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4 格律诗词基础知识【4】
2025-03-15 | 阅:  转:  |  分享 
  
格律诗词基础知识教程(4)主讲人:邱俊标一、如何立意 立意是格律诗词创作的关键,决定着作品的深度与价值。以下是关于如何在写格律诗
词时立意的一些方法和要点:一、从生活中挖掘 1、捕捉日常细节:生活中的点滴小事往往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和哲理。
如王安石的《泊船瓜洲》,从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的平常旅途景象,到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对家乡的
深切思念,就是从日常的行旅生活中挖掘出了思乡的立意。 2、感悟人生经历:个人的经历如悲欢离合、成败得失等都是立意的源泉
。苏轼在经历 “乌台诗案” 的人生起伏后,写出了《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以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表达出对
人生的旷达态度。二、借景抒情与托物言志 1、借景抒情: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来寄托情感。如王维的《山居秋暝》,“空山新雨
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描绘了清新自然的山间秋景,进而表达出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喜爱和对官场的厌倦之情。
2、托物言志:借助特定的事物来表达自己的志向、品格或情感。如骆宾王的《咏蝉》,“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 借蝉的艰难处境,抒发自
己在困境中的悲愤和高洁的志向。三、关注社会与时代 1、反映社会现实:诗词可以对社会现象、民生疾苦等进行反映和思考。像杜
甫的 “三吏”“三别”,深刻地反映了安史之乱时期社会的动荡、人民的苦难,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和深刻的立意。 2、把握时代
脉搏:结合时代的特点和精神,赋予诗词新的内涵和立意。在当今时代,诗人可以书写科技发展、社会进步、文化交流等主题,展现时代的风貌和人
们的精神状态。四、化用典故与创新 1、化用典故:运用历史典故、神话传说等,为诗词增添文化底蕴和深度,同时借古喻今、借古
抒情。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大量运用孙权、刘裕等历史人物的典故,表达自己渴望收复失地的壮志和对当时南宋朝廷的忧虑。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
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2、创新立意:在传统题材和主题的基础上进行创新,或从新的角度、用新的思
维去立意。比如在写爱情主题时,突破传统的卿卿我我,从更广阔的社会、人生角度去探讨爱情的意义和价值。五、提升思想境界 1
、加强自身修养:作者的思想境界和文化素养决定了立意的高度。通过阅读经典、学习哲学、艺术等知识,提升自己对世界、人生的认识和理解。“
功夫在诗外”说的就是这。 2、培养家国情怀:将个人情感与国家、民族的命运联系起来,使诗词具有更广阔的视野和更深刻的内涵
。 如文天祥的《过零丁洋》,以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展现了高尚的民族气节和家国情怀,成为千古绝唱。
如陆游的《示儿》,“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全诗语言朴素自然,没有丝毫雕琢,却情真
意切,浑然天成。用笔曲折,先写死时万事皆空的超脱,再写对国家统一的执着牵挂,情绪在悲痛与激昂之间转换,极具感染力二、古代典籍论诗词
形象性《毛诗序》 “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强调诗歌是情志的表达,而这种情志要通过语
言形成具体的形象来展现,说明了诗歌形象是情感的外在表现形式。《诗品》 钟嵘评价阮籍的诗 “言在耳目之内,情寄八荒之表”
:意思是诗歌描写的是眼前所见所闻的事物,但寄托的情感却极为深远,强调了诗歌可以通过具体的形象来表达深厚而广阔的情感,体现了诗词形象
具有承载丰富情感的特点。《文心雕龙?神思》 “独照之匠,窥意象而运斤。”:意思是独具眼光的工匠,依照心中的意象来进行创作
,指出了意象在文学创作中的重要性,意象是诗词形象性的重要体现,是主观情志与物象交融互渗的产物。 “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
意溢于海。”:表明诗人在观察自然景物时,主观情感会与客观景物相互交融,从而在作品中创造出充满情感和形象的艺术境界。《人间词话》
