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談清初金聖歎之葉瓊章扶乩詩文
2024-06-14 | 阅:  转:  |  分享 
  
談清初金聖歎之葉瓊章扶乩詩文

上傳書齋名:瀟湘館112 Xiāo Xiāng Guǎn 112

何世強 Ho Sai Keung



提要:《堅瓠集》有〈葉瓊章授記〉一文,談及其離世後之扶乩故事,負責扶乩者乃泐大師,泐大師者乃明末清初之金聖歎也。金聖歎以葉瓊章身分撰寫聯語以回答佛教之“身三”、“口四”及“意三”等惡業。金聖歎之詩文功力顯然比葉瓊章高。

關鍵詞:葉瓊章 葉小鸞 扶乩 金聖歎 泐大師





第 1 節 葉小鸞與泐大師金聖歎



本文取材自《堅瓠四集?卷三?葉瓊章授記》條。葉瓊章即葉小鸞,本文主要談及其離世後之扶乩故事,負責扶乩者乃泐大師,泐大師者,明末清初之金聖歎也。

金聖歎﹝公元 1608 年至 1661年,即明萬曆三十五年至清順治十八年﹞,本名金人瑞,又名金采,字聖歎,蘇州人。明末清初文學批評家,早年曾為“鸞生”﹝見下文解釋﹞,崇禎八年﹝1635 年﹞以扶乩降葉小鸞成為當時江南佳話。

金聖歎擅長扶乩降靈,自稱為佛教天台宗祖師智顗弟子之轉世,自稱“泐庵”法師,當時之士大夫尊稱之為“泐公”、“泐法師”或“泐大師”。二十歲起開始在吳縣扶乩,其後宣稱以扶乩法接收三十多名已逝女子為“冥間弟子”,本文之葉小鸞即為其一。彼曾到葉紹袁﹝葉小鸞之父﹞、錢謙益、姚希孟、戴汝義等士大夫家中扶乩,頗具聲名;錢謙益並為其撰寫〈天台泐法師靈異記〉一文,其文開首曰:

天台泐法師者何?慈月宮陳夫人也。夫人而泐師者何?夫人陳氏之女…。

其意指“泐法師”之前身為“慈月宮陳夫人”,即前生為女子也。

有人問錢謙益“慈月宮陳夫人”之事是否可信,錢謙益不諱言“信也。”故可知金聖歎在當時之社會地位及其扶乩之影響力。另方面,錢謙益亦可能為佛教信奉者,因其曾編著《般若心經略疏小鈔》、《楞嚴經疏解蒙鈔》及《紫柏尊者別集》等佛學書籍。

後金聖歎因“哭廟案”被殺。

〈葉瓊章授記〉文曰:

吳江葉氏瓊章,月府侍書女也。卒後,從泐大師授記。

師曰:“既願皈依,必須審戒。我當一一審汝仙子,身三惡業。曾犯殺否?”對曰:“曾呼小玉除花虱,嘗遣輕紈壞蝶衣。”

“曾犯盜否?”對云:“不知新綠誰家樹,恠底清簫何處聲。”

“曾犯滛否?”對云:“晚鏡偷窺眉曲曲,春裙新繡鳥雙雙。”

“口四惡業。曾妄言否?”對云:“自謂生前歡喜地,詭云今世辨才天。”

“曾綺語否?”對曰:“團香製就夫人字,鏤雪裁成幼婦詩。”

“曾兩舌否?”對云:“對月意添愁喜句,拈詩評出短長謠。”

“曾惡口否?”對云:“生怕簾開譏燕子,為憐花謝罵東風。”

“意三惡業。曾犯貪否?”對云:“經營緗帙成千軸,辛苦鶯花滿一庭。”

“曾犯嗔否?”對云:“恠他道蘊敲枯硯,薄彼崔徽撲玉釵。”

“曾犯痴否?”對云:“勉棄珠環收漢玉,戲捐粉盒葬花魂。”

泐大師遂授記。

葉瓊章卒後,為成佛弟子,好備日後成仙成佛,先受大師之“授記”。

所謂“授記”乃指眾生皈依佛陀之前,佛陀先向弟子詳細解說佛法,或以問答方式解說佛法之義理。其意義在弟子明白佛法後,令菩薩更易普渡眾生,又對於發心向佛道之眾生,具有鼓舞作用。“授記”合格,方可皈依,故“授記”又有接納某人為弟子義。

