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航空燃料生命周期碳足迹评价技术规范 第1部分: 通则(征求意见稿)
2024-06-27 | 阅:  转:  |  分享 
  
ICS 75.160 .20
CCS
E 31


MH
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民 用 航 空 行 业 标 准
MH/T XXXX.1—XXXX


航空燃料 生命周期 碳足迹评 价技术规 范
第1 部分 :通则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life cycle carbon footprint assessment of aviation fuel ——
Part 1 :general rules

( 点击此处 添加与 国 际标准一 致性程 度 的标识)

(征求意见稿)

在提交反馈意见时,请将您知道的相关专利连同支持性文件一并附上。
XXXX - XX - XX 发布 XXXX - XX - XX 实施
中国 民用 航空局 发 布
MH/T XXXX.1 —XXXX
目 次
前言 ................................................................................. II
引言 ................................................................................ III
1 范围 ............................................................................... 1
2 规 范性 引用 文件 ..................................................................... 1
3 术 语和 定义 ......................................................................... 1
4 总 体要 求 ........................................................................... 3
4.1 完整 性 ......................................................................... 3
4.2 一致 性 ......................................................................... 3
4.3 准确 性 ......................................................................... 3
5 评 价范 围 ........................................................................... 3
6 评 价方 法 ........................................................................... 4
6.1 功能 单位 与基 准流 ............................................................... 4
6.2 系统 边界 与单 元过 程 ............................................................. 4
6.3 取舍 准则 ....................................................................... 4
6.4 数据 ........................................................................... 4
6.5 分配 规则 ....................................................................... 4
6.6 核算 方法 ....................................................................... 5
7 评 价报 告 ........................................................................... 7
附录A (资 料性 ) 直接 土地利 用数 据收 集计 算表 ........................................... 8
附录B (规 范性) 航空 燃料生 命周 期碳 足迹 结果 评价表 ..................................... 9
附录C (资 料性 ) 航空 燃料碳 足迹 评价 报告 模板 (示例 ) .................................. 11
参考文 献 ............................................................................. 12
I MH/T XXXX.1 —XXXX
前 言
本文件 按照GB/T 1.1 —2020 《标准 化工 作导则 第1 部分: 标准化 文件 的结构 和起草 规则》 的规 定
起草。
本文件 是MH/T XXXX 《航 空 燃料生 命周期 碳足 迹 评价 技术规 范》的 第1部 分。MH/T XXXX 已经 发布 了
以下部 分:
—— 第1部 分: 通则 ;
—— 第2部 分: 酯类 和脂 肪 酸类加 氢改 质生 产的 合成 烃组分 。
本文件 由中 国民 用航 空局 航空器 适航 审定 司提 出。
本文件 由 中 国民 用航 空科 学技术 研究 院 归 口。
本文件 起草 单位 : 中 国民 用航空 总局 第二 研究 所 、 中国航 空油 料有 限责 任公 司、 中 国民 航大 学 、 中
国质量 认证 中心 、 河南 省 君恒实 业集 团生 物科 技有 限公司 、 四川 金尚 环保 科 技有限 公司 、 中国 电能 成 套
设备有 限公 司 、 山 东海 科 化工有 限公 司 、 浙 江嘉 澳 环保科 技股 份有 限公 司 、 北京海 新能 源科 技股 份有 限
公司
本文件 主要 起草 人: 胡晓 佳、 夏 祖西 、 邵 京、 周宁 、 杨智 渊、 杨晓 军、 胡瑞 、 王会 玲、 叶彬 、 张 宇
阳、付 尧、 钱行 昆、 宋魏 、万嘉 榕、 李元 博、 吴永 涛

II MH/T XXXX.1 —XXXX
引 言
生命周 期碳 足迹 评价 是量 化产品 减排 效益 时广 泛应 用的科 学方 法 ,MH/T XXXX 旨在为 航空 燃料 原料 、
生产、 供应 和使 用等 全产 业链以 及各 相关 利益 方提供 统一 的评 价标 准 , 拟由2 个部分 构成 。
—— 第1部 分: 通则 。目 的 在于规 定航 空燃 料生 命周 期碳足 迹评 价的 总体 原则 和要求 。
—— 第2 部分 : 酯类 和脂 肪 酸类加 氢改质 生产 的合成 烃组分 。目的 在 于 为酯类 和脂肪 酸类加 氢改 质
生产的 合成 烃组 分生 命周 期碳足 迹评 价提 供量 化方 法 。
本次对MH/T XXXX.1的制 定 ,聚焦 于 航空 燃料 生命周 期碳足 迹的评 价技 术 总体 要求, 使 航空 燃料 供
应链开 展碳 足迹 评价 时有 据可依 ,以便 更 好地 促进 民航深 度脱 碳。
III MH/T XXXX.1 —XXXX


