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2.中诊知识点汇总
2024-09-11 | 阅:  转:  |  分享 
  
人民医学网

第一 章 绪论
一、中 医诊 断的 基本 原理 (认识 基础 ) : 司外 揣内 ; 见微知 著; 以常 衡变
二、中 医诊 断的 基本 原则 (遵循 法则 ) : 整体 审查 ; 四诊合 参; 病证 结合
第二 章 望诊
一、 望神 : 神 是人 体生 命活 动的总 称 (广 义指 人体 生命 活动外 在表 现 : 生 命;
狭义指 人体 精神 活动 :精 神)
(一) 得神 、少 神、 失神 、假神 的常 见表 现及 临床 意义
得神(有神 ) :神志清楚,语言清晰,反 映灵敏,活动自如 ——正 气尚足,
病情轻 浅, 预后 良好
少神 : 精神 不振, 两目 乏神 , 面色 少华, 少气 懒言 —— 正气不 足, 精气 受损 ,
脏腑减 弱
失神(无神 ) :精亏神衰 (精神萎靡,意 识模糊) 或邪盛神乱 (神 昏请语,
躁扰不 宁)
假神 : 久病、 重病 患者, 突然 “ 回光 反照, 残灯 复 明” —— 阴 不敛 阳, 虚 阳
外越
(二) 神乱 (注 意这 几个 病的鉴 别)
脏躁—— 时 时恐 惧, 焦虑 不安, 心悸 气促 ,不 敢独 处虚证 ,心 胆气 虚, 心神 失养
狂证—— 狂 躁不 安, 胡言 乱语, 打人 毁物 ,不 避亲 疏阳证 ,痰 火扰 心
癫病—— 痴 呆表 情淡 漠 , 神识痴 呆, 喃喃 自语 ,哭 笑无常 ,悲 观失 望阴 证, 痰浊蒙 蔽心 神
痫病—— 突 然口 吐白 沫, 目睛上 视, 四肢 抽搐 ,移 时苏醒 ,醒 后如 常肝 风挟 痰上逆
二、望 面色
(一) 常色 与病 色
1.常色 : 有 胃气 ,有 神气 ——红 黄隐 隐, 明润 含蓄
(1) 主色 :面 色、 肤色—— 一生 不变 的色 泽
(2) 客色 :因 季节 、气 候 不同而 发生 正常 变化 的面 色
2.病色 :晦 暗、 暴露
(1) 善色 :虽 有异 常, 但 仍光明 润泽 —— 病轻 ,脏 腑精气 未衰
(2) 恶色 :面 色异 常, 且 枯槁晦 暗—— 病 变深 重, 脏腑精 气已 衰
《素问 ?刺 热》 分候 法: 额 为心; 鼻为 脾; 左颊 为肝 ;右颊 为肺 ; 颏 为肾
《 灵枢 ?五色》 分候法 :庭( 颜)候 首面; 阙上候 咽喉 ;阙中 (印堂 )候肺 ;阙 下(下 极、山 根)候

(二) 五色 主病 的临 床表 现及其 意义
1.赤色 :主 热证 ,亦 可见 于戴阳 证 ( 赤热 虚实 妆戴 阳)
2.白色 :主 虚证 (包 括血 虚、气 虚、 阳虚 ) 、 寒证 、 失血证 (白 寒阳 虚气 血脱 )
3.黄色 :主 脾虚 、湿 证 ( 黄主脾 虚湿 黄疸 )
4.青色 :主 寒证 、气 滞、 血瘀、 疼痛 、惊 风 ( 青主 寒瘀痛 惊风 )
5.黑色 :主 肾虚 、寒 证、 水饮、 瘀血 、剧痛 ( 黑寒 肾虚饮 痛瘀 )
三、望 形态
(一) 形体 的强 弱胖 瘦的 临床表 现及 意义
1.体强 身体 强壮 —— 气血 旺盛—— 抗 病力 强
2.体胖"肥 人湿 多” 、 “肥 人 多痰” —— 形盛 气虚
人民医学网
1 人民医学网

3.体弱 身体 衰弱 —— 气血 不足—— 抗 病力 弱
4.体瘦 “瘦 人多 火”
(二) 姿态 异常 (重 点列 举)
1.四肢 抽搐 或拘 挛, 项背 强直, 角弓 反张 —— 小儿 惊风、 痫病 、破 伤风 、子 痫、马 钱子 中毒
2.猝然 昏倒 ,不 省人 事, 口眼歪 斜, 半身 不遂 —— 中风病
3.卒倒 神昏 ,口 吐涎 沫, 四肢抽 搐, 醒后 如常 —— 痫病
4.儿童 手足 伸曲 扭转 ,挤 眉眨眼 ,嗽 嘴伸 舌, 状似 舞蹈, 不能 自制 —— 气血 不足, 风湿 内侵 所致
四、望 头面 五官
(―) 头发 肾气 、精 血
1.发黄 : 小儿 头发 稀疏 黄 软 —— 肾精 亏损 而致 ; 小 儿发结 如穗 , 枯黄 无泽 , 伴见面 黄肌 瘦—— 疳 积病
2.发白 :青 少年 白发 ,伴 有耳鸣 、腰 酸—— 肾 虚; 伴有失 眠健 忘—— 劳 神伤 血
3.脱发 : 突 然片 状脱 发为 斑秃—— 血 虚受 风; 稀疏 易落伴 腰膝 酸软 —— 肾虚 ; 头发 已脱 瘙痒 多屑——
血热化 燥
(二) 面肿 、腮 肿及 口眼 歪斜
1.面肿 :阳 水—— 外 感风 邪,肺 失宣 降; 阴水 —— 脾肾阳 虚, 水湿 泛滥
兼见面 唇青 紫, 心悸 气喘 ,不能 平卧 —— 心肾 阳虚 ,血行 瘀滞 ,水 气凌 心
2.腮肿
痄腮—— 指 一侧 或两 侧腮 部以耳 垂为 中心 肿起 ,边 缘不清 ,局 部灼 热疼 痛—— 外感 温毒 之邪
发颐—— 额 下颌 上耳 前发 红肿起 ,伴 有寒 热、 疼痛 —— 阳 明热 毒上 攻
3.口眼 歪斜
口僻—— 单 见口 眼歪 斜, 面肌患 缓健 急, 患侧 目不 能合, 不能 皱眉 鼓腮 —— 风邪中 络
中风—— 口 眼嘿 斜兼 半身 不遂—— 中 风病

(三) 目的 脏腑 归属 ,望 目的主 要内 容及 意义
1、五 轮学 说:
心—— 内外 眦的 血络 —— 血轮
肝—— 黑睛 —— 风轮
肺—— 白睛 —— 气轮
脾—— 眼胞 —— 肉轮
肾—— 瞳人 —— 水轮
2.望目 色
(1) 目赤 肿痛 : ① 白睛 色 红为肺 火或 外感 风热 ; ② 睑缘赤 烂为 脾有 湿 热 ;③ 全目 赤 肿为 肝火 、肝 经
风热上 攻 。
(2) 白睛 发黄 :黄 疸主 要 标志; ①目 眦淡 白—— 血 虚、失 血; ②目 胞色 黑晦 暗 —— 肾虚 。
(3) 黑睛 灰白 浑浊 : “ 目 生翳 ” ,邪 毒、 肝胆 火、 湿热熏 蒸、 阴虚 火炎 等因 素 。
3.望目 形态
(1) 眼球 凹陷 —— 伤津 耗 液或气 血不 足; ※若 久病 眼球深 陷, 伴形 瘦如 柴—— 脏腑 精气 竭绝
(2) 眼球 突出 —— 瘻瘤 、 肺胀、 肿瘤 (单 侧)
(3) 胞睑 漫肿 ,红 肿较 重 ——眼 丹; 风热 邪毒 或脾 胃蕴热 上攻 于目
4.望目 态
(1) 瞳孔 缩小 :可 见于 川 乌、草 乌、 毒蕈 、有 机磷 类农药 及吗 啡、 氯丙 嗪等 药物中 毒
(2) 瞳孔 散大 :可 见于 颅 脑损伤 、出 血中 风病 等, 提示病 情危 重
人民医学网
2 人民医学网

(3) 目晴 凝视 :固 定前 视 者,称 瞪目 直视 ;固 定上 视者, 称戴 眼反 折; 固定 侧视者 ,称 横目 斜视
(4) 睡眠 露睛 : 脾 气虚 弱 ,气血 不足 ,胞 睑失 养所 致。常 见于 吐泻 伤津 和慢 脾风的 患儿
(5) 胞 睑下 垂: 又 称睑 废。① 双睑 下垂 者 , 多 为先 天不足 、 脾肾 亏虚 ; ②单 睑下垂 者 , 多 见于 外 伤 。
(四) 望口 、唇 、齿 、龈 的主要 内容 及临 床意 义
1.望口
望口 口之形 色 口之动 态
表 口角流 涎—— ( 小儿 )脾 虚湿盛 ; 口张—— 虚 证( 状如 鱼口 ,但出 不入 ,则 为肺 气将 绝)
现 (成人 )中 风口 歪 口噤—— 实 证中 风、 痫病 、惊风 、破 伤风

口疮—— 心 脾二 经积 热 口撮—— 小 儿脐 风口 动胃 气虚弱

口糜—— 湿 热内 郁 口?—— 风 邪中 络, 或中 风病的 中经 络

鹅口疮 —— 感受 邪毒 ,心 脾积热 口振—— 温 病、 伤寒 欲作 汗时, 或疟 疾发 作时
口动—— 口 角掣 动不 止—— 热极 生风 或脾 虚生 风
2. 望唇
(1) 樱桃 红色 —— 煤气 中 毒
(2) 人中 满唇 反, 久病 而 人中沟 变平 ,口 唇翻 卷不 能覆齿 ,称 “人 中满 唇反 ” —— 脾气 将绝
3.望齿
(1) 牙齿 色泽
1)光 燥如 石—— 阳 明热 盛 ,津液 大伤
2)燥 如枯 骨—— 肾 阴枯 涸 ,精不 上荣 —— 温热 病的 晚期
(2) 牙齿 动态 : ① 牙关 紧 急为风 痰阻 络、 热极 生风 ; ②咬牙 齿为 热盛 动风 ; ③睡中 齿为 胃热 或
虫积 。
4. 望牙 龈
(1) 牙龈 色泽 :淡 红而 润 泽 —— 胃气 充足 、气 血调 均;淡 白—— 血 虚或 失血 ;红肿 疼痛 —— 胃火 亢

