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黄芪桂枝五物汤

 学中医书馆 2015-03-07
黄芪桂枝五物汤
(固卫护营法)
汉张仲景《金匱要略方论》
黄芪三两  芍药三两  桂枝三两  生姜六两  大枣十二枚 
上五味,以水六升,煮取二升,温服七合,日三服。
【主治】血痹。阴阳俱微,寸口关上微,尺中小紧。外证身体不仁,如风痹状。
【方论选萃】
清王旭高:此方以桂枝汤加重生姜,佐桂枝领黄芪行阳通痹,既以驱风,且以固表,庶己血中之风出,而血中之阳气不与俱去。不用甘草者,欲诸药周卫于身,不欲留顿于中也(《王旭高医书六种》)。
清尤在泾:不仁者,肌体顽痹痛痒不觉。如风痹状,而实非风也。以脉阴阳俱微故不可针而可药,经所谓阴阳形气俱不足者,勿刺以针,而调以甘药也(《金匮要略心典》)。
清魏念庭:黄芪桂枝五物汤,在风痹可治,在血痹亦可治也。以黄芪为主固表补中,佐以大枣;以桂枝治卫生阳,佐以生姜;以芍药入荣理血,共成厥美。五物而荣卫兼理,且表荣卫理胃阳亦兼理矣。推之中风于皮肤肌肉者,亦兼理矣。故不必多求他法也(《金匮要略方论集注》)。
清陈灵石:《内经》云:“邪入于阴则痹”然血中之邪,以阳气伤而得入,亦必以阳气通而后出……桂枝汤去甘草之缓,加黄芪之强有力者,于气分中调其血;更倍用生姜以宣发其气,气行则血不滞而痹除(《金匮要略方论》)。
清徐大椿:此即桂枝汤以黄芪易甘草,乃卫虚荣弱之方,固卫即以护荣(《金匮要略方论集注》)。
清雷少逸:黄芪五物汤治风痱,身无痛,半身不遂,手足无力,不能动履者,久久服之自见其功(《时病论》)。
【近代验证】
例一  盛變荪、叶芙蓉治寒湿痹案(选自《浙江中医药》1977年第五期)
祁某某,女,42岁,营业员。有关节酸痛史,每遇阴雨天加重。近来全身关节酸疼,小指指节肿痛,但无灼热感,皮色如常,肢端觉麻,神疲呐呆。脉小软,舌苔薄腻,兼顾正气。
方用:生黄芪15克  桂枝4.5克  白芍9克  生熟地各12克  生苡仁12克  五加皮、鸡血藤各15克  细辛3克  羌独活各6克  威灵仙9克
服七剂后,肘关节酸疼已缓,指节肿退,唯肌麻未己、并偶感肌肉跳惕或经脉拘急。舌苔已净。前方去苡仁、五加皮、鸡血藤、细辛、羌独活。加桑寄生12克,龙骨、牡蛎、生白术、川断、狗脊、防风。服五剂肢麻已减,关节运动自如,食欲颇佳,改服当归春血丸及桑麻丸,每次各6克,每日二次吞服。
例二  邱于辉治中风半身不遂案(选自《福建中医医案医话选编》第二辑)
谢某,男,54岁。因气虚血衰,营卫失调,腠理不固,风邪乘虚而入。
左半身不遂,精神尚清,口角流涎,痰粘而稠,语言蹇涩。脉浮无力,舌苔薄白而滑,面色红。此乃阴虚血亏,风邪乘之,而阳火上浮,遂致中风。法宜滋阴潜阳养血,活络为主。
处方:生地9克  赤芍6克  桃仁9克  牛膝6克  山芋肉12克  龙骨15克  牡蛎15克  川贝6克  石菖蒲3克  大黄9克  水煎服。
针刺:百会、风池、肩髃、曲池、合谷、环跳、阳陵泉、绝骨。先刺健侧,用强刺激法;后针患侧,用轻刺激法。
二诊:身体较觉轻快,除续用上药及针法外,再在患侧所针之穴位加灸,并兼用梅花针扣打。
三诊:汤药改用黄芪五物汤加味。针灸采用单灸患侧及梅花针扣打法。
处方:黄芪30克  桂枝6克  杭芍9克  大枣三枚  生姜三片  全当归6克  牛膝6克  木瓜9克  山芋肉12克 桃仁4.5克
四诊:患侧脚能伸缩,手能举动,掌稍能握。内服药按前方,针灸依上法,如此继续治疗两个月左右。半身运动恢复正常。
例三  嘉定人民医院治寒湿两感案(选自上海市卫生局编《中医研究工作资料汇编》第二辑)
陆某某,男,36岁,速进社。恶寒鼻塞,胸满纳少,脉沉,苔白腻。经诊为寒湿两感。施用黄芪桂枝五物治加白芥子、炒白术、姜半夏、带叶苏梗案。两剂而愈。
【按语】
《灵枢本藏篇》有云:“经脉者,所以行气血而营阴阳,濡筋骨利关节者也。”“卫气者,所以温分肉,光皮肤,肥腠理,司关合者也。”今身体不仁,肌体痛 痒不觉是也。则其营卫循序失常,气血未能同流明矣。故 以桂枝汤加出入为治,去甘草者,虑其壅中,不利于血脉之运行;加黄芪者,取其甘温 益气,增气血鼓动之力于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