航 空燃料 生命周期 碳足迹 评价技术 规范
第 1 部分 :通则
1 范围
本文件 规定 了航 空燃 料生 命周期 碳足 迹评 价要 求 , 包括总 体要 求 、 评 价范围、 评价方 法以及 评 价报
告。
本文件 适用 于满 足产 品标 准的航 空煤 油、 航空 汽油 和 含合成 烃组 分的 喷气 燃料 的生命 周期 碳足 迹 评
价,生 命周 期部 分阶 段的 碳足迹 评价 参照 使用 。
2 规范性 引用 文件
本 文件 没有 规范 性引 用文 件 。
3 术语和 定义
下列术 语和 定义 适用 于本 文件。
3.1
温室气 体 greenhouse gas
大气层 中自然 存在 的和由 于人类 活动产 生的 能够吸 收和散 发由地 球表 面、大 气层和 云层所 产生 的 ,
波长在 红外 光谱 内的 辐射 的气态 成分 。
注: 本文件涉及的温 室气体包 括二 氧化碳(CO )、甲烷(CH )、氧化亚氮(N O )、氢氟碳化合 物(HFCs)、全氟
2 4 2
碳化合物(PFCs )、六氟化硫 (SF6 )和三氟化氮(NF3)类。
[来源 :ISO 14064-2:2019 ,3.1.1]
3.2
温室气 体排 放 greenhouse gas emission
在特定 时段 内释 放到 大气 中的温 室气 体总 量。
[来源 :ISO 14067:2018 ,3.1.2.5]
3.3
二氧化 碳当 量 carbon dioxide equivalent ;CO
2e
在辐射 强度 上与 某种 温室 气体质 量相 当的CO 的量 。
2
注: 本 文 件 中CO2e 为 温 室 气 体 的 排 放 量 或 清 除 量 乘 以 政 府 间 气 候 变 化 专 门 委 员 会(IPCC) 给 出 的100 年 气 候 变 化 潜 势
(GWP100 )。
[来源 :GB/T 32150 —2015 ,3.16 ,有 修改]
3.4
温室气 体清 除 greenhouse gas removal
在特定 时段 内从 大气 中清 除的温 室气 体总 量 。
[来源 :ISO 14067:2018 ,3.1.2.6]
3.5
排放因 子 emission factor
表征单 位生 产或 消费 活动 量的温 室气 体排 放的 系数 。
[来源 :GB/T 32150 —2015 ,3.13 ,有 修改]
3.6
产品 碳 足迹 carbon footprint of product ;CFP
基 于 生 命周 期 评价 方 法 及其 气 候 变化 单 一影 响 类别计 算 的 产品 体 系中 温 室气体 排 放 量和 温 室气 体
清除量 之和 。
注: 碳足迹以CO2e 为单位表示。
[来源 :ISO 14067 :2018 ,3.1.1.1]
1 MH/T XXXX.1 —XXXX
3.7
全球变 暖潜 势 global warming potential ;GWP
将单位质量 的某种温室气体在给定时 间段内辐射强度的影响与 等量CO2 辐射强度影响相关联的系数。
[来源 :GB/T 32150 —2015 ,3.15 ,有 修改]
3.8
生命周 期 life cycle
产品系 统中 前后 衔接 的, 从自然 界或 自然 资源 中获 取原材 料, 直至 最终 处置 的一系 列阶 段 。
[来源 :GB/T 24040 —2008 ,3.1]
3.9
功能单 位 functional unit
用来作 为基 准单 位的 量化 的产品 系统 性能 。
[来源 :GB/T 24040 —2008 ,3.20]
3.10
基准流 reference flow
在给定 产品 系统 中, 为实 现一个 功能 单位 的功 能所 需的过 程输 出量 。
[来源 :GB/T 24040 —2008 ,3.29]
3.11
系统边 界 system boundary
通过一 组准 则确 定哪 些单 元过程 属于 产品 系统 的一 部分 。
[来源 :GB/T 24040 —2008 ,3.32]
3.12
单元过 程 unit process
进行生 命周 期清 单分 析时 为量化 输入 和输 出数 据而 确定的 最基 本的 部分 。
[来源 :GB/T 24040 —2008 ,3.34]
3.13
初级数 据 primary data
通过直 接测 量或 基于 直接 测量的 计算 而得 到的 过程 或活动 的量 化值 。
注: 初级数据 通常来自所评价的产品系统或其他与所评价的产品系统具有可比性的产品系统。
[来源 :ISO 14067:2018 ,3.1.6.1]
3.14
次级数 据 secondary data
不符合 初级 数据 要求 的数 据。
注: 次级数据是经权威机构验证且具有可信度的数据, 通常来源于数据库和公开文献中的数据、 国家公布的排放因
子、计算数据、估计值或其他经主管部门验证的代表性数据,推荐使用本土化数据库。
[来源 :ISO 14067:2018 ,3.1.6.3]
3.15
废弃物 waste
在一定 时间 和空 间内 被废 弃 且未 被分 配碳 足迹 的物质 。
3.16
残留物 residues
生产过 程中 伴随 产生 且未 被分配 碳足 迹的 物质 。
3.17
碳储量 carbon stock
生态系 统中 各碳 库中 碳元 素的储 备量 (或 质量 )。
注: 包括地上生物 量、地下生物碳储量、枯落物和枯死 木的碳储量。
[来源 :LY/T 2988 —2018 ,3.3]
3.18
地上生 物量 above-ground biomass
地表以 上以 干重 表示 的所 有活体 植物 的重 量 。
注: 活体植物 一般分为乔木层(包括干、桩、枝、皮、种子、叶)和下木层(灌木、草本和幼树)。
2 MH/T XXXX.1 —XXXX
[来源 :LY/T 2988 —2018 ,3.4]
3.19
地下生 物量 below-ground biomass
地表以 下以 干重 表示 的所 有活体 植物 的重 量。
注: 活体植物包括根状茎、块根、板根在内的所有活根 。
[来源 :LY/T 2988 —2018 ,3.5]
3.20
枯落物 dead organic matter for litter
土壤层 以上 ,径 小于5.0 cm ,处 于不 同分 解状 态的 所 有死的 植物 体 。
注: 枯落物包括凋落物、腐殖质以及死根 。