(2) 牙龈 形态 :牙 缝出 血 :痛而 红肿 —— 胃热 伤络 ;不痛 不红 微肿 —— 气虚 或肾火 伤络
(3) 牙宣 :龈 肉萎 缩, 牙 根暴露 —— 肾虚 或胃 阴不 足
(4) 牙疳 :牙 龈溃 烂、 流 腐臭血 水—— 外 感疫 痈之 邪,积 毒上 攻
(五) 望咽 喉的 主要 内容 及临床 意义
1.望咽 喉色 泽: 咽部 深红 属实热 证, 咽部 嫩红 属阴 虚证; 咽部 淡红 漫肿 ,多 由痰湿 凝聚 所致
2.望咽 喉形 态
(1) 乳蛾 : 喉 核红 肿肥 大 ,形如 乳头 或乳 蛾, 表面 或有脓 点, 咽痛 不适 一 属 肺胃热 盛, 或虚 火上 炎
(2) 伪膜 :如 伪膜 松厚 , 容易拭 去者 ,是 肺胃 热浊 之邪上 壅于 咽; 若伪 膜坚 韧,不 易拭 去, 重剥 出
血,很 快复 生者 ,为 白喉 —— 肺 胃热 毒伤 阴而 成, 属烈性 传染 病
五、望 躯体 四肢
(一) 望颈 项
1.瘿瘤 : 颈部 结喉 处有 肿 块突起 , 可随 吞咽 而上 下 移动—— 多 因肝 郁气 结痰 凝, 或水 土失 调, 痰气 搏
结所致
2.瘰疬 : 颈侧 颌下 有肿 块 如豆 , 累 累如 串珠 —— 多 由肺肾 阴虚 , 或外 感风 火 时毒 , 夹 痰结 于颈 部所 致
3.颈瘘 : 颈部 痈肿 、 凍 病 溃破后 , 久不 收口 , 形 成 管道 。 名 曰鼠 痿。 因痰 火 久结 , 气 血凝 滞, 疮孔 不

4.项强:① 项部 拘急 牵引 不舒 , 兼 有恶寒 、 发热 , 是 风寒侵 袭太 阳经 脉, 经气 不利所 致;② 项 部强 硬 ,
不能前 俯 , 兼 壮热 、 神 昏 、 抽 搐者 , 多 属温 病火 邪 上攻 , 或 脑髓 有病 ;③项 强不适 , 兼头 晕者 , 多 属 阴虚
阳亢, 或经 气不 利所 致 。
(二) 望四 肢
望四肢 重点举 例
人民医学网
3 人民医学网

四肢肌 肉萎 缩 、 枯 瘦如 柴 , 常 见于 痿证 、 鹤 膝风 等 , 多 由脾 胃虚 弱或 气血 亏 虚而致 关 节肿 大
四肢外 形
变形, 屈伸 不利 ,伴 有疼 痛、重 着, 为痹 证
小腿青 筋怒 张, 形似 蚯蚓 ,称为 “ 下 肢青 筋暴 露 ” ——多 因寒 湿侵 袭, 络脉 瘀阻所 致
四肢拘 急—— 多 因风 寒湿 热等外 邪侵 袭, 经气 不利 或精血 亏虚 、筋 脉失 养所 致
四肢动 态
四肢强 直—— 见 于破 伤风 、痫病 、中 毒等 。多 因外 邪阻络 或肝 风内 动所 致
四肢抽 搐—— 为 风动 之象 ,见于 破伤 风、 惊风 、痫 病、中 毒等
四肢震 颤—— 多 因阴 血亏 虚筋脉 失养 或饮 酒过 度所 致,也 可为 动风 先兆
手足蠕 动—— 多 为脾 胃气 虚,或 阴虚 动风 所致 邛日 虚颤阴 虚蠕
循衣摸 床、 撮空 理线 —— 为失神 之象
??
六、望 皮肤
(一) 皮肤 色泽
1.皮肤 发赤 :皮 肤突 然鲜 红成片 ,色 如涂 丹, 边缘 清楚, 灼热 肿胀 者, 为丹 毒
发于头 面者 ,名 抱头 火丹 。
发于小 腿足 部者 ,名 流火 。
发于全 身、 游走 不定 者, 名赤游 丹
发于上 部者 多由 风热 化火 所致, 发于 下部 者多 因湿 热化火 而成 ,亦 有因 外伤 染毒而 引起 者
2.皮肤 发黄 : 面 目、 皮肤 、 爪甲 俱黄 者, 为黄 疸, 多外感 湿热 、 疫 毒, 内伤 酒食, 或脾 虚湿 困, 血 瘀
气滞
(1) 黄色 鲜明 如橘 皮色 者 ,属阳 黄, 因湿 热蕴 蒸, 胆汁外 溢肌 肤而 成
(2) 黄色 晦暗 如烟 熏色 者 ,属阴 黄, 因寒 湿阻 遏, 胆汁外 溢肌 肤所 致
3.皮肤 紫黑 : 弥漫 性棕 黑 色改变 者 , 多 为黑 疸, 由 劳损伤 肾所 致 ; 周 身皮 肤 发黑亦 可见 于肾 阳虚 衰的
病人
4.皮肤 白斑 :四 肢、 面部 等处出 现白 斑, 大小 不等 ,界限 清楚 ,病 程缓 慢者 ,为白 驳风
(二) 斑疹
1.斑—— 色 深红 或青 紫, 点大成 片, 平摊 于皮 肤下 ,抚之 不碍 手, 压之 不褪 色。阳 斑、 阴斑
2.疹—— 形 如粟 粒, 色红 而高起 ,摸 之碍 手, 压之 褪色
(三) 水疱
白?—— 湿 温等 患者 皮肤 上出现 的白 色小 颗粒 ,多 由湿郁 ,汗 岀不 畅所 致
水痘—— 外 感湿 热之 邪所 致,病 在脾 、肺 二经 ,有 外感表 证, 证候 较轻 (往 往在儿 童中 传染 )
热气疮 —— 针头 至绿 豆大 小的水 疮, 有瘙 痒和 烧灼 感,好 发于 口角 唇边 鼻旁 等处
湿疹—— 浸 淫疮 , 初起 多 为红斑 , 迅速 形成 肿胀 、 丘疹或 水泡 , 继之 水泡 破 裂, 渗液 , 出现 红色 湿润
之糜烂 ,以 后干 燥结 痂, 脱后留 有痕 迹, 日久 可自 行消退
(四) 疮疡 (外 科相 关)
疮疡 表现 特点 临床意 义
患部红 肿高 大, 根盘 紧束 , 嫌热疼 痛, 未脓易 消, 已脓 易
痈 属阳证 。 多 为湿 热火 毒蕴 结, 气 血壅 滞
并能形 成脓 疡的 疾病 溃,疮 口易 敛
所致
难消 , 难 溃, 难敛, 一般指 无头 疽, 属阴 证 。 多 为气血 亏虚 ,
疽 患部漫 肿无 头 , 肤 色不 变 , 疼 痛不 己
溃后易 伤筋 骨 阴寒凝 滞而 发
疔 患部形 小如 粟 , 根 深如 钉 , 麻 木痒 痛 多发于 颜面 和手 足 因竹木 刺伤 , 或 受疫 毒, 火毒等 邪所 致
疳 患部型 小而 阔, 红肿 热痛 不甚 根浅, 脓出 即愈 因外感 火热 毒邪 或湿 热蕴 结所致


七、望 排出 物
(一) 痰、 涕
望痰 望涕
人民医学网
4 人民医学网

痰黄黏 稠, 坚而 成块 —— 热痰 清涕—— 外 感风 寒
痰白而 清稀 ,或 有灰 黑点 ——寒痰 浊涕—— 外 感风 热
痰白滑 而量 多, 易咯 出—— 湿痰 阵发清 涕, 量多 ,喷 嚏频 作 —— 鼻鼽 —— 风寒 束于 肺卫
痰少而 黏, 难于 咯出 —— 燥痰
久流浊 涕, 质稠 、量 多、 气腥臭 —— 鼻渊 —— 湿热 蕴阻
痰中带 血, 色鲜 红—— 肺 阴亏虚/肝 火犯 肺
(二) 呕吐 物
呕吐物 秽浊 酸臭 ,多 因邪 热犯胃 ,胃 失和 降所 致
吐物酸 腐夹 杂不 化食 物, 多属伤 食, —— 因暴 饮暴 食,损 伤脾 胃 ; 宿食 不化 ,胃气 上逆 所致
呕吐黄 绿苦 水, 多为 肝胆 湿热或 郁热 所致
吐血色 暗红 或紫 暗有 块, 夹杂食 物残 渣, 多属 胃有 积热, 或肝 火犯 胃, 或胃 腑素有 瘀血 所致
(三) 二便
1.望大 便: 大便 夹有 黏冻 、脓血 —— 痢疾 和肠 癌; 大便灰 白呈 陶土 色—— 黄疸
2.望小 便: 清长 见虚 寒证 ,短黄 见实 热证 ;小 便浑 浊如米 泊水 ,或 滑腻 如脂 膏 —— 尿浊
八、望 小儿 指纹 : 三 关测 轻重, 浮沉 分表 里, 红紫 辨寒热 ,淡 滞定 虚实
三关测 轻重 :风 关—— 邪 浅病轻 ;气 关—— 邪 深病 重;命 关—— 危 重; 透关 射甲—— 络 脉直 达指 端

第三 章 望舌

一、舌 诊的 原理 与方 法( 方法见 操作 ,操 作必 考)
舌质候 五脏 病变 ,侧 重血 分;舌 苔候 六腑 病变 ,侧 重气分
舌尖反 映心 肺; 舌中 反映 脾胃; 舌根 反映 肾; 舌两 侧反映 肝胆 舌可 反映 气血 津液的 盛衰
正常舌 象: “淡 红舌 ,薄 白苔 ” —— 胃气 旺盛 ,气 血津液 充盈 ,脏 腑功 能正 常
二、 望 舌质 (舌 神、 舌色 、舌形 、舌 态、 舌下 络脉 )
(一) 舌神 变化 (荣 枯) 荣舌—— 舌 色红 活鲜 明, 舌质滋 润, 舌体 活动 自如 :有神 气, 或病 情轻 浅
枯舌—— 舌 色晦 暗枯 涩, 活动不 灵便 :枯 舌为 舌无 神气
( 二) 望舌 色正 常为 淡红 舌 —— 正常 人气 血调 和的 征象
舌色 特征及 临床 意义
淡白舌 瘦薄而 白—— 主 气血 两虚 胖嫩而 白—— 阳 气不 足淡 红瘀点 —— 气滞 血瘀 所致
淡红舌 颜色淡 红润 泽、 白中 透红 —— 气 血调 和、 正常 人、 病轻者
红舌 主热证 —— 实热 或阴 虚; 舌尖红 —— 心火 上炎 ;舌 两边红 —— 肝经 有热
绛舌 舌绛红 有芒 刺—— 温 病热 入营血 (其 热传 营, 舌色 必绛)
少苔或 无苔 —— 阴虚 火旺
人民医学网
5 人民医学网

