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甘草泻心汤

 学中医书馆 2015-03-07
甘草泻心汤
(苦泄辛通甘缓法)
汉张仲景《伤寒论》
甘草四两、炙  黄芩三两  干姜三两  半夏半升、洗  大枣十二枚、擘  黄连一两
上六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主治】治伤寒中风,医反下之,其人下利,日数十行,谷不化,腹中雷鸣,心下痞硬而满,干呕心烦不得安。医见心下痞,谓病不尽,复下之。其痞益甚,此非结热,但以胃中虚,客气上逆,故使硬也。
【方论选萃】
明许宏:伤寒中风,邪气在表,医反下之,虚其脾胃,阳气内陷也。故下利日数十行,谷不化,腹中雷鸣,胃中空虚,则客气上逆,故心下痞硬而满,干呕心烦,不得安也,故与泻心汤攻痞,加甘草以补中而益胃也(《金镜内台方议》)。
清吕震:伤寒中风……按下利完谷,腹中雷鸣,是固胃中空虚,心下痞硬而满,干呕心烦不安,是因客气上逆,若以心下痞而复下之,是重犯虚虚之戒。本方照生姜泻心汤,除去人参、生姜,以胃中虚,不宜生姜之散,以气上逆,无取人参之补,但君甘草坐镇中州,使胃虚得复而痞自解耳(《伤寒寻源》)。
清吴谦等:无论伤寒、中风,表不解,总不可下,医反下之,因而成痞。其人下利日数十行,水谷不化,腹中雷鸣者,误下胃中空虚也……医见心下痞硬,谓下之不尽,又复下之,其痞益甚。但非结热之痞,亦非寒结之痞,乃乘胃空虚,客气上逆,阳陷阴凝之痞也。方以甘草命名者,取和缓之意。用甘草、大枣之甘温,补中缓急,治痞之益甚。半夏之辛,破客逆之上从。芩、连泻阳陷之痞热,干姜散阴凝之痞寒。缓急破逆,泻痞寒热,备乎其治矣(《医宗金鉴删补名医方论》)。
清王晋三:甘草泻心非泻结热,因胃虚不能调剂上下致水寒上逆,火热不得下降结为痞。故君以甘草、大枣和胃之阴;干姜、半夏启胃之阳,坐镇下焦,客气使不上逆。仍用芩、连,将已逆为痞之气,轻轻泻却,而痞仍成泰矣(《绛雪园古方选注》)。
清陈平伯:心下痞本非可下之实热,但以妄下之胃虚。客热内陷,上逆心下耳。是以胃气愈虚,痞结愈甚。夫虚者宜补,故用甘温以补虚,客者宜除,必藉苦寒以泄热。方中倍用甘草者,下利不止,完谷不化,此非禀九土之精者,不能和胃而缓中。方名甘草泻心,见泄热之品,得补中之力而其用如神也(《温热经纬》)。
近代程门雪:下而再下,其虚益甚,此胃中虚,客气上逆,使心中痞秽而满。其人下利日数十行,完谷不化,腹中雷鸣,干呕,心烦不得安,非纯属实热结也,有虚痞之象,故以甘草泻心汤主之,加重甘草缓其冲也……细玩甘草泻心汤症,有心烦不得安一症,乃知甘草泻心汤之不用参,确非脱落;盖心烦去参,为仲景成法,小柴胡汤加减汤中,已明载之。此方无人参,正以心烦不安故耳,乃叹仲景制方之精如此(《书种室歌诀二种》)。
【近代验证】
例一  治狐惑病案(选自河北新医大学《中医医案119例》)。
陈某,女,38岁,前阴及口腔溃疡,低热关节疼痛已六年许,溃疡时轻时重,反复发作,检查口腔颊粘膜呈椭圆形溃疡,边界明显,基底平坦,表面附有灰白色纤维膜,周围有红晕,前阴及肛门、会阴处均有溃疡。下肢有结节性红斑,梅毒血清反应(-),诊断:口、眼、生殖器综合症。
根据病人口腔、前阴、肛门、会阴均有溃疡,身体消瘦,目微赤,舌白滑而腻,脉沉滑,此乃“狐惑”,甘草泻心汤合赤小豆、当归散加土茯苓,利湿解毒,并以苦参汤熏洗:
生甘草30克  党参15克  黄芩9克  黄连6克  半夏9克  干姜9克  赤小豆30克  当归15克  茯苓30克  大枣5枚 
水煎服。
外以苦参120克煎汤,熏洗外阴,日两次。
上方服百余剂,口腔、前阴等溃疡均消失。
例二  梁惠光胃院疼痛案(选自《浙江中医杂志》1982.17)
霍某某,男,35岁。1974年5月21日初诊。患者胃脘部疼痛已有四年之久,曾被诊断为慢性胃炎及球部轻度溃疡,服药暂得缓解,终未痊愈。近一年来病情增重,疼痛时有灼热感,胸胁满闷,饮食减少,嗳气频频,腹中鸣响,形神疲乏,饥则痛甚,食热食甘则痛缓,舌质淡,尖边略红,苔薄腻而略黄,脉弦细无力。此为肝郁脾虚,湿滞热壅,寒热互见,升降失和。治用舒肝健脾,燥湿清热法,以本方加木香、佛手投服5剂。服后其病若失,唯有纳谷尚差,遇刺激时胸胁尚感饱闷,又加入鸡内金、谷芽、白芍、隔山撬等再取5剂。至今随访,未再复发。
例三  梁惠光治滞颐案(选自《浙江中医杂志》1982.17)
刘某某,女,5岁。患儿一年多来,口角常流涎不止,渍于颐頦颈前等处均赤烂如斑,口腔检查未发现病变.唯舌红无苔。此为脾寒胃热。盖脾主运化水液,开窍于口,脾寒则涎液摄,胃热则渍蚀赤烂。治用本方,以干姜、炙甘草温散寒邪,芩连燥湿清胃热。复加佩兰芳香悦脾。服二剂后,涎液己不外流,红烂皮肤已恢复正常,口角尚有红赤,再服二利痊愈。
崔氏疗胃反方
(和胃降浊、培土宁风法)
唐王焘《外台秘要》
制半夏六两  人参三两  生姜一两  橘皮二两  春杵头糠一升,绵裹  牛涎一升  厚朴二两,炙  羚羊角三两,削
上八味切,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分温三服,相去十里久,欲频服之,可至三剂。气噎病之,胃闭不受食,唯饮水,水入吐出,积年不瘥。
【主治】疗食则吐,或朝食夜吐,名曰胃反。或气噎不饮食,数年羸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