佛教典籍中記載佛陀對弟子“授記成佛”最多者當屬《妙法蓮華經》﹝簡稱《法華經》﹞。此經中之授記對象不分根器、不分男女、不分善惡者皆可成佛。

明朝流行之佛經即為《法華經》,葉瓊章篤信佛教,生前經常研習及抄寫該經,故深信“授記成佛”之要義,若有意成佛,則須“授記”,此乃瓊章之父之大願也,故“葉瓊章授記”乃成為其身後順理成章之延續故事。

上述之“授記”回答其實為“扶乩”儀式之沙盤上“乩身”所寫之字,再由大師讀出。現代“扶乩”儀式乃如此,相信明、清時亦相同。

泐大師查問者乃“身三”、“口四”及“意三”等惡業。

身三者,身方面的三種惡業,即殺、盜、淫;口四者,口方面的四種惡業,即妄語、綺語、惡口、兩舌;意三者,意方面的三種惡業,即貪、嗔、癡。總共十種惡業。

《百美新詠》記葉小鸞事曰:

瓊章尤娟美敏慧,年十七未婚而卒。

瓊章之父葉天寥﹝即葉紹袁﹞尋得泐大師﹝《百美新詠》記為“泐菴大師”,《堅瓠集》則記為“泐大師”,二名皆正確,見上文。﹞“現女人身”,“能以佛法行冥事”﹝即扶乩﹞,乙亥年﹝合公元 1635 年,即崇禎八年﹞,葉家請得“鑾馭師”至,向其查詢小鸞事。“鑾馭師”者,即所謂“鸞生”或“乩身”也,小鸞魂魄所附之身也。金聖歎早年曾任“鸞生”多年,故深諳其法。

在扶乩儀式中,需要有人受鬼魂或神明之附身,這種人即為“鸞生”或“乩身”,即《堅瓠集》之所云之“鑾馭師”。鬼或神附身在鸞生身上後,則在沙盤上寫字,以表達鬼神之訊息。

以上之“泐菴大師”或“泐大師”,即金聖歎也。金聖歎曾為鸞生,根據扶乩之儀式,金聖歎為“泐菴大師”,但不能同時為鸞生,即“鑾馭師”者另有他人也,“鑾馭師”在沙盤上寫字,由“泐菴大師”讀出,再由另一人作記錄。所以葉小鸞之詩句回答,實為金聖歎所作也。

葉紹袁輯《午夢堂集》,中有序文由“泐大師”所撰寫,“泐大師”金聖歎相信與葉家非常熟稔。又從《午夢堂集》可知,葉紹袁一家相信皆篤信佛教,葉小鸞受其影響尤深。

附帶一提《堅瓠五集?卷之一》有〈村婦艷詩〉條曰:

泐大師現女人身說法者,附乩作村婦艷詩云: 西施住盡黃金屋,泥壁蓬牕獨剩儂。寄語梁間雙燕子,天涯可有好房櫳?

此詩意指某村婦因居住於一陋室而深感不平,此詩亦為金聖歎所作。

泐大師“現女人身說法”,《百美新詠》亦有此說,此說可能指金聖歎之前世為“慈月宮陳夫人”也,錢謙益深信之﹝見前文﹞。

若“泐大師”前生為“慈月宮陳夫人”,則其“現女人身說法”,只屬“恢復扶乩其本性”者也。至於金聖歎如何“現女人身”,不可得知,大概以女子之嬌聲發言及說法也,是否如此,待考。

“泐大師”向已離世之葉小鸞以扶乩方式授記,亦應有其事,問題是“鑾馭師”以葉小鸞身分回答泐大師之問為“假”者也。

金聖歎降乩葉家時、葉紹袁問小鸞今何在,“鑾馭師”代答云為“月府侍書女,住緱山仙府。”“鑾馭師”又以葉小鸞身分回答泐大師所提問之各種惡業。

葉小鸞以七言對聯句式回答授記,後人皆認為乃金聖歎所作也,事實亦如此。

以下為《堅瓠四集?卷三?葉瓊章授記》原文:





《百美新詠》有葉小鸞圖。《百美新詠》又稱為《百美新詠圖傳》,乃清代顏希源編輯之人物木刻版畫書,共四卷。

以下為《百美新詠》之葉小鸞圖:



葉小鸞﹝公元 1616 年至 1632 年,即萬曆四十四年至崇禎五年﹞,明末才女。字瓊章,一字瑤期,吳江﹝今屬江蘇蘇州﹞人,彼為葉紹袁、沈宜修第三女。葉小鸞容貌姣好,工詩,善圍棋及鼓琴。虛歲十七歲時,父命小鸞嫁崑山張立平,出嫁前五天突然去世﹝依筆者之見,葉小鸞之死屬蓄意自殺﹞,其姊葉紈紈因此過度哀傷而病逝。其所創作之詩文被其父收入《疏香閣遺集》中,又名《返生香》。

陳維崧《婦人集》提及葉小鸞曰:

吳江葉進士﹝名紹袁﹞三女,長昭齊、次蕙綢、三瓊章,具有才調。而瓊章尤英徹,如玉山之映人,詩辭絕有思致,載《午夢堂集》中。﹝瓊章有侍兒名紅于。天台泐大師序曰:汾河諸葉,葉葉交輝。中秀雙株,尤為殊麗。﹞

天台無葉泐子智朗槃談譔〈彤奩雙葉題辭〉﹝見《午夢堂集》﹞曰:

汾河諸葉,葉葉交光。中秀雙株,尤餘清麗。

此題辭亦為金聖歎之作也。

清?彭際清述《善女人傳?卷下?葉小鸞》曰:

字瓊章,吳江人。工部郎中葉紹袁之季女也。母沈氏,名宜修。伯姊名紈紈,俱工詞翰。紈紈嫁趙田袁氏,日誦佛經。年二十三,得疾,危坐唱佛名而逝。

小鸞四歲能誦《楚辭》,十二歲能詩,稍長能鼓琴。好臨子敬〈洛神賦〉及〈藏真帖〉,焚香宴坐,灑如也。年十七字於張生,行有日矣,俄而有疾,佛聲朗然,須臾化去,七日就木,舉體輕軟,事在崇禎五年。

吳門有神降於乩,自言“天台泐子”,在陳、隋間為智者大師弟子,已而轉女人身,墮鬼神道,遇大師接引,頓悟宿因,遂借乩示現,闡天台止觀法門。

時紹袁甚念小鸞,遂迎泐師至家,以小鸞問,師曰:“此月府侍書女也,其名‘寒簧’。”問:“今在何處?”曰:“緱山仙府。”問:“可招之至乎?”師初不可,再三請,而後許之。

以下為《善女人傳?卷下?葉小鸞》原文:



其後葉紹袁在其《午夢堂集》中亦提及‘寒簧’之名,此名乃葉小鸞成仙女後之名也。



第 2 節 葉小鸞與泐大師授記問答



泐大師問葉小鸞所犯“惡業”,“鑾馭師”以七言聯語代答,實乃金聖歎所作也。

金聖歎七言詩之風格與葉小鸞絶不相類,簡言之,葉小鸞之功力未及金聖歎也。從《返生香》中之詩文可知,小鸞詩清新可喜,少用典故,金聖歎詩則婉麗雕琢,多用典故,功力勝小鸞一籌也。末聯“勉棄珠環收漢玉,戲捐粉盒葬花魂”尤為警策,若非義山同盟,當屬西崑餘韻,葉小鸞二八年華,純真清麗,無金聖歎之楊妃回眸媚態也。

彭際清《善女人傳?卷下?葉小鸞》之記述詳盡,有葉小鸞呈泐大師七絶,文曰:

小鸞作詩呈師曰:弱水安能制毒龍,竿頭一轉拜師功。從今別却 芙蓉主,永侍猊牀沐下風。且曰:“願從大師受記,不復往仙府矣。”師因為審戒。

詩意首句指“弱水”雖為仙家之地,但難制“毒龍”,即難除塵世之“惡業”也。意念一轉,拜高僧為師,以後別却仙家之主,在高僧之“猊床”下受佛法之薰陶也。此詩相信亦為金聖歎所作,其風格亦與葉小鸞詩有別。