[来源 :LY/T 2988 —2018 ,3.6]
3.21
枯死木 dead wood
枯落物 以外 的所 有死 的林 木生物 质。
[来源 :LY/T 2988 —2018 ,3.7]
3.22
土地利 用 land use
相关边 界内 土地 的人 类使 用或管 理 。
注: 在本文件中,相关边界为所研究系统的边界。
[来源 :ISO 14067 :2018 ,3.1.7.4]
3.23
直接土 地利 用变 化 direct land use change
相关边 界内 的人 类土 地利 用变化 。
注1 :土 地 利 用 变 化发 生 在IPCC 规 定的 六 类 土 地 (林 地 、 草地 、 农田 、 湿 地 、 定居 地 和 其他 土 地) 利 用 类 别 发生 变
化时(例如从林地到农田)。
注2 :同 一 用 地 类别 内 的 土地 管 理 变更 不 视 为 土地 利 用 变化 。 例 如从 一 种 作 物到 另 一 种作 物 的 变化 , 或 休 耕地 (即
休耕一年或几年后再耕种的土地),肥料的改变等均不被视为土地利用变化。
[来源 :ISO 14067 :2018 ,3.1.7.5]
3.24
共生产 品 co-product
同一单 元过 程或 产品 系统 中产出 的两 种或 两种 以上 的产品 。
[来源 :GB/T 24044 —2008 ,3.10]
4 总体要 求
4.1 完整性
应包括 系统 边界 内所有 温 室气体 的排 放与 清除 , 以 及 有显著 贡献 的所 有 原 辅料 和能耗 的上 游生 产 过
程、运 输过 程。
注1 :显著程度取决于取舍准则 (见6.3 )。
注2 :原料为城市固体垃圾时,计算其 避免填埋和 回收利用所减少的温室气体排放量。
4.2 一致性
应采用 同样 的 方 法贯 穿于 整个量 化过 程 , 保证 结果 的 重现 性和 可比 较性。
4.3 准确性
碳足迹 量化 应准 确、 无误 导性且 可核 查, 避免 重复 计算 , 减少 误差 和不 确定 性 。
5 评价范 围
应涵盖 航空 燃料 生命 周期 内排放 到大 气和 从大 气中 清除的 全部 温室 气体 量, 如以下 过程 (根 据 实 际
情况确 定) :
3 MH/T XXXX.1 —XXXX
—— 农业过 程;
—— 收集运 输储 存等 服务 过程 ;
—— 加工过 程;
—— 燃烧过 程;
—— 能源使 用;
—— 废弃物 处置 。
6 评价方 法
6.1 功能单 位与 基准 流
功能单 位为 产生1兆 焦(MJ)低位 热值 ,基 准流 为1吨(t) 。
6.2 系统边 界与 单元 过程
系统边 界为 航空 燃料 从 “ 摇篮到 坟墓 ” 的 全过 程, 应涵盖 原料 种植 或收 集、 加工生 产、 供应、 使用
以及所 有过 程涉 及的 运输 和直接 相关 的辅 助生 产等 单元过 程, 不包 含经 济运 营商员 工生 活设 施 、 交 通 和
差旅等 非生 产过 程。 若原 料为 农 作物 , 其 直接 土地 利用变 化而 产生 的温 室气 体排放 和清 除应 包 含 在 系 统
边界内 。划 分单 元过 程应 保持过 程的 完整 性和 数据 的可获 得性 。
6.3 取舍准 则
6.3.1 不应将 对产 品碳 足迹 有实 质性贡 献的 原辅 料、 能源 、直接 温室 气体 排放 或清 除排除 在外 。
6.3.2 可舍弃 对产 品碳 足迹 贡献 小于 1% 的 原辅 料和 能耗 , 累计不 应超 过 5% 。
6.3.3 可忽略 小于 固体 废弃 物排 放总质 量 1% 的 一般 性固 体 废弃物 。
6.3.4 取舍准 则不 适用 于有 毒有 害物质,产 品碳 足迹 评价 应 包含所 有有 毒有 害的 材料 和物质 。
6.3.5 舍去的 温室 气体 排放 与清 除应记 录在 评价 报告 中。
6.4 数据
6.4.1 数据收 集
6.4.1.1 应收集 系统边 界内 所有单 元过程 中通过 测量 、计算 或估算 而得到 的活 动数据 ,用于 量化 单 元
过程的 输入 和输 出。
6.4.1.2 对于一 次性 投入 的消 耗品 ,应按 其使 用期 内对 应的 产品产 量折 算其 消耗 量。
6.4.1.3 对于直 接土 地利 用变 化产 生的排 放参考 附录 A 收集 并计算 。
6.4.2 数据要 求
航空燃 料生 命周 期 碳 足迹 评价 应 使用 高质 量数 据, 以 降低 偏向 性和 不确 定性 。 衡量 标准 包括 但 不 限
于以下 几个 方面 。
—— 完 整 性: 在 满足 取舍 规 则的 情 况下 , 应涵 盖对 评 价的 产 品系 统 有实 质性 贡 献的 所 有温 室气体
的排放 和清 除 , 并进 行质 量平衡 和能 量平 衡检 查 。
—— 代表性 :使 用对 评价 产品 而言具 有时 间、 地理 及技 术代表 性的 数据 ;宜 使用 最近至 少 1 年的
数据, 若产 品生 产不 足 1 年,可 使用 从生 产初 始至 评价前 的累 计数 据; 若生 产现场 包含 多 个
地 理 区域 、 多个 工厂 , 应在 评 价报 告 中清 晰描 述 ,并 采 用根 据 产量 的加 权 平均 值 ;评 价报告
中应清 晰描 述评 价产 品的 制造工 艺技 术 , 若 使用 了 不同技 术 , 应 采用 根据 产 量的加 权平 均 值 。
—— 准 确 性: 所 有原 辅料 、 能源 、 运输 等 的输 入数 据 和产 品 、共 生 产品 、废 弃 物和 残 留物 等的输
出 数 据, 宜 使用 初级 数 据, 应 保持 统 计口 径和 过 程边 界 一致 。 若无 法获 取 初级 数 据, 可使用
次级数 据 ,并 进行 书面 记 录。 直 接 的温 室气 体排 放 应采 用IPCC 或 国家 认可 的 排放因 子或 采用
质 量 平衡 进 行计 算。 应 详细 记 录相 关 的原 始数 据 、数 据 来源 、 计算 过程 等 。避 免 非必 要的偏
差和不 确定 度 。
—— 可 追 溯性 : 所有 数据 均 应透 明 可追 溯 ,初 级数 据 应提 供 生产 统 计记 录, 次 级数 据 应提 供公开
可访问 来源 ,并 明确 数据 的时间 、地 理及 技术 代表 性。
6.5 分配规 则
4 ??????????????????????????????????????????????????????????????????????????????????????????
