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BOC酸酐的脱保护方法及案例
2024-07-29 | 阅:  转:  |  分享 
  
Boc保护基专题上:Boc的引入、去除、机理、杂质谱一、Boc的引入氨基酸上Boc,一般采用Boc2O/NaOH条件,溶剂一般选择THF/水
,叔丁醇/水。二氧六环/水虽好,毒性大,不选择。对水敏感的氨基衍生物,一般采用Boc2O/有机碱/MeOH等条件,溶剂也可以选择T
HF,DMF等。对水不敏感的氨基衍生物,一般采用Boc2O/无机碱/MeOH和水等条件,溶剂也可以选择THF,DMF等。一般情况下
,无论从成本角度还是反应产生杂质角度,无机碱优于有机碱。芳香胺和酰胺等的亲核性较弱,一般采用Boc2O/DMAP/THF或者乙腈等
条件,不能采用醇类溶剂或者有羟基存在,因为DMAP下,长时间,羟基也会和参与上Boc反应。另外对于伯胺,通过DMAP的使用可以定量
上两个Boc。吲哚环上Boc,可以采用芳香胺上Boc的条件。有些特殊的结构(头孢),可以采用三光气和叔丁醇条件,不是工艺的首选。过
量Boc去除反应中加了过量的Boc酸酐,怎么办?如果产品容易结晶分离,分离去除。如果产品是油,很难通过浓缩或者高沸点溶剂带蒸去除,
如果此时一定要去除,根据分子结构,体系中加入一些N,N-二甲基乙二胺,和过量Boc反应后用稀酸除去,类似缩合剂EDCI的去除。也可
以根据成本,少加Boc酸酐。直接采用酸洗不推荐,风险高。破坏实验由于Boc对酸敏感,合成工艺优化过程中用到酸洗或酸溶解等操作时,一
定要做破坏性试验,研究延长时间的稳定性。Boc的去除酸性,碱性和中性均能脱Boc,工艺一般选择酸性,如果Boc很难在酸性中脱除,设
计路线时应该考虑其他保护基,而不是选择很少见的脱除方式,面临成本和风险问题。??脱Boc机理和杂质谱脱Boc反应的公认副产物是二氧
化碳和异丁烯气体,一般不会对API的质量产生影响,但是有些副产物会影响API的杂质谱。脱Boc试剂和溶剂发生反应,产生潜在致突变杂
质(PMI),这些杂质限度低,非常挑战分析方法。脱Boc产生的叔丁基碳正离子和体系中的试剂或溶剂反应,产生中低沸点的杂质,甚至可能
和底物反应,产生杂质。酸性脱N-Boc杂质谱分析酸性脱Boc的机理如下图:酸性条件下,叔丁氧羰基质子化,释放二氧化碳,得到产物胺和
叔丁基碳正离子(1),叔丁基碳正离子会转化成异丁烯(2)。根据机理,叔丁基碳正离子被谁捕获,就会产生相应的杂质,捕获试剂决定了杂质
谱信息。体系有水会产生叔丁醇。体系有甲醇会产生甲基叔丁基醚。盐酸会产生氯代叔丁烷。用其他试剂有目的地捕获叔丁基碳正离子,会减少挥发
物异丁烯排放,减少环境污染,产生对应杂质(3,a,b,c)。BMS公司,制备化合物26时,产生醚化杂质27,底物羟基和叔丁基碳正离
子反应,抑制杂质27的最好办法是加入水,水更多参与捕获叔丁基碳正离子。TMSI脱Boc杂质谱分析中性脱Boc条件一般采用路易斯酸,
以TMSI为例,机理如下:根据机理,杂质谱包括:碘代叔丁烷(100度)、异丁烯、二氧化碳。甲醇处理会产生MeOTMS(58度);如
果TMSI过量,用甲醇处理还会产生碘甲烷和三甲基硅醇(100度)。乙腈做溶剂会产生TMSOTMS(100度)。叔丁醇钠脱除伯胺Bo
c杂质谱推测机理如下:根据机理,推测会产生脲杂质,脱Boc产物胺和中间态异氰酸酯反应成脲。潜在致突变的杂质(PMI)采用氯化氢,如
用醇做溶剂,需要研究卤代烃(氯化氢和醇反应)杂质。此时优选甲醇和乙醇,因为氯代甲烷,氯代乙烷有公开的限度数据。一般情况下,氯化氢气
体相比盐酸更容易和醇反应,含水越多越不利于反应。采用甲基磺酸,对甲苯磺酸,硫酸,如用醇做溶剂,需要研究磺酸酯(磺酸和醇反应)杂质。
参考文献Organic Process Research & Development 2005, 9, 39-44J. Org.
