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阳了就要多喝水?她差点把自己喝死……

 为什么73 2022-12-16 发布于北京
一早起床就看到了这条新闻:成都一新冠患者因不停喝水导致水中毒,被送医抢救。
患者是一名53岁的女性,几日前感染新冠后,全身酸痛发烧至39℃,呕吐了2次,呕吐后她就开始大量饮水,继而出现肢体抽搐、神志模糊等症状,被紧急送往医院抢救。
医生判断该女士发生了水中毒,如不及时送医,会出现生命危险!

图片

图源:新浪微博截图
最近,各地都在经历新冠病毒的侵扰,辑亢蒙前两天在小站发更新关怀大家时,留言区的好多读者,都在汇报着自己的抗疫情况。
就在昨天,元气社的编辑小姐姐们,也开始轮番报阳了图片
大家隔着屏幕互相宽慰时,除了叮嘱彼此要好好休息、科学用药,也会捎带说一句:记得多喝水,排排毒好得快。
但没承想,“喝水”也要讲限度,如果喝太多喝过量,也会出人命!
今天,就请主稿人我在你左右,来为大家解释一下,为什么喝水太多会要命?喝水喝死的人死因是啥?

图片
初中和高中的生物课上,我们其实都学过,人体的水代谢主要是通过肾脏完成的。
但在水分到达肾脏前,我们的吸收和传递水的过程,还需要经过一些复杂的环节。
在说明水中毒的原理前,我们要先记牢如下几个概念。
  • 渗透压:维持体内水平衡的主要力量。渗透压低的一侧液体会向着渗透压高的一侧流动。

  • 胶体渗透压:主要由血浆中的蛋白质组成,维持血管中血容量。

  • 晶体渗透压:是体内渗透压的主要组成部分,主要负责维系细胞内外的水平衡。

  • 肾小球滤过率:主要维持人体每天的正常尿量。肾脏会根据血流量调节尿量。无论每天流经肾脏的血液有多少,肾小球的滤过能力总是根据这些变化在一个范围内变动。

肾脏铸型标本与肾小球示意图,图片来自参考文献[3]
那么,水喝多了为什么会死呢?
这是因为,人体每日的正常生理需水量约为2500ml。这样的摄入情况下,人体的排泄量与摄入量基本持平。
如果短时间内摄入大量水(一般认为超过5000ml,就有水中毒的可能性),会造成循环血量迅速增加。
初期,肾脏会通过水利尿的作用排泄掉大部分多余的水,但短期内的大量液体摄入,会造成肾脏无法及时排泄,于是危险发生了!

首先,大量多余液体将稀释血液中的蛋白质和晶体物质,使得维持血管内正常渗透压的物质相对减少了。
这就意味着,血管内的渗透压降低,而细胞中的渗透压增高了。
前面我们介绍过,在人体内,液体总是由低渗区(渗透压低的区域)向高渗区(渗透压高的区域)流动。
当体内出现大量多余液体时,大量水分会进入细胞,造成细胞严重水肿。如果水肿发生在一般的细胞还好,但如果发生在脑细胞,后果可想而知。
脑细胞水肿会造成严重的神经系统症状,比如:惊厥,抽搐,烦躁,甚至会意识丧失,更严重一些的脑水肿会造成脑疝,从而导致人体迅速死亡。
这是水中毒患者的第一种死因。
另一个死亡的原因可能为,大量的液体进入血管后,也会导致人体的循环血量迅速增加,这样会加重心脏负荷,使心率加快,心肌收缩增强。
假如心脏已经患有疾病,就会加重病变,造成心室压力增高,可能会出现肺淤血、肺水肿,严重时则会出现急性心衰,从而导致死亡。
水中毒一旦发生,不管是出现以上的哪种情况,都十分致命。

正如开篇的新闻中那位女士的情况,人可能会瞬间陷入昏迷,丧失意识,如果不进行抢救,就会危及生命!
因为水中毒发生后,我们无法在家中自行救治,所以,请前往医院的急诊部门就医!

当然,饮水量过多造成危险,其实和个人自身情况也有一定关系。
比如:原有心、脑血管疾病、肾脏疾病的人,饮水时更要注意少量多次摄入,而不要一次大量的摄入水分,很容易引发危险。
所以,屏幕前的各位也不必因为一条新闻,对多喝水的建议产生过分恐慌。
最后,还想提醒大家:特殊时期里一定科学合理地照顾身体哦~加油,我们可以~

另外,昨天是【法医秦明十周年视频】结束征集的日子,编辑部的邮箱里真的收到了好多好多真诚的视频投稿,戳这里可以查看活动的进度哦!
或许,当下大家会觉得难熬、失落、慌乱,甚至还有其他更复杂的情绪,不知如何表述。
我们还是希望广大芹菜的内心依然保有希望和乐观相信经历过这一切,我们终会在阳光下再见~

参考资料:

[1]徐华.张继森.水中毒死亡1例[J].刑事技术.2007.4

[2]姚泰.生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

[3]哈尔滨医科大学生理学PPT

主稿&编辑:我在你左右、鲁鲁修;质检:天空;排版:鲁鲁修

题图来源:《铁线虫入侵》剧照;配图来源:

www.pexels.com点【在看】为阳光下的再见许愿喜欢我们的科普,请点【赞】支持作者收录于合集 #法医轻科普 38个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