MH/T XXXX.1 —XXXX
6.5.1 各过程 中如果 有共生 产品 (如 其 他类 燃 料、 化学品 、电力 、蒸汽 和氢气 等) 产生, 应按照 能 量
进行分 配, 以低 位热值 表 示。
6.5.2 各过程 中 产 生的 废弃 物和 残留物 不进 行分 配。
6.5.3 如 果 在 统计 期 内 有不 同 规格 型 号 的产 品 共 线生 产, 应按照合理 的 比 例 将各 项 能耗 分 摊 到目 标产
品上。
6.6 核算方 法
6.6.1 核算要求
6.6.1.1 航空燃 料产品 碳足 迹评价 应 将系 统边界 内的 温室气 体 排放 量与清 除 量 进行汇 总。 生 物成 因 碳
所引起 的 CO2 排放 不计 入 产 品碳足 迹。
6.6.1.2 排放量 数据为 正值 , 应包 含航空 燃料生 产、 使用和 运输过 程的直 接排 放,以 及这些 过程 中 所
消耗原 辅料 和能 源的 生命 周期碳 足迹 。
6.6.1.3 清除量 数据 为负 值 。
6.6.2 直接土 地利 用变 化计 算
6.6.2.1 收集直 接土 地利 用 (DLUC )数据 ,其 产生 的温 室气 体排放 量按照 公 式(1) 进 行计算 :
?
R A
= × 3 .664 ································ ······················· (1 )
j
× 25 ×
i
式中:
—— 第j类 土地利用变 化引起的 碳储量变 化产生的温室气 体排放量 ,单位为克二氧 化碳当 量
j
每兆焦 (gCO2e/MJ);
???? —— 基准 线土 地单 位面 积碳储 量, 单位 为 克 碳每 公顷(gC/ha);
R
注: 基准线土地为2008 年1 月的土地 利用状况。
???? —— 实际 土地 单位 面积 碳储量 ,单 位为 克碳 每公 顷(gC/ha );
A
—— 第i 种 作物 的 单 位面 积 产量 ,单 位为 千克 每公 顷每 年[kg/ (ha ·a )];
i
—— 航 空燃 料低 位发 热值 ,单位 兆焦 每千克 (MJ/kg )。
6.6.2.2 实际和 基准 线土 地 单 位面 积 碳储 量按 照 公 式(2) 进 行计算 :
???? = ( + + + + ) × ········································ (2 )
i A GB B GB D O M DM
式中:
???? —— 第i 类土 地单 位面 积 碳储量 ,单 位为 克碳 每公 顷(gC/ha ) ;
i
—— 土 壤有 机碳 , 单 位为 克碳每 公顷 (gC/ha );
—— 地 上生 物量 碳储 量, 单位为 克碳(tC );
AG B
——地 下生 物量 碳储 量, 单位为 吨碳 (tC );
BGB
—— 枯落 物 碳 储量 ,单 位 为吨碳 (tC );
D OM
—— 枯 死木 碳储 量, 单位 为吨碳 (tC );
DM
—— 相 关区 域的 比例 系数。
6.6.2.3 地上生 物量中 碳储 量 按照 公式(3) 进行 计算 :
= × ???? ································ ································ (3 )
AG B AG B B
式中:
——地 上生 物量 碳储 量, 单位 为 吨碳(tC )
AG B
——平 均单 位面 积地 上生 物量, 单位 为 吨 干物 质每 公顷[ (t·dm)/ha] ;
AG B
???? —— 平均 含碳 率 , 单位 为 吨碳每 吨干 物质[tC/ (t ·dm)] 。
B
注: 平均含碳率可使用默认值0.47 tC/ t ·d m 。
6.6.2.4 地下生 物量中 碳储 量 按照 公式(4) 进行 计算 :
= × ???? ································ ································ (4 )
BGB BGB B
式中:
——地 下生 物量 碳储 量, 单位为 吨碳 (tC );
BGB
——平 均单 位面 积地 下生 物量, 单位 为 吨 干物 质每 公顷[ (t·dm)/ha] ;
BGB
5
??????
???? ??????????????????????????????????????????????????????????????????????????????????????????????????????????????????
MH/T XXXX.1 —XXXX
???? —— 平均 含碳 率 , 单位 为 吨碳每 吨干 物质[tC/ (t ·dm)] 。
B
6.6.2.5 枯落物 碳储 量按 照 公 式(5 )进行 计算 :
= × ???? ································ ····························· (5 )
D OM D OM D OM
式中:
—— 枯 落物 碳储 量, 单位 为吨碳 (tC ) ;
D OM
—— 枯落 物平 均单 位面 积 生物量 , 单 位为 吨干 物质 每公顷[(t ·dm )/ha];
D OM
???? ——平 均含 碳率 ,单 位为 吨碳每 吨干 物质[tC/ (t ·dm)] 。
D OM
注: 平均含碳率可 使用默认值0.5 tC/ t · d m 。
6.6.2.6 枯死木 碳储 量按 照公 式(6 )进行 计算 :
= × ???? ································ ······························· (6 )
DM DW DW
式中:
—— 枯 死木 碳储 量, 单位 为吨碳 (tC ) ;
DM
—— 枯死 木 平 均单 位面 积 生物量 , 单 位为 吨干 物质 每公顷[(t ·dm )/ha];
DW
???? ——平 均含 碳率 ,单 位为 吨碳每 吨干 物质[tC/ (t ·dm)] 。
DW
注: 平均含碳率可 使用默认值0.5 tC/ t · d m 。
6.6.3 碳足迹 计算
按照 公 式(7) 计算 航空 燃 料产品 碳足 迹:
∑ (???? × × ) + ∑ (???? × ) + ∑ ( )
m i m in n mi i n