Chem. 2014, 79, 11792?11796J. Org. Chem. 2009, 74, 4068–4079二、Boc
保护基专题:脱Boc案例,酸性、中性、碱性无机酸用于脱Boc的无机酸主要有盐酸、氯化氢有机溶液、硫酸和磷酸。其中,盐酸和氯化氢有机
溶液的使用占绝对优势,目的不同两者的使用情况不同:合成分子角度相比盐酸,氯化氢有机溶液含水量低,可用于怕水的底物,同时产物分离操作
简单,产物从氯化氢有机溶液中直接析出,或者直接浓缩。工业生产角度尽管氯化氢有机溶液在产物分离方面有优势,但是氯化氢有机溶液的来源、
运输和保存不如盐酸。如果自己制备,涉及通气管道的选择,设备的防护,标定浓度等问题。产物盐酸盐从氯化氢有机溶液析出后,分离过程对离心
机的腐蚀性大,需经处理降低氯化氢浓度;干燥过程,滤饼中残留氯化氢也会腐蚀设备。具体案例分享案例1:Org. Process Res
. Dev.?2004, 8, 330-340氯化氢有机溶剂脱Boc,产物分离看似简单,实际有时候不如浓盐酸方便。诺华公司,初期用
氯化氢二氧六环溶液脱Boc制备化合物4,后改为氯化氢乙酸乙酯溶液,后处理阶段需要浓缩出氯化氢气体,才能分离出化合物4。后期从安全和
设备角度,避开氯化氢气体,采用浓盐酸甲苯体系,产物直接从体系析出,收率93%以上,规模63kg。案例2:Org. Process
Res. Dev.?2004, 8, 945?947氯化氢有机溶剂脱Boc,气体残留,干燥过程腐蚀设备。礼来公司,初期采用氯化氢乙
酸乙酯脱Boc制备化合物1,放大过程滤饼中残留的氯化氢气体影响操作人员进行物料转移,干燥过程腐蚀设备。而且存在乙酸乙酯水解问题。后
期,采用2eq.浓盐酸丙酮条件,25kg规模,92%的收率,设备损害小。案例3:Org. Process Res. Dev.?20
04, 8, 330-340硫酸具有氧化性,很少用于脱Boc反应,但有时会收获令人意外的结果。诺华公司,研究制备化合物7时,初期采
用氯化氢乙酸乙酯溶液,小试没有发现问题,放大过程产生了分子内关环杂质(IV),收率仅有50%。而后改用三氟乙酸甲苯溶液,尽管收率很
高,但是产生了其他杂质,同时三氟乙酸腐蚀性强,不利于放大操作。最后,采用50%的硫酸甲苯溶液,得到了非常理想的结果,收率达到87.
3%?案例4:Org. Process Res. Dev.?2005, 9, 466-471磷酸属于中强酸,对于在强酸环境下容易消
旋或者降解的底物,选择性更好。辉瑞公司,研究化合物3的脱Boc反应时,先采用三氟乙酸体系,后使用对甲苯磺酸乙酸乙酯体系,最后选择8
5%磷酸甲苯体系,放大到25kg。如果使用强酸就会产生内酯醇氧旁边的碳发生差向异构化。?基于以上研究结果,辉瑞公司发表了一篇文章,
J. Org. Chem. 2006, 71, 9045-9050,专门研究了相对温和条件下,85%磷酸脱Boc的一系列反应,包括
N-boc,叔丁酯和叔丁醚。小结尽管磷酸,硫酸和氯化氢的有机溶剂均能脱除Boc,但是从工业生产角度,盐酸仍是首选,有时需关注氯离子
腐蚀不锈钢设备问题;磷酸脱Boc温和有选择性,有时需考虑原料药磷酸盐残留分析检验问题。有机酸用于脱Boc的有机酸主要有三氟乙酸、甲
基磺酸和对甲苯磺酸。有机酸使用频率不如盐酸,但是,对于无水体系,有机酸的优势明显;尤其对盐酸盐容易吸潮的底物,优势更明显。有机酸盐
溶解度明显不同于盐酸盐,有利于结晶分离纯化的选择性。三氟乙酸沸点低,72度,容易浓缩去除;但是价格贵,腐蚀性强,限制其工业化的使用
。液态的甲基磺酸分子量小,固态的对甲苯磺酸分子量大,成盐结晶方面后者优于前者,自身残留方面前者优于后者,PMI方面前者优于后者。案
例1:Org. Process Res. Dev. 2020, 24, 2814?2829Biogen公司,制备化合物9时 ,初期
采用对甲苯磺酸在甲醇中脱Boc,收率和纯度都很好,但是后处理繁琐,残留的对甲苯磺酸不容易去除;另外还需开发对甲苯磺酸甲酯(PMI)
低限度的分析方法。基于以上问题,开发盐酸/异丙醇条件,收率虽很高,但是杂质去除能力不如对甲苯磺酸盐,需要再次重结晶。经优化,最后采
用1.3eq.甲基磺酸,3vol.乙腈体系,35-45度反应,解决了盐酸和对甲苯磺酸面临的问题。案例2:Vol. 13, No.
