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高一年级第一学期第二次地理周清题附答案
2024-09-30 | 阅:  转:  |  分享 
  
地理周清题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76分)下图为“地球表层各圈层关联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 下列对图中数字②所代表的地球圈层的描述,正
确的是()A. 没有生物B. 是个无机圈层C. 主要由气体和悬浮物质组成D. 厚度很薄2. ③圈层的主要特点为()A. 地球表层生
物及其生存环境的总称B. 单独占有空间C. 连续但不规则D. 由坚硬岩石组成读“某正常地层剖面结构示意图”,完成下面两题。3. 图
示地层反映了()A. 由①到④,地层年龄越来越老B. ③地层所处的地质年代为古生代C. 由上到下,生物由复杂到简单D. ①地层反映
的古地理环境是陆地环境4. 与图示③地层所处地质年代特点相符的是()A. 裸子植物迅速发展B. 蕨类植物繁生C. 形成铁矿的重要时
代D. 被子植物大发展太阳辐射对地球表面许多地理现象和过程有着重要影响,对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意义重大。据此完成下面小题。5. 下列地
理现象的形成与太阳辐射有关的是( )①火山爆发 ②大气环流 ③水循环 ④板块运动 ⑤天然气形成A. ①②③B. ②③⑤C. ①
③④D. ②④⑤6. 太阳辐射的主要作用是( )①促进地球上水、大气运动和生物活动、变化的主要动力 ②产生“磁暴”现象的原动
力 ③人类生产、生活的主要能量来源 ④太阳内部核反应的能量来源A. ①②B. ③④C. ①③D. ②④2024年1月1日,日本本
州西岸近海海域发生7.4级地震,震源深度为59千米。读“地球圈层结构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7.此次地震的震源最可能位于(?)A.
①B.②C.③D.④8.地震发生时,甲、乙两地的震感是(?)A.乙地先感知到左右摇晃,后感知到上下颠簸B.乙地只感知到左右摇晃C.
甲地先感知到上下颠簸,后感知到左右摇晃D.甲地只感知到上下颠簸2022年10月9日,意大利斯特龙博利火山喷发,现场喷出滚滚浓烟,大
量熔岩流出(如下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9.喷发出来的火山灰物质在地球圈层中迁移的顺序是(?)A.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岩石圈B.
岩石圈→大气圈→水圈、生物圈C.水圈、生物圈→大气圈→岩石圈D.水圈、生物圈→岩石圈→大气圈10.图中包含的各圈层(?)A.有明确
的界面B.不断地进行着物质和能量的交换C.独立发展变化D.物质运动的能量均来自太阳辐射下图1为浙江某校陈列馆的菊石化石(产地为非洲
马达加斯加,距今1.5-2.0亿年左右)。下图2为地质年代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11.该菊石生物出现的地质年代是(?)A.元古宙B
.古生代C.中生代D.新生代12.下列地球演化历史特点,发生在该菊石生物出现的地质年代是(?)A.海生无脊椎动物繁盛B.出现海绵等
多细胞生物C.是重要的造煤时期D.被子植物大发展的时期下图是某同学绘制的“地质年代特征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3.按由老到
新的年代顺序是(?)A.蕨类植物—被子植物—裸子植物B.造山运动—联合古陆—大陆漂移C.两栖动物—爬行动物—哺乳动物D.新生代—中
生代—古生代14.地质史上重要的成煤时期及可能的环境特点是(?)A.太古宙—温暖湿润B.早古生代—寒冷干燥C.晚古生代—火山频发D
.中生代—森林茂密下图为河流地貌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5. 图示河流地貌形成原因,主要是( )A. 流水侵蚀和堆积作用B
. 风力搬运作用C. 流水溶蚀作用D. 风化作用16. 图乙所示地形剖面对应图甲中的( )A. ①②B. ②③C. ①③D.
①④在河谷两侧分布有洪水不能淹没的阶梯状地形称为河流阶地,一般大江大河的两岸常出现多级阶地。下图为某河流阶地剖面图。读图完成下面小
题。17.图中最先形成的是(?)A.三级阶地B.二级阶地C.一级阶地D.河漫滩18.在某一级阶地形成过程中,地壳运动的方向是(?)