= + ································ (7 )
j
×1000
式中:
—— 航空 燃料 的产 品碳 足 迹,单 位为 克二 氧化 碳当 量每兆 焦(gCO2e/MJ );
???? —— 第m 种活 动消 耗的 第i 种原辅 料或 能源 的量 , 单 位根据 具体 排放 源确 定 ;
m i
???? ——与 第m 种活 动 消 耗的 第i种原 辅料 或能 源 对 应的 第n种温 室气 体 排 放因 子 , 单 位与 消 耗的 单
m i n
位与原 辅料 或能 源的 量 相 匹配;
——第n种 温室 气体 的GWP100 ;
n
—— 第i种 消耗 的原 辅料 或能源 对应 的产 品碳 足迹 , 单位与 消耗 的单位 与 原辅 料或能 源的 量 相
i
匹配 ;
—— 第n种 温室 气体 清 除量, 单位 为千 克二 氧化 碳当量 每吨 (kgCO2e/t );
n
—— 航空 燃料 低位 发热 值,单 位兆 焦每 千克 (MJ/kg);
—— 第j类 土地利用变 化引起的 碳储量变 化产生的温室气 体排放量 ,单位为克二氧 化碳当 量
j
每兆焦 (gCO /MJ ) 。
2e
6.6.4 数据质 量评 估
按照附录B 分别 评价 各阶 段 碳足迹 结果 ,分数 记为f 。
按照公 式(8) 计算 贡献 度 :
= × 10 0 % ································ ································ · (8 )
式中:
—— 不 同阶 段碳 足迹 的 贡献度 ;
—— 每 个阶 段的 碳足 迹, 单位为 克二 氧化 碳当 量每 兆焦(gCO /MJ ) ;
2e
u
—— 产品 碳足 迹。

