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期 末 估 题 打 卡 — — 诗 文 篇 导语 : 五年 级诗文部分的考查重点主要在以下三个方面: 背诵默写, 翻译重点字词 及句子, 理解诗文的中心思想。 近年来, 将诗文学习与现实生活相联系是诗文部 分的考试 趋势, 旨在考查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灵活运用诗文的能力, 而不仅仅是记 忆背诵。 所以, 关于诗文的学习, 注意不要死记硬背, 要结合诗句意思、 诗人情 感、时代 背景等,帮助理解记忆。另外教材上诗文旁边的注释也不要忽略! 【 校 内 诗 文 回 顾 】 第一 单元 · 语文 园地 蝉 [唐]虞世南 垂 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 译文 蝉垂 下像帽带一样的触角吸吮着清澈甘甜的露水, 连续不断的蝉鸣声从稀疏 的梧桐树 枝间传出。 蝉正是因为在高处发声, 它的声音才能传得远, 并非是凭借 秋风的力 量。 ? 主题 这首 咏物诗通过对蝉的姿态、 习性、 居所、 鸣声的描写, 赞颂了蝉的清高风 雅和不同 凡响的品德, 暗喻作者自己立身高处, 品格高洁, 不需要凭借某种外在 力量自能 声名远扬。 1第三 单元 · 语文 园地 乞巧 [唐]林杰 七夕今宵看碧霄, 牵牛织女渡河桥。 家家乞巧望秋月, 穿尽红丝几万条。 ? 译文 七夕 晚上, 人们纷纷抬头仰望浩瀚天空, 就好像能看见牛郎织女渡过银河在 鹊桥上相 会。 家家户户都在一边观赏秋月, 一边乞巧, 穿过的红线都有几万条了。 ? 主题 这首 诗表达了 作者对少 女们 乞取 智巧、追 求幸福的 美好心 愿的赞美 ,也体 现 了古代劳 动人民对真善美的追求和古代节日的热闹氛围。 第四 单元 · 《古 诗三 首》 ① 示儿 [宋]陆游 ② 死去元 知万事空, ③ 但悲不见九州 同。 ④ 王师 北定中原日, ⑤ 家祭无忘告乃翁 。 ? 注释 ①示儿: 给儿子看。这首诗是陆游临终前写给儿子的。 ②元:同 “原”,本来。 ③九州: 古代中国曾分为九个州,这里代指全国。 ④王师: 指南宋朝廷的军队。 ⑤乃翁: 你们的父亲。 2? 译文 我本 来知道,当我死后,人间的一切就都和我无关了,但唯一使我痛心的, 就是没能 看到祖国的统一。 因此, 当大宋军队收复了中原失地的那一天, 你们举 行家祭的 时候,千万不要忘记把这个好消息告诉我。 ? 主题 《示 儿》 是诗人临终前写给儿子的, 表达了诗人至死念念不忘 “北定中原” , 统一祖国 的深挚、强烈的爱国之情。 ① ② 题临 安 邸 [宋]林升 山外青山楼外楼, 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 ③ 直把杭州作汴州 。 ? 注释 ①临安: 在今浙江杭州,曾为南宋都城。 ②邸:旅 店。 ③汴州: 在今河南开封,曾为北宋都城。 ? 译文 青山 之外还有青山, 高楼之外还有高楼, 西湖上的达官贵人通宵达旦寻欢作 乐, 这种情况何时才能停止呢?暖洋洋的春风把游人吹得醉醺醺的, 他们简直把 杭州当成 了曾经繁华的故都汴梁。 ? 主题 这首 诗描写了南宋的统治者们在南逃到临安后, 依然穷奢极欲, 置国耻家难 于不顾而 终日沉湎于酒色歌舞中的种种丑态,也从侧面反映了中原沦陷的原因, 表达了诗 人对南宋统治者的愤怒和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忧虑。 3① 己亥 杂诗 [清]龚自珍 ② ③ 九州生气 恃 风雷, ④ 万马齐喑 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 不拘一格降人材。 ? 注释 ①己亥杂 诗:《己亥杂诗》是龚自珍在己亥年(1839)写的一组诗,共 315 首。 这里选 的是其中一首。 ②生气: 活力,生命力。这里指朝气蓬勃的局面。 ③恃:依 靠。 ④万马齐 喑: 所有的马都沉寂无声。 比喻人们沉默不语, 不敢发表意见。 喑, 沉 默。 ? 译文 中国 朝气蓬勃的局面依靠的是风雷激荡的改革, 人们不敢发表意见的局面实 在让人心 痛。 我奉劝上天要重新振作精神, 不要局限于一种方式, 让更多的人才 降临世间 。 ? 