6, 2009 / OPRDBMS公司,研究化合物3脱Boc时,先采用盐酸,但是盐酸盐吸湿性强,不利于放大操作和贮存。后期采用1.
3eq.甲基磺酸/异丙醇体系,产品物理性质良好,利于放大。无水体系不利于叔丁基碳正离子转化成叔丁醇,减少异丁烯的排放,为了更好的控
制体系中副产物二氧化碳和异丁烯的释放,选择60度下,滴加甲基磺酸。205kg规模,收率94%。因异丙醇的使用,研究了甲基磺酸异丙酯
杂质(PMI)。案例3:OPRD,2005, 9, 466-471和J. Org. Chem. 2005, 70, 5869-58
79两个对甲苯磺酸脱Boc的案例如下,可以借鉴的是,脱Boc可以在乙酸乙酯、MIBK或者丙酮中进行,可以降低形成磺酸酯PMI的风险
。小结盐酸是工业化脱Boc首选,如盐酸盐具有吸湿性,此时可选有机酸。对于怕水体系,优选有机酸,不推荐氯化氢气体使用甲醇,乙醇,异丙
醇等小分子醇做溶剂时,需要考察研究,氯代烷烃(盐酸和醇反应),磺酸酯(磺酸类包括硫酸和醇反应)等潜在致突变杂质(PMI)。中性脱B
oc路易斯酸,中性条件脱N-Boc可用于对酸敏感的底物和有选择性需求的底物,一般包括TMSX(Br,I,OTf),高氯酸镁以及溴化
锌等,溶剂一般选择乙腈或者二氯甲烷。两性离子化合物水溶性好,难从水中分离,工艺挑战性大,尤其有些两性离子化合物热稳定性不好,例如M
K-7655的稳定性pH值范围很窄(pH 4?8),常规酸条件,不能实现N-Boc的高效脱除。中性温和的TMSX用于两性离子化合物
的脱boc,不仅有助于目标物稳定,还有助于从有机溶剂中直接分离。案例1:J. Org. Chem. 2014, 79, 11792
?11796Meck公司,初期采用四氟硼酸乙醚脱N-Boc制备MK-7655,后处理繁琐,收率低。研究人员经大量的试验筛选,TMS
Cl不反应,TMSBr转化率低,TMSOTf转化率高,但是API会降解,最后选择TMSI脱N-Boc,并对溶剂和TMSI用量做了优
化,entry10条件,乙腈为溶剂,反应速率快,分离简单,收率高(93%)。反应过程及副产物如下图3,化合物2在TMSI作用下,形
成N-(CO2TMS),释放二氧化碳得到MK-7655,反应除了产生二氧化碳,还会产生TMSOTMS(沸点100度),异丁烯,碘代
叔丁烷(沸点100度)和碘化氢。案例2:J. Org. Chem. 2010, 75, 7626–7635研究人员用TMSI方法研
究了其他一些列两性离子化合物脱Boc。案例3:Synth. Commun., 1989, 19, 3139其他路易斯酸试剂如TMS
OTf和高氯酸镁以及溴化锌,可用于多Boc保护基的选择性脱除,对于小分子合成很有用,工艺优化用的少。小结:1:TMSI为主的中性脱
Boc可用于对酸敏感化合物的脱Boc,副产物大都是气体和稍高沸点的液体,容易去除,采用有机溶剂,容易实现产物的直接分离。2:TMS
I的价格贵,根据Merk筛选数据,可以尝试TMSBr加碘化钠条件。碱性脱Boc对试剂和设备要求不高的Boc保护基是有机合成中的常客
。基于Boc对酸的敏感性和对碱的稳定性,脱保护一般在酸性条件下进行,碱性和中性脱Boc的案例很少。如果底物对酸敏感,不能采用酸性条
件脱保护,路线设计过程就应选择其他保护基,避免研究后期的烦恼。如果必须面临这种情况,叔丁醇钠(钾)可能会帮你摆脱烦恼。2003年,辉瑞研发人员发表了一篇文章Tetrahedron Letters 45 (2004) 905–906,叔丁醇钠在四氢呋喃体系中,可以脱除有活泼氢的N的Boc保护基,机理如下图1。图1:来源Tetrahedron Letters叔丁醇钠脱质子后,离去叔丁醇负离子后形成异氰酸酯中间态,有水存在下产生亚稳态氨基甲酸,释放二氧化碳后,高收率的完成下图2中化合物的脱保护反应。其他如氢氧化钠水溶液,碳酸钾水溶液等碱性脱除Boc的条件,基本都是碱性环境下水解酰胺机理。
献花(0)
+1
(本文系zengwenbin0...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