“境非独谓景物也。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之一境界。故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否则谓之无境界。”:强调了诗词中的形象不
仅包括自然景物,还包括人的情感等,只有真实地写出景物和感情,才能形成有感染力的艺术形象和境界。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言简意赅地描绘了孤独的人、如钩的月亮、寂寞的梧桐和深锁的清秋等形象,营造出一种凄清孤寂的意境,体现了王国维
所主张的通过具体形象来传达情感和意境的观点。三、诗词形象性夜行所感 冲天墨色为谁涂,星隐月昏同染污。 明日朝阳驱此夜,人心不必有江
湖。营山县兴云村 日食三餐出大田,原生风貌静恬然。 乾坤聚有灵和气,民宿家家客满筵。夜行所感冲天墨色为谁涂,星隐月昏同染污。明日朝
阳驱此夜,人心不必有江湖。 点评:这首诗存在形象性不足的问题。首句“冲天墨色” 概念抽象,缺乏具体可感的描绘,难以在读
者心中构建画面。后几句说理直白,“人心不必有江湖”未借助生动意象,使情感和观点的传达流于表面,感染力欠缺 。营山县兴云村 日食三餐
出大田,原生风貌静恬然。 乾坤聚有灵和气,民宿家家客满筵。 点评:这首诗在形象性方面有所欠缺。“日食三餐出大田” 描述
太过平实,未展现大田的场景细节。“原生风貌静恬然” 空泛,未勾勒出具体的宁静画面。“乾坤聚有灵和气” 表意抽象,整体未让兴云村鲜活
呈现在读者眼前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选取了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
人家、古道、西风、瘦马等一系列富有特征的意象,组合成一幅萧瑟、凄凉的秋日图景,烘托出断肠人的孤寂和愁苦。《江雪》—— 柳宗元:“千
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用简洁的语言描绘出一个冰天雪地、人鸟绝迹的世界,在这空旷寂寥的背景下,突出了孤舟上
独自垂钓的蓑笠翁形象,表现出诗人的孤独和超脱。《归园田居?其一》—— 陶渊明:“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
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描绘了一幅宁静优美的田园生活画面,朴素的语言生动地展现出乡村的自然风光和生活气息,
让人感受到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向往。格律诗词的形象性之重要的作用?一、增强艺术感染力:形象性能够使诗词更生动、具体,让读者更容易
产生共鸣和情感上的触动。如王维的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通过 “大漠”“孤烟”“长河”“落日” 等鲜明的形象,勾勒出一幅壮阔
而孤寂的塞外风光图,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诗人所处环境的荒凉与壮美,从而增强了诗词的艺术感染力。?二、丰富诗词意境:借助形象,
诗人可以营造出独特的意境,使诗词具有更深层次的内涵和韵味。例如李清照的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将 “西风”“黄花”
与词人的形象相融合,营造出一种凄凉、孤寂的意境,生动地表达出词人的相思之苦和寂寞情怀。三、更好地表达情感:形象是情感的载体,能够
让抽象的情感变得具体可感。李煜的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将无形的 “愁” 比作滔滔不绝的江水,形象地表达出他亡国
后的无尽哀愁,使读者能更真切地体会到他的痛苦心情。?四、引发读者联想:具有形象性的诗词能够激发读者的想象力和联想力,让读者在脑海中
构建出画面和场景,丰富诗词的内涵。像苏轼的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读者可以根据这些形象的描写,联想到赤壁古战场的雄伟
壮观,以及当年战争的激烈场面,从而获得更丰富的阅读体验。程颢《秋日偶成》 闲来无事不从容,睡觉东窗日已红。 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
兴与人同。 道通天地有形外,思入风云变态中。 富贵不淫贫贱乐,男儿到此是豪雄。此诗在形象性上的不足: 形象为说理服务:
从 “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 到 “道通天地有形外,思入风云变态中”,诗中的 “万物”“四时”“风云” 等虽然是自然形象
,但诗人只是借它们来表达自己对 “道” 的体悟和 “静观自得” 的心境,形象本身没有得到充分的展开和细致的描绘,更多是作为说理的辅助,缺乏独立的审美价值。 情感表达较平淡:诗歌的情感主要是一种对自身道德修养和人生境界的自得与追求,相对比较平淡、抽象,缺乏那种能够通过具体形象强烈冲击读者情感的力量。 如 “富贵不淫贫贱乐,男儿到此是豪雄”,更像是一种道德说教,而不是通过生动的形象让读者感受到豪雄的具体形象和情感。
献花(0)
+1
(本文系雯的图书馆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