主题 这首 诗通过对国家现状的分析, 用恢宏奇特的想象, 表达了诗人期待着杰出 人物的涌 现, 期待着改革大潮的到来, 表明了作者涤荡旧势力的决心和抱负, 抒 发了诗人 强烈的爱国情感。 第四 单元 · 《少 年中 国说( 节选 )》 少 年 中国 说(节 选) 梁启超 故今 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 少年强则 国强, 少年独立则国独 立 , 少年自由则国自由, 少年进步则国进步, 少 年胜于欧 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红日 初升, 其道大光。 河出伏流, 一泻汪洋。 潜龙腾渊, 鳞爪飞扬。 乳虎啸 4① ② 谷, 百兽 震惶。 鹰隼试翼, 风尘吸 张 。 奇花初胎, 矞矞皇皇 。 干将发硎, 有作 ③ ④ ⑤ 其芒 。 天戴其苍,地履其黄 。纵有千古,横有八荒 。前途似海,来日方长。 ⑥ 美哉 ,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 ? 注释 ①鹰隼试 翼, 风尘吸张: 鹰隼展翅试飞, 掀起狂风, 飞沙走石。 隼, 一种凶猛的 鸟。 ②矞矞皇 皇:华美瑰丽,富丽堂皇。 ③干将发 硎, 有作其芒: 宝剑在磨刀石上磨出来, 发出耀眼的光芒。 干将, 古代 宝剑名 。硎,磨刀石。 ④天戴其 苍,地履其黄:头顶着苍天,脚踏着黄土大地。 ⑤八荒: 指东、南、西、北、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八个方向上极远的地方。 ⑥哉:表 示赞叹,相当于“啊”。 ? 主题 课文 运用排比、 象征等手法, 用对仗的语言论述了中国少年责任之重大, 以 及中国少 年和少年中国的前途无量。 课文饱含着作者对祖国繁荣富强的热切期盼, 洋溢着热 爱祖国的激越之情,表现出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第七 单元 · 《古 诗词 三首》 ① 山居 秋暝 [唐]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② 竹喧归浣女 ,莲动下渔舟。 ③ ④ 随意春芳歇 ,王孙 自可留。 ? 注释 ①暝:日 落时分,天色将晚。 ②浣女: 洗衣物的女子。 ③歇:尽 。 ④王孙: 原指贵族子弟,此处指诗人自己。 5? 译文 空旷 的山野刚刚下过一场秋雨, 傍晚的天气显得格外凉爽。 皎皎明月从松隙 间洒下清 光, 清清泉水在山石上淙淙流淌。 竹林喧响知是洗衣姑娘归来, 莲叶轻 摇想是上 游荡下轻舟。 春日的芳菲不妨任随它消失, 秋天的山中王孙自可以久留。 ? 主题 这首 诗描绘了秋雨初晴后傍晚时分山村的旖旎风光和山居村民的淳朴风尚, 表现了诗 人寄情山水田园并对隐居生活怡然自得的满足心情。 ① 枫桥 夜泊 [唐]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 江枫渔火对愁眠。 ② ③ 姑苏 城外寒山寺 , 夜半钟声到客船。 ? 注释 ①枫桥: 在今江苏苏州。 ②姑苏: 苏州的别称,因苏州有姑苏山而得名。 ③寒山寺 :枫桥附近的一座寺庙,相传唐代僧人寒山曾住于此。 ? 译文 月亮 已落下, 乌鸦啼叫, 寒气满天, 对着江边枫树和渔火忧愁而眠。 姑苏城 外那寂寞 清静的寒山古寺,半夜里敲钟的声音传到了客船。 ? 主题 这首 诗描写了一个秋天的夜晚, 诗人泊船苏州城外的枫桥, 江南水乡秋夜幽 美的景色 吸引着这位怀着旅愁的游子, 使他领略到一种情味隽永的诗意美, 表达 了诗人旅 途中孤寂忧愁的思想感情。 6① 长相 思 [清]纳兰性德 ② ③ 山一 程,水一程,身向榆关 那畔 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 ④ 聒 碎乡 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 注释 ①长相思 :词牌名。 ②榆关: 山海关。 ③那畔: 那边,这里指关外。 ④聒:声 音嘈杂,这里指风雪声。 ? 译文 翻过 一座座山 , 越过一道道水路, 我随同护驾的千军万马, 浩浩荡荡地向山 海关那边 进发,夜深了,营帐中仍然灯火辉煌。 夜里,不知道什么时候, 帐篷外忽 然风雪交加, 阵阵风雪声搅得人无法入睡, 同样的寒冷风雪夜, 家乡怎 么没有这 么烦乱的声音呢? ? 