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教學] 人像外拍 瓶頸教會我的10件事

 夢想書苑 2014-03-13

4. 光線。(攝影採光的選擇)

 攝影就是拍出光影,更簡單的說是「拍影」,因為有光才會有影子,所以選擇在合適的光線下拍照顯得十分重要,許多商業攝影師在棚內拍攝,如何營造各種光線(光比、光質)以滿足需要成為他們畢生的課題。但一般人用自然光拍攝也可以拍得很好,十分建議大家在天氣好光線條件相對較佳(例如戶外是太陽剛出來三個小時與日落前的三個小時)的時候多拍照, 陰天光線變成來自頭頂的柔光,雖然比較柔和但失去方向性的漫射光需要利用銀色反光板補光,會讓人臉的質感看起來比較有層次,而且有動人的眼神光。


▲<頭頂無遮蔽的狀況> (左)無打板眼睛無神而且眼睛底下有陰影/ (中)銀色反光板在臉正下方太有點太近,造成陰影岀現在臉頰跟鼻子上方 / (右)拿在側面增加立體感也消除難看陰影了!(model : Hsinhsin Wang )

一般室內住家或餐廳的採光常常不利於拍攝,主要是瓦數不夠,但光是燈光頻率跟色溫的問題,就會讓拍攝作業不是那麼順利,需要更注意白平衡以及測光曝光等按快門前需要留意的部分。如果可以善加利用窗光,相信可以拍出理想的照片。

 

▲單純利用大芊左側的自然窗光進行拍攝,選對光線條件用小DC也能輕鬆拍攝( Samsung EX2F ) 

 

5. 美感。(多閱讀和感受)


眼界開了,視野不同,想追求的層次也會變得不一樣。不妨多去美術館看展覽,有機會出國就去看看國外的(現在有網路也很方便看到國外職業攝影師和藝術家的作品,不妨多看看日本及歐美的攝影師,如CameralinkArt-department ),多讀書(文字的書像是小說,可以豐富想像力),看不同媒材的影像作品(看動態的如電影、MV,靜態如畫作等等)喜歡在照片上加字的可以找本基礎設計的書來看看(ex: design basic book),進一步如開始了解「色彩計劃」是什麼,充實拍照之外的各種層面之後再回過頭來看照片,相信會有不同感受。

 

6.後製 (你想過你的螢幕有色偏嗎?)

我想顏色也是很多人的迷惑,不過我個人經驗是如果還不知道自己哪些照片比較好,不建議現在就開始進入後製的階段,一來是方向不明確,很容易讓你花掉比拍照和學習更多的時間在整理照片上。二來是其實去大賣場就知道每台螢幕都有色差,建議大家可以去搜尋「色彩管理標準化」,學習過程中我大概有一年時間只對照片校正白平衡跟增減曝光量,為了就是了解相機所可以拍攝到的「原色」是怎麼樣子的。直到一年前更新電腦設備做了色彩管理後,才又開始比較積極的對畫面做細部的經營,體會到電影硬體設備的不足,真的多花掉不少時間(做色管前的那些後製,事後再看都慘不忍睹)在後製之前取得一張構圖盡可能完美,曝光正確的照片還是很重要的,有時候現場就是避不開一些雜景,事後裁切讓畫面更精實,問問自己:「這樣是最好了嗎?」問問自己對於這張畫面的亮點在哪裡,是不是有包含了其他干擾的元素進而減低了畫面美感與張力。



▲透過後製使整體色調一致(氛圍),讓畫面更符合心中所想要傳達的感覺 


▲依據想傳達的感受不同來作為後製的方向

後製不是什麼見不得光的事情,傳統暗房工作也是在做後製,只是現在數位方便許多了,不用花大錢買設備,只要一部電腦跟軟體就可以處理各種工作,照片拍回來了,加入想法做成希望的樣子,才會成為作品。

 

7.器材

 器材不是我會第一著重的點,但是器材一直都很重要,所以這裡決定新增進來。這裡的重要並不是指「貴重」,而是開始去思考你為了獲取畫面而使用的媒介,會對結果產生什麼樣的影響。


▲iPhone4s , camera+ APP 拍攝+濾鏡  手機小片幅深景深的特性,在這種時候反而能輕鬆拍出清楚的照片

例如用手機拍跟小相機和單眼拍攝,對於「被攝者感受」的差別?有些人見你用大型相機(8x10)會感覺到特別被尊重,有些人覺得被手機、小相機拍照不算是「被特地拍照」而會顯得較為輕鬆,更甚至當使用即拍即得的拍立得(不是即可拍)時,更會對被攝者帶來完全不同的感受,進一步提高被拍攝的意願。


▲Sony Nex-5N , Adobe lightroom retouching  私底下拍攝寫真,拍攝的輕鬆度反而成為第一考量

 

(快翻到最後一頁看看最後三大check要點)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