青紫舌 主血行 不畅 : 绛 紫舌 色红 ,干枯 少津 —— 热盛 血瘀 淡紫舌 色白 ,湿 润多 津—— 寒凝 血瘀
(三)望 舌形(舌 体形 状)
舌形 特征及 临床 意义
老嫩舌 老:舌 体坚 敛苍 老, 纹理 粗糙, 舌色 较暗 —— 主实 证 嫩: 纹理 细腻 ,舌 色浅 多津—— 主 虚证
胖瘦舌 胖大舌 —— 舌体 比正 常的 人大而 厚, 伸舌 满口 —— 气虚、 阳虚
肿胀舌 —— 舌体 肿大 ,舌 色鲜红 或青 紫, 甚则 肿胀 疼痛不 能收 缩回 口中 —— 心脾积 热 ; 瘦薄 舌
—— 瘦 小而 薄: 淡白 而瘦 小 —— 气血 两虚 ;红 绛而 瘦小, 少苔 或无 苔—— 阴 虚火旺
点刺舌 蕈状 乳 头肿 胀或 高突 的病 理特征 —— 高起 如剌 ,邪 热亢盛 ,或 血热 炽盛
裂纹舌 红而干 燥有 裂—— 热 盛伤 津;淡 白有 裂—— 阴 血不 足;多 津而 有裂 纹—— 湿盛
齿痕舌 舌体两 侧有 齿痕 —— 舌体 胖大舌 色淡 白伴 有齿 痕, 多为气 虚、 阳虚 ;
舌体不 胖而 有齿 痕, 舌质 嫩者多 属脾 虚、 气虚 或气 血两虚
(四) 望舌 态
(1)强 硬: 热入 心包 、 痰 浊 内阻 、 中风 先兆
(2)痿 软: 气血 两虚 、 阴 液 枯竭
(3)颤 动: 气血 亏虚 、 肝 风 内动
(4)吐 弄: 心脾 有热 、 动 风 先兆
(5)歪 斜: 肝风 内动 、 痰 瘀 阻络
(6)短 缩: 寒凝 经脉 、 热 灼 筋痿
(五)舌 下络 脉: 主要 观察 其长度 、形 态、 颜色 、粗 细、舌 下小 血络 等变 化
1.舌下 络脉 细而 短, 色淡 红,周 围小 络脉 不明 显—— 多属 气血 不足
2.舌下 络脉 淤血 证象 : 络 脉粗胀 ,或 呈青 紫、 绛、 绛紫、 紫黑 色, 或舌 下络 脉曲张
四、望 舌苔 :舌 苔为 胃气 上蒸所 形成 —— 正常 为薄 白苔
(一)舌 质的 变化 —— 主要 观察舌 苔的 厚薄 、润 燥、 腻腐、 剥落 等方 面的 改变
舌质 表现及 意义
厚薄苔 薄苔: 透过 舌苔 能隐 隐见 到舌体 的苔 , 又 称见 底苔 ——胃 有生 发之 气, 或病 邪轻浅 厚苔 : 不 能 透
过舌苔 见到 舌体 之苔 ,又 称不见 底苔 —— 主邪 盛入 里,或 内有 痰湿 、食 积
润燥苔 润苔 : 舌 苔干 湿适 中, 不 滑不燥 ; 舌面 水分 过多 , 伸舌欲 滴 , 扪 之湿 而滑 , 称为滑 苔燥 苔 : 舌 苔
干燥, 扪之 无津 ,甚 则舌 苔干裂 ;苔 质颗 粒粗 糙, 扪之糙 手, 称为 糙苔
腐腻苔 腻苔: 揩之 不去 ,刮 之不 易脱落 —— 湿浊 内蕴 、阳 气被遏 —— 主湿 浊、 痰饮 、食积
腐苔: 揩之 可去 , 或 成片 脱落—— 湿 浊壅 盛, 胃气 匮乏—— 主 浊邪 上泛 , 胃 气渐衰 之征 ※舌底光
滑者如 苔上 粘厚 一层 有如 疮脓, 则称 脓腐 苔—— 内 痈,邪 盛病 重
人民医学网
6 人民医学网

※ 舌上 生糜 点如 饭粒 ,揩 之可去 ,旋 即复 生, 揩去 之处舌 面多 光剥 无苔 :霉 苔,亦 称为 霉腐 苔
剥落苔 剥苔—— 舌 苔剥 脱后 , 复 生薄白 之苔 为邪 去正 胜, 胃气渐 复之 佳兆
舌红苔 剥阴 虚; 舌淡 苔剥 或类剥 血虚 或气 血两 虚; 镜面舌 而舌 色红 绛胃 阴枯 竭
舌色白 如镜 —— 营血 大虚 , 阳气 虚衰 ; 舌 苔部 分脱 落, 未 剥处 仍有 腻苔 —— 正气亏 虚, 痰 浊 未 化
真假苔 辨别疾 病的 轻重 与预 后: 真苔—— 病 之初 期、 中期
假苔—— 新 病出 现假 苔, 病情较 轻; 久病 出现 假苔 ,病情 危重
(二)苔 色: 主要 有白 苔、 黄苔、 灰黑 苔三 类, 临床 上可单 独出 现, 也可 相兼 出现
(1)白苔 : 主表 证、 寒证 、 湿证, 特殊 情况 下, 也可 见于热 证: 白而 干裂 如积 粉 —— 内热 伤津 ,瘟 疫
暴起
(2)黄苔 : 主里 证、 热证—— 淡黄 苔为 热轻 ,深 黄苔 为热重 ,焦 黄苔 为热 极
(3)灰 黑苔 :主 阴寒 内盛 , 或里热 炽盛 :黑 而干 燥—— 热极 津枯 黑而 滑润 —— 寒湿内 盛
五、舌 诊的 综合 分析
(一)综 合诊 查: 舌质 重在 辩脏腑 的虚 实; 舌苔 重在 辩病邪 的深 浅与 胃气 的存 亡
(二)舌 诊临 床意 义一 判断 邪正盛 衰; 区别 病邪 性质 ;辨别 病位 浅深 ;推 断病 势进退 ;估 计病 情预 后

第四 章 闻诊
—、听 声音
(一)音 哑与 失音
语声重 浊: 外感 风寒 ,肺 气失宣
金实不 鸣—— 实 证: 肺气 不宣, 清肃 失职
金破不 鸣—— 虚 证: 肺肾 阴虚, 虚火 灼金
(二)语 言 : 病 态语 言包 括 谑语 、 郑 声、 错语 、 独语 、 狂 言等 , 都 属语 言错 乱 , 是 心主 神明 功能 失常 的
表现
语言 表现 临床意 义
谵语 神识不 清, 语无 伦次 ,声 高有力 热扰神 明( 实则 请语 )
郑声 神识不 清, 语言 重复 ,时 断时续 ,声 音低 弱 心气大 伤, 精神 散乱 (虚 则郑声 )
独语 自言自 语, 喃喃 不休 ,见 人语止 ,首 尾不 续 心气虚 弱或 气郁 痰阻
错语 神识清 楚而 语言 时有 错乱 ,语后 自知 言错 虚证: 心气 虚弱 ,神 气不 足
实证: 痰湿 瘀血 、气 滞阻 碍心窍
狂言 笑骂狂 言, 登高 而歌 ,弃 衣而行 情志不 遂, 气郁 化火 ,痰 火扰神 :见 于狂 病等
言謇 神志思 维正 常, 但语 言骞 涩,舌 强不 利 多因风 痰阻 络所 致, 为中 风先兆 或后 遗症
(三) 咳、 喘、 哮
1.咳嗽 :五 脏六 腑皆 令人 咳,非 独肺 也。
实证-- 咳声 重浊 ;虚 证-- 咳声无 力声 低
人民医学网
7 人民医学网

(1) 咳声 重浊 紧闷 —— 寒 痰湿浊 停聚 ;
(2) 咳声 不扬 ,痰 稠而 黄 ——热 证;
(3) 燥咳 —— 干咳 无力 , 痰少而 粘;
(4) 湿痰 咳嗽 一—— 痰 白 量多而 易咳
※顿咳 —— 阵发 ,气 急 , 连声不 断, 终止 作; 鹭鸳 叫百日 咳
※白喉 一一 咳声 如犬 吠, 呼吸困 难
2.喘: 呼吸 困难 ,气 促, 甚则张 口抬 肩, 不能 平卧
3.哮: 呼吸 急促 ,喉 中有 痰鸣声 ,时 发时 止一 一宿 痰内伏 ,复 感外 邪
(四) 呕吐 、呃 逆、 嗳气 、太息
1.呕吐 —— 总由 胃气 上逆 所致 。 呕吐 是指 有声 有物 ;有声 无物 ,又 称干 呕或 “哕”
(1) 呕吐 兼高 热神 昏, 呕 吐呈喷 射状 :提 示邪 热入 营,扰 乱神 明, 病情 危重
(2) 口干 欲饮 ,饮 后即 吐 : “水 逆证 ”的 特征 ,由 饮 停中焦 所致
(3) 朝食 暮吐 或暮 食朝 吐 ,古称 “胃 反” :提 示胃 降 浊功能 受阻 ,多 见于 胃部 恶性肿 瘤
(4) 恶心 呕吐 ,兼 发热 、 右胁胀 痛、 目黄 :肝 胆湿 热证
2.呃逆 :① 实热 —— 呃声 频作、 声高 有力 ;② 虚寒 —— 呃 声低 沉、 气弱 无力
3. 嗳气: ① 食滞 胃院——嗳气 酸腐 ;②肝 气犯胃 —— 嗳气频 作与情 绪相关 ;③ 脾胃虚 弱一嗳气 低沉,
纳呆乏 力
4.太息 :长 吁或 短叹 声音 :肝气 不舒
5.少气 :是 指气 少不 足以 息,呼 吸微 弱表 浅, 声 音 低怯, 言语 无力 的症 状
二、嗅 气味
(一) 病体 之气
1.口气 : ① 秽臭 —— 胃热 ;②酸 臭一 一胃 有宿 食;③ 腐臭 —— 牙疳 或内 痈
2.汗气 : ① 汗出 腥膻 —— 湿热久 蕴;② 汗 出臭 秽—— 热毒 内盛 腋下 ;③ 汗气 膻臊—— 狐臭
3.大便 :① 臭秽 浓重 者, 为热证 或湿 热证 ; ② 大便 微有腥 臭或 臭气 不重 多为 寒证
4.小便 :① 黄赤 浊臭 多为 膀胱湿 热证 ; ② 小便 量多 色清无 臭, 多为 虚寒 证
(二) 病室 气味 :
腐臭或 尸臭 者—— 是 脏腑 败坏之 征兆
尿臊味 —— 肾衰
烂苹果 味—— 消 渴病
病室臭 气触 人—— 瘟 疫类 疾病
有血腥 味—— 多 患失 血
蒜臭气 味—— 有 机磷 中毒