主题 这首 词通过描述词人的所见、 所闻、 所感, 于写景叙事之中, 表达了词人浓 烈的羁旅 怀乡之情。 第七 单元 · 语文 园地 渔歌 子 [唐] 张志和 西塞 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 译文 西塞 山前白鹭在自由地飞翔,江岸桃花盛开,春水初涨,水中鳜鱼肥美。 渔翁头戴 青色的箬笠,身披绿色的蓑衣,在斜风细雨中垂钓不想回家。 ? 主题 这首 词描绘了暮春西塞山前的湖光山色, 勾画出一个蒙蒙细雨中垂钓的闲适 的渔夫形 象,生动地表现了渔夫悠闲自在的生活情趣。 7第八 单元 · 《古 人谈 读书》 (一) ① 知之 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 也。 ② ③ ④ ⑤ 敏 而好 学,不耻 下问 。 ⑥ ⑦ ⑧ 默而 识 之,学而不厌 ,诲 人不倦。 ⑨ 我非 生而知之者,好古,敏 以求之者也。 学如 不及,犹恐失之。 吾尝 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论语》 ? 注释 ①知:同 “智”,智慧。 ②敏:此 处指聪敏。 ③好:喜 好。 ④耻:以 ……为耻。 ⑤下问: 向地位、学问不如自己的人请教。 ⑥识:记 住。 ⑦厌:满 足。 ⑧诲:教 诲。 ⑨敏:此 处指勤勉。 ? 译文 知道 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智慧。 要聪 敏勤学,不以向地位、学问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为耻。 把所 学的知识默默地记在心中,勤奋学习而不知满足,教诲他人而不知疲倦。 我不 是生来就通晓知识,而是爱好古代文化,勤勉好学来获取知识。 学习 知识就好像总怕赶不上似的,还怕丢掉了应该学习的东西。 我曾 经整天不吃饭, 整夜不 睡觉 , 用来思考, 结果没有什么好处, 还不如去 学习。 8? 主题 ( 一 )选 自 《 论 语》 , 主 要 讲的 是 学 习 的 态度 和 方 法 ,告 诫 我 们 要虚 心 诚 实、勤奋 好学、不耻下问,要有上进心,要勤于积累,不能只想不学。 (二) ① 余尝 谓 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 ② ③ 眼既不专 一, 却只漫浪 诵读, 决 不能记, 记亦不能久也。 三到之中, 心到最急 。 心既到矣 ,眼口岂不到乎? ——[宋]朱熹 ? 注释 ①谓:说 。 ②漫浪: 随意。 ③急:要 紧,重要。 ? 译文 我曾 经说过读书有三到, 就是心到、 眼到、 口到。 心思不在读书上, 那么眼 睛就不 会仔细看 ,心思和 眼睛既然 不专心致 志,就只 是随意地 诵读 ,(那么 )一 定无法记 住, (即使) 记住了也不能长久。 三到之中, 心到最要紧。 心既然已经 到了,眼 睛和嘴巴难道会不到吗? ? 主题 (二 ) 选自 《童蒙须知》 (一作 《训学斋规》 ) , 主要讲的是朱熹的读书三 到:心到 、眼到、口到,告诫我们读书最重要的是用心。 第八 单元 · 语文 园地 观 书 有感 ( 其一 ) [宋]朱熹 半亩方塘一鉴开, 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9? 译文 半亩 大的方形池塘像一面镜子, 天空的光辉和云影一起映入水塘, 随波晃动。 为什么那 方塘的水会这样清澈呢?是因为有源头在为它输送活水。 ? 主题 这首 诗借景喻理, 借水之清澈是因为有源头活水不断注入的这个事例, 暗喻 只有不断 学习、更新和发展,汲取新的知识,才能使内心澄明。 观 书 有感 ( 其 二) [宋]朱熹 昨夜江边春水生, 蒙冲巨舰一毛轻。 向来枉费推移力, 此日中流自在行。 ? 译文 昨天 晚上, 春江水涨, 漂浮起来的大战船就像一根羽毛那样轻。 往日舟大水 浅, 很多人白白花费了很大力气也推不动它, 而现在船可以自由自在地航行在河 流当中了 。 ? 主题 这首 诗也是借助形象来说理的, 借助巨舰无人能推动却能自由航行在水中来 告诉我们 :只有博览群书,注重积累,做学问的时候才能运用自如。 1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