这是一处大平台,临渊处皆有石砌护栏,大雾之中搜寻半天,才撞上一处躺碑,上刻“观日台”。这是一个倾斜的大块岩石平台,平台上受风异常猛烈,应该是一处山脊开阔地。面向东方或坐或躺都可观看到喷薄的日出,真是一块难得的佳地。可惜了大雾天。大平台上找出路,好不容易才在高处找到石阶,下行,石道一直沿绝壁悬崖走,树荫浓密,磴道悠长。突然“当”“当”“当”的钟声响传来,悠远的钟声打破了泰山清晨的静寂。寻着钟声,越走越近,原来是到了昨天登孔庙时听到的钟声传扬处,正好走到寺庙前,“弘德楼”。是寺院?还是道观?不去管它,只听悠扬的钟声。楼前楹联也还值得欣赏,录之:“金钟一击圆千古旧梦,铜镛再敲点万里新途”。

伴着悠扬的晨钟,我再次踏上了天街,此时的天街云海漫漫,白雾茫茫,开阔的大道就在云间,飘渺的街市就在云端。朦胧的天街好象在飘,弥蒙的天境似乎在摇,琼楼玉宇,台阁仙山。飘行在天界,腾云在宫苑,如坠仙境,如幻九天。清风徐徐轻拂颜面,浮云屡屡飘洒指间。走在用泰山石铺就的平坦整洁的大街,我努力使自己想象着天界摸样,我努力使自己能乘雾飘然,是飘渺在天界?,还行走在是人间?我也有些模糊了。借用一下郭沫若先生的著名浪漫诗歌《天上的街市》:

  远远的街灯明了,

  好像闪着无数的明星。

  天上的明星现了,

  好像点着无数的街灯。

  我想那缥缈的空中,

  定然有美丽的街市。

  街市上陈列的物品,

  定然是世上没有的珍奇。

  你看,那浅浅的天河,

  定然是不甚宽广。

  那隔河的牛郎织女,

  定能够骑着牛儿来往。

  我想他们此刻,

  定然在天街闲游。

  不信,请看那朵流星,

  是他们提着灯笼在走。

趁着朦胧告别使人神驰的天街,回到人间。

走了走月观峰,看了看望俯山,得到的只是,碧绿绿的草,白茫茫的天。

该告别极顶,告别天界了。要下南天门,要走十八盘。用天街宾馆门前的楹联作道别:“今日振衣了夙愿,明朝展翅赴鹏程”。

雾中的南天门是朦胧的,脚下的十八盘是实在的。升仙坊上回望,雾气遮挡天门,只见磴道如立,山壁如削。“泰山最险处,首推十八盘”,这紧十八,慢十八,不紧不慢又十八,全长近一公里,有石阶1600多级,走下十八盘,回头再望来路,真犹如天梯悬挂,磴道上天。明代人曾咏叹:“拔地五千丈,冲霄十八盘”。

下到对松山石坊再回望天门,云雾不知何时消散了,天高高,天蓝蓝;云高高,云淡淡。两山垭口上的天门,分明是天上的宫阙,分明是天境的仙苑。

“问心朝山”泰山岩壁石刻。盘旋古磴道,天梯架云端,上天庭游宫阙不易,下仙界落凡间也不简单。

对松山庙前磴道观松山,两峰对峙,万松挺立,墨绿的苍松在大山的阴影里显得如此幽黝,山风微起,松枝微动,隐约似听到松涛阵阵。晨霭中的泰山是“千山闻鸟语,万壑走松风”。

泰山顶上似乎是水不太多见,在“松风泉韵”的石刻下,翻越磴道墙,去贴近松山清泉,深入山林,朔溪而上,从对松山上流下的山溪,在此形成一叠一叠的瀑布,清澈、清新。洗一把溪水,抚去旅程的疲乏;咋一口清泉,从咽喉甘洌心田。溪水一直伴随磴道向下,在走过瀑流飞泻的云步桥后,溪流仿佛一下子看不见了,过中天门和壶天阁一路都难觅其一点踪影,等路遇小小水帘洞见到了线流滴瀑,才算是再见到了水。来到经石峪,才又看到了曲水瀑流的山溪,远离磴道的经石峪不仅是大字石刻的世界,还是溪流徜徉的天堂。清澈的溪水不仅滋养了这块土地,也是这块以石刻闻名的地方更加秀美漂亮。就连刻石上的大字也无不与水紧密相连,象挺立溪边的巨石石刻“高山流水”,“水石阴森”等等,还有镌刻在溪床石坪之上的“枕流漱石”“水帘”等等。如今人们为保护石刻,让溪水改了道,但,石坪石刻之上的水痕还在,水渍犹存。回到下山磴道,溪水又紧密伴随,而且溪水还越来越大,到了斗母宫,形成一个泰山“三潭叠瀑”的著名景观;山溪之水飞泻至此,溪水经过三次断坎跌宕,形成了三个落差达三米的瀑布群,瀑水跌下断坎成为三个景色宜人的幽潭。斗母宫内观瀑台上看瀑,瀑瀑相通,潭潭相连,瀑流奔涌,幽谷清潭。越下行,溪流也越大,水声也越响。快到红门宫的时候,进入到了一个叫“醉心园”的地质遗迹园,园内除了有涡柱构造的地质遗迹“醉心石”外,还有的就是水势见大的溪流,这里的溪流已有了较宽的河床,落差不大的瀑水也有了较宽的瀑面,下行还能看到了溪水静流和比较宽阔形成水库的水面。至此,也就到了泰山的山下了,泰山的旅程快要结束了。

穿过连接红门宫东西两院的“飞云阁”,走下“天阶”,就算是又重新回到凡间,借用“天阶”牌坊上的对联算是庆贺落地回归吧:“人间灵应无双境,天下巍岩第一山”。过孔子登临处回望,天阶、红门一线,别了泰山。

走下一天门,脚踏实地回到了人间。纷扰看尘世,无忧天地宽。用此句来结束泰山的畅游吧。

































二○○七年九月七日于家中







6









献花(0)
+1
(本文系LAOSUI110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