第五 章 问诊
一、问 诊内 容: 明代 医家 张介宾 在《 景岳 全书 ?十 问 篇》
—问寒 热二 问汗 , 三 问头 身四问 便, 五问 饮食 六胸 腹, 七 聋八 渴俱 当辨, 九 问旧病 十问 因 , 再兼 服药
参机变 ,妇 女尤 必问 经期 ,迟速 闭崩 皆可 见, 再添 片语告 儿科 ,天 花麻 疹全 占验。
主诉—— 病 人就 诊的 主要 原因, 是疾 病的 主要 矛盾 ,是认 识和 分析 疾病 的主 要依据
二、问 寒热
(一) 恶寒 发热 :恶 寒与 发热并 见是 诊断 表证 的重 要依据 ,有 一份 恶寒 ,就 有一份 表证
寒—— 怕冷 :寒 ”加 衣被 ,近火 取暖 ,寒 热不 减—— 外邪 侵袭 ,卫 阳被 遏
人民医学网
8 人民医学网

“畏寒 ”加 衣被 ,近 火取 暖,寒 热缓 解—— 阳 气不 足 ,失 去温 煦
①恶寒 重, 发热 轻见 于表 寒证; ②发 热重 ,恶 寒轻 见于表 热证 ; ③ 发热 轻恶 风见于 表虚 证
(二) 但寒 不热 —— 只怕 冷而不 发热 ,有 虚实 之分 ,里寒 症
1.实寒 :寒 邪直 接侵 袭, 损伤机 体阳 气( 新病 ) ;
2.虚寒 :素 体阳 虚, 不能 温煦肌 表( 久病 )
(三) 但热 不寒 —— 只发 热不怕 冷, 见于 里热 证, 根据发 热的 特点 分为 三种 类型:
1.壮热 :持 续高 热, 多见 于里热 实证 ,乃 阳盛 热实 的表现 ,伴 面赤 、汗 多、 口渴多 饮
2.微热 :见 于气 虚发 热、 血虚发 热、 阴虚 发热 、气 郁发热
3.阳明 潮热 :日 晡( 下 午3~5 点) 尤甚 ,又 叫日 晡 潮热
①潮热 : 发 热象 潮水 定时, 按时而 热;② 湿 温潮 热: 身 热不扬 , 兼 头身 困重, 属湿 热蕴结 , 见 湿温 病 ;
③ 阴虚 潮热 :午 后或 入夜 低热, 又叫 骨蒸 潮热 ,多 属阴虚 火旺
(四) 寒热 往来 —— 恶寒 发热交 替而 作, 邪正 分争 在半表 半里
1.少阳 病( 不定 时) :寒 热 往来, 发无 定时 —— 外感 病达半 表半 里阶 段
2.疟疾 (定 时) :寒 热往 来 ,发有 定时 一邪 伏膜 原, 定时而 发
三、问 汗: 诊察 津液 的盈 亏,阴 阳的 盛衰 ,病 情的 轻重和 预后
(一) 表证 辨汗 :
1.表证 有汗 一一 外感 风邪 (中风 证) ;
2.表证 无汗 —— 外感 寒邪 (伤寒 证)
(二)特 殊辨 汗
自汗 : 日间 汗出 , 活 动尤 甚,兼 见畏 寒神 疲乏 力—— 气虚 或阳 虚
盗汗: 睡时 汗出 , 醒 时汗 止,兼 见潮 热额 红—— 阴 虚或气 阴两 虚
绝汗: 病情 危急 , 大 汗不 止一一 实热 证, 亡阴 、亡 阳证
战汗: 恶寒 战栗 , 表 情痛 苦,几 经挣 扎后 有汗 出—— 邪正 相争 之转 折点
(三)局 部汗 岀
(1)头 汗 —— 因上 焦热 盛、中 焦湿 热蕴 结, 湿郁 热蒸、 虚阳 上越 、进 食热 食,热 蒸于 上等
(2) 半身 汗—— 无 汗部 位 多为病 变部 位, 血运 行不 周所致 ,常 见于 中风 、痿 证和截 瘫的 病人
(3) 手足 心汗 —— 脾胃 有 关(阴 经郁 热、 阳明 燥热 、脾虚 失运 ) ; 或紧 张的 性 格有关
(4) 阴部 汗—— 指 阴部 出 汗较多 者。 多因 下焦 湿热 所致
四、问 疼痛
实:邪 气壅 盛, 阻滞 气血 、经络 ; “ 不通 则痛 ”
虚:阴 阳气 血不 足、 脏腑 经络失 于濡 养; “不 荣则 痛 ”
(一) 问疼 痛性 质
胀痛—— 气 滞; 头目 胀痛 ——肝 阳上 亢或 肝火 上炎 ;胃脘 胀痛 —— 食积
刺痛—— 瘀 血所 致
冷痛—— 寒 邪伤 阳
灼痛—— 火 邪窜 入经 络
重痛—— 湿 邪困 阻
绞痛—— 淤 血、 结石 等实 邪阻闭 气机
隐痛—— 精 气亏 损、 阳气 不足失 去温 养
掣痛—— 经 脉失 养或 经脉 阻滞
(二) 部位 疼痛 的临 床意 义
人民医学网
9 人民医学网

疼痛部位辨 病位所在 经络 疼痛性质 辨寒热虚实
前额部 连眉 棱骨 痛 阳明经 头痛 头痛连 项, 遇风 加重 风寒头 痛
侧头部 痛, 痛在 两侧 太阳 穴附近 为甚 少阳经 头痛 头痛怕 热, 面红 目赤 风热头 痛
后头部 连项 痛 太阳经 头痛 头痛如 裹, 肢体 困重 风湿头 痛
巅顶痛 厥阴经 头痛 头痛绵 绵, 过劳 则盛 气虚头 痛
全头重 痛 太阴经 头痛 头痛眩 晕, 面色 苍白 血虚头 痛
脑中痛 ,或 牵及于 齿 少阴经 头痛 脑空痛 ,腰 膝酸 软 肾虚头 痛
五、问 头身 胸腹 不适
类型 表现
头晕 头晕而 胀, 烦躁 易怒 —— 肝火上 炎
头晕胀 痛, 头重 脚轻 ,脉 弦细—— 肝 阳上 亢
头晕而 重, 痰多 苔腻 —— 痰湿内 阻, 清阳 不升
外伤后 ,头 晕刺 痛者 —— 瘀血阻 滞脑 络所 致
胸痛 胸部有 痞塞 、满 闷之 感, 又称胸 痞—— 多 与心 肺气 机不畅 有关
心悸 惊悸—— 多 因惊 恐、 祐怒 而发, 时发 时止 ,病 情轻 ,全身 情况 好
怔忡—— 心 跳剧 烈, 不能 自主, 持续 时间 较长 ,全 身情况 较差 ,病 情较 重
脘痞 嗳腐吞酸 —— 食积 胃脘
脘痞纳 呆、 呕恶 苔腻 —— 湿邪困 脾
胃脘振 水声 —— 饮邪 停胃
脘痞+ 饥不 欲食 ,干 呕—— 胃阴亏 虚; 脘痞+纳 呆呕 恶 ,苔腻 —— 湿邪 困脾
腹胀 喜按属 虚; 拒按 属实 ;若 腹胀如 鼓, 皮色 青黄 ,腹 壁青筋 暴露 者称 为鼓胀
麻木 麻木多 因气 血亏 虚、 肝风 内动, 或湿 痰瘀 血阻 络所 致,临 床应 结合 兼症 辨证
疲乏 多气血 石虚 、阳 气虚 尿、 脾虚湿 困
身重 自觉身 体沉 重, 活动 不便 —— 水 湿泛 溢及 气虚 不运
身痒 体表皮 肤痒 感—— 风 邪袭 表、血 虚风 燥、 湿热 侵袭 (风疹 、瘾 疹等 )
六、问 耳目
(一) 问 耳 聋、 耳鸣
鸣声大 —— 实证 (肝 胆三 焦之火 上扰 ) ; 鸣声 小——虚证( 肾精 亏虚 )
(二) 问目
目眩: 兼见 头晕 胸闷 ,体 倦肢麻 、恶 心苔 腻者 为痰 湿上蒙 所致 ;兼 腰痠 耳鸣 健忘者 为肝 肾不 足
(三) 目昏 、雀 盲
1.视物 不清 ,昏 暗不 明称 目昏
2.白昼 正常 ,黄 昏不 清为 雀盲—— 肝 肾亏 虚, 精血 不足, 目失 充养
七、问 睡眠
心肾不 交, 虚火 上扰 —— 烦躁多 梦, 难入 睡
(一) 失眠 :阴 不入 阳, 神不守 舍 “胃不 和则 卧不 安”
1.心脾 两虚 ,血 不养 心—— 浅睡 眠, 早醒
2.胆郁 痰扰 ,神 志不 宁—— 易惊 醒, 口苦
3.食滞 胃脘 ,上 干心 神—— 腹胀 ,难 入眠
(二) 嗜睡
人民医学网
10 人民医学网

1.饭后 易困 —— 气虚 ,阳 虚
2.易困 倦, 体胖 脘痞 —— 痰湿困 脾
3.精神 极度 疲乏 ,似 睡非 睡 —— 心肾 阳衰
八、问 饮食 口味
(一) 口渴 与饮 水
类型 表现
口不渴 寒证、 湿证
口渴多 饮 伴壮热 、口 渴喜 冷饮 —— 实热证 ,阳 明经 证
伴小便 量多 ,体 渐瘦 —— 消渴病
口渴不 多饮 湿热—— 湿 热内 困, 津液 气化障 碍, 不能 上承 于口 ,则口 干, 内有 湿邪 ,故 不渴
温病营 分证 —— 口渴 饮水 不多, 兼身 热夜 甚, 心烦 不寐, 舌红 绛
痰饮内 停—— 影 响津 液输 布,见 喜热 饮, 饮水 不多 或饮后 即吐
瘀血内 停—— 渴 但欲 漱水 不咽, 见面 色黨 黑, 肌肤 甲错者 ,因 内有 瘀血
(二) 食欲 与食 量
类型 表现
消谷善 饥 胃火炽 盛—— 多 食善 饥+ 实 热症
胃强脾 弱—— 多 食善 饥+ 大 便溏泄
饥不欲 食 胃阴不 足—— 阴 虚热 症状 ,胃有 嘈杂 ,灼 热感 ,虚 火内扰
除中 脾胃之 气将 绝, 假神 的表 现
(三) 问口 味
类型 表现 类型 表现
口淡 脾胃气 虚, 寒证 口甜 湿热蕴 脾
口苦 心火上 炎或 肝胆 火热 口酸 肝胃郁 热、 肝胃 不和
口粘腻 湿浊停 滞、 痰饮 食积 口咸 肾虚及 寒水 上泛
口涩 燥热伤 津, 或脏 腑阳 热偏 盛,气 火上 逆
九、问 二便
(一) 大便 异常
类型 表现
便次异 常 便秘: 实证 —— 邪滞 肠胃 ,腑气 不通 虚证 —— 气血 阴阳不 足, 肠失 湿润 或推 动无力
泄泻: 因脾 失健 运、 水停 肠道、 大肠 传导 失常 所致 ,有虚 实之 分
便质异 常 完谷不 化: 脾虚 、肾 虚或 食滞胃 肠
五更泄 :黎 明前 腹痛 作泄 ,泄后 则安 ,腰 膝酸 软—— 肾阳 亏虚 ,命 门火 衰 , 脾土失 温
溏结不 调 : 大便 时干 时稀 ,稠结 不爽 —— 肝郁 脾虚 ,肝脾 不调
脓血便 :大 便中 夹有 脓血 粘液痢 疾, 湿热 交阻 肠间 ,脉络 受损
排便感 异常 里急后 重—— 痢 疾, 湿热 内阻肠 道气 滞
排便不 爽—— 肝 郁乘 脾: 腹痛作 泻, 泻后 痛减
(二) 小便 异常
类型 表现
尿量异 常 尿量增 多—— 虚 寒证 、消 渴症
尿量减 少—— 实 热证 ,兼 浮肿由 于气 化不 利, 水湿 内停
人民医学网
11 人民医学网