将各阶 段碳足 迹的f 值乘 以 对应的RA ,所 得值 加和得到 数据 质量总分F, 根据F 分值高 低将碳 足迹 数
据质量 分为5个 级别 (见 表1)。
表1 评价级 别
总分 分级
F ≥80 一级
80 >F ≥60 二级
6
????
????
????MH/T XXXX.1 —XXXX
总分 分级
60 >F ≥40 三级
40 >F ≥20 四级
20 >F 五级
7 评价报告
依据本 文件 规定 的评 价 方 法编制 评价 报告 (见 附录C ),包 括但 不限 于以 下内 容 :
—— 航 空 燃料 、 原料 或中 间 产品 的 描述 、 功能 单位 与 基准 流 、 系 统 边界 、取 舍 准则 、 主要 过程和
上 游 数据 库背 景过 程以 及整 体 的 数 据代 表性 ( 国家/地区、年 份、 技术 代表 性) 等 基本 情况 ;
—— 供 应 链上 游 主要 过程 的 企业 信 息、 过 程生 产技 术 描述 、 过程 消 耗与 排放 数 据表 以及 数 据来源
与处理 等 ;
—— 主要原料 的 相关 特性 , 例如 农 业产 量 、低 热值 、 水分 含 量、 糖 、淀 粉、 纤 维素 、 半纤 维素、
木质素 、植 物油 或任 何其 他能量 载体 含量 等重 要参 数 ;
—— 说明采 用的 数据 库和 次级 数据的 来源 ,以 及国 家/ 地 区、年 份和 技术 代表 性的 匹配性 ;
—— 产 品 生命 周 期碳 足迹 结 果、 主 要温 室 气体 种类 的 占比 、 生命 周 期各 阶段 碳 足迹 及 贡献 度 、数
据质量 评估 结果 、主 要假 设和局 限性 等内 容。
在特殊 情况 下, 因 未预 见 到的局 限性、 制约 或额 外 信息, 可 对评 价内 容 作 修 改, 应记 录这 些修
改及解 释。