《善女人傳》及《百美新詠》之附錄,比《堅瓠四集?卷三?葉瓊章授記》詳盡,其文及解說如下:

泐大師問:“子曾犯殺否?”女對云:“犯。”師問:“如何?”女云:“曾呼小玉除花虱,嘗遣輕紈壞蝶衣。”

“蝶衣”指蝴蝶之翅膀也。宋?張耒〈夏日〉詩三首之一曰:

蝶衣曬粉花枝午,蛛網添絲屋角晴。落落疏簾邀月影,嘈嘈虛枕納溪聲。

久拚兩鬢如霜雪,直欲樵漁過此生。

泐大師問葉小鸞有無犯殺生,女對云“有犯。”自言曾命婢女除去花之害蟲,亦曾經以紈扇撲蝶。蓋除蟲、撲蝶亦屬“犯殺”也。

“曾犯盜否?”女云:“犯。不知新綠誰家樹,恠底清簫何處聲。”

大師問有無犯盜竊,女對云“有犯。”自言偷看他家樹之新綠色,亦偷聽別處傳來之清簫聲,此亦“犯盜”也。

“曾犯滛否?”女云:“犯。晚鏡偷窺眉曲曲,春裙新繡鳥雙雙。”

大師問有無犯淫,女對云“有犯。”自言曾偷窺鏡中彎彎雙眉,春裙繡上一雙雙之鳥,此乃“犯淫”也。蓋“畫眉”者,媚夫也;繡雙鳥者,求偶也;故“犯淫”也。

又審口四惡業。問:“曾妄言否?”女云:“犯。自謂生前歡喜地,詭云今坐辯才天。”

大師問有無犯妄言,女對云“有犯。”自言生前處於歡喜之地,今世則處於辯才之天,即作辯才之女神也。此亦“妄言”也。“歡喜地”乃成佛十地之第一地,又名“初地”,亦稱為“極喜地”。

“曾綺語否?”女云:“犯。團香製就夫人字,鏤雪裁成幼婦詩。”

大師問有無犯“綺語”,女對云“有犯。”自言曾寫製衛夫人之字,費盡心思以雕琢幼婦之詩。蓋“精寫夫人字”及“雕琢幼婦詩”皆犯“綺語”也。

“綺語”乃不正浮誇之語也。《大乘義章》卷七曰:

邪言不正,其猶綺色,從喻立稱,故名“綺語”。

“夫人”指衛夫人,即東晉衛鑠﹝272 年至 349 年﹞也,號和南,人稱衛夫人。河東郡安邑﹝今山西省夏縣﹞人,為東晉著名女書法家,亦為王羲之之師。

“幼婦”詩典故見《世說新語?捷悟》:

魏武嘗過曹娥碑下,楊脩從,碑背上見題作“黃絹幼婦,外孫虀臼”八字。魏武謂脩曰:“解不?”答曰:“解。”魏武曰:“卿未可言,待我思之。”行三十里,魏武乃曰:“吾已得。”令脩別記所知。脩曰:“黃絹,色絲也,於字為絕。幼婦,少女也,於字為妙。外孫,女子也,於字為好。虀臼,受辛也,於字為辤﹝即“辭”字﹞。所謂“絕妙好辭”也。”魏武亦記之,與脩同,乃嘆曰:“我才不及卿,乃覺三十里。”

“曾兩舌否?”女云:“犯。對月意添愁喜句,拈詩評出短長謠。”

大師問有無犯兩舌,“兩舌”者談是非﹝談是亦談非,即一事之正及反也﹞也。女對云“有犯。”自言對月曾寫愁亦寫喜之句,拈詩時評出佳與非佳之說法。愁與喜、佳與非佳之說均屬“兩舌”也。

“曾惡口否?”女云:“犯。生怕簾開譏燕子,為憐花謝罵東風。”

大師問有無犯惡口,女對云“有犯。”自言曾“譏燕子”及“罵東風”,兩者均屬“犯惡口”也。

又審意三惡業。問:“曾犯貪否?”女云:“犯。經營緗帙成千軸,辛苦鶯花滿一庭。”

大師問有無犯貪,女對云“有犯。”自言擁有書畫千軸,又有滿庭鶯花。千軸書畫,一庭鶯花,其實已犯“貪”也。

“曾犯嗔否?”女云:“犯。恠他道蘊敲枯硯,薄彼崔徽撲玉釵。”