A.保持稳定B.垂直下沉C.水平张裂D.垂直上升19.早期人类遗址多出现在河流阶地,最主要的原因是(?)A.水运便利B.气候湿润C
.军事防御D.适宜农耕二、综合题(24分)学完“地球的宇宙环境”,某同学整理自己的学习作品,并提出一些问题,以期更深刻的从时、空角
度认识地球。阅读相关作品,回答下列问题,帮助这位同学完成整理任务。(18分)活动一:读图a太阳系模式图、图b地球圈层结构示意图和图
c四大圈层联系示意图,从空间角度看地球。(1)据图a和所学知识,说出地球上有生命存在的条件。(10分)(2)图b中存在一处明显错误
,请更正过来,(2分)并描述错误名称的范围。(2分)并描述大气圈、水圈、生物圈与岩石圈之间的关系。(4分)活动二:读地球动物演化示
意图,从时间角度看地球。(3)读上图可知,地质历史时期动物演化的特点是什么?据此你得到什么启示?(6分)周清答案【答案】1. C2
. A【解析】【1题详解】由图中各圈层之间的关系可知,①提供水蒸气,为水圈;②提供二氧化碳等气体和降水,为大气圈;③提供有机物,并
产生氧等气体,为生物圈;④提供矿物质和无机盐,为岩石圈。图中数字②所代表的地球圈层(大气圈)主要由气体和悬浮物质组成,C正确;大气
层存在生物,是一个有机圈层,大气层厚度较大,排除ABD。故选C。【2题详解】根据上题可知,③圈层是生物圈,是地球表层生物及其生存环
境的总称,A正确;占据大气圈底部、水圈的全部、岩石圈的上部,不单独占有空间,B错误;是不连续的圈层,C错误;由坚硬岩石组成的是岩石
圈,D错误。故选A。【答案】3. C4. A【解析】【3题详解】沉积岩一般先沉积层在下,后沉积的层在上,由①到④地层年龄越来越新,
A错误;③地层含恐龙化石,所处地质年代为中生代,B错误;由上到下,地层年龄越来越老,生物由复杂到简单,C正确;三叶虫是海生无脊椎动
物,①地层含三叶虫化石说明古地理环境是海洋环境,D错误,故选C。【4题详解】③地层含恐龙化石,所处地质年代为中生代,中生代裸子植物
迅速发展,A正确;古生代中后期蕨类植物繁生,B错误;太古宙是形成铁矿的重要时代,C错误;新生代被子植物大发展,D错误;故选A。【点
睛】沉积岩的地层具有明显的层理构造,一般先沉积的层在下,后沉积的在上。在沉积岩的形成过程中,有些生物的遗体或遗迹会在沉积物中保存下
来,形成化石,所以同一时代的地层往往含有相同或者相似的化石。【答案】5. B6. C【解析】【5题详解】①火山喷发和④板块运动是地
球内力的影响;②大气环流、③水循环、⑤天然气的形成与太阳辐射有关。所以B②③⑤正确,ACD错误。故选B。【6题详解】太阳直接为地表
提供光能和热能,维持地表温度,为生物繁衍生长、大气、水体运动提供能量,①正确;产生“磁暴”现象的原动力是太阳活动,②不正确;太阳辐
射是人类生产、生活的主要能量来源,③正确;太阳内部的核聚变反应是太阳辐射能量的源泉,④不正确;故选C。【点睛】太阳辐射,是指太阳以
电磁波的形式向外传递能量,太阳向宇宙空间发射的电磁波和粒子流。太阳辐射所传递的能量,称为太阳辐射能。地球所接收到的太阳辐射能量虽然
仅为太阳向宇宙空间放射的总辐射能量的二十二亿分之一,但却是地球大气运动的主要能量源泉,也是地球光热能的主要来源。太阳是地球上光和热
的源泉,它的一举一动,都会对地球产生各种各样的影响。【答案】7.B 8.D【解析】7.结合所学知识,莫霍面是地壳和地幔的分界面,
古登堡面是地幔和地核的分界面,因此图中①为地壳,②和③在莫霍面和古登堡面之间属于地幔,②为软流层以上的地幔,③为软流层以下的地幔,
④为地核。地壳分为大陆地壳和海洋地壳,地壳平均厚度33千米,大陆地壳平均厚度39—41千米,海洋地壳平均5—10千米。由材料可知,
本次地震发生在海洋上,震源深度为59千米,震源位于②上地幔处,B正确,排除ACD;故选B。8.地震波分为纵波和横波,纵波传播速度快
,可以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传播;横波传播速度慢,只能在固体中传播。地震波中横波表现为左右摇晃,纵波表现为上下颠簸,由图可知,甲位于
海洋,乙在陆地上,因此甲地只能纵波传播,只感知到上下颠簸,C错误,D正确;乙地横波、纵波都可以传播,纵波传播快,因此乙地先感知到上
下颠簸,后感知到左右摇晃,AB错误;故选D。【答案】9.A10.B【解析】9.读图联系已学可知,喷发出来的火山灰物质首先进入大气圈
,外力沉积沉淀于地表土壤,溶解于水体中(水圈),而后被植被(生物圈)吸收,后归还给地表,低洼处沉积固结成岩形成沉积岩(岩石圈),迁
移顺序依次为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岩石圈,A正确,BCD错误。故选A。10.由已学可知,图中包含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岩石圈,相互
融合,界面模糊,A错误;各圈层之间不断地进行着物质和能量的交换,B正确;各圈层相互联系、相互作用,C错误;岩石圈地壳运动的能量主要
来源于地球内能的释放,D错误。故选B。【答案】11.C 12.C【解析】11.读图2,元古宙距今5.41-25亿年、古生代距