7 MH/T XXXX.1 —XXXX

A
B
附录A
(资料 性)
直接土 地利 用数 据收 集计 算表 ( 示例 )
表A.1 给出 了 开 展航 空燃 料 生命周 期碳 足迹 评价 时收集 的直 接土 地利 用变 化数 据 。
表 A.1 直 接土 地利 用数 据 收集计算 表 (示 例)
作 物的产量 (t )
地 上生物量
平 均单位面 积地上 平 均碳含量 碳 储量 数据
植 被类型 面 积(ha ) 备注
生 物量 (t.d.m/ha ) (tC/t.d.m) (tC) 来源
乔木林地上部


灌木林地上部




地 下生物量
平 均单位面 积地下 平 均碳含量 碳 储量 数据
植 被类型 面 积(ha ) 备注
生 物量 (t.d.m/ha ) (tC/t.d.m) (tC) 来源
乔木林地下部


灌木林地下部



枯 落物生物 量
枯 落物 平均 单位面
平 均碳含量 碳 储量 数据
类型 面 积(ha ) 积 生物量 备注
(tC/t.d.m) (tC) 来源
(t.d.m/ha)
落叶
树枝

枯 死木生物 量
枯 死木 平均 单位面
平 均碳含量 碳 储量 数据
类型 面 积(ha ) 积 生物量 备注
(tC/t.d.m) (tC) 来源
(t.d.m/ha)
落叶
树枝

基 准线土地 信息
土 壤有机碳 (gC/ha)
基 准 线 土 地 使 用 相 关 的 单

位 面积碳储 量 (gC/ha)
碳 足迹(kgCO2e/t)
碳 足迹(gCO2e/MJ )
填表
数 据统计期 间 填 表人
日期
注: 表格中斜体字为填写示例,根据单元过程实际情况修改。
B
C
8 MH/T XXXX.1 —XXXX
C
D
附录B
(规范 性)
航空燃 料生 命周 期碳 足迹 结果评 价表
开展航 空燃 料生 命周 期碳 足迹评 价时 ,应 针对 各阶 段按照 表B.1 进 行结 果评 分 。
表 B.1 航空 燃料 生命 周期 碳足迹 结果 评价 表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分值 结果
识别全部种类和数量 10
识别80%及以上种类和数量 8
原辅料和能源(10 )
识别50%及以上种类和数量 5
其他情况 0
识别全部种类和数量 10
识别80%及以上种类和数量 8
产品、 共生产品、 废弃物和残留 物 (10 )
完整性(30 )
识别50%及以上种类和数量 5
其他情况 0
识别全部类型和数量 10
识别80%及以上种类和数量 8
温室气体排放(10 )
识别50%及以上种类和数量 5
其他情况 0
A 和B 完全一致且在相同国家 10
A 和B 完全一致但在不同国家 8
碳足迹数据使用的技术 (A ) 与实际使
A 和B 相似且在相同国家 6
用的技术(B )符合情况(10)
A 和B 相似但在不同国家 4
其他情况 0