尿次异 常 小便频 数: 湿热 迫结 下焦 或肾气 不固
癃闭: 点滴 而出 为癃 ;点 滴不出 为闭 —— 虚证 阳虚 气化无 力; 实证 为瘀 血、 结石阻 塞等
十、问 经带
经带情 况 临床表 现及 意义
经期 月经先 期—— 脾 气亏 虚、 肾气不 足, 或因 阳盛 血热 、肝郁 化热 、阴 虚火 旺
月经后 期—— 营 血亏 损、 肾精不 足, 或 因阳 气虚 衰 (虚 证) ; 气滞 或寒 凝血 瘀 , 痰 湿阻 滞 (实
证)
月经先 后不 定期 —— 肝气 郁滞, 或脾 肾虚 损
经量月 经过 多—— 热 伤冲 任;气 虚; 瘀阻 胞络
月经过 少 虚者精 血亏 少实 者寒 凝瘀 阻,痰 湿阻 滞
闭经 肝肾不 足, 气血 亏虚 ,阴 虚血燥 ,血 海空 虚; 或气 滞血瘀 、阳 虚寒 凝、 痰湿 阻滞胞 脉
痛经 经前或 经期 小腹 胀痛 或刺 痛为气 滞或 血瘀
小腹冷 痛为 寒凝 或阳 虚
经后小 腹隐 痛为 气血 两虚
崩漏 多为热 伤冲 任、 脾肾 气虚 、瘀阻 冲任
带下异 常 白带—— 脾 肾阳 虚、 寒湿 下注
黄带—— 湿 热下 注、 湿毒 蕴结

第六 章 脉诊
一、脉 诊概 说
(一 ) 脉 诊形 成的 原理 : 心脉是 形成 脉象 的主 要脏 器、 气血 是形 成脉 象的 物 质基础 、 与其 他脏 器密 切
相关
(二) 脉诊 的部 位: 《素 问 ?五脏 别论 》提 出“ 独取 寸 口”诊 法, 《难 经》 对此 有 较详细 的论 述
(三) 诊脉 方法 :
1.要领 概括 为三 指平 齐、 中指定 关, 食指 定寸 ,无 名指定 尺, 以指 目按 脉( 操作必 考)
2.脉诊 的指 法有 举( 轻) 、 按(重 ) 、 寻、 总按 、单 诊 等
3.切脉 时间 :每 手1 分钟 ,两手 以 3 分钟 为宜 ,每 次脉诊 的时 间至 少 在 50 动 。
(四) 脉象 要素 :脉 位( 寸、关 、尺 三部 有脉 ) 、 脉 数(节 律均 匀, 没有 歇止 ) 、脉形 、脉 势
二、 正常 脉象 : 一 息四 一 五至 , 不 浮不 沉, 不大 不 小, 从容 和缓 , 柔 和有 力 , 节 律一 致, 三部 沉取 有

1.胃: 脉来 从容 、和 缓、 流利 “ 脉弱 以滑 是有 胃气 ” “ 胃少 为病 ” “ 无胃 为死 ”
2.神: 应指 有力 ,节 律整 齐 “按指 下之 有条 理, 先后 秩然不 乱者 ,此 有神 之至 。 ”
3.根: 尺脉 沉取 有力 ,按 之不绝 “寸关 虽无 ,尺 犹不 绝, 如此之 流, 何忧 殒灭 。 ”
特殊的 生理 脉象 :六 阴脉 一六脉 沉细 等同 ,无 病象 反关脉 一脉 岀现 在寸 口的 背侧
六阳脉 一六 脉洪 大等 同, 无病象 斜飞脉 一脉 不出 现在 寸口 ,而从 尺部 斜向 手背
三、常 见脉 象的 特征 与临 床意义 (易 考相 似易 混淆 的脉象 )
1.浮脉 类 : 轻取 即得
脉名 脉象 主病
浮 举之有 余, 按之 不足 表证, 亦见 于虚 阳浮 越证
洪 脉体阔 大, 充实 有力 ,来 盛去衰 热盛
人民医学网
12 人民医学网

濡 浮细无 力而 软 虚证, 湿困
散 浮取散 漫而 无根 ,伴 至数 或脉力 不匀 元气离 散, 脏气 将绝
芤 浮大中 空, 如按 葱管 失血, 伤阴 之际
革 浮而搏 指, 中空 外坚 ,如 按鼓皮 亡血、 失精 、半 产、 崩漏
2. 沉脉 类 : 重按 始得 。
脉名 脉象 主病
沉 轻取不 应, 重按 始得 里证
伏 重按推 至筋 骨始 得 邪闭、 厥病 、痛 极
弱 沉细无 力而 软 阳气虚 衰、 气血 俱虚
牢 沉按实 大弦 长 阴寒内 积、 疝气 、瘾 积
3. 迟脉 类 : 一息 不足 四至
脉名 脉象 主病
迟 一息不 足四 至 寒证, 亦见 于邪 热结 聚

一息四 至, 来去 缓怠 湿证; 脾胃 虚弱 ;常 人

往来艰 涩, 如轻 刀刮 竹 精 伤 ; 血 少 ; 气 滞 ; 血 瘀 ; 夹 痰 ; 夹 食

脉来缓 慢, 时有 中止 ,止 无定数 阴盛气 结; 寒痰 血瘀 ;气 血虚衰
4. 数脉 类 : 一息 无至 以上
脉名 脉象 主病
数 热证; 亦主 里虚 证
脉来急 促, 一息 五六 至
疾 阳极阴 竭, 元气 欲脱
脉来急 疾, 一息 七八 至

数而时 一止 ,止 无定 数 阳 盛 实 热 ; 气 血 痰 食 停 滞 ; 脏 气 衰 败
动 脉短如 豆, 滑数 有力 疼痛, 惊恐
5. 虚脉 类 : 应指 无力
脉名 脉象 主病
虚 举按无 力, 应指 松软 气血两 虚
细 脉细如 线, 应指 明显 气血俱 虚, 湿证
微 极细极 软, 似有 似无 气血大 虚, 阳气 暴脱

脉来一 止, 止有 定数 ,良 久方还 脏气衰 微; 疼痛 ;惊 恐; 跌仆损 伤
短 首尾俱 短, 不及 本部 有力主 气郁 ,无 力主 气损
6. 实脉 类 : 应指 有力
脉名 脉象 主病
实 举按充 实而 有力 实证; 平人

往来流 利, 应指 圆滑 ,如 盘走珠 痰湿; 食积 ;实 热; 青壮 年;孕 妇

端直以 长, 如按 琴弦 肝 胆 病 ; 疼 痛 ; 痰 饮 ; 胃 气 衰 败 ; 老 年健 康者
紧 绷急弹 指, 状如 转索 实寒证 、疼 痛、 宿食
长 首尾端 直, 超过 本位 阳气有 余, 阳证 、热 证、 实证; 平人
人民医学网
13 人民医学网

大 脉体宽 大, 无汹 涌之 势 健康人 ;病 进
7.促、 结、 代的 鉴别
脉名 脉象 主病
促脉 数而时 止, 止无 定数 阳热亢 盛, 瘀滞 ,痰 食停 积;脏 气衰 败
结脉 缓而时 止, 止无 定数 阴盛气 结、 寒痰 血瘀 ,亦 可见于 气血 虚衰
代脉 脉来一 止, 止有 定数 ,良 久方还 脏气衰 微、 疼痛 、惊 恐、 跌仆损 伤
四、相 兼脉 与真 脏脉
(一) 相兼 脉 (注 意相 兼 病因导 致脉 的因 素, 如弦 细脉: 多见 于肝 肾阴 虚或 血虚肝 郁, 或肝 郁脾 虚等
证)
(二 ) 真 脏脉 : 在 疾病 危 重期出 现的 无胃 、 无神 、 无根的 脉象 , 表示 病邪 深 重, 元气 衰竭 , 胃 气已 败

真脏脉 的临 床意 义
1.无胃 之脉 :偃 刀脉 、转 豆脉、 弹石 脉—— 邪 盛正 衰,脏 气独 现
2.无神 之脉 :雀 啄脉 、屋 漏脉、 解索 脉—— 神 气涣 散
3.无根 之脉 :釜 沸脉 、虾 游脉、 鱼翔 脉—— 三 阴极 寒,虚 阳浮 越
五、 诊 小儿 脉:2 ?3 岁的 小儿, 脉动6?7 至为 常脉 ;5?10 岁 的小 儿, 脉 动 6 至为常 脉 ( 年小 脉 快 )

第七 章 按诊
—、按 诊的 方法 和注 意事 项:方 法主 要有 —— 触、 摸、按 、叩
二、按 肌肤 手足 的内 容及 临床意 义
(一) 按肌 肤: 诊寒 热、 诊润燥 滑涩 、诊 疼痛 、诊 肿胀、 诊疮 疡、 诊尺 肤 ( 操作中 出现 )
诊尺肤 —— 两手 肘关 节( 尺泽穴 )下 至寸 口处 的皮 肤,称 为 “ 尺肤 ”
诊察尺 肤包 括诊 察该 肌肤 的润泽 、粗 糙、 冷热 等情 况,结 合全 身症 状、 脉象 等以测 知病 情
尺肤热 甚---- 温 热病 ; 尺 肤凉, 脉象 细小----- 泄泻 , 少气; 尺肤 窅而 不起----- 风水 ; 尺 肤粗 糙如 枯
鱼之鳞--- 精血 不足
(二) 按手 足: 判断 阳气 的存亡 ,推 测疾 病的 预后
手心热 甚于 手背 —— 内伤 发热; 手背 热甚 于手 心—— 外感 发热 ; 手 足心 热—— 内伤 发热
(三) 按腹 部疼 痛、 痞满 、积聚 的要 点
按腹部 特点及 意义
疼 腹痛 腹痛喜 按, 按之 痛减 ,腹 壁柔软 者, 多为 虚证 ,常 见的有 脾胃 气虚 等 ;
痛 腹痛拒 按, 按之 痛甚 ,并 伴有腹 部硬 满者 ,多 为实 证
按之疼 痛, 固定 不移 ,多 为内有 瘀血
按之胀 痛, 病处 按此 联彼 者,为 病在 气分 ,多 为气 滞气闭
腹部压 痛 左少腹 作痛 ,按 之累 累有 硬块—— 肠 中有 宿粪
右少腹 作痛 而拒 按, 或出 现 “ 反 跳痛 ”常 见于 肠痈 等病
痞满 心下部 按之 较硬 而疼 痛者 ,多属 实证 ,多 因邪 实积 聚胃 脘 部;
按之濡 软而 无疼 痛者 ,则 属于虚 证, 多因 胃腑 虚弱 所致 。
腹部高 度胀 大, 如鼓 之状 ——鼓胀
积 癥瘕 癥积, 病属 血分 —— 肿块 推之不 移, 肿块 痛有 定处 者
聚 积聚 瘕 聚, 病属 气分 —— 肿块 推之可 移, 或痛 无定 处, 聚散不 定者
坚硬如 石—— 恶候
有波动 感—— 水臌 ; 无波 动感—— 气 臌
人民医学网
14 人民医学网