今2.52-5.41亿年、中生代距今0.66-2.52亿年、新生代距今0.66亿年。结合材料“菊石化石距今1.5-2.0亿年左右”
可知,该菊石生物出现的地质年代是中生代,C正确,ABD错误。故选C。12.菊石生物出现在中生代,此时裸子植物繁盛,是重要的造煤时期
,C正确;古生代早期,海生无脊椎动物空前繁盛,A错误;海绵是地球上最原始、最低等的多细胞动物,起源于5亿多年前的寒武纪,B错误;新
生代是被子植物大发展的时期,D错误。故选C。【解析】13.读图可知,蕨类植物在古生代中后期繁盛,被子植物在新生代繁盛,裸子植物在中
生代繁盛,A不符合题意;造山运动主要出现在新生代,联合古陆形成于古生代后期,大陆漂移出现在中生代,B不符合题意;两栖动物出现在古生
代后期,爬行动物繁盛于中生代,哺乳动物繁盛于新生代,C符合题意;新生代、中生代、古生代,是从新到老,D不符合题意。故选C。14.煤
是地质历史上的植物遗体经过复杂的地质作用形成的,由此推断,地质史上重要的成煤时期应该温暖湿润,森林植被茂密,中生代裸子植物形成的森
林茂密,有利于成为成煤时期,D符合题意;太古宙和早古生代还没有广阔的茂密森林,排除AB;晚古生代因为蕨类植物森林茂密,也是重要的成
煤时期,但火山频发不是成煤矿的环境特点,排除C。故选D。【答案】15. A16. C【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河流地貌的特征。曲流,
凹岸侵蚀、凸岸堆积,其地貌是流水侵蚀和堆积作用形成的。图乙河床T岸陡,是侵蚀形成的对应的是凹岸,P岸缓,是堆积岸对应的是凸岸;①③
连线符合。【15题详解】图示可流是曲流,凹岸侵蚀、凸岸堆积,其地貌是流水侵蚀和堆积作用形成的;风力搬运的是沙石,流水溶蚀作用形成喀
斯特地貌、风化作用是对岩石的破坏,图示地貌与风力搬运、流水溶蚀、风化作用无关。选A正确。【16题详解】图乙河床T岸陡,是侵蚀形成的
对应的是凹岸,P岸缓,是堆积岸对应的是凸岸;①③连线符合;②④连线不符合凹凸岸的特征。选C正确。【答案】17.A 18.A
19.D【解析】17.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阶地的形成主要是在地壳垂直上升运动的影响下,由河流的下切侵蚀作用形成的。在正常情况下
,阶地越高,说明其形成的年代越老。据图可知,三级阶地离河谷最远,地势最高,说明其形成最早,A正确,BCD错误。故选A。18.阶地在
河流不断下切和地壳不断抬升的共同作用下形成的,故不同阶地形成过程中地壳的运动方向是垂直上升;但在每一级阶地形成时,河流带来的泥沙不
断沉积,此时地壳保持稳定,A正确,BCD错误,故选A。19.早期人类利用、改造自然的能力比较弱,对河流水的利用大多是农业灌溉,图示
阶地位于河流旁,地形平坦,土壤肥沃,用水便利,利于农耕,D正确;在人类文明的早期,聚落选址与水运和防御有一定的关系,但不如农耕重要
,AC错误;区域内气候差异小,B错误。故选D。二、【答案】(10分)(1)安全的宇宙环境、稳定的太阳光照适宜的温度、适合生物呼吸的
大气、液态水。(2)将“岩石圈”改为“地壳”。(2分)岩石圈:地壳加上地幔的顶部或者软流层以上(2分)关系:相互联系、相互渗透,共
同构成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环境。(4分)(3)特点: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从水生到陆生)。(4分)启示:任何事物都处于不
断变化之中(相对于漫长的地球历史,人类历史是短暂的)。(2分)【分析】本题以太阳系模式图、地球外部圈层示意图、地球动物演化示意图为
材料,考查地球存在生命的条件、地球的圈层结构、地球的历史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描述
和阐释地理事物的能力,以及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的学科核心素养。【详解】(1)根据图a和所学知识可知,地球生命存在的外部条件包括安全的宇宙环境和稳定的太阳光照;内部环境包括适宜的温度、适合生命呼吸的大气、液态水的存在。(2)由所学知识可知,岩石圈位于地壳和上地幔顶部,由坚硬的岩石组成,图b中岩石圈的包含范围不对,莫霍面以上应为地壳。由所学知识可知,大气圈、水圈、生物圈与岩石圈之间相互联系、相互渗透,共同构成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环境。(3)读地球动物演化示意图可知,从前寒武纪到古生代到中生代再到新生代,动物演化的特点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从水生到陆生),从中获取的启示是任何事物都处于不断变化之中,相对于漫长的地球历史,人类历史是短暂的,要与自然和谐共生。
献花(0)
+1
(本文系情境地理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