全部在3 年以内 10
50%以下超过3 年未到10 年 8
50%及以上超过3 年未到10 年 6
代表性(30 ) 使用的背景数据发布时间(10)
50%以下超过10年 4
50%及以上超过10年 2
其他情况 0

A 和B 完全一致且在相同国家 10
A 和B 完全一致但在不同国家 8
碳足迹数据背景过程 (A ) 应用与实际
A 和B 相似且在相同国家 6
过程符合(B )情况(10)
A 和B 相似但在不同国家 4
其他情况 0

全部使用初级数据 10
80%及以上使用初级数据 8
原辅料、能源、产品、共生产品、废 50%及以上使用初级数据 6
准确性(30 )
弃物和残留物使用的数据类型(10 ) 30%及以上使用初级数据 4
30%以下使用初级数据 2
未使用初级数据 0



9 MH/T XXXX.1 —XXXX
表B.1 航空 燃料 生命 周期 碳足迹 结果 评价 表 ( 续)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分值 结果

全部一致 10
80% 及以上一致 8
初级数据统计口径与过程边界的一致
50% 及以上一致 5
性(10 )
30% 及以上一致 3
其他情况 0

准确性(30 )
全部为国家认可或IPCC 公布 10
80% 及以上为国家认可或IPCC 公布 8
50% 及以上为国家认可或IPCC 公布 6
排放因子来源(10 )
30% 及以上为国家认可或IPCC 公布 4
30% 以下为国家认可或IPCC 公布 2
全部为其他来源 0

提供全部数据来源的有效证据 10
提供80%及以上数据来源的有效 证据 6
可追溯性(10 ) 数据的可追溯性
提供50%及以上数据来源的有效 证据 3
其他情况 0
总计(f )


10 MH/T XXXX.1 —XXXX
D
E
附录C
(资料 性)
航空燃 料碳 足迹 评价 报告 模板( 示例 )
一、基本信息
被评价 方 地址
联系人 联系方 式
评价机 构 地址
联系人 联系方 式
编制人 编制日 期
审核人 批准人
二、评价内容
产品信 息
功能单 位与 基准 流
评价周 期
系 统边 界 、 单元过 程的
定 性和 定量 描述 ( 绘制
系统边 界图 )
三、评价过程
数据收 集程 序
取舍准则
各 单元 过程 的数据 清单
及来源
数据缺 失情 况及 处理
分 配规 则(对 采用 的分
配 规则 和使 用的分 配系
数进行 说明 )
计算
四、评价结果
产品生 命周 期碳 足迹
主 要温 室气 体种类 的占

各阶段 碳足 迹及 贡献 度
评 价结 果的 时间、 地理
和技术 代表 性
数据质 量评 价
主要假 设和 局限 性

11 MH/T XXXX.1 —XXXX

参考文 献
[1] GB/T 24025 环 境标 志和声 明 Ⅲ型 环境 声明 原则和 程序
[2] GB/T 24040 环 境管 理生命 周期 评价 原 则与 框 架
[3] GB/T 24044 环 境管 理生命 周期 评价 要 求与 指 南
[4] GB/T 32150 工 业企 业温室 气体 排放 核算 和报 告通则
[5] ISO 14064-2 Quantify, monitor and report emission reduction and removal enhancement
[6] ISO 14067 Greenhouse gases-Carbon footprint of products-Requirements and guidelines
for quantification and communication
[7] PAS 2050 Specification for the assessment of the life cycle greenhouse gas emissions
of goods and services
[8] AR6 synthesis report :Climate change 2023
[9] CORSIA Methodology for calculating actual life cycle emissions values
[10] Greenhouse gas protocol

12
献花(0)
+1
(本文系奔跑在成长...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