妇女妊 娠 妊娠 5 ~6 月, 胞宫 底约 与 脐平
(1) 妊娠 后腹 形明 显大 于 正常, 皮肤 光亮 ,按 之胀 满者, 多为 胎水 肿满
(2) 腹形 明显 小于 正常 , 而胎儿 尚存 活者 ,多 为胎 萎不 长

(四) 按胸 部虚 里: 虚里 (心尖 搏动 处)
正常—— 动 而不 紧, 缓而 不急
1.虚里 按之 其动 微弱 者为 不及—— 宗 气内 虚之 征, 或为饮 停心 包之 支饮
2.搏动 迟弱 ,或 久病 体虚 而动数 —— 心阳 不足
3.按之 弹手 ,洪 大而 搏, 或绝而 不应 —— 心肺 气绝 ,属于 危候
4.虚里 搏动 数急 而时 有一 止 —— 宗气 不守
(五) 按俞 穴: 按压 身体 某些特 定穴 位, 通过 穴位 的变化 来判 断内 脏疾 病的 方法
如肺病 :中 府、 肺俞 、 太 渊;肝 病: 期门 、肝 俞、 太冲; 胃病 :胃 俞、 足三 里

第八 章 八纲 辨证
一、概 述
八纲—— 指 表、 里、 寒、 热、虚 、实 、阴 、阳 八个 纲领
辨寒热 虚实 真假 时需 牢记 : 上下 不一 主从 下, 表里 不一主 从里 (手 足头 面假 ,胸腹 最为 真)
二、表 里: 表里 辩证 是辨 别病位 深浅 和病 性趋 势的 辩证方 法
(一) 表证 :指 六淫 邪气 经皮毛 、口 鼻侵 入时 所产 生的证 候, 属外 感病 的初 期阶段 临床 表现
急、浅 、轻 、短---- 发热 恶寒 , 头身 疼痛 ,舌 苔薄 白,脉 浮。 或鼻 塞流 清涕 、咽痒 ,咳 嗽
(二) 里证 :泛 指病 变部 位在内 ,由 脏腑 、气 血、 骨髓等 受病 所反 映的 证候
缓、深 、重 、长 —— 以脏 腑病为 主, 恶寒 与发 热单 独出现
(三) 半表 半里 :指 病邪 在由表 入里 过程 中的 一个 阶段, 又称 为 “ 少阳 病 ”
临床表 现: 往来 寒热 ,胸 胁苦满 或疼 痛, 心烦 欲呕 ,不欲 食, 口苦 咽干 ,目 眩,脉 弦
三、寒 热: 辨别 疾病 的性 质
(-) 寒证 :感 受寒 邪, 阴 盛或阳 虚所 表现 的证 候—— 冷、 白、 静、 稀、 润
外寒: 寒邪 入侵 肌表 所致----表寒
内寒: 寒邪 直中 脏腑 —— 实寒
自身阳 虚----- 虚寒
(-) 热证 :感 受热 邪, 阳 盛或阴 虚, 人体 功能 活动 亢进所 表现 的证 候—— 赤 、热、 动、 稠、 干
真热假 寒—— 内 有真 热, 外现假 寒: 邪热 内盛 ,阳 气郁而 不能 外达
真寒假 热—— 内 有真 寒, 外现假 热: 阴寒 内盛 ,格 阳于外 (阴 盛格 阳)
四、虚 实: 辨别 邪正 盛 衰 的一对 纲领"邪 气盛 则实 , 精气夺 则虚 ”
真虚假 实: “至 虚有 盛候 ”腹胀 急, 但时 胀时 不胀 ,(实-常 急) 腹胀 喜按
真实假 虚: “大 实有 羸状 ”默默 不语 ,时 而声 多气 粗,泄 泻而 得反 快, 不食 却思食
五、阴 阳 : 划分 疾病 的类 别----- 为 总纲 :表 、实 、 热证属 于阳 证, 里、 虚、 寒证属 于阴 证
(一) 阴证 、阳 证的 鉴别 要点
阴—— 阴证 是体 内阳 气虚 衰、阴 偏盛 的证 候
阳---- 阳证 是体 内阳 气亢 盛,正 气未 衰的 证候
(二) 阳虚 证---- 畏 寒肢 冷、小 便清 长、 面色 ? 白 、色淡 胖 苔 白滑 ,脉 沉迟 无力
阴虚证---- 两额 潮红 、五 心烦热 、潮 热盗 汗、 舌红 少津、 脉细 数
(三) 亡阳 证---- 冷 汗淋 漓,汗 质稀 淡, 神情 淡漠 ,肌肤 不温 ,手 足厥 冷, 面色苍 白, 脉微 欲绝 等
亡阴证 —— 汗热 味咸 而粘 ,如珠 如油 ,身 灼肢 温, 虚烦躁 扰, 口渴 欲饮 ,面 色赤, 脉细 数疾 等
六、八 纲辨 证间 的关 系: 证候相 兼、 证候 错杂 、证 候真假 、证 候转 化四 个方 面
(一) 证候 相兼 一表 实寒 证、表 实热 证、 里实 寒证 、里实 热证 、里 虚寒 证、 里虚热 证等
(二) 证候 错杂 —— 表里 同时受 病, 而表 现出 寒、 热、虚 、实 性质 相反
人民医学网
15 人民医学网

(三) 证候 转化 —— 表里 出入、 寒热 转化 、虚 实转 化
(四) 证候 真假 的鉴 别要 点(手 足头 面假 ,胸 腹真 )
1.寒 热真 假
真热假 寒—— 内 有真 热, 外现假 寒: 邪热 内盛 ,阳 气郁而 不能 外达
真寒假 热—— 内 有真 寒, 外现假 热: 阴寒 内盛 ,格 阳于外 (阴 盛格 阳)
2.虚 实真 假
真虚假 实—— “ 至虚 有盛 候 ”腹 胀急 ,但 时胀 时不 胀,( 实一 常急 )腹 胀喜 按
真实假 虚—— “ 大实 有羸 状 ”默 默不 语, 时而 声多 气粗, 泄泻 而得 反快 ,不 食却思
虚实的 真假 辨别----- 关 键 在于脉 象

第九 章 病因 辨证
一、六 淫辩 证
六淫辩 证 辩证特 点
风淫 临床表 现 风为百 病之 长, 其性 轻扬 开泄, 善行 数变 ,故 具有 发病急 、消 退快 、游 走不 定特点
证候
证候分 析 风邪侵 表 发热恶 寒、 汗出 、鼻 塞或 喷嚏, 咳嗽 ,咽 喉痒 或痛 ,苔薄 白, 脉浮 缓
风客肌 肤 皮肤瘙 痒, 或起 丘疹 ,或 起风团 ,此 起彼 伏, 游走 不定
风袭经 络 颜面麻 木仁 ,口 眼歪 斜, 颈项拘 急, 四肢 抽搐
风袭关 节 关节疼 痛, 游走 不定 风水 相搏: 颜面 先肿 ,继 则全 身

寒淫
临床表 现 外感寒 邪引 起的 证候 ,又 称外寒 证( 恶寒 、局 部冷 痛、苔 白滑 )
证候
伤寒证 :寒 邪伤 于肌 表: 发热恶 寒, 无汗 ,头 身疼 痛,舌 苔白 ,脉 浮紧
证候分 析
中寒证 :寒 邪直 中脏 腑( 寒邪客 肺、 寒滞 胃肠 、寒 滞肝脉 、寒 滞心 脉、 寒凝 胞宫证 等
寒邪侵 袭易 形成 寒凝 气滞 证、寒 凝血 瘀证 ,耗 伤阳 气则可 演变 成虚 寒证 ,甚 至导致 亡

暑淫 临床表 现 炎热升 散见 发热 恶热 ,汗 出多; 耗气 伤津 见口 渴喜 饮,气 短神 疲, 尿短 黄
证候 暑夹湿 邪 见 肢体 困倦 ,苔 白或黄 ;暑 闭心 神见 神昏 ,甚至 猝然 昏倒 、昏 迷、 惊厥、 抽

证候分 析 伤暑: 恶热 、汗 岀、 口渴 、疲乏 、尿 黄、 舌红 ,苔 白或黄 ,脉 虚
中暑: 发热 ,卒 然昏 倒, 汗不出 ,烦 闷, 气急 ,甚 或昏迷 惊厥 ,舌 绛干 燥, 脉濡数
湿淫
临床表 现 困重、 闷胀 、酸 楚、 腻浊 、脉濡 缓或 细等 为证 候
证候
外湿—— 肢 体困 重、 酸痛 为主, 或见 皮肤 湿疹 、瘙 痒,或 有恶 寒微 热, 病位 偏重于 体
证候分 析

内湿—— 脘腹 痞 胀、 纳呆 、恶心 、便 稀等 为主 ,病 位多偏 重于 内脏
燥淫
临床表 现 干(皮 肤, 清窍 ,肺 系)
证候
凉燥—— 恶 寒发 热, 无汗 ,头痛 ,脉 浮缓 或浮 紧等 表寒症 状
证候分 析
温燥—— 发 热有 汗, 咽喉 疼痛, 心烦 ,舌 红, 脉浮 数等表 热症 状
火淫
临床表 现 壮热, 面红 目赤 ,口 渴, 谵妄, 出血 ,痈 脓, 舌红 降
证候
火灼气 分—— 壮 热口 渴, 面红目 赤;
证候分 析
热入营 血, 迫血 妄行 —— 吐血、 血丑 血、 发疹
热扰神 明—— 发 狂;
热灼肌 肤—— 皮 肤生 痈 疡 ;
热伤津 液—— 便 秘, 尿黄
人民医学网
16 人民医学网