大師問有無犯嗔,女對云“有犯。”自言曾怪責謝道蘊因才盡而敲枯硯,又曾輕視崔徽撲滅燈花之舉也。

“玉釵”指“燈花”。南宋?鄭會〈題邸間詩〉詩曰:

酴釄香夢怯春寒,翠掩重簾燕子閒。敲斷玉釵紅燭冷,計程應說到常山。

“曾犯痴否?”女云:“犯。勉棄珠環收漢玉,戲捐粉盒葬花魂。”

大師問有無犯痴,女對云“有犯。”自言曾棄珠環以換取漢玉,又將粉盒以葬花魂,以後者“葬花魂”之舉為更痴也。

大師聽罷小鸞之答,其所犯者乃綺語一戒。《善女人傳?卷下?葉小鸞》曰:

師曰:“善哉!子所犯者,獨綺語一戒耳。”遂與之戒,名曰智斷。

“團香製就夫人字,鏤雪裁成幼婦詩”兩句實難言犯“綺語”之戒。唯葉小鸞詩多清麗之句,“綺語”也。《返生香》有句云:

流水畫橋愁落日,飛花飄絮怨東風。

此聯乃“綺語”中之“綺語”也。泐大師金聖歎知葉小鸞之清麗詩詞,故云其犯“綺語”之戒也。

葉小鸞所犯之“惡業”,皆微不足道之小事,泐大師遂授記,即接受陰間之葉小鸞為弟子,他日可“成佛”也。





















-1-





不宜用“嘆”字。

審查是否有犯戒律。

婢女之泛稱。

“花虱”乃花之害蟲也。“虱”同“蝨”。此處非“花風”。

指紈扇,古時女子用以撲蝶。

俗“怪”字。

佛教名詞,歡喜地者,初證聖處,多生歡喜也。或曰大歡喜之位也。

亦作辯才天。辯才天乃佛教中之十二天,二十諸天與二十四諸天之一之護法神,又稱“妙音天女”。“辯才”二字也指說話能力、論辯能力,被認為是象徵辯才之女神。

虛偽浮誇之言。

此處解作墨也。

鏤雪,鏤冰斸雪也,意思是比喻苦思以構想新穎之文句也。

搬弄是非、挑撥離間是為“兩舌”。此處指談是亦談非。

緗帙,指用於裝書畫之淺黃色套,泛指書籍、畫軸。

怒也。

謝道蘊,又作謝道韞,字令姜,東晉時人,詩人,是宰相謝安之姪女,安西將軍謝奕女兒,名將謝玄長姊,亦為王羲之之子王凝之之夫人。道韞之詠雪名句為“未若柳絮因風起。”

無墨之硯曰“枯硯”,比喻才盡也。因才盡而“敲枯硯”也。

“薄”,輕視也。與“厚”相反,“厚”重視也。

崔徽,唐歌妓。曾與裴敬中相愛,既別,託畫家寫其肖像寄敬中,曰:“崔徽一旦不及畫中人,且為郎死。”後崔徽抱恨而卒。後泛指美麗多情之少女。

“玉釵”指燈花也。

珠環,指以珠綴成之環形飾物。晉?傅玄〈豔歌行有女篇〉曰:“珠環約素腕,翠羽垂鮮光。”

漢玉乃“漢代之玉”也。

粉盒乃古代女子盛載香粉或胭脂之盒。

即扶乩。

或作“殊麗”。

“槃談”乃僧人對前輩問候之禮法,含恭敬謙遜義。

直坐也。

三國曹植字子建,非子敬。

〈藏真帖〉乃唐?釋懷素所書。

嫁也。

預期出嫁也。

述也。

以小鸞之事問之。

指意念一轉也。

芙蓉、杜若乃仙家之草也,故“芙蓉主”乃泛指仙家之主也。

“猊床”指佛、菩薩之床座,引申為對德劭高僧之尊稱。猊,獅子之一種。猊床又作猊座,即獅子座也。

在“猊床”下受佛法之薰陶也。

“子”,“你”也。

《百美新詠》作“也”。





献花(0)
+1
(本文系瀟湘館112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