暑 —— 以汗 出过 多, 气阴 两伤为 损害 的一 组症 状, 治以清 暑盖 气( 清暑 益气 汤)
火 —— 以火 毒内 侵, 或灼 伤肌肤 为损 害的 一组 症状 ,治以 清热 解毒 (五 味消 毒饮)
二、情 志辨 证
喜证—— 喜笑 不 休 , 心 神 不安 , 精 神涣 散, 思想 不 集中 , 甚 则语 无伦 次, 举 止失常 , 肢体 疲软 , 脉 缓
怒证—— 烦 躁多 怒, 胸胁 胀闷, 头胀 头痛 ,面 红目 赤,眩 晕, 舌红 苔黄 ,脉 弦劲有 力
悲恐证 —— 善悲 喜哭 ,精 神萎靡 ,疲 乏少 力, 面色 惨淡; 或胆 怯易 惊, 恐惧 不安, 心悸 失眠
忧思证 —— 情志 抑郁 , 忧 愁不乐 , 表情 淡漠 , 胸 闷 胁胀 , 善 太息 , 失 眠, 心 悸, 倦怠 乏力 , 纳 谷不 馨

第十 章 气血 津液 辨证
一、气 病辨 证
气病 临床表 现
气虚证 全身功 能活 动低 下, 见神 疲、乏 力、 体倦 、脉 虚
气陷证 气虚而 升举 乏力 、清 阳下 陷 —— 气虚 证+ 脏器 下垂 : 体弱消 瘦, 气短 、腕 腹坠 胀、内 脏下 垂
气不固 证 气短, 疲乏 ,脉 虚无 力及 自汗或 二便 、经 、精 不固
气脱证 呼吸微 弱、 汗出 不止 、脉 微
气滞证 气机运 行不 畅所 表现 的证 候 —— (胀 痛, 脉弦 )胀 闷、疼 痛、 脉弦
气逆证 脾胃之 气上 逆+ 肝气 升发 太 过 —— 咳喘 或呕 吐、 呃逆
肺气上 逆—— 咳 嗽, 气喘 ,不得 平卧
胃气上 逆—— 呕 吐, 呃逆 , 嗳气
肝气上 逆—— 头 痛目 胀, 眩晕耳 鸣, 面红 目赤 ,吐 血 衄血 ,甚 至晕 厥
气闭证 突发昏 厥, 或内 脏绞 痛, 二便闭 塞, 呼吸 气粗 ,声 高,脉 沉弦 有力 等

二、血 病辨 证
血虚证 —— 眼睑 、口 唇、 舌质、 爪甲 的颜 色淡 白, 脉细无 力等
血脱证 —— 有严 重岀 血史 ,四肢 逆冷 ,舌 色枯 白, 脉微或 芤
血瘀证 —— (气 滞、 气虚 、血寒 、出 血) 疼痛 特点 为刺痛 、痛 久拒 按、 固定 不移、 常在 夜间 痛甚
血热证 —— 身热 夜甚 ,或 潮热, 口渴 ,面 赤, 心烦 ,失眠 ,躁 扰不 宁, 甚或 狂乱、 神昏 谵语
血寒证 —— 患处 冷痛 拘急 、得温 痛减 ,妇 女痛 经、 夹有血 块
三、气 血同 病辨 证 ( 气血 相兼表 现的 情况 )
气滞血 瘀证 —— 气滞 (胸 胁胀满 疼痛 )+ 血瘀 (舌 紫 暗或有 瘀点 瘀斑 )
气虚血 瘀证 —— 气虚 (面 色淡白 无华 或面 色紫 暗, 倦怠乏 力, 少气 懒言)+血瘀 (舌 淡紫, 或有 斑 点 )
气血两 虚证 —— 气虚 (少 气懒言 ,神 疲乏 力, 自汗 )+血 虚( 面色 淡白 无华 或 萎黄, 口唇 、爪 甲颜 色
淡白)
气不摄 血证 —— 各种 慢性 出血+ 气虚 (神 疲乏 力, 少 气懒言 )
气随血 脱证 —— 大量 出血+ 气脱( 气少 息微 ,冷 汗淋 漓,脉 微欲 绝或 散大 无根 )
四、津 液病 辨证
(一 ) 痰证 —— 咳 嗽痰 多 , 痰 质黏 稠, 胸 脘 痞闷 , 呕恶 , 纳 呆, 或头 晕目 眩 , 或 形体 肥胖 , 或 神昏 而
喉中痰 鸣, 或神 志错 乱而 为癫狂 痴痫 ,或 某些 部位 出现圆 滑柔 韧的 包块 等, 舌苔腻 ,脉 滑
(二 ) 饮证 —— 脘 腹痞 胀 , 泛 吐清 水, 脘 腹 部水 声 辘辘 ; 肋 间饱 满, 咳唾 引 痛; 胸闷 , 心 悸, 息促 不
得卧; 身体 、肢 节疼 重; 咳吐清 稀痰 涎, 或喉 间哮 鸣有声 ;头 目眩 晕, 舌苔 白滑, 脉弦 或滑 等
痰饮、 悬饮 、支 饮、 溢饮 四饮的 鉴别 (饮 停部 位)
分类 临床表 现 病机
痰饮—— 饮 停胃 肠 脘 腹痞 胀 , 呕 吐清 涎, 胃 中振水 音 , 肠 间水 声辘 辘 饮停胃 肠, 胃失 和降
人民医学网
17 人民医学网

悬饮—— 饮 停胸 胁 胸胁饱 满, 胀痛 ,咳 嗽, 转侧则 痛增 ,脉 弦 饮停胸 胁, 阻遏 气机
支饮—— 饮 停心 肺 胸闷心 悸, 气短 不能 平卧 饮停心 包, 阻遏 心阳
溢饮—— 饮 溢四 肢 肢体沉 重, 酸痛 ,或 浮肿 ,小便 不利 饮溢四 肢
(三 ) 水 停证 —— 头面 、 肢体甚 或全 身水 肿 , 小 便 短少不 利 , 身 体困 重, 舌 淡胖 , 苔 白滑 , 脉 濡缓 等
阳水—— 从 面部 开始 ,渐 及全身 : 外 邪袭 表, 肺失 宣 降,不 能通 调水 道
阴水---- 从 足部 开始 ,腰 以下为 : 阳 虚气 化失 司
(四) 津液 亏虚 证—— 口 、鼻、 唇、 舌、 咽喉 、皮 肤、大 便等 干燥 ,口 渴欲 饮水, 小便 短少 。

第 十一 章 脏 腑辨 证
―、心 与小 肠病 辩证
证候 辩证要 点的 常见 症状 舌、脉 表现
心气虚 心悸、 胸闷+气 虚证 (气 短 神疲, 自汗 ) 舌淡脉 虚
心阳虚 心悸怔 忡、 心胸 憋闷+阳 虚 证(畏 寒肢 冷) 舌淡胖 或紫 黯苔 白, 脉弱 或结、 代
心阳虚 脱 心悸胸 痛、 冷汗 、肢 厥+ 心 阳虚证 舌青紫 ,脉 微欲 绝
心血虚 心悸、 失眠 、多 梦+ 血虚 证 舌色淡 脉细 无力
心阴虚 心悸、 失眠 、多 梦+ 阴虚 证 舌红少 苔少 津, 脉细 数

瘀阻心 脉 刺痛 舌暗有 斑点 ,脉 细涩 或结 代

痰阻心 脉 心悸、 怔忡 、闷 痛+ 体胖 痰 多,身 体困 倦 苔白腻 ,脉 沉滑

寒凝心 脉 心胸憋 闷+ 痛剧 ,突 然发 作 ,得温 痛减+畏 寒肢 冷 舌淡苔 白, 脉沉 迟或 沉紧

气滞心 脉 瘀血证+胀 痛, 情绪 有关+ 胁痛, 善太 息 脉弦
痰迷心 窍 神志异 常+ 痰浊 证 舌苔白 腻脉 滑
痰火扰 心 神志异 常+ 痰+火盛 舌红苔 黄腻 ,脉 滑数
心火亢 盛 轻者心 烦失 眠、 口舌 生疮 ;重者 请语 狂躁 、神 志不 舌尖红 绛, 脉数 有力

淤阻脑 络 头痛、 头晕+淤 血证 舌晦暗 ,舌 质紫 黯或 斑点 ,脉细 涩
小肠实 热 小便赤 涩灼 痛+ 心火 炽盛 证 舌红苔 黄, 脉数


二、肺 与大 肠病 辩证
证候 辩证要 点的 常见 症状 舌、脉 表现
肺气虚 咳嗽无 力、 气短 而喘 、自 汗+气 虚证 舌淡苔 白, 脉弱
肺阴虚 干咳、 痰少 而粘+阴 虚证 舌红少 苔少 津, 脉细 数
风寒袭 肺 咳嗽、 咳痰 白稀 、流 清涕+ 风寒表 证 舌苔薄 白, 脉浮 紧
寒痰阻 肺 咳喘、 痰多+寒 痰证 (白 痰 、量多 易咳 ) 舌淡苔 白或 腻、 滑, 脉弦 或滑
饮停胸 胁 胸胁胀 满疼 痛、 咳喘 引痛+ 水饮内 停证 (头 目眩 晕) 苔白滑 ,脉 沉弦
风热犯 肺 咳嗽、 痰稠 色黄 、流 黄浊 涕+风 热表 证 舌尖红 苔薄 黄, 脉浮 数

燥邪犯 肺 干咳痰 少质 粘, 唇舌 咽鼻 干燥欠 润, 可见 恶寒 发热 舌红苔 白或 薄黄 ,脉 浮
肺热炽 盛 咳嗽气 喘痰 少高 热+ 火热 证 舌红苔 黄, 脉洪 数
痰热壅 肺 咳喘, 痰多 黄稠+肺热 舌红苔 黄腻 ,脉 滑数
风水相 博 突然头 面浮 肿+ 表寒 或表 热 证 舌薄白 (黄 ), 脉浮 紧( 数)
大 肠道湿 热 腹痛 、 下 痢脓 血 , 里 急后 重, 或暴 注下 泻 , 色 黄而 秽臭 舌质红 ,苔 黄腻 ,脉 滑数
人民医学网
18 人民医学网

肠 肠热腑 实 腹满硬 痛、 便秘 及里 热炽 盛见症 舌质红 ,苔 黄厚 而燥
病 或焦黑 起刺 , 脉沉数 ( 实 ) 有 力

肠燥津 亏 大便秘 结, 干燥 难下 ,口 干,或 口臭 ,或 伴见 头晕 舌红少 津, 苔黄 燥, 脉细 涩
三、脾 与胃 病辩 证


证候 辩证要 点的 常见 症状 舌、脉 表现
共见: 纳 呆腹 胀、
脾气虚 或浮肿 、或 消瘦 舌淡有 齿痕 ,脉 缓弱 或沉 细弱
便溏乏 力、 食少
脾阳虚 腹痛喜 温喜 按、 肢冷 尿少 舌质淡 胖苔 白滑 ,脉 沉迟 无力
懒言、 神 疲乏 力、
脾虚气 陷 坠胀, 脱肛 ,子 宫下 垂等 脏器下 垂 舌质淡 苔薄 白, 脉缓 弱
面色萎 黄
脾不统 血 便血、 尿血 、月 经过 多、 崩漏等 舌淡苔 白, 脉细 弱
院腹痞 闷、 纳 呆 、
湿热蕴 脾 汗出热 不解 ,肌 肤发 黄, 黄色鲜 明 舌红苔 黄腻 ,脉 濡数 或滑 数
便溏、 肢体 困重
寒湿困 脾 口淡不 渴, 肢体 浮肿 ,小 便不利 舌淡苔 白腻 ,脉 濡缓 或沉 细
胃气虚 胃痛痞 胀 气短乏 力神 疲、 胃部 按之 觉舒 舌质淡 苔薄 白, 脉弱
胃阳虚 胃院冷 痛、 喜温 喜按 ,畏 寒肢冷 舌质淡 胖, 脉沉 迟无 力
胃阴虚 饥不欲 食, 隐隐 灼痛 ,干 呕呃逆 舌红少 苔少 津, 脉细 数
胃热炽 盛 胃痛痞 胀 胃部灼 痛, 喜冷 饮, 口臭 ,牙龈 肿 舌红苔 黄, 脉滑 数
胃肠 气 滞 胀痛走 窜, 肠鸣 嗳气 苔 厚脉弦
舌 苔白 润, 脉弦 紧
寒滞胃 院 以胃脘腹部冷痛,痛 势暴 急,遇寒加聚
食滞胃 脘 冷痛, 痛剧 ,得 温则 减 , 呕吐酸 馊腐臭 舌苔厚 腻, 脉滑 或沉 实
胃痛痞 胀
四、肝 与胆 病辩 证


证候 辩证要 点的 常见 症状 舌、脉 表现
肝血虚 肝血失 养( 视力 模糊 、肢 体麻木 )+ 血虚 证 舌淡脉 细
肝阴虚 肝阴失 养( 头晕 、胁 痛)+ 阴虚内 热 舌红少 苔少 津, 脉弦 细数
肝郁气 滞 情志变 化发 病+ 胸胁 胀痛 舌苔薄 白脉 弦
肝火炽 盛 急躁易 怒、 耳鸣 胁痛+火 热 证候 舌红苔 黄脉 弦数
肝阳上 亢 肝阳上 亢+ 肝肾 阴虚 (肝 阳 盛于上 ,肝 肾阴 虚于 下) 舌红少 津, 脉弦 有力 或弦 细
热极生 风( 实热 ) 角弓反 张, 牙关 紧闭 ;高 热,烦 躁谯 语或 神昏 舌质红 绛, 苔黄 燥, 脉弦 数
肝阳化 风 ( 上实 下 眩晕欲 仆、 头摇 肢颤 , 语 言謇涩 ;头 胀头 痛, 手足
舌红苔 白或 腻, 脉弦 而有 力
虚)
麻木, 步履 不稳 ,面 赤
阴虚动 风( 虚证 ) 手足震 颤、 蠕动 ,或 肢体 抽搐+ 阴虚 舌红少 津, 脉弦 细数
血虚生 风( 虚证 ) 肢体震 颤, 麻木 ,手 足拘 急,肌 肉 瞤 动+ 血虚 舌淡苔 白, 脉细 或弱
寒滞肝 脉 肝经循 行部 位冷 痛拘 急+ 实 寒证 舌苔白 润, 脉沉 紧或 弦紧
肝胆湿 热 黄疸+ 肝经 湿热 (阴 部、 带 下黄臭 )+ 湿热 证 舌红苔 黄腻 ,脉 弦滑 数
胆郁痰 扰 胆怯、 惊悸 、失 眠、 呕恶+ 痰浊证 舌红苔 黄或 白腻 ,脉 弦滑 或数
五、肾 与膀 胱病 辩证
证候 辩证要 点的 常见 症状 舌、脉 表现
肾阳虚 共为虚 冷痛、 性欲 减退 、夜 尿多+ 阳虚证 舌淡苔 白脉 沉细 无力,尺甚
证, 见腰
肾阴虚 头晕耳 鸣+ 阴虚 证 舌红少 津, 脉细 数
腰膝酸
肾精不 足 小儿五 迟五 软, 成人 早衰 ,生殖 机能 低下 舌淡脉 弱

肾气不 固 神倦乏 力 , 小便、 精液、 带下、 胎元 不固+ 气虚 证 舌淡苔 白脉 弱
人民医学网
19 人民医学网

肾虚水 泛 水肿下 肢更 甚 、 尿少+肾 阳 虚证 舌淡胖 苔白 滑, 脉沉 细无 力
膀胱湿 热 尿频、 尿急 、尿 痛+ 湿热 证 舌红苔 黄腻 ,脉 滑数 或濡 数
六、脏 腑兼 证

证候 辩证要 点的 常见 症状 舌、脉 表现
心肾不 交 心阳亢 盛( 心烦 、失 眠)+ 肾阴虚 证+ 虚热 证 舌红少 津, 脉细 数
心脾气 血两 虚 脾气虚+心 血虚+ 气血 两虚 舌淡嫩 脉弱
肝火犯 肺 肝火炽 盛+ 肺失 清肃+ 实热 证 舌红太 薄黄 ,脉 弦数
肝胃不 和 肝气郁 结+ 胃失 和降+ 情志 抑郁、 急躁 易怒 舌淡红 脉薄 黄, 脉弦
肝郁脾 虚 肝气郁 结+ 脾气 虚+情 志抑 郁、善 太息 苔白脉 弦或 缓
心肺气 虚 心气虚 (心 悸)+肺 气虚+ 气虚证 (少 气懒 言) 舌淡苔 白, 脉弱 或结 代
脾肺气 虚 脾气虚+肺 气虚+ 气虚 证 舌淡苔 白滑 ,脉 弱
肺肾气 虚 肺气虚+肾 气虚+ 气虚 证 舌淡, 脉弱
心肾阳 虚 心阳虚+肾 阳虚 (腰 膝酸 软 、水肿 )+ 虚寒 证 舌淡紫 苔白 滑, 脉弱
脾肾阳 虚 ( 和脾 阳
脾阳虚 (完 谷不 化)+肾阳虚+ 阳 虚证 舌淡胖 苔白 滑, 脉沉 迟无 力
虚、肾 阳虚 鉴别 )
心肝血 虚 心血虚 (心 悸失 眠多 梦)+ 肝血虚+血 虚证 舌淡白 ,脉 细
肺肾阴 虚 肺阴虚 (干 咳少 痰)+肾阴虚+ 阴 虚证 舌红少 苔, 脉细 数
肝肾阴 虚 肾阴虚+肝 阴虚 (胁 肋隐 痛 )+ 虚 热证 舌红少 苔, 脉细 数

第 十二 章 六 经辨 证张仲 景《 伤寒论 》
一、太 阳病 证
提纲—— 太 阳之 为病 ,脉 浮,头 项强 痛而 恶寒
(一) 临床 表现 :恶 寒, 头项强 痛, 脉浮
(二) 太阳 本证
1.太阳 中风 证( 桂枝 汤) : 外感风 寒, 营卫 失和 —— 发热, 恶风 ,自 汗出 ,脉 浮缓
2. 太阳伤 寒证( 麻黄汤 ) :寒 邪侵袭 ,卫阳 被遏 —— 恶 寒,发 热,头 项强痛 ,体 痛,无 汗而喘 ,脉浮

二、阳 明病 证提 纲—— 阳 明之为 病, 胃家 实是 也
1.阳明 病热 证的 临床 表现 :身热 ,不 恶寒 ,反 恶热 ,汗自 出, 脉大
2.阳明 病实 证: 热传 大肠 ,与肠 中燥 屎相 结
三、少 阳病 证
提纲—— 少 阳之 为病 ,口 苦、咽 干、 目眩 也
四、太 阴病
提纲—— 太 阴之 为病 ,腹 满而吐 ,食 不下 ,自 利益 甚,时 腹自 痛
五、少 阴病
提纲—— 少 阴之 为病 ,脉 微细, 但欲 寐
六、厥 阴病
提纲—— 厥 阴之 为病 ,消 渴,气 上撞 心, 心中 疼热 ,饥而 不欲 食, 食则 吐蛔 ,下之 利不 止
七、六 经病 证的 传变
(一) 传经 :病 邪自 外侵 入,逐 渐向 里发 展, 由某 一经病 证转 变为 另一 经病 证
人民医学网
20 人民医学网

1.循经 传: 太阳 病证 → 阳 明病证 →少 阳病 证 → 太阴 病证 → 少阴 病证 →厥 阴病 证
2.越经 传: 隔一 经或 两经 以上相 传者
3.表里 传: 相互 表里 的两 经相传 者
(二) 直中 :伤 寒病 初起 不从阳 经传 入, 而病 邪直 入于三 阴者
(三) 合病 :伤 寒病 不经 过传变 ,两 经或 三经 同时 出现的 病证
(四) 并病 :伤 寒病 凡一 经病证 未罢 ,又 见他 经病 证者

第 十三 章 卫 气营 血辨证 叶天 士《外 感温 热篇》
一、 卫 分证 鉴别
发热而 微恶 风寒 ,舌 边尖 红,脉 浮数 (卫 表)
二、 气 分证 鉴别
发热不 恶寒 、舌 红苔 黄、 脉数有 力( 热证 )
三、 营 分证 鉴别
身热夜 甚 、 心烦 不寐 、 舌 绛、 脉 细数 (营 分在 阴分 )
四、 血 分证 鉴别
身热夜 甚, 昏狂 谑妄 , 斑 疹紫暗 , 出 血动 风, 舌深 绛, 脉 细数 (热 盛动 血)
五、 卫 气营 血证 的传 变
顺变: 卫分 —— 气分 —— 营分—— 血 分: 温病 由浅 入深的 演变 规律
逆变: 邪入 卫分 后, 不经 气分阶 段直 接深 入营 分、 血分—— 病 情更 加急 剧、 重笃

第 十四 章 三 焦辨 证吴鞠 通《 温病条 辨》
上焦病 证 : 肺与 心包
中焦病 证 : 大肠 、脾 胃
下焦病 证: 肝肾
1.治疗 原则 :治 上焦 如羽 ,中焦 如衡 ,下 焦如 权
2.传变 :
顺传: 上焦 手太 阴肺 经→ 中焦→ 下焦 。病 情由 浅入 深,由 轻到 重
你穿: 肺卫 →心 包。 邪热 炽盛, 病情 肿笃 ,高 热、 神昏、 肢厥 、舌 质红 绛。


白 老师 寄语 :聪明 的人 不一 定成功 ,坚 持努 力的人 一定 拿证 !


人民医学网
21
献花(0)
+1
(